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街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华人街。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快速注册
x
欧洲潮商是上世纪60年代印支战争爆发后,为躲避战乱从越南、柬埔寨、老挝辗转移民来到欧洲的。目前约有60万人左右潮人生活在欧洲大陆。 据最新一期广州《天下潮商》报道,初到欧洲时,潮人们人人赤手空拳,均依靠救济金维护生计。他们白手起家,男人到工厂打工,女人在家里做裁缝、制衣,供养子女上学。法国本地人赚了钱就去旅游、休闲,而潮人却是一年到头一天都不曾闲过。不少家庭主妇为赶货期,经常通宵达旦缝制衣服。欧洲潮人就这样在高度发达的商业社会夹缝中求生存,直至取得今天的发展。 早年创业的艰难,使得欧洲潮商们深深体会到,只有改良社会,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海外潮商自身的命运和处境。这造就了他们关注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强烈责任感。多年来,许多有名望的欧洲潮商积极投身到所在国的各种社会活动之中,从组织华人维权和互助,援助经济困难的欧洲本土居民,到逐步参与居住国的政治和公共服务,以及捐助祖国救灾,资助潮汕家乡公益事业,欧洲潮商的社会公益运动不断向新的广度和深度推进。 树立欧洲华人形象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欧洲华人凭借勤奋与努力,在居住国开创出一片事业天地。但由于语言不通、文化差异,加上欧洲右翼势力的恶意挑拨,在欧洲针对华人群体的负面舆论甚嚣尘上。为让欧洲人民了解真实的华人社会,维护海外华人的权益,一些欧洲潮商的代表人物一方面积极与居住国主流社会沟通接触,一方面组织华人社团做义工、参加慈善活动,努力树立欧洲华人良好的社会形象。 祖籍普宁的陈克光、陈克威兄弟是这方面杰出代表。兄弟俩1975年移民法国,1976年创办陈氏兄弟公司,现已成长为欧洲最大的华人企业。陈克光在2008年法国富豪500强中排名271位,并任法国潮州会馆名誉会长。事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他积极回馈社会,不少善举至今仍为人称道。 自1984年以来,到法国谋生的华人越来越多。一些法国人惊讶:中国人来法国没有几年,就又买车又买房的,这么快就发财了,莫非有“黑手党”?法国社会由此对唐人街产生许多猜疑和误解。1985年,法国电视台记者Rachid HARAB便带着这些误解前来唐人街采访。但所遇到的华人都不懂法语,又怕惹事,所以见到他不是躲就是藏。正当他一筹莫展之际,法语流利的陈克光挺身而出,主动接受采访,他以自己亲身经历的巴黎唐人街的发展史,向法国记者宣传介绍了华人的习俗、文化、传统美德和行事原则,澄清法国人对旅法华裔的各种误解。 此后,陈克光对法国主流媒体的采访一般是来者不拒。从1985年至今,他已经接受了80多批次的记者采访,成为法国传媒面前的华裔代言人。他还发动唐人街上的华人勇敢、主动地与法国主流媒体进行沟通,力求树立华人群体的正面形象。 1987年10月,两名法国作家出版小说《黄色黑手党》,把巴黎华人描写成走私贩毒、杀人越货、放火奸淫的黑手党徒。针对这一逆流,在陈克威、陈克光兄弟牵头下,在法华人成立了“华裔融入法国促进会”。华进会成立后第一件事,就是向当地法院起诉《黄色黑手党》的两名作者。经过多场法庭辩论,法院判决作者在小说中负有诽谤不实的责任,责令两名作者会同书商全部收回并销毁该书,不得再行出售。陈氏兄弟的这一起诉胜诉,大振华裔社团的维权士气。 华裔顺畅融入当地社会 为进一步提升华人在法国的社会地位,陈克光、陈克威大力发掘一战期间在法国捐躯的华人劳工的历史,开展了新一轮运作。1988年11月,在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70周年之际,由陈克光发起,华进会组织,并在陈氏兄弟公司赞助下,在巴黎里昂火车站附近广场镶立了一块华工纪念铜牌。1998年,仍以陈氏兄弟公司赞助的方式,法国政府又在巴黎十三区竖立“纪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法国捐躯的中国劳工和战士”纪念碑。10年间两次揭幕仪式,都有法中两国的政要官员参加,场面隆重热烈。法国主流媒体纷纷在显要位置报道。希拉克总统、若斯潘总理分别发表慰问信函,对华工的贡献表示敬意。陈氏兄弟的义举,提升了华人在法国的受尊敬度,使华裔能够更自信、更顺畅地融入当地社会。 “大批华裔难民来到法国已有十几年了。法国人民帮了我们十几年,现在我们安居乐业了,也该伸出援手帮助一些处境比我们更差、更需要帮助的人了。” 陈克光经常给华裔们讲这番话。他说:“不能只是让白面孔救黄面孔,黄面孔也要救白面孔!” 1987年4月,当得知东南亚难民漂泊海上生活窘迫时,陈氏兄弟发起名为“舢板行动”筹募善款活动,在陈克光的发动之下,全法国许多侨团积极响应,捐款很快达到100多万法郎,其中尤以陈氏兄弟公司捐款最多。这些款项转交给“无国界医生”组织,悉数用于定期派船到公海搜救漂流于狂风巨浪中的印支船民,被救起的难民无一不是死里逃生,并全部被送往法国安置。这笔款项一直支撑此项活动持续了1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