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盼万盼, 终于开!学!了! 在家憋屈了几个月的“神兽”, 终于“出笼”了! 以为可以松一口气的华人家长们 惊喜(恐)地发现, 新一波挑战正在赶来的路上! 线下授课还是远程教学? 在这道“选择题”上,华人家长自然地形成了两种观点。一方面,家长仍对疫情形势表示担心,不确定在学校孩子的健康安全能否得到保障。 纽约华人伍女士表示,戴口罩等防疫措施对低龄孩童来说较难执行。另外,她对学校的病毒检测力度不放心。相较于每月一次的随机抽检,她认为校方应增加检测频率,与社区组织等合作提供安全及时的检测资源。 住在曼哈顿的陈女士称,儿子患有花粉过敏,每年到春季和流感季会控制不住揉脸和鼻子。为此,她早就决定让孩子这学期在家上课,一来避开流感季节,二来观察开学后教育局的安全措施是否到位,再做决定是否让孩子返校。 有加拿大华人家长认为,虽然孩子在学校接触的同班同学人数有限,但其他学生在校外活动如何则未知,为安全,不愿意子女“冒险”。 另一方面,家长认为孩子在家上网课缺乏自觉性,容易影响学习效果。 纽约华人周女士表示,在线教学主要靠孩子自觉自律,这对很多家长来说都是挑战。她的儿子正读高中,她对高年级学生的监管和辅导常感到力不从心。 虽然决定让孩子在家上课,曼哈顿的陈女士也坦言,网上授课相比面对面的课堂还是有很大差距。她说,网课老师以布置习题作业为主,缺少交流互动,她的儿子处于准备升学阶段,长期下去孩子的学业可能受影响。 加拿大有华人家长反映,网课期间根本不知道子女的学习情况,也不知道子女是否按时交功课,唯一确定的只是子女按时打开电脑。虽然学生在校上课也可能心不在焉,但起码不会出现开一部电脑上课,另开一部电脑打游戏的情况。 送孩子上学,需要花多长时间?英国华人何女士的答案是,30分钟。她有两个女儿,下面就一起看看,姐妹俩重返校园第一天,何女士是如何花掉这30分钟送完俩娃的。 姐妹俩分别读六年级和四年级,各年级入校时间不同,每个年级大概有10分钟的入校时间。到点学生进入校园,各个班级又分别有自己的集合点。大女儿的入校时间比较早,早上8:30,何女士先去排六年级的队。 “学校非常重视和谨慎,每个年级分时段排队,单行线入校,出校也是单行线。”到了班级指定集合点,老师站在那里迎接学生们。何女士这才完成了送大女儿到校的任务。 紧接着她从侧门出来,又回到入校的门口,去排四年级的队,送小女儿上学。同样的路线和流程,她还需要重复一遍。 就这样,把小女儿送完了,她再从学校里绕出来。虽然过程繁琐,费时又费力,不过井然有序的情形也让何女士看在眼里。“大家排队秩序不错,疫情让所有人都锻炼出了一米的社交距离感。” 每天中午让孩子吃什么能营养又健康? 放在平时,这个问题或许不难回答。疫情下,答案就要加上限定条件了。章女士家住伦敦,她的儿子的学校出于安全考虑,建议家长为孩子准备自带的午餐。虽说学校提出这样的建议,但现实是,孩子加热午餐很麻烦,这就意味着,孩子只能带冷食去学校。 是冷食?又要有营养?还要做起来省力?章女士笑说:“这又在考父母。”于是,她收集一些便当食谱,希望能找找灵感。 英国华人何女士的两个女儿也面临中午吃饭不方便的问题。学校的午餐取消了热食供应,只有冷食,而且冷食送到教室,学生只能在教室里吃。姐妹俩决定自带午餐,前一晚,何女士带她俩跑到超市买食材。“她们自己做了三明治,再带点水果和奶酪,当第二天的午餐。” 马来西亚一所华小门外,天色未亮时,一群身穿反光背心的人士手持闪着灯光的指挥棒,一字排开站岗。这是该华小家教协会与爱心家长团自发组成的交通管理队。 由于校门外的道路在上学时段出现塞车情况,他们主动加入爱心家长团行列,在学生上学时段指挥交通,为孩子们的安全把关。 “热心家长还赞助相关设备,包括反光背心、哨子、交通指挥棒等。”校长表示。该华小家协副主席指出,今年有越来越多家长加入爱心家长团,目前30名家长主要分为爱心防疫组及交通管理组。 除了在上学时段指挥交通,负责交通管理的家长还尽量指引其他载送孩子的家长开车至指定位置停下,尽可能在短时间内让更多车上的学生下车走入校园。疫情下,校园的秩序更显珍贵。 联系华人街
扫描苹果APP扫描安卓APP 管理COOK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