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2月16日电 题:年终策划:2020,我们比个“V” 记者 李金磊 2020年,是魔幻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重创世界,一切都跌宕起伏。中国经济在经历巨轮失速后,成功上演了“V”字反弹,我们也经历了一些“V字型”的生活轨迹。在这一个个“V”字的背后,是全国各界不畏艰难的坚持与努力。 3月2日,北京一些企业的员工在写字楼入口处排队,按要求提供身份信息及接受体温检测后入内办公。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收入之“V” ——从降薪裁员到收入逆转 时代的一粒灰尘,落到每个人头上都是一座山。这一年,对于北漂刘萌(化名)来说是坐过山车的一年,从降薪到失业,再到重新找到工作,她的收入也成功实现了逆转。 “2月份的时候,公司突然发通知说,受到疫情影响,需要全员降薪,领导降薪50%,普通员工降薪30%。”在互联网行业工作的刘萌看到通知后有点懵。 “当时我还自我安慰,降薪30%总比不发工资强嘛!但没想到很快就接到了人力部门的通知,我被‘优化’了。”屋漏偏遭连阴雨的刘萌一时难以接受被裁员的现实,不过好在公司利索地按照劳动法给予了经济补偿。“世事无常,我也只能安慰自己‘也许下一份工作会更好’。” 失去工作的刘萌,收入也跌到了谷底。不过,随着寒意褪去,天气渐暖,刘萌在7月份终于找到一份新工作,还是在互联网行业。“感觉身边人也都顺利找到工作了,下半年明显好很多。” 如果说上半年的生活是暗淡的,下半年的生活则变得明亮起来,刘萌的收入成功实现“V”字反弹。 “现在的薪资是之前的1.2倍。感谢经历的一切,不管顺境逆境,都要保持积极的心态。” 打工人刘萌的经历并非孤例,她的收入反转曲线也是今年全体居民收入的一个折射和缩影。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受到疫情的影响,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61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3.9%。而到了三季度末,居民收入实际增速年内首次转正,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81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0.6%。 资料图:长沙“夜经济”逐渐复苏。市民在夏季的夜晚出行品尝美食。 杨华峰 摄 消费之“V” ——从门可罗雀到人头济济 随着收入的回升,消费也上演了反弹。在社交媒体上,很多人都在分享自己报复性消费的经历,奢侈品店、火锅店、奶茶店门前从疫情初期的门可罗雀、冷冷清清,到现在的排起长队、熙熙攘攘,最近一家网红奶茶店开业排队8小时、一杯500元的“盛况”令人惊叹。 “路过各大奢侈品门口,看到排队人头济济,心里很是困惑:咦?现在买东西是不要钱吗?午饭后路过爱马仕专柜,相熟店员推荐说秋冬系列鞋子很舒服,上脚试完:真香!于是迅速加入报复性消费队伍。” “疫情初期我一个月只花一千多块。现在一个月开销加购物我能花3000块,这算是报复性消费吗?” “两个月买衣服花了1万块钱,报复性消费是时候结束了。” 各地夜经济的持续复苏,周末各大商场里的人头攒动,直播镜头前李佳琦们声嘶力竭的叫卖,秋天第一杯奶茶的火爆,让人感到中国社会的烟火气是越来越浓。 打工人的报复性消费,反射到商家,便是销售额的快速增长。便利蜂提供给中新网的数据显示,门店总体销售情况恢复良好,已超过疫前水平,咖啡单店平均销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20%。周一至周五的午餐峰值时间段,商区店热餐柜前排起长队,部分门店热餐销售达四百多份。 除了买买买、吃吃吃,精神消费也是持续攀升。内容消费平台喜马拉雅对中新网记者表示,2020年1月至10月,喜马拉雅内容消费总额同比去年增长90%,二次元、影视和教育成为今年销售额增长最快的品类。 越来越多人的报复性消费、报复性吃喝,不仅拉升了自己的体重,也成功把消费的增速拉回正增长。今年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0.5%,增速年内首次转正。10月份餐饮收入4372亿元,同比增长0.8%,增速年内首次转正。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1周年。人们来到北京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 旅游之“V” ——从一动不动到说走就走 “初一一动不动,初二按兵不动,初三纹丝不动,初四岿然不动,初五依然不动……何时能动?钟南山叫动才能动!”在疫情暴发和扩散期,民众积极支持抗疫,待在家里不出门,变身宅男宅女,无数人的旅游计划也泡汤了。 出境游和跨省游被暂停,旅游需求被压抑,旅游行业也是遭遇“冰封”。去哪儿CEO陈刚表示,随着旅游出行需求降至冰点,席卷而来的退票压力更是让旅游平台承担了巨大的服务压力。 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转入常态化防控阶段,跨省游在7月份恢复,憋坏了的民众终于可以放飞自我,重启说走就走的旅行。 在长达8天的国庆中秋黄金周,熟悉的“人从众”又回来了,拥堵导致高速成“停车场”的场景再现,多地景区门票售罄,好不热闹。10月3日,北京八达岭长城景区当日门票已经售罄,这是自3月24日以来首次出现门票售罄情况。数据显示,8天长假期间,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37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665.6亿元。 作为一名拥有超过10万粉丝的旅游博主,外企白领薇薇(化名)在蛰伏一段时间后,开始了报复性旅游。10月份去新疆自驾游10天左右,之后还去了青岛、丽江、大理、三亚……“我们买了周末随心飞,几乎每个周末都会飞去一个地方。” 薇薇说。 随着旅游需求的释放,旅游业也迎来了“V”字反弹。携程集团三季度财报显示,今年三季度,实现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的首季度盈利。去哪儿表示,8月国内机票预订量首次出现正增长,9月国内酒店预订量反超去年同期,按照目前的恢复速度,预计全年将实现盈利。 途家民宿数据显示,清明小长假民宿预定量恢复至去年同期30%,“五一”假期民宿预定量上升至去年同期65%,暑期游恢复至去年85%,到目前国内民宿行业的复苏已经达到去年同期的90%左右,部分地区恢复情况甚至已经反超去年。 图为航拍洋浦港小铲滩码头。 骆云飞 摄 经济之“V” ——从被迫深蹲到迅速起跳 -6.8%、3.2%、4.9%。 这是中国经济今年第一、二、三季度的增速。在工地钢材碰撞的咣当声中,在日渐氤氲的烟火气里,在车水马龙的繁华灯光中,中国经济走出了一条“V”型曲线,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回想一季度GDP增速出炉的时候,外媒的关注点是 “-6.8%是中国1992年公布季度GDP以来最低值”。而当中国祭出一系列非常举措,疫情防控日渐向好,经济增速转正的时候,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直接在标题里说:“中国经济被全世界羡慕了”,彭博社在评论文章里说:“中国经济归来,世界松了一口气”。 如今,中国的GDP增速、投资增速、消费增速、外贸增速、居民收入增速都统统转正,而且提前完成全年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的目标任务。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中国经济以高于预期的速度回归正常,2021年中国经济复苏增速有望达到8.2%。 中国经济从深蹲到起跳的“V”型反弹,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对此有着直观的感受。智能运力平台满帮给中新网提供的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快递货运数据在2月-4月疫情期间经历了低谷,“6.18”期间达到小高潮,“双11”平台快递类货运量较“6.18”高了7.65%,而两者的货运数据均超越2019年“双11”。 “自行车订单排到明年7月”……近期,自行车、小家电等行业出口订单明显增加,一些外贸企业反映出口爆单现象增多。北京怡和嘉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对中新网记者表示,其出口的呼吸机一直处于爆单的状态,供不应求。新安化工相关负责人对中新网记者表示,我国成功控制住疫情给行业带来了机会,这是疫情下的“中国机会”。 在一个个“V”字的背后,是中国经济强大的韧性和恢复能力,肩负14亿人民生计的巨大经济体冲破疫情风浪,正加速航行。(完) 【编辑:张燕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