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街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华人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快速注册
x
所有的心理课程和学习都在讲自我觉察,这是个相当关键的要素,也是一个成长的核心。那么,什么是自我觉察呢?或者说,做到自我觉察需要经历哪些(学习)?到哪个层级才是真正做到了觉察呢?
没有觉察的情况是最常见的。几乎时刻都在发生:下班回到家,发现孩子散了一地的玩具,于是大声地吼孩子,让孩子收拾好;在公司被上司黑了之后对伴侣或朋友不断地抱怨;堵车和别人的车蹭到了,破口大骂;因着哪句不中听的话而拉着个脸;对伴侣冷言冷语……凡此等等,统称无名火,不知哪来的情绪,情绪的反应超过了事件本身(应该有的层级)。这都是无觉知的状态,这样的状态对工作、关系、健康都有极大的损害。
尔后到了有一点点的觉察,称为觉察第一步。一般是通过一些学习,或者在旧有模式里受够了痛和折磨,开始知道自己常有过度的情绪反应,开始知道情绪是自己的事情,不是外在带来的。 通常做过心理咨询和参加了一些课程可以了解到这个部分,这些了解对自己会有些帮助,也可能令一段濒临死亡的关系起死回生——有些来访者突然明白了一些过去自己不曾知道的因素后会有巨大的心理触动从而做出改变或决定。 当然,这种理想的例子不多见,更多的是“道理我明白,但我做不到”,你已经明白自己的情绪发作不是对方的错,但在那个当下,你就是要发作,你就是明知故犯,然后后悔,再发作,再后悔……不断地反复,有许多人在这里卡住,就无法再往下走,或者干脆生出“心理帮助也就如此”的无奈和放弃。
觉察的第二步是在情绪发作的当时就知道(自己在闹情绪了),但仍然控制不住。和第一步的区别在于时间上,一个是事后才知道,一个在事情发生的时候(可能延迟一点点)已经知道。这对于第一步,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这一步可以帮助自己更快地收住情绪,缩短情绪发作的时间,降低情绪的强度和杀伤力。对于关系而言,会有比较大的帮助,可以有这样的情绪管理能力,一般关系会向好的方向转动。 再往下走,就会出现一种状态,像是有另一个自己脱离开来,看着另一个(生着气的)自己。好像一个自己在舞台上,另一个自己在观众席上,虽然还是在生气,可是,因为看见,情况就大不相同。 在这个阶段,看着舞台上的自己,开始会明白一些深刻的东西,经验到一些痛、悲伤、无助,怜惜……这是一个看见的阶段,和第一步有质的区别。第一步是头脑明白了,第二步是心明白了。 觉察的第三步就到了在情绪发作的同时就知道并且HOLD住。当观众席上的自己看多了舞台上的自己之后,随着自我接纳的积累,这个能力就会自然而然地发展出来。你开始会发现:哦,原来是这样! 在这样的阶段,因为第二步的累积,突然某一天,你发现遇到同样的事件或情景,原来的情绪发作模式消失了,在这里,你可能还会有些许的情绪出来,但很快就结束了,像是话到嘴边又收回去了,收回去后自己需要一些时间和空间来消化它,但它已经是属于一个可控的范围,不会伤害到外界和他人。 这是一种真正的情绪成熟,真正地为自己的情绪负责,自己是自己情绪的主人(而不是情绪的奴隶)。
到了觉察的第四步就是你根本不会为这样的事情生气(或其他的情绪反应),你根本就不会生气了(为这件事)。事情发生后,你可能仍然会有种习惯性的反应,但这个反应很快被觉察到,并很快流转消散。随着新反应的积累,最终代替了旧的反应模式,情绪的反应中正而客观。 这看似是一个可遇而不可求的阶段,事实上是一个通过努力和积累可以抵达的阶段。像是一个水到渠成,像是一个终于遇到。
自我觉察的进程和“时间”紧密相关,在事件后、在事件中看见自己的情绪,时间上的细微差别对应的是觉察能力的根本性区别。这四步曲在行进的过程中会反复、迂回、上行、下降、盘整,但只要坚持往前,就会维持一种螺旋上升的态势,每一次的反复,再怎么下降都不会比原点更低。
最考验自我觉察能力的地方是伴侣关系,关系由远而近,先是陌生人、同事、朋友对自己的情绪影响越来越小,而伴侣,是真正来检验你内在情绪的对象。
自我觉察(情绪成熟)最终可以抵达的程度是在伴侣的相处中,对方没有什么能引起自己的不舒服,但这种情况有个根本的区分,就是你们是平行关系(合作社)还是真正的亲密,因为伴侣来到你身边的真正使命,就是来唤醒你去真正地看见自己,就是让你不再在事情发生时,像个孩子般地反应,就是来让你,可以真正地成就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