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街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华人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快速注册
x
导读:幼儿园的孩子不懂得与人交往,怎么办?
主诉:从小在父母,爷爷奶奶的呵护下长大的芳芳,从来没有单独的跟其他小朋友玩耍过,刚送入幼儿园时,开始的时候大哭大闹,后来好不容易父母给安抚好了,却仍旧不善于与其他小朋友说话,她的妈妈很担心:从小孩子就不会与他人沟通,长大后怎么办呢? 燕园博思北京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为您解读:幼儿园的孩子不懂得与人交往,怎么办? 1孩子的“心理断乳期” 幼儿从家庭迈入幼儿园,环境有了巨大的改变,被称为“心理断乳期”。 (1)陌生的活动室环境。 当幼儿初次踏入活动室时,活动室的环境对他来讲是完全陌生的和新鲜的。无论是桌椅的摆放还是盟洗室的设备等都与家中不同。这在使幼儿感到好奇和新鲜的同时,也会引起他的恐慌和不安。如有的幼儿在家中大便时是用坐式的尿盆或者抽水马桶,而幼儿园则是蹲式的,幼儿就感到不适应而引起心理上的压力。 (2)成人与幼儿的关系。 幼儿入园之初,见到的教师和小伙伴是陌生的面孔,容易使幼儿感到不安全。由于幼儿园是集体教育,师生比例为1:15或者1:20。也就是说一位成人负责照顾l 5—20名、幼儿,这和幼儿在家中的环境有着天壤之别。幼儿不可能像在家里一样得到一对一甚至是几对一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如许多幼儿在家中睡觉时要有大人陪伴和哄睡,而在幼儿园则需独自入睡,儿在入园之初感觉失去了亲情和温暖。此外幼儿在幼儿园不可避免地会处于一种竞争的环境之中,如如何获得教师对自己的注意和关怀,如何占据自己喜欢的玩具等等。因此一些幼儿在入园之初会感到不知所措。 (3)生活规律和生活习惯的改变。 幼儿园有相对固定的一日生活时间表,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盥洗,什么时候上课,什么时候起床,而幼儿在家中的生活规律并不一定与此相符。有的家庭中生活作息比较随意,一切以幼儿的意愿为中心;有的幼儿甚至有一些不良的生活规律和习惯,如晚上熬夜,早上睡懒觉等;因此在入园之初,幼儿不习惯固定化的生活制度。 (4)要求的提高。 在幼儿园中教师要求幼儿具备一定的独立和自理能力,包括:自己吃饭、自己穿脱衣裤、自己上床睡觉、能控制大小便、自己的游戏、遵守一定的规则等等。这些要求都有可使幼儿感到是一种挑战和压力。 2处理好孩子的“分离焦虑” 即婴幼儿于某个人产生亲密的情感结系后,又要与之分离时,产生的伤心、痛苦、,以表示拒绝分离。是婴幼儿焦虑症的一种类型,多发病于学龄前期。 约翰·鲍尔比(JohnBowlby)通过观察把婴儿的分离焦虑分为三个阶段: 反抗阶段——嚎陶大哭,又踢又闹; 失望阶段——仍然哭泣,断断续续,动作的吵闹减少,不理睬他人,表情迟钝; 超脱阶段——接受外人的照料,开始正常的活动,如吃东西,玩玩具,但是看见母亲时又会出现悲伤的表情。 家长可以做到的: 1要敏感,能够觉察到孩子的冷暖,想法。当孩子哭闹时,知道孩子是因为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分离而感到痛苦,可以经常跟孩子一起玩“躲猫猫”的游戏,让他知道;在上学期间你只是短暂的与妈妈分离一会儿,随后过一段时间妈妈还是会出现的。 2要完全接纳,这样孩子才会有安全感。很多家长当孩子不愿意去上学时,就会对孩子发火,甚至会打孩子。可能只会得到反作用。父母要及时的给予指导,为孩子创造与其他小朋友交流的机会,要求小伙伴到自己家里,亲子组织他们玩游戏等。当孩子稍有进步,就给予孩子鼓励,相信孩子得到正向强化后,会有很大的改善。 综上,北京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温馨提示:如果孩子处理不好分离导致的焦虑与恐慌,可能会不愿意上幼儿园,有些孩子甚至会故意伤害自己以留在父母的身边,所以,家长应该谨慎的处理孩子的分离焦虑,适当的处理孩子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