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又到9月18日, 一曲《松花江上》, 能勾起太多沉重的过往。 铭记九一八, 就是牢记饱受欺凌的屈辱历史, 敲响落后挨打的历史警钟。 铭记九一八, 就是致敬永不屈服的民族气节, 激励吾辈自强的报国斗志。 资料图: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中新社记者 于海洋 摄 ——铭记,近代中国历史最黑暗的一页 1931年9月18日夜,沈阳, 日军的炮火打破了沈阳城的宁静, 日本关东军悍然炸毁南满铁路铁轨, 炮轰北大营, 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 资料图:日军占领吉林市。图片来源:中国军网 山河破碎,满目疮痍, “九一八”事变的第二天, 日军就占领沈阳, 不到半年,东北全境沦陷, 3000万同胞成为亡国奴。 从松花江畔到卢沟桥旁, 从东北沦陷到全面侵华, 国土沦丧,生灵涂炭,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资料图:民众参观北京宛平城内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浮雕。中新社发 张浩 摄 ——致敬,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中国人的抗战始于“九一八”。 1931—1945, 14年烽火狼烟,14年浴血奋战, “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 资料图:张浪 摄 杨靖宇、左权、彭雪枫、 佟麟阁、张自忠、戴安澜…… 宁死不屈的“狼牙山五壮士”, 奋战到底的“八百壮士”…… 这是一场铁骨铮铮、不屈不挠的 全民抗战, 这是一段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 民族记忆。 抗战14年,悲壮惨烈, 中国军民伤亡人数超3500万,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抷热土一抷魂, 古老的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2020年9月3日,市民在位于北京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内参观《伟大胜利 历史贡献》展览。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警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历史是教科书,也是清醒剂。 每年9月18日, 凄厉刺耳的防空警报提醒着中国人: 那是耻辱,也是教训, 那是警钟,也是鞭策。 资料图。图片来源:CFP视觉中国 铭记那段血与泪烙刻的伤疤, 不是延续仇恨,而是警示吾辈, 前进的路上依然荆棘坎坷, 落后要挨打,知耻而后勇! 资料图:2019年9月18日,市民和游客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参观。中新社记者 于海洋 摄 铭记,是对历史最好的纪念, 牢记沉重历史, 就要不畏艰险、凝聚奋斗精神。 继承先辈遗志, 就要同心协力,砥砺民族复兴。 作者:阚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