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日记”该有的格调 知秋 2020年伊始,一场名为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全球,将数以千万计的民众推到生命边缘,与死亡近距离接触。这之间,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也诞生了系列荒腔走板的防疫闹剧。在此背景下,以中国抗疫为背景的《方方日记》和以美国防疫为主轴的《乔木日记》应运而生,两位作者以全然不同的格调、笔法、途径记录了中美两国防疫背景下的民生境遇。 翻看乔木过往的日记,他的语言朴实,他的笔调细腻,态度总体上也较为客观,所写文章涉及美国的教育、医疗、民主、自由等各方面,是了解真实美国极好的材料。在《乔木日记》中,乔木延续了他这一写作风格,以身临第一线之姿真实记录了美国老百姓的日常点滴,这也是《乔木日记》陆续刊登后,即使有读者出于政治立场不同对其内容嗤之以鼻,却也只能对乔木本人做以人身攻击,甚至进行人格毁灭,而无法正面以事实论据对其日记内容予以直球反驳的主要原因,因为《乔木日记》的格调足够淳朴,所成文的故事真实存在于美国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间,具有广泛的真实性和存在性。 同比《方方日记》,我不得不承认,单就文笔而言,公知出身的乔木确实不如作家出身的方方,方方显然比乔木更加会写小说。但所谓日记,所谓百姓日记,归根究底来说它不是小说,而应该是作者对于普通百姓真实生活的点滴记录,不应杂糅太多的所谓文学想象和文学夸张,更不应该成为公知文人用道听途说消息所进行的无病呻吟。相较于《乔木日记》内容的口碑和议论,《方方日记》的风评则呈现严重的两极分化,有人称赞指“方方最动人的是她的民间立场”,也有人指责其小说为“血馒头”,而溯其原因根本,《方方日记》成也于故事,败也于故事。支持方方的认为《方方日记》的故事有温度有人性,而质疑方方的则圈指《方方日记》中所撰写故事通篇皆道听途说于各式所谓朋友,未曾真正植根记录于百姓生活实践之中。同时,《方方日记》中如“护士梁小霞猝死”、“地上手机成堆无人认领”、“火葬场人满为患”等故事亦先后被石锤证伪,这也加剧了读者们对于《方方日记》中所载故事真实性的质疑,所谓的有温度有人性或许不过是文学再加工的产物罢了。而溯之方方此举背后的意图与动机,或许可以从《方方日记》一经成稿,便能在短短一周时间内完成多国语言翻译完成全球火速出版中一窥究竟。《方方日记》,亦不过是政治操作下的产物。 一部好的百姓日记无论是对于日后民众的行为反思还是政府政策的布局都有着一定的指向性意义,而这一意义的实现根源于日记格调是否足够淳朴真实,唯有少一些文学加工,少一些政治操作,多一些百姓民生关怀记录,我们的社会才能有更蓬勃的希望和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