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街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华人街。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快速注册
x
法国《世界报》6月30日发表巴黎政治学院欧洲研究中心教授扎基·拉伊迪署名文章《荒谬的去全球化》。文章指出,全球贸易的现状与人们所设想的相去甚远。所有的人都以为贸易是在国与国之间进行的,而实际上贸易首先是在各大企业及其分公司之间进行的。在某一国生产,然后卖到另一个国家,这样的产品其实很少。全文如下: 近来有关去全球化的煽动性言论甚嚣尘上。这种论调主张通过减少国际贸易、在经济上实现自力更生等方式与全球经济彻底脱钩。要想生活得幸福,就必须过隐居的生活! 公众对于市场开放的这种不信任感从何而来?为什么说去全球化是一种根本上不了台面的荒谬思想?人们又应当如何从政治上着手解决因全球化的加深而产生的种种社会问题? 首先应当承认的是,这种对自由贸易心存疑虑的想法决不仅仅存在于法国。事实上,今天大部分西方国家对自由贸易的偏好程度已经很低,这与自由贸易在新兴国家深入人心的现象形成了巨大反差,其中原因有三: 首先是因为自由贸易所带来的好处是缓慢且分散的,而它所付出的代价则是直接且明显的。谁也不会对全球化所导致的日用品价格下降而感到欣喜若狂。相反,当一家工厂倒闭后,所有的人都会立即把这一切归罪到全球化头上:工厂的倒闭是由于它无法承受来自外国的竞争。 其次,从社会的角度看,市场的开放已不再是一个中性的行为。它将导致赢家和输家的出现。 再次,在那些全球化的赢家内部,其利润分配也是不均衡的。跨国集团所获得的好处远远高于小企业,股东所获得的好处要远远高于员工。 事实上,全球贸易的现状与人们所设想的相去甚远。所有的人都以为贸易是在国与国之间进行的,而实际上贸易首先是在各大企业及其分公司之间进行的。在某一国生产,然后卖到另一个国家,这样的产品其实很少。 例如,当我们说中国将总额达20亿美元的iPhone手机出口到了美国,并因此造成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时候,人们还应当知道在这20亿美元当中,到中国人手里的实际只有4%,另外96%都是来自其他国家的产品及其所产生的附加值:这些产品可能来自德国、日本、韩国,当然还包括美国。产品是从中国出口的,但实际上它是由全世界共同生产的。 这一现实将决定,对某一行业采取保护措施已经很难或者说已经变得不可能,因为保护某一行业很可能会使另一个行业受损。例如美国想对从欧洲进口的钢铁实施制裁,以便保护本国陷入困境的企业,会立即引起汽车制造商的不满——因为制裁将导致钢价的上涨,它们可能会以解雇员工相威胁。也正是出于同样的原因,一些议员会要求人们购买空客飞机而不要购买波音飞机,因为在他们看来,空客飞机是欧洲产的,而波音飞机是美国产的。 但实际上,空客公司和波音公司 50%的附加值来自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分包商。也就是说,许多法国的分包企业能够从波音飞机的生产中获益,而许多美国的分包企业能够从空客飞机的生产中获益!这充分说明去全球化完全是荒谬的,因为它所依据的是20世纪的贸易图谱,而不是21世纪的新现状。 这是不是意味着什么都不能做了呢?当然不是。 目前,有两大领域需要进行重大的调整。一是金融调整,二是环境调整。在金融调整方面,所取得的成效依然十分有限。从希腊危机中,人们可以看到包括法国在内的一些国家至今仍在保护着银行,我们至今仍为银行的过错埋单。另一个问题是要把环境保护纳入到贸易中来。对不同国家的产品以及各类进口商品征收统一的碳关税,既可使那些在环境保护方面不力的人受到惩罚,又可防止本国与外国之间的不公平待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