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街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华人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快速注册
x
图为《当世界年轻的时候:参加西班牙内战的中国人》一书封面。(图片来源:天津《城市快报》) 著名画家毕加索有一幅具有重大影响及历史意义的杰作《格尔尼卡》,该画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其创意来源于西班牙内战时,在德军战机的狂轰滥炸之下,小城格尔尼卡被夷为平地,很多平民百姓失去了生命,法西斯的野蛮行径引起了毕加索的愤慨,他创作了《格尔尼卡》这幅巨作,作为对法西斯的谴责和抗议。 或许,很多人对西班牙内战的了解都是从像毕加索这样的艺术家或文学家笔下而来的,这场战争发生在1936年至1939年之间,由当时的西班牙共和政府军与人民阵线左翼联盟对抗以佛朗哥为中心的西班牙国民军等右翼叛乱集团。反法西斯的共和政府和人民阵线有苏联和墨西哥的援助,而佛朗哥则有纳粹德国、意大利等国的支持,虽然战火只局限在西班牙境内,却在全世界的文坛和艺术界留下了丰富的记忆。 除了毕加索这幅饱含人道主义精神和正义感的画作,还有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著名小说《战地钟声》、20世纪最杰出的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轰动世界的珍贵战争影像,以及英国作家奥威尔的著作《向加泰罗尼亚致敬》。 事实上,当初为西班牙内战声援的不仅有全世界的作家、艺术家和知识分子,还有很多普通人投身于这场战争中,他们是来自世界各国的志愿军,在内战的两年多时间里,总共有4万多人,从53个国家志愿前往西班牙,他们组成了一支“国际纵队”,在战壕里和西班牙人民并肩作战,而很少有人知道,在他们之中,有近百名中国战士。 天津《城市快报》报道,在西班牙内战结束约半个世纪后,旅美华裔夫妇邹宁远、倪慧如无意间发现了历史上这些中国战士的身影,由此二人一路追寻,完成了一本名为《当世界年轻的时候:参加西班牙内战的中国人》的书,为我们揭开了那段尘封的历史,唤起了人们对中国战士的记忆。 “寻找这些老人就像寻宝,找到他们,就像找到开启那段扑朔迷离历史的钥匙。” “谁说中国人自扫门前雪?”在这本《当世界年轻的时候:参加西班牙内战的中国人》中,有这样一句话。1936年,中国爆发全面抗日战争的前夕,西班牙内战打响。中国人正是自顾不暇的时候,还有人去西班牙做志愿军。也就是说,这本书的意义不光是让那些志愿军勇士们的身影更加清晰,从某种角度来说,我们可以挺起腰杆说:“在上世纪30年代那个内外交困的时期,我们也很关心国际社会。” 其实,这些中国战士“足迹”的发现来自一次偶然。1986年,正值“国际纵队”参加西班牙内战50周年,美国参加西班牙内战的志愿军“林肯旅”出版了一本纪念册。在查询纪念册中的美国参战者名单时,邹宁远和倪慧如意外地发现了三个中国人的名字。他们是谁?为什么会去西班牙参战?他们是从哪里去西班牙的?一连串的问题浮现在这对夫妇的脑海里,于是两个人决定追寻这群人的足迹,解开心中的诸多疑问。 但是,夫妇二人并没有想到,寻找的过程很不容易,虽然关于当年西班牙内战时国际志愿军的资料很多,但是对中国战士的记载却难觅只字片语,于是,他们只得把希望寄托在访问欧美老战士上。为探寻“国际纵队”里的这些中国志愿者,倪慧如和邹宁远曾多次自费到荷兰、法国、捷克、德国和欧洲其他国家,寻找志愿军战士的战友、遗孀和子女。而其间的喜悦、失落和遗憾,点点滴滴都被他们记录在了这本书里,作为读者,在书中我们不仅能看到他们追寻的历史故事,更能体会到他们那一段既艰难又满怀期许的心路历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