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街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华人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快速注册
x
《论语·雍也》中说:“知者乐(yào)水,仁者乐(yào)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lè),仁者寿。”智者之乐,就像流水一样,阅尽世间万物,悠然、淡泊。仁者之乐,就像大山一样,岿然矗立,崇高、安宁。 中国有很多名山,列立在全国各地,每个人的家乡,都有属于它的第一名山。山是仁者所乐,每座名山的名字里,也都有其文化的意蕴。让我们来探究下中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第一名山的名字由来,从对其中文化气象的高山仰止里,感悟仁者之道。 黑龙江——松峰山 松峰山是东北最早的道教胜地,由主峰烟筒峰和形态各异的乳头峰、狮张嘴峰、棋盘峰、石景峰等群峰组成。主峰俗称烟筒砬子,陡峭险峻,支峰状似双乳,故自古有“双乳峰”“金源乳峰”之称。 黑龙江的名山,还有老黑山、帽儿山、威虎山、凤凰山等。 吉林——长白山 最早记录长白山的史籍是《山海经·大荒北经》,称为“不咸山”。晋代以前长白山一直名为不咸山。后魏又称“盖马大山”“徒太山”“太皇山”。到了唐代,又改称为“太白山”。长白山之名始于金代,而且一直沿用至今。 “长白山”之名的由来,源自女真语(满语)“Goromin Sanggiyan Alin”的意译,“白头山”之名也源自女真人——据朝鲜《李朝肃宗实录》载:“长白山,胡人或称白头山,以长白故也”。此外,长白山主峰多白色浮石与积雪,素有“千年积雪为年松,直上人间第一峰”的美誉,还有一个美好的寓意——“长相守、到白头”。 辽宁——千山 千山原名千华山,又称积翠山、千朵莲花山。山中奇峰迭起,塔寺棋布,其有峰峦999座,以其近千,故名千山。有“无峰不奇,无石不峭,无寺不古”之誉。千座奇峰,或如狮虎雄踞,或如卧象盘龙。昔人有诗赞曰:“一石一泉皆化育,千华千顶孰雕锼?” 辽宁的名山,还有医巫闾山、凤凰山等。 北京——香山 位于北京西郊的香山,以“香山红叶”驰名中外。其名称由来,说法众多,主要有三种: 一是在香山的最高峰有两块巨大的岩石,形如香炉,每逢阴雨天气,石上似喷云吐雾,从远处望去,好似香烟缭绕、袅袅升空,故名“香炉山”,简称“香山”。 二是据明代史料记载,古时的香山,满山遍野都长满了杏树,每到春季杏花飘香十里,香气袭人,被称为“杏花山”。由于浓郁的香气,令游人如痴如醉,又得名“香山”。 三是源于佛教。在佛教传入中国时,多将建有佛教寺庙的高山称为“香山”。1186年,此地就有一座颇具规模的大永安寺,1441年(明正统六年),由太监范宏出资进行扩建,并奏请皇帝敕赐“香山永安禅寺”之名,简称“香山寺”,故将该寺所依的山称为“香山”。 天津——盘山 盘山古称盘龙山、四正山、无终山。叫盘龙山,因它盘薄蜿蜒,形无定向势如龙,故名。叫四正山,因它一峰突起,特立无以,蜂巢莲瓣,四面如一,故名。叫无终山,因春秋时,盘山在无终子国范围之内,山因国名。盘山之名的得来,一为元朝道士姬志贞说,古有田盘先生自齐而来栖居;一为清诗僧智朴说,东汉末年,邑名士田畴曾在这里隐居,得名田盘山,意即田畴曾在这里盘桓居住。后称盘山。 清乾隆皇帝曾先后巡幸盘山32次,留下了歌咏盘山的诗作1702首,并发出了“早知有盘山,何必下江南”的感叹。 河北——雾灵山 雾灵山历史上曾称伏凌山、孟广硎山、五龙山,明代始称雾灵山。因山中雾多,取伏凌山谐音,称其为雾灵山。顾炎武在《昌平山水记》中称雾灵山“其山高峻,有云雾蒙其上,四时不绝”。 河北的名山,还有祖山、狼牙山等。 河南——中岳嵩山 古时,嵩山名为“外方”,夏商时称“嵩高”“崇山”,西周时称天室山。《史记》中记载:“昔三代之君,皆在河洛之间,故嵩高为中岳,而四岳各如其方。” 据东汉班固《白虎通》:“中央之岳,加嵩高宗者何?中岳居四方之中而高,故曰嵩高也。”西周时称“岳山”,周平王迁都洛阳后,定嵩山为“中岳”,五代以后称“中岳嵩山”。唐武则天(公元695年)封禅嵩山时,改中岳为神岳。自北宋以下,俱称中岳嵩山至今。河南的名山,还有王屋山、云梦山、鸡公山等。 山东——东岳泰山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远古始称火山、太山,“大”在甲骨文与金文中均见其形,读音为“太”。《骈雅训篆·释名称》:“古人太字多不加点,如大极、大初、大室、大庙、大学之类,后人加点以别大小之大,遂分为二矣。”按古文字的传统读法,“大”亦有“大”“太”“代”三音。 春秋战国时,由于同音字的引申和同义字的演变,“太”与“泰”、“代”与“岱”、“岱”与“岳”也互相变通了,这样相继出现了“泰山”“岱山”“岱宗”“岱岳”等专用名称。“泰山”之称最早见于《诗经》。“泰”意为极大、通畅、安宁。《易·说卦》中说“履而泰,然后安”。“泰”字有原来的高大、通畅之意,引申为“大而稳,稳而安”。随即出现了“稳如泰山”“国泰民安”“泰山鸿毛”之说。 山东的名山,还有崂山、蒙山、鲁山等。 山西——北岳恒山 恒山亦名太恒山,又名元岳、常山。“恒山”因何得名?说法不一。 《周礼》曰:正北并州,其山镇曰恒山。《白虎通》载:北言阴终阳始,其道常久,故曰常山。《风俗通》载:恒常也,万物伏北方,有常也。另一种说法是因恒山山势为横向,横、恒相谐。再一种说法是浑河古称恒水,因恒水而得名。管子曰:“恒者,天道之有常可见。恒与常,总未脱开长久之意。” 山西的名山,还有五台山、北武当山、五老峰等。 安徽——黄山 黄山古名黟山,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名。为什么后来改名黄山?说法有多种。北宋景佑《黄山图经》的说法是:江南黟山,据得其中,云凝碧汉,气冠群山,有古木灵药,名花异果,瀑水飞泻,汤泉香温,是轩辕黄帝“栖真之地”。唐玄宗信奉道教,特于“天宝六年(747)六月十七日敕改为黄山”。 赵汸在《送陈太常游黄山诗序》中另立一说:黄山隤然中居,委和四表,因“坤道土德”而得名。这是试图用阴阳五行学说,结合黄山形势,作出山名新释。根据《易经》,乾为天,坤为地,“天玄而地黄”。古人用金木土水火“五行”,配东南西北中“五方”与青赤黄白黑“五色”,认为土居正中,中央正色是黄色。黄山盘踞于崇山之中,因以黄为名。 安徽的名山,还有九华山、齐云山、天柱山等。 江苏——钟山 钟山自古被誉为江南四大名山,有“金陵毓秀”的美誉。古名金陵山、圣游山、北山、神烈山。三国时为避东吴大帝孙权祖父孙钟名讳,因汉末秣陵尉蒋子文逐贼有功,身死葬于此地,而曾改名为蒋山。山上有紫色页岩层,在阳光照映下,远看紫金生耀,故人们又称它为紫金山。 江苏的名山,还有天台山(与浙江天台山不是一座)等。 浙江——雁荡山 雁荡山又名雁岩、雁山,以山水奇秀闻名,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之誉,史称中国“东南第一山”,因山顶有湖,芦苇茂密,结草为荡,南归秋雁多宿于此,故名雁荡。 南朝时期,梁国昭明太子在芙蓉峰下建寺造塔,为雁荡山开山之始。唐代时期,西域高僧诺讵那因仰慕雁荡山“花村鸟山”之美名,率弟子三百来雁荡山弘扬佛教,其人被奉为雁荡山开山鼻祖。宋代,雁荡山开发规模逐渐增大,共建有十八寺、十院、十六亭,为雁荡山发展鼎盛时期。 浙江的名山,还有普陀山、天台山、莫干山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