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同志,我的孩子改变太多了,实在是太感谢你们了!”在社区民警和志愿者对未成年人赵某回访时,他的母亲再三感谢。原来,赵某是文成县大峃镇一名典型的问题少年,仅2021年,就有11次因打架出入大峃派出所的记录。如今,经过“源融亲”三型警务的干预,这个14岁的问题少年改邪归正,步入健康轨道。这个案例,是文成县纠正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 文成公安联合多部门开启首次“家庭强制教育” 文成县是劳动力输出大县,全县共有未成人8万名、留守儿童5800余名,隔代抚养甚至未成年人独立生活的状态较为普遍。这些孩子缺少家庭的正确引导,极易被人教唆、利用,成为犯罪主体,在青春期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为预防未成人群体违法犯罪或被侵害,文成公安积极探索“源融亲”三型警务理念,从融合共防、溯源预防、亲和心防等三方面推行“未成年人危机干预”体系建设,以此矫正心理行为偏差,扎实推进全县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全域化治理。 1、融合共防 谋划全局性治理格局 文成公安贯彻落实上下贯通、内部融通、部门互通相结合的方针,争取县委县政府、县委政法委的全力支持,协同教育、妇联、民政等多部门联动,动员社会社工组织参与,切实形成公安吹哨、党政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局面,许多过去的难题,也因此迎刃而解。 大峃镇14岁少女周某,自幼父母双亡,由年过六旬的姑姑抚养长大。周某原本平静的生活,在她八年级这一年完全改变。她先是结交了一些校外的“朋友”,从学抽烟开始,后发展到霸凌其他同学,连她自己也不知道,此时已经出现严重的抑郁情绪,直到她爬上高楼楼顶被人救下,事态才没有进一步发展下去。由于女孩情况较为复杂,对此,文成公安积极联系教育、妇联、民政、社区等部门,联合对周某开展帮扶教育。从2021年6月起,社区民警每周上门探望,妇联心理咨询师定期开展心理咨询,民政部门则积极为她解决就医、低保等问题。目前,周某已得到妥善治疗。 对赵某家访 2、溯源预防 构建前瞻性预防体系 文成公安梳理过往案件警情,整合教育部门已有信息,梳理排查形成“蓝、黄、红”三色清单,构建全流程预测预警预防数字工作平台,进行动态评估,对问题青年少年分级管理。 文章开头的赵某,被派出所纳入红色管控后,由所领导带队,同社区民警一同对赵某进行家访,起初赵某母亲陈女士对赵某的行为不以为意,甚至言语中还透露出一些自得:“我儿子都是打别人的。”社区民警晓之以理:“赵某如果在这条路上继续错下去,有一天被打的就是他,进牢房的也可能是他,到那时你才知道后悔吗?”在民警再三劝说下,陈女士才幡然醒悟,表示会加强对赵某的管教。家访至今,赵某再无进入派出所的记录。据统计,三色清单实施以来,文成公安成功干预自伤自残问题青少年10名,制止自杀行为问题青少年2名,矫正违法犯罪问题青少年23名。 1月27日,文成公安开出全市首张《责令接受家庭教育告诫书》 3、亲情心防 推行持续性寻心工程 文成公安联合家庭、学校、社区等未成年人管教主体,组建“心防工作室”,针对不同个体设“寻心关爱组”,开展持续性心防工作。 问题少年陈某曾因打架斗殴,被文成公安行政拘留。在县拘留所中,由办案民警、管教民警、心理辅导老师组成的“寻心关爱组”秉承关心关爱关怀的理念,对陈某进行专项帮扶。陈某的拘留,就在法制教育、家庭式关怀中度过了。释放后,陈某找到办案民警王光铭说:“虽然你将我抓了,但我要谢谢你!是你将我从犯罪的路上拉回来了!”为防止问题少年改过后重蹈覆辙,也为预防留守儿童误入歧途,“心防工作室”吸纳如“四叶青”等志愿者组织加入,鼓励未成年人在反诈等宣传中发挥作用。志愿者也持续性开展“给你安个家,我来当爸妈”系列活动,将关怀送到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家里。 未成年人容易在懵懵懂懂的成长过程误入歧途,如果教育不当、警示不够,结果就很难预判。而文成公安用饱含人情味的警务模式,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带他们走出弯路,今后,他们也必定会少些跌跌撞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