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操作将在您下回登录时自动记录您的这次国家选择。如需重新切换,可通过切换国家完成。
查看: 1768|回复: 22

多种问题再度威胁 欧洲中餐业困境之中亟待突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25 14:21:55 | 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街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华人街。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快速注册

x
转自上海侨报

近日,英国对PSW签证的取消、签证门槛的再度提高,将直接导致在英华人数量大幅锐减。这不仅意味着餐饮业客源的流失,也可能导致“厨工荒”。与此同时,时隔一年后,法国公立电视二台再度对巴黎中餐业进行负面报道;捷克中餐业自2005年掀起“中餐馆卫生风波”后于近日再被媒体爆出卫生问题……

“厨工荒”、口碑差、模式旧等问题再度威胁海外华人安身立命的第一大行业,中餐业正处于困境之中亟待突破。

难点:“厨工荒”

拆招:厨师需中西结合


英国移民局上月宣布将技术厨师仍保留在短缺名单上,但未来这些厨工若要持合法签证赴英工作,将面临更加苛刻的要求——至少有5年工作经验;英方雇主最低薪酬必须达到28260英镑;英文能力要达到雅思4.0-5.0的水平。而近期伴随着PSW签证的变化,对已经举步维艰的英国中餐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上海侨报记者(下称“记者”)从全英中餐同业会了解到,早在2009年11月,该同业会和华人移民关注文员会就提出,开展本土培训课程应对移民政策变动造成的中餐业劳工短缺问题。现在虽已开始实施,但仍不能满足当前用工需求。合格厨师、有身份的厨师成为英国中餐馆老板争抢的对象,但面对无法从海外聘请厨师,意味着中餐业相关菜式将停滞不前,巨大的“厨工荒”问题严重。

张先生在伦敦生活近十年之久,他作为一家中型规模中餐馆老板已见证多个同行因种种问题或倒闭或转行,而他的中餐馆一直在艰难中留存了下来,并逆势而上,逐渐形成规模。当与他谈及“厨工荒”时,张先生表示:“多年来能够生存下来靠的是菜系创新,而现在的要求是人才改革,这都是迟早的事。”

据张先生介绍,他所经营的中餐馆已形成规模,并准备在未来的时间中加开连锁店。虽然“厨工荒”会让他的店铺扩张计划暂时耽搁,但随时都有可能实现。“海外中餐业陈旧的发展模式已难以适应行业发展,改革是重点,而人才改革也应提上议程。”他说,中餐逐渐被老外认可,关于中餐文化的研究越来越多,同时也吸引了大量外国厨师加入,为何不能引入外国人才?

当谈到外国厨师中国化时,张先生有些顾虑。“外国厨师可能在工作态度及待遇方面与华人有很大区别,一时间难以完全融入。”但他仍对此抱有很大希望,认为让外国厨师参与中餐馆的食品制作或许是一个很好的创意点,无论从菜系到风格都将会是一个新的突破。

记者另从几位华人中餐馆老板处了解到,他们也曾想过雇用本土员工,但作为海外生存的小本谋生行业,如果不能形成规模,从中获利将大大减少。他们普遍没有认识到人才改革或能带来的中餐业发展新机遇。

张先生面对“厨工荒”所表现出来的变革意识虽是在条件成熟后才能实施,但面对不能改变的移民政策以及短时间无法获取人才的阻碍,与其苦喊生不逢时,不如尝试这种人才改革。

难点:老生常谈谈转型

拆招:文化融合配以市场更新


不专业的家庭式管理、过于“本土化”的菜式口味、中低端的消费水平等,这些问题困扰着遍布全球20万家的中餐馆。产业转型成为中餐业内公认的突破途径,但作为老生常谈的问题,绝大部分中餐业者仍找不到出路。为此记者走访了法国一家中餐馆,它的成功可能给正走下坡路的中餐业提供一些启发。

Mian&Fan是巴黎数千家中餐馆中的一家,和传统的法国中餐厅挂钩的东西在这里完全不见踪影:没有了红灯笼、汉字,也没有了像“荣”、“华”、“富”一样的名字。虽然它叫Mian&Fan,但从老板到厨师再到服务员全是华人。

“现在做中餐,要做就做得很精致,要么就做新的东西。这里的氛围就是将中国文化和新元素融合在一起。”31岁的华人老板李敏对法国中餐业的未来有着自己的看法,他甚至自信地说,“这里就是将来。”从餐厅的装修、餐具、外卖手提袋都是设计师统一设计的,造型里没有任何中国元素。为餐厅中提供的菜谱也比传统中餐馆要小很多,“少而精的品种可以保证菜的新鲜度。”

记者翻开一本菜谱,其中饮食是面条和米饭加上各种配料,比如榨菜肉丝面、叉烧饭、鸭肉饭……看似简单的菜谱却有不同的惊喜。“我们餐厅很多菜都可以在别的地方吃到,但有些菜是我自己想出来的,加上了自己的一些元素。除了注重食物外,还有包装。”李老板说,和其它中餐馆一样,我们要遵循法国菜式的各种程序,融合中餐的元素,巧妙地做到中法结合。

记者在对几位食客的采访中了解到,他们经常到Mian&Fan就餐,除了饭菜美味外,这里的装修和传统的中餐馆也完全不同,充满新意。“每次来都有新意,老板一直在思索和改变。”华人食客王先生说。

“中餐馆在转型的过程中难免遭遇瓶颈,但应清楚分析所在国家的风俗习惯,要从实处改革,切记盲目跟从。”李老板表示,当一种模式逐渐被顾客认可时,随之而起的是模仿,但他却在时时变化。

李老板的中餐厅目前已小具规模,他特有的创新意识诠释了海外中餐业需要的转型模式。他的成功表明,只有将文化融合配以不断更新的市场管理模式,才能赢得大众认可。穷则变,变则通。


难点:频爆厨卫丑闻

拆招:卫生公开透明


时隔一年之后,法国公立电视二台节目中再爆华人地下食品加工作坊恶劣的卫生状况,观众油然产生“中餐大多不卫生”的恐惧感。无独有偶,捷克“中餐馆卫生风波”也再次重创海外中餐业。
外界广泛质疑的中餐卫生问题成为众矢之的。不少华人认为,尽管各国都存在排斥华人的行业恶性竞争现象,但确实有一些中餐业主缺少基本专业知识,对厨房卫生安全不重视。
亚洲餐饮业会副秘书长项南城对当前中餐馆存在的卫生问题表示担忧:“和整个法国的平均水平比起来,应该说中餐馆老板参加培训的比例较低。有很多中餐馆的老板认为参加培训的时间还不如拿来赚钱。”
“为了打消客人对于卫生安全的疑虑,餐厅采取开放式的厨房,使得客人在点菜等候时就能够看到自己嘴里的东西是怎么做出来的。开放式厨房这一做法得到众多客人的认可。”Mian&Fan中餐馆李老板采取公开透明的方式,将食物的安全卫生展现得淋漓尽致。
而经营传统菜系的中餐馆老板王志国表示,他们主要以各种菜系为主,其中各种汤汁难免会溅出,并不能像李老板的餐厅那样采取透明方式,因为毕竟其中存在油烟等难以避免的问题。“卫生问题的治理需要中餐馆业主的配合,制定严格的卫生规范才能制止问题发生。”
据王志国介绍,虽然餐馆中各种菜系繁多,但他还是对员工制定了严格的卫生标准,例如衣服整洁规范、餐厅卫生标准、厨房员工规范等,为此还建立了奖惩制度,实施可行的竞争机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正是良好的规范让员工积极配合业主工作,并得到食客的认可。”
据记者了解,大多数中餐馆并未制定卫生规范,虽然部分中餐馆业主认识到卫生的重要性,但实施一段时间后就流产。“大家都是为了谋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特别是在钱的方面,利润最重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餐馆老板这样告诉记者。
面对日趋严峻的卫生形势,中餐馆需自觉履行行业规范,积极配合各种卫生检查,寻找可以让检查人员信服的方法。

难点:家庭式经营
拆招:品牌化经营


说到海外中餐馆的品牌化经营,Mian&Fan中餐馆老板李敏对其颇有研究。“我和很多温州人不一样。我是在投资,不是投机,要做就做品牌。”从他颇有气势的一番表态,可见已对中餐改革深入研究。
李敏的第一家Mian&Fan于7年前诞生,现在已经有3家分店。“蒙马特高地的那一家主要针对中高收入人群,是一次消费50欧元的食客最好的就餐场所。”他表示,餐厅除了能够提供食物以外,还要能够提供一种氛围,让他们享受就餐,无形中就塑造了品牌。
记者了解到,李老板把自己的中餐馆当成企业来经营。他聘请了一个从瑞士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的犹太人给餐厅做宣传,这在法国的中餐馆里是比较少见的。法国乃至世界绝大多数的中餐馆都是家庭式经营,而没有真正走上专业管理这条路,这也决定了餐馆本身不可能真正扩大。
与李老板一样致力发展品牌经营的还有英国中餐馆老板张先生,虽然因“厨工荒”发展受阻,但在记者与他交谈中不难感觉出他对发展品牌连锁的兴趣。
“现在国内有众多成功的餐饮企业,他们在大中型城市的迅速崛起已经向海外中餐馆业主提供了成功经验。虽然国外发展存在各种困难,但只有推陈出新,积极寻找适合国外发展的企业模式,才能让中餐业越走越远。”张先生说,未来他打算联合几家中餐馆业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展多元化经营,对中餐馆实施品牌化管理。
国内企业品牌发展策略博士兰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品牌化发展在当今经济社会已经跃居产品发展之上,海外中餐馆的品牌化经营要积极与所在国家的国情及文化相结合,探索新模式,切记盲目转型。

感悟:没规矩怎成方圆

又是海外中餐馆的丑闻再爆,又是华人高呼维权。笔者曾无数次接触华人中餐业者,无数次倾听他们哭诉,而丑闻一爆再爆,让我不知该同情还是悲哀。
法国公立电视二台的再次曝光并不是无理无据,人家有可靠的资料,这说明时隔一年后,还是有部分中餐馆经营者暗中作梗。然而维权者愤愤不平,“这是少数人所为”,但正是这所谓的“少数人”让海外中餐业再次蒙羞。
高呼维权固然重要,但做到洁身自好才为根本。只有下定决心制定严格措施并加以落实,才能保证食品质量。还请“少数人”心怀一颗感恩的心,毕竟大家身处一个行业,共同代表着具有悠久中国文明的饮食文化。
规矩的实施需要建立在沟通的基础上。与其天天对政府的卫生检查标准不满,不如积极与他们协调沟通,寻求和谐的解决办法,而不是座谈会上喊冤,或盲目地走上街头示威。
华人中餐业切实融入当地餐饮业,虽难免各种地域打压,但未建立可行的管理机制才是最大的弊端。
只有用规矩敲醒那些“少数人”,才能让步履蹒跚走过百余年旅程的海外中餐业,再次冲出重围。

海外中餐馆易犯“五宗罪”

1.卫生差
中餐馆厨房多数为“封闭式”烹饪,这为一些老板和员工孳生了脏乱的温床。案板油污严重,冰箱食物生熟不分,餐厅死角遍布污垢,员工着装邋遢等。
2.雇黑工
一些中餐馆老板为了节省开支,雇用黑工,且大部分黑工无任何健康证明,往往成为移民局关注的重点人群。
3.滥制造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中餐馆,这句话形象地描绘出华人中餐馆的普及。由于餐饮业所需技术含量较低,餐饮业成为海外华人生存的首选,滥制造也混迹其中。
4.管理乱
多数中餐馆是以家庭为单位经营,面临资金不足、经验欠缺和人才匮乏等瓶颈,导致众多中餐馆老板一味保持陈旧的经营模式,混乱随之而来。
5.恶性竞争
要生存就要竞争,海外中餐馆也不例外,而华人却开始了同胞间竞争。为了赚取钱财,盲目开店,导致一些中餐馆存活率极低,同时也影响了海外中餐馆的声誉。

评分

参与人数 5经验 +1 铜币 +10 收起 理由
无艳 + 1
新闻速递员 + 1
半夜网络 + 2 感谢分享^_^
紫偌 + 2 感谢分享
Elizabeth1608 + 5 感谢分享^_^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5 14:23:38 | 看全部
回复 岂有此理 的帖子

说的容易
做起来难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25 14:24:20 | 看全部
本帖最后由 岂有此理 于 2011-4-25 15:25 编辑
天蓝星 发表于 2011-4-25 15:23
回复 岂有此理 的帖子

说的容易


我没说

我只是COPY


譬如:规矩的实施需要建立在沟通的基础上。
           与其天天对政府的卫生检查标准不满,不如积极与他们协调沟通,寻求和谐的解决办法,
           而不是座谈会上喊冤,或盲目地走上街头示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5 14:25:22 | 看全部
本帖最后由 天蓝星 于 2011-4-25 15:25 编辑
岂有此理 发表于 2011-4-25 15:24
我没说

我只是COPY

COPY容易



看起来难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25 14:26:52 | 看全部
天蓝星 发表于 2011-4-25 15:25
COPY容易

难得找到一篇文章来发发
怎么又惹到你老人家了?

爱看就看看
不爱看就圆润的离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5 14:27:54 | 看全部
回复 岂有此理 的帖子

说起来容易
滚起来有点难度啊

因为不够圆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25 14:31:26 | 看全部
天蓝星 发表于 2011-4-25 15:27
回复 岂有此理 的帖子

说起来容易

liushuaige





你这一说话就透着无知,少你一个也不算少,你为什么不离开,再也不来?





PS 帅哥可以PM我   尽早让我交付版权费    嘿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5 14:33:30 | 看全部
回复 岂有此理 的帖子

你不说这茬我还忘记了

这小子要准备到什么时候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25 14:43:26 | 看全部
天蓝星 发表于 2011-4-25 15:33
回复 岂有此理 的帖子

你不说这茬我还忘记了

说啥呢?   不明白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5 14:45:20 | 看全部
回复 岂有此理 的帖子

这个什么衰哥的不是有一个预告

准备材料跟我死扛的吗?

没音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25 14:54:40 | 看全部
天蓝星 发表于 2011-4-25 15:45
回复 岂有此理 的帖子

这个什么衰哥的不是有一个预告

向我学习吧

多转一些有用的帖

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5 14:21:56 | 看全部
本帖最后由 玉走南 于 2011-4-25 16:59 编辑

PSW签证:Post Study Work 是一种允许国际留学生毕业后可以自由在英国工作的签证。旨在让拥有本科,硕士,博士的国际留学生在毕业之后,有两年的时间在英寻找工作或者开展商业活动。PSW 签证的有效期为2年。这为国际留学生提供了积累海外工作经验的宝贵机会。

记得一个法国朋友跟我说过,自从他吃过巴黎市中心一家一顿50多欧的日本餐后,他再也不会去其他中国人开的日本餐吃得。
虽然不是每个日本餐都都应该做到50欧一顿的水平,但是如果每一个日本餐基本都是10欧上下,那就有问题了。


难点:“厨工荒”
拆招:厨师需中西结合


厨师中西结合,如果厨艺推广和营销中西结合


难点:老生常谈谈转型
拆招:文化融合配以市场更新


转型不过专心,可以回国取取经
现在的问题不是市场在变,而是口味在变,而且变得不是口味


难点:频爆厨卫丑闻
拆招:卫生公开透明


见微知著,不仅在厨房,其他很多的地方都有着朴素的管理学和机会主义的阴影


难点:家庭式经营
拆招:品牌化经营


品牌化的前提是得有品牌,得有货,否则就是挂羊头卖狗肉,始终走不长
家庭化经营的问题一方面在于其本身的局限,另一方面在于是什么样的家庭和家人在做经营


感悟:没规矩怎成方圆

中国人讲求的不是规矩,而是圆通,就像中餐的程序和配料,不知道是好是坏。
不过看饮食男女仍可见中餐的底蕴之深,中餐中可窥见中国博大精深文化之一斑。
而这中国文化和厨艺不是简单粗糙的模仿可以做出来的。需要先修文化和内功。


海外中餐馆易犯“五宗罪”



中国企业和产品“五宗罪”

1. 品质差,经常有质量和卫生问题,产品不达标,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等等

2. 剥削劳力,雇用廉价劳动力,压榨工人生产廉价产品。(雇主有很多是外国人和外国企业)

3. 烂制造,或者说粗制滥造。心浮气躁,投机心理,不能专心投入,所以做不了太专业,高技术的东西。而且想来钱快,来得多,除了粗制滥造外好像没其他的法子了。(除了黄赌毒等暴利犯罪之外)

4. 管理乱,管理的根本在于规模化专业操作基础之上的高效统筹安排,同时也是一种工作事情的艺术。没有专业的知识,系统的规划,规范的操作,管理无从谈起。不乱才怪。

5. 恶性竞争,蓝海里没有游泳,就那点小本事也只能都扎堆在小池子里,在下游抢食。蛋糕就那么多,人太多了,不乱才怪。





O(∩_∩)O哈哈~,沙发是我的啦
玉走南 于 2011-4-25 16:11 使用 抢沙发 抢夺本帖沙发

评分

参与人数 1铜币 +1 收起 理由
如意浮云 + 1 总结的真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5 15:59:31 | 看全部
怎么感觉楼上的人 呃…… 好帖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25 16:01:02 | 看全部
Elizabeth1608 发表于 2011-4-25 16:59
怎么感觉楼上的人 呃…… 好帖 谢谢楼主分享

感谢加分鼓励   :lol

再来一贴:http://www.huarenjie.com/thread-100847-1-1.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5 16:03:30 | 看全部
中餐馆是越来越难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华人街

法国公司:Sinocom sarl
地址:48 Rue de Turbigo,
75003 Paris,France
联系电话:(0033)-(0)144610523
意大利分公司:Sinocom Italia Srl
地址:Via Niccolini 29,
20154 Milano, Italia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扫描苹果APP

扫描安卓APP

QQ|Archiver|手机版|华人街 huarenjie.com

GMT+1, 2025-2-2 23:50 , Processed in 0.095131 second(s), Total 14, Slave 10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管理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