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街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华人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快速注册
x
“温州金改就像演一出戏,国家给了温州剧本,虽然剧本不太理想,但序幕已经拉开,演员必须登场,再大的困难也要克服,把剧本演好。”这是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对“温州金改十二条”的形象解读,他向浙商网记者表示,不管是“新36条”还是“十二条”,只要能扎扎实实地落实,温州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就不会过得如此辛苦。 从温州“12条”向“国12条”跨越 2011年,温州庞大的民间资本达到了6000亿元(人民币,下同),现在这一数字又被刷新了。周德文在此前的学术报告中指出:“目前温州民间资本已达8000-10000万亿元,固定资本达1.5万亿元,民间借贷规模达到1200亿元。” “‘十二条’最大的突破是让民间借贷合法化、阳光化、规范化,”针对“十二条”中的民间融资备案管理制度,周德文表示,“民间资本登记备案,民间借贷从地下走到地上,获取政府保护,这是跨越性的一步。” 2011年下半年,温州民间金融崩盘、众多企业主“跑路”暴露了信用缺失的问题,而信用恰恰是温州民间金融保证合约有效执行的基础。 “2010年-2011年,温州民间借贷盛行时,有270多家担保公司,现在正常运作的只有几十家,”周德文比喻,“没有信,何来贷?中小企业本来融资渠道就窄,现在民间渠道都融不到资,很多企业处在生死边缘,僵而不死,就是我们所说的‘僵尸企业’”。 “温州金融改革实际上是在杀出一条血路,”周德文总结说,“我们试图在撕开一个口子,让民间资本进入一些新型的金融领域,虽然‘十二条’不尽如人意,但我们仍抱很大的成功希望,早日让温州‘12条’变成‘国12条’”。 最大遗憾:利率市场化未开放 在温州金融改革上报的初始项目设计中,利率市场化的方案是最重要的项目之一。温州的设想是争取试点,有限度地放开银行机构存贷款利率,缩小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之间的利率双轨制差距,指导新型金融组织实施规范的市场化利率。然而,外界所热切期望的关于利率市场化试点未出台。 “利率市场化应该是金融改革的核心,如果没有这一条,那金融改革就是不彻底的。”周德文解读“十二条”,坦言最大的遗憾便是没有利率市场化试点的消息。 他认为,温州金融改革首先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只有将利率市场化开放,才能带来充分的市场竞争以降低贷款利率,而不是靠垄断贷款来降低利率。 “目前的金融环境还是高垄断、高管制的阶段,温州金改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次没有利率市场化,我表示遗憾但也能理解。”周德文无奈的表示。 遗憾之二:村镇银行的设立尚未有实质突破 针对“十二条”中“加快发展新型金融组织,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可改制为村镇银行”一项,周德文指出小贷公司与村镇银行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完全没有必要将二者联系在一起。 小贷公司是以放贷为主营业务的工商企业,村镇银行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以赚取利差的金融机构,二者应该分开发展。 “没有明确允许民间资本筹建民营银行,这是另一大遗憾,”周德文解释,“所谓民营银行就是由民间资本注资、发起、主导、经营的金融机构,在目前高垄断、高管制的环境下很难开放。” 他认为,虽然“十二条”提到“允许依法发起设立或参股村镇银行”,但“依法”二字的背后仍然是必须有一家或以上商业银行作为发起人,村镇银行的设立尚未突破由正规金融机构发起成立的怪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