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街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华人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快速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华人街周报 于 2012-2-8 00:26 编辑
首批官派赴法留学已经有130年的历史,法国在中国派遣留学人员的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这一历史没有系统全面的记载,这是历史的遗憾,无论在国内或国外,无论在世界的任何地方,中国根都是我们成功的根基。——张剑《求索心路,赤子情怀》
一个人的价值——记法国第一位华人医生张剑
(ZT 华人街报第17期)
本报记者 鲁佳
采访张剑老师那天,老师赠我一部书《求索心路,赤子情怀》。这部厚达398页的书,记载了中国留法学人20年走过的路。这部书是张剑老师清囊出版的,而在这398页当中,作为出版人的张剑老师自己,只占了3页。但是,如同张剑老师不计报酬所做的所有事情,他从来不会问自己,值得不值得。他只是希望把中华儿女在法国经过的酸甜苦辣如实记录下来,“很多人为了钱做一些事,却忘了作为一个人的价值。”
我称张剑为“老师”,因为他告诉我们关于人生的价值,实则他的职业不是“老师”,他是医生,法国第一位华人医生。
埋头学问
张剑是温州龙湾人,1946年出生,父亲是教员,母亲是会计。他于1964年考入浙江医学院(现为浙江大学医学院),1969年毕业。至于为什么从医,张剑说,“学医最简单,埋头学问,治病救人就好。”
1971年,张剑被分配到温州医学院眼科教研组,师从著名的眼科光学教授缪天荣,并于1978年恢复高考之后成为中国第一批眼科光学研究生。1983年,在缪教授的鼓励下,张剑远赴法国攻读专科。那时,他已经37岁,一句法语也不会。用国内的文凭申请到巴黎第六大学(Université Pierre et Marie Curie - UPMC)医学院后,白天上课,晚上学法语,字典和法语纸条随身携带,就这样,张剑开始在巴黎攻读博士及博士后,一读就是7年。
后来我问张剑老师,在法国的28年里,遭遇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张剑老师答,有两件事最难,第一件是法语。
法语障碍,挣扎求存,文化差异,在这么多几乎不可承受的压力面前,很多人放弃了,但张剑没有。5年荏苒而过,他以优异成绩拿到医学博士学位,并作为眼科专家,就职于巴黎六大医学院。张剑说,其实没有太复杂的想法,只是既然选择一条路,就要走到底。
治病救人
一生从医,致力于眼科光学研究,但张剑老师自称“赤脚医生”。今年65岁,退休了,张剑仍然想做回一名“赤脚医生”,深入社区,去那些最需要医生的地方办健康讲座,教几名学徒,为那些有眼疾的人们做一点最基本的事。“有时只是一点小病,处理一下就好了,眼睛是很重要的。”张剑老师没有讲过一句华丽的话,也不愿多谈自己,他只是默默做事。
除了做“赤脚医生”,除了自己掏钱为留学生出书,张剑老师还为自己找了很多“麻烦”。
作为著名西医,张剑却一直致力于推广中医学,并结交了很多朋友,包括法国的“国宝”级明星凯瑟琳﹒德纳芙等等,让中国的传统医学为人熟知。现在张剑老师还在参与一所中医院的筹备和建设,希望把中医正式纳入法国的医疗系统。事情困难重重,但他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实则他所做的事无不困难重重,因为每件事都是“公益”。
张剑担任香港《镜报》法国分社的社长,为报纸写稿,联络新闻,没有钱拿,他不计较,因为他觉得得做新闻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他说,法国地好,气候也好,但并不是一切都好,做新闻要做客观真实的报道,让人们知道事情的本来面目。
张剑担任温州市海外人才工作法国联络站主任,没有钱拿,他也不计较,因为可以帮留学生做一点事,也可以帮家乡温州找到需要的人才。
张剑老师说,作为温州人,最应该关心的是温州的下一代。老一辈的温州人来到法国,开餐馆,做苦力,每一步都是血泪。但现在时代不同了,希望新一代的温州人乃至华人子女可以飞得更高、走得更远。所以,他作为浙江大学校友会的名誉会长,一直在搜集温州新一代年轻人的信息,“存够100个,就请使馆、侨团之类组织一些活动,把大家聚在一起,交换信息,沟通有无。温州的下一代应该好好念书,念grande école,让他们发展得更好。”
梦回龙湾
张剑老师有三个孩子,都攻读医学方向。他说那是孩子们自己的人生选择,但我想,那是因为一路走来耳濡目染。如同40多年前,那个少年张剑选择了从医这条路,只是朴素地想,治病救人。在“医德”普遍缺失的今天,这四个字被很多人忘记了;但有一个人,为了这四个字,走上一条路,然后跋山涉水摸爬滚打地把这条路走完,遇见什么都不放弃,只是为了治病救人。
而这一路上有多少困难,张剑都不提起。他只是玩笑地说,最困难的事除了法语,就是吃西餐,医院的工作餐每顿都是西餐,怎么吃得消!张剑老师说,他定了一条家规,每晚孩子在家吃的必须是中餐,这不是口味的问题,这是文化的问题。哪怕隔得再远,都要记得自己的故乡——中国,温州,状元河畔的龙湾。
最后,张剑老师让《华人街报》捎话给留学生们:如果以后想回国发展,可以直接打电话到他的手机,号码是06 29 82 04 67,他可以借助温州市海外人才联络站,为学生们找到对口的岗位。
我曾建议留下邮箱,毕竟如果有太多电话,太影响生活作息,张剑老师年逾花甲,但张剑老师摆手说“没关系,打我的电话就行。”
张剑老师甚至从来没有说,为温州做一点事,或者为温州人做一点事,或者其它冠冕堂皇的话;但他一生所做的,都是这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