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街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华人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快速注册
x
【欧洲时报网特约记者苏西北京报道】 巴黎究竟是什么样的?为什么有如此多人为她着迷?台湾作家彭怡平在新近出版的摄影文学集《安格尔的小提琴》中,以她在巴黎生活17年的人生经验,道出了对这座城市的微观和感悟。 彭怡平作品《安格尔的小提琴》,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 (图片来源:出版社提供)
因为一只苹果来到巴黎 从小就颇有主见的彭怡平,生长于台湾相对禁锢的时期,单一呆板的教育模式令她深感束缚,对自由和多元化的向往尤为炽烈。一次机缘巧合,彭怡平受从法国回来的艺术家曲德义之邀,去他的咖啡馆做客。当天,曲德义亲手为她做了一个苹果派,并调制了一杯苹果鸡尾酒。惊艳于这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彭怡平好奇地问,在法国像这样用苹果做出来的食谱有多少,得到的答案竟是300多种。“仅仅一只苹果,就能有如此千变万化的魔力,可以想见,这个国家的文化丰富到什么程度,我一定要去见识见识。”就这样,因为一只苹果带来的心灵震撼,彭怡平来到巴黎,并进入欧洲最古老的中世纪大学--索尔本大学深造。 其实,早在大学期间,彭怡平就已辅修了法、日、英、德、拉丁五种语言,同时,又“自作主张”地和教授提出以交论文换毕业证书的条件。当别的学生还在为分数苦恼的时候,彭怡平却可以自由自在地徜徉图书馆博览群书,流连于戏剧、展览等各种艺术活动。她用做研究报告获得大学文凭,又跳级念研究生,拿到台大第一届西洋艺术史的研究生学分。后来索尔本大学招考时,其中一道题目是“谈谈实验电影”,当时有200多位外国考生在场,很多人因为无从下笔只好起身离去,而对彭怡平来说,这道题恰恰是曾经研究过的课题,于是,毫无悬念地,她成了当年唯一被录取的外国留学生。 彭怡平走的每一步,看似顺其自然,实际上却是历经积累后的水到渠成,正如她自己所说,“很多人看我环游世界,好像很潇洒,其实我在每一次旅行之前都要做充分的准备和周密的安排。”而她每写一本书,酝酿的时间至少是7年之久,现在的这本《安格尔的小提琴》,更是17年精华的提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