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街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华人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快速注册
x
编者按:法国总统大选和立法选举之选战事实上已经拉开帷幕。现距选出法国下一任总统尚有百日。到底鹿死谁手,是所有读者和选民所高度关心的。本报特邀专栏作者、资深记者、曾采访、报道和评论过三届法国大选的郑若麟开辟大选专栏“若麟观察”,透过对本次大选——包括总统选举和立法选举——的剖析,来看看作者如何解读法国民主体制在实践当中的运作。
专栏第一期文章“谁将是法国下一任总统?”为今年大选的不确定性开了题,谈及民间的“倒萨情绪”,而萨科齐仍具有包括充分利用媒体宣传影响选民潜意识在内的特殊优势。在这一期文章中,作者剖析了萨科齐和他最主要的对手奥朗德迄今的表现,尤其是他们所提出的竞选口号,继续探讨候选人如何对选民投票意向施加影响的话题。
我的有关大选的文章第一篇刊登后,没有想到立即就会有反应:一位读者问,你说候选人通过对选民潜意识的影响来操控选票的投票意向,这太玄乎了,如何才能印证这一点?这正是从现实出发,还是从理论出发,来理解选举体制的一个重要标志。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个选民个体都是自由的,都有着自己的意志,因此是不可操控的。然而从民主实践来看,却远非那么单纯、那么简单。
先从这次选举迄今为止两大主要候选人萨科齐和奥朗德的表现来进行一番剖析。 2012年大选可以说是去上周末才真正展开“实弹”交锋。目前在民意测验中高居榜首的左翼社会党总统候选人弗朗索瓦·奥朗德在去年社会党党内初选成功地脱颖而出之后,令人难以理解地沉寂了一段时间,浪费了一段宝贵的、在民意中处于绝对领先的优势。奥朗德一直到民意测验中与萨科齐的差距已经缩小至五个百分点时,才如梦初醒,从十天前开始试图主导大选。
在总统大选中,一个候选人能否影响选民的投票意向,从而赢得选举优势,主要就在于“是否能够在大选过程中主导选举主题”、以便“占据媒体报道的中心位置”。成功提出一句深得人心的口号,能够左右几个百分点的人的选票,从而影响整个投票的结果。事实上,一旦开始采取选举制度后,国民立即就会分裂成2+1三大派力量。从理论上来说,首先是相对尖锐对立的两大派:左派对右派、共和派对保皇派、独派对统派、逊尼派对什叶派,诸如此类。而“加”上的一派则是永远的“中间派”。中间派人数是不定的。当政局清晰、利益分明时,中间派力量就会很小;但当两派相持不定、利益交错时,中间派就会壮大起来。一句深得人心的竞选口号,影响的就是中间派。尽管深得人心的竞选口号,与政治现实往往并不相干……
人们记得,1981年法国社会党总统候选人密特朗的竞选口号是“平静的力量”。那是广告专家雅克·赛盖拉从著名左翼政府总理雷隆·布鲁姆1936年6月5日演讲中选出来的一句话。当时密特朗因为成功地联合了包括法共在内的全部左翼政治力量,在选举中获胜的可能性大增。但当时的世界处在冷战正酣的八十年代初,法国右翼略占上风的选民对多年未执政的左翼存在着某种疑惧心理。密特朗选择了这句口号,从心理上起到了安抚选民、特别是中间派选民的作用。这句看似普普通通的话,却成为当时竞选的一句最吸引选民的口号,使一部分中间选民最终转向左翼。1995年右翼总统候选人希拉克从经济学家艾玛纽·托德那里找到了一句名言:社会分裂(fracture sociale),恰好迎合了当时法国社会刚刚开始萌芽的贫富分化加剧,一部分中产阶级在全球化过程中在向下坠落,从而引起人们对社会分裂的担忧。在1995年选举中,由于密特朗代表的左翼已经执政14年,而最后三年又以密特朗与右翼总理爱德华·巴拉迪尔处于“共治”状态。选民心态非常微妙。他们既想换一个人马试试,但又不知道到底是应该换左翼还是换右翼。这时,候选人能否提出“左右逢源”的竞选口号极为重要。希拉克提出的要将“反对社会分裂”作为他未来执政的方向,是“以右翼人士身份提出的一句左翼口号”,最终使他在右翼有两个总统候选人自相竞争的不利情况下,以2.26%的优势战胜巴拉迪尔进入第二轮,并最后以这句“左翼口号”赢得了中间派选民的支持,从而夺得总统宝座。
惟有2007年大选相对比较特殊。当时身为同处右翼的希拉克政府内政部长的萨科齐,在右翼已经连续执政12年、故而在人心思变的不利条件下出面竞选总统,背景条件极为严峻。但这位竞选才子却提出了一句出人意料的竞选口号:“决裂”(rupture),与希拉克“决裂”,且居然成功地让选民接受“选萨科齐就是选择改变”的思想,从而赢得大选。这是竞选口号出奇制胜的经典之作。当时萨科齐在希拉克政府里先后担任了五年的内政部长和财政部长,居然还能让选民相信他上台会“改变法国”,这难道还不说明在竞选中影响选民潜意识、从而控制选民投票意向是何等的重要吗?
奥朗德是从十天前开始“醒”过来的。在媒体上“失踪”了一段长长的时间后,他先是在前一个周六公布了他的竞选纲领,然后在上周四接受现任外长、被希拉克称为“我们中间最佳的一位政治家”阿兰·朱佩的电视挑战,与后者进行了公开辩论,并大获成功,在口水仗中使朱佩左支右绌、颇为狼狈。当晚收视率最高峰时多达630万人,比2007年同一节目时萨科齐的收视率还高出10万人。统计已多次证明,收视率高的候选人当选机率也高。
然而萨科齐的反击非常及时。在奥朗德电视辩论翌日,萨科齐就宣布在周日29日将接受电视一、二台、BFM台、iTélé台以及TV5和Franc24台等总共九个电视台的联合采访,试图将奥朗德占据媒体的势头切断。多达九个电视台同时转播在法国可是空前的,其潜台词也是期盼全面压制奥朗德的出镜率。这一点,萨科齐应该说是做到了,从周一开始主流媒体又集中转向萨科齐的改革措施便可窥一斑。
从竞选策略上来看,萨科齐也采取了“釜底抽薪”的做法。从上周开始,奥朗德的竞选口号逐渐清晰:“要想改变、就是现在!(changement c est maintenant.)”萨科齐本来也想打“改变”的口号,但五年执政,“变”字对萨科齐再用来吸引已经失望、甚至趋于绝望的中间派选民早就失效。因此周日晚萨科齐改变方向,推出以提高增值税(TVA)为主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并由此提出“勇敢改革”的口号,将五年来多种改革措施一併放在竞选的天平上来“赌一把”。与此同时,萨科齐班子显然对奥朗德的竞选纲领做出了详尽分析,并利用在职的优势,抢在其前实施:奥朗德强调“青年是我关注的核心”,萨科齐推出“250职工以上的企业必须雇佣5%的青年”的政策;奥朗德说“我的看不见的敌人是金融体系”,萨科齐宣布征收金融交易税;奥朗德说要建立独立的人民银行,萨科齐宣布建立企业银行来支持融资……而且萨科齐非常聪明地将大部分措施的实施日期都推至大选之后,让选民既认为他是个“改革高手”,同时在投票前并未吃到这些改革必将带来的“苦果”。这一手实在是很高明:它立即使大众传媒集中讨论这些措施,而将奥朗德宣布的竞选纲领几乎……忘了!
Ifop和Fiducial民意测验所最新联合调查表明,奥朗德继续以31%的得票率领跑大选,超出萨科齐整整6.5个百分点。于贝在与奥朗德电视辩论时挖苦说,“一月份民调领先者从来没有当选过总统”。确实,1995年1月领先的是巴拉迪尔、2002年1月领先的是若斯潘,但2007年1月领先的却是……萨科齐!问题是,奥朗德还能领跑多久? (本栏目文章为一家之言,不代表本报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