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街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华人街。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快速注册
x
【欧洲时报记者张新、武佩荣报道】标志性的领结、浅绿色窄框眼镜、幽默的谈吐以及亲和的气质,这就是“老板的老板”-巴黎工商会主席凯意礼先生(Pierre Antoine Gailly)给人的第一面印象。 2012年6月6日下午,通过巴黎工商会法中委员会秘书长苏小青女士的帮助,本报对凯意礼先生进行了独家专访。他在采访中就目前许多人关心的欧盟制裁中国企业、欧债危机对外来企业投资的影响以及跨文化企业管理与合作等问题发表了独特的见解,并以生动的事例提供了许多有益的信息,本报编译如下,以飨读者。 欧洲时报:根据德国之声的报道,2011年有700余家中国企业在德国投资落户,而法国仅吸引了100余家中国企业的投资,这个消息令我们有些意外。您能证实法德两国在吸引中国企业投资领域的这一差距吗?如果情况确实如此,该如何解释呢?您认为原因主要是经济方面(比如说劳动力价格和需求互补性)还是政策方面的?是否存在文化方面的因素? 凯意礼:我对这个差距并不感到意外。我们并没有中国去年在法投资公司的具体数字,但应该介于100至200家之间,这一数字确实对我们的德国朋友更加有利。这说明法国在对华贸易、以及与中国行政部门对话方面的进步很小。我们很了解,与中法对外贸易额相比,中德外贸非常有优势,尽管德国也是法国外贸领域最重要的伙伴。我认为,当中国对外贸易不平衡的时候,在法投资也更少也并不令人吃惊。 说到是否存在文化、经济、竞争力的原因,我并没有做足够细致的研究来回答这个问题。但是,巴黎工商会目前与某些合作伙伴拥有紧密的合作。比如5年前成立的法国中资企业协会(AECF),我们从协会成立之初就积极与中国驻法大使馆一同努力,帮助中国朋友在法国创立企业。与其它欧洲国家相比,我们可能起步较晚,但我认为法国目前可以像德国一样快速发展对华经济,补上以前落下的差距。 欧洲时报:欧盟贸易事务委员德古特(Karel De Gucht)1个月前在布鲁塞尔宣布,面对中国“国家资本主义”对国有企业的保护现状,将增强欧盟的反击力度。两周前,德国和英国媒体提到,欧盟委员会威胁将制裁在法国投资的两家中国电信企业中兴(ZTE)和华为(Huawei),因为欧盟委员会认为这两家企业得到了中国政府的支持,属于“不正当竞争”。中国政府立刻作出回应,称保护主义“没有赢家”。您认为从目前形势来看保护主义风险确实存在、或只是一种想象?如果确实存在,那么中国企业在这种环境下来法投资是否有欠谨慎? 凯意礼:对此,我认为中法双方存在着沟通的障碍。互相理解对于中国在法投资以及法国在华投资,都是不可或缺的:在措辞上,尽管是同样的字眼、同样的措辞,但对中国和欧洲来说解释是不同的。比如“竞争(concurrence)”、“合同(contrat)”和“工会(Sydicat)”这几个词,以我与中国打交道的经验来看,欧洲人、尤其是法国人的理解与中国所理解的不同,它们对双方有着不同的概念,如果可以详细为中法双方解释对方的理解,我们将能赢得更多。因为对双方来讲,这些词除了法律意义的不同,在意识和理解的层面都不相同。 法国需要中国企业的投资,同样,中国也非常需要欧洲企业在华对某些领域的投资,比如核电领域。为了帮助双方成功实现这些投资,巴黎工商会以及其旗下多所商校充分调动自身资源,试图令双方在贸易、政策领域逐步了解对方的想法。巴黎工商会在通过巴黎高等商业学院(HEC)培训中国某些企业的高管时,非常重要的一课就是详细讲解中法对某些定义的不同理解。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对中法经济关系的未来并不担忧,我相信法国的中国投资者和在华法国投资者都是“靠谱”的。 实际上,对于紧密中法经贸关系,巴黎工商会不仅仅在“说”,也在“做”。2010年11月胡锦涛主席访法期间,巴黎工商会与华为集团在爱丽舍宫签署了一项协议,内容涉及巴黎工商会为华为集团提供咨询,帮助其了解法国企业的运作、法国行政和宣传手段的具体步骤。目的就是避免在将来某天类似“您的做法不正当”的言论出现。根据协议,双方开展一系列活动,包括组织研讨会和商务代表团互访,参加专业展会等。 目前,由巴黎工商会法中交流委员会组织、与法国中资企业协会合作举办的“跨国文化企业管理培训”,也能够为在法投资的中国企业高管提供有效的信息,这个项目由法中交流委员会秘书长苏小青女士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