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操作将在您下回登录时自动记录您的这次国家选择。如需重新切换,可通过切换国家完成。
查看: 825|回复: 1

[快讯] 《味蕾的诱惑——中国烹饪与饮食》展巴黎揭面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21 06:2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街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华人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快速注册

x



孔泉大使(中)在展览现场观赏文物。(李婧詝 摄)

法方策展人戴浩石向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金祥介绍展览布置情况。(李婧詝 摄)

【欧洲时报实习记者李婧詝报道】6月18日,《味蕾的诱惑——中国烹饪与饮食》大型展览在凯·布朗利(Musée du Quai Branly)博物馆拉开帷幕。

此次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法国凯·布朗利博物馆合作推出,是继去年故宫与卢浮宫合办《重扉轻启——明清宫廷生活文物展》之后,两国大型文化机构合作的又一重量级文物展览,受到中法双方的高度重视。

中国驻法国大使孔泉夫妇、中国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使级代表尤少忠夫妇、中国驻法使馆文化公参吕军、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金祥、法国文化部文化遗产局局长菲利普·贝拉瓦尔、凯·布朗利博物馆馆长史蒂芬·马丁、吉美博物馆主任馆员戴浩石(Jean-Paul Desroches)等与百余名中外嘉宾出席开幕式。

嘉宾们在法方策展人戴浩石的引导下参观展品。从新石器时代古朴的陶器,一直到明清精美的瓷器,孔泉大使认真听取戴浩石讲解,不时与之探讨,并向法国贵宾介绍文物背后的中国文化。在商代青铜器“父己”铜簋前,孔泉向来宾介绍了“簋”字所代表的中国思想和文化。面对商周青铜器,嘉宾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凯·布朗利博物馆倡建者——前总统希拉克。孔泉赞赏希拉克对中国青铜器的了解为大多数中国人所不及。展览主题根据技术变革的演进模式,通过对不同类型的饮食器具的介绍,勾勒出一部中国饮食文化史。此次展览还以文字的方式为观众介绍了许多中华美食的来源和烹饪方法。展览最后以康熙年间的瓷器“钟馗”结束,为观众们展现了钟馗畅快饮酒、不胜其乐的画面。据介绍,这是希望观众能够通过钟馗独乐酒中的姿态和表情,体会到饮食给人带来的愉悦。此外,观众在展馆还将看到由当代艺术家团体Pleix特别为本展览创作的视频作品,其灵感来源于中国餐馆内的“餐桌转盘”。

参观之后,马丁馆长和金祥副馆长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

马丁表示,本次展览展出的150件文物,呈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精华,是两馆合作的成果。希望通过合作,开启两馆面向长远的伙伴关系。

金祥在致辞中说,食物从最初满足人类生存需要的基础物质,发展成为色、香、味俱全的统一体,源于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渴望。而各类餐饮器具材质、器型及功能的变化,在展示人类审美和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忠实反映了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轨迹。他希望法国观众能够跟随这些文物,徜徉于中国8000余年历史中,完成一段时空之旅。

“味蕾的诱惑”展览从国博百万藏品中挑选出113件(组)精品,并将法国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藏30余件中国文物作为补充。展品反映了中国从新石器时代到清朝饮食器具的变化、生活状况的演进和文化的发展。6月19日至9月30日,展览对公众开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1 07: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味蕾的诱惑展 作者 罗拉
巴黎凯布朗里博物馆与中国博物馆从6月19日至9月30日联合举办《味蕾的诱惑——中国饮食和烹饪》展(Les séductions du Palais, cuisiner et manger en Chine ),用150多件来自吉美博物馆和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陶器,青铜,漆器,瓷器等不同类型的饮食用具藏品,按照时间的顺序简介中国8千年来不断发展变化的饮食历史。围绕展览还有研讨会,中国茶艺,厨师现场烹饪等活动。
DSC00706.jpg
展览让大家了解中国人从古至今重视饮食,从帝王的宴请,祭祖的仪式都与饮食有关,而且菜的名字有象征的意义 Zheng Ning
对法国人来说,遥远东方的中国饮食传统文化豪华而充满神秘,与欧洲的宫廷饮食方式截然不同。此次在凯布朗里举办的《味蕾的诱惑——中国饮食和烹饪》展览挑选了代表中国不同朝代的特点饮食用具,器皿,来对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做简单的介绍,整个分为两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按照历史的顺序,分6个小展区,介绍中国不同朝代的饮食特点,从新石器时代的生食到熟食;青铜器时代的饮酒;汉代的宴会庆典;唐代时期的异国食品的传入;宋朝时期饮茶的普及和清末皇帝的御膳房,让大家了解中国人从古至今重视饮食,从帝王的宴请,祭祖的仪式都与饮食有关,而且菜的名字有象征的意义。

第二部分,由当代艺术家团体Pleix为配合凯布朗里博物馆此次展拍摄的视频作品,他们以中国“圆形旋转餐桌”作为其创作的主题。
《味蕾的诱惑》展的策划人让保尔 德斯霍施(Jean Paul Desroches )介绍说大家都知道饮食在中国文化中占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大街上老百姓见面的第一句话经常是“您吃了吗?”人们每逢节日,诞辰,婚礼, 葬礼等重要事件都会举办盛大宴席,历史上皇宫贵族更有其餐饮的习俗规定,中国朝代的更替也影响着饮食习俗的变迁。


人们每逢节日,诞辰,婚礼, 葬礼等重要事件都会举办盛大宴席,历史上皇宫贵族更有其餐饮的习俗规定,中国朝代的更替也影响着饮食习俗的变迁。
Branly


从公元前7千年开始

谷物与酒














《味蕾的诱惑》展从周朝有古文字记录的夏朝开始,介绍中国的三皇五帝的传说:炎帝发明了农业,创造了最早的烧烤陶器技术;黄帝找到了5种谷物,还发明把海水蒸发干,制造了食盐;而尧舜朝廷中的农业主事管后稷发明了用谷物酿造酒。大家可以看到展出的早期使用的陶器与饮酒使用的酒具,如展出的一个灰陶鼎,通过文字解说让人了解到中国以农业为本的社会,谷物一开始添饱了人的肚子后,多余的谷物被用来酿酒。

随后出现的人们对青铜器制造工艺的掌握与形成的中央集权国家有关,青铜作坊代替了陶窑,一般靠近皇城帝王居所附近,帝王使用祭奠大典的器皿上雕刻着文字。从商朝开始在祭奠祖先的仪式上和宴会上,饮酒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习俗,《味蕾的诱惑》展主要使用青铜酒器说明商朝饮酒盛行的文化,当时的宴会规矩已经非常严格,带脚的酒器摆放在席地进餐人的前面,上菜的顺序也是从饮酒,上鱼,肉和蔬菜,最后才是谷物。每个装食物的器皿有特定的名称,如炖的肉用三足“鼎”来盛,“簋”来放谷饭,随后,三足的“鼎”和“簋”也成为王权的象征,“九鼎”一词的使用也对应了只有君主才能享用九道菜肴习俗。
汉俑

根据汉代墓葬出土文物的考古发现,汉代的宫廷和贵族家里,厨房独立在接待室外,烹饪通常是男人的工作,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厨师开始把食物切小,剁碎,这不仅容易做熟,而且容易被筷子夹起来,同时烹饪的方式也更加多样化:烫,清蒸,火烤,炒,煎,炸等。此时的漆制食器代替了青铜食器,青铜器则仅限于制造兵器了。在《味蕾的诱惑》展有汉代陪葬的陶瓷人偶,展示死者生前有着不同的音乐,舞蹈宴会娱乐活动。

面食的产生

唐代首都长安也是当时的“丝绸之路”的终点站,许多外来的食品如黄瓜,芝麻,核桃等随着中西商品的交往进入了中国,而且随着石磨的使用,人们磨面,出现了面包,饼和面条,然后出现了蒸出来的馒头和在热汤里的馄饨等。宫廷的餐桌上也出现了异国情调的食器:椰壳雕刻的罐子,犀牛角雕刻的杯子等。

米与茶

宋朝时期的都市生活继承了唐代时期的繁华,由越南引进的大米种植技术,每年的两次收获充实了人们的食品,带来了人口的不断增长。此同时人们开始大面积种植茶叶,茶也从只有皇帝可以享受的宫廷饮食进入了民间,成为众人的日常生活必需品。

御膳

根据《周礼》的记载,在公元1千年前,宫廷的御膳房就已经雇佣2千多人。到了18世纪,中国的最后皇朝——清朝时,紫禁城里的侍从已达到6至9千人,御膳房平均每天提供午餐,点心,晚餐等共1万2千分餐点。《味蕾的诱惑》展出的白瓷,象牙,玉石等餐具能让参观者体会到当时的皇帝用具的奢华尊贵。
围绕展览的活动

7月8日下午2点半举办中国茶叶表演。

9月8日晚6点;中国厨师和法国厨师联手为观众准备带有中国风味的菜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华人街

法国公司:Sinocom sarl
地址:48 Rue de Turbigo,
75003 Paris,France
联系电话:(0033)-(0)144610523
意大利分公司:Sinocom Italia Srl
地址:Via Niccolini 29,
20154 Milano, Italia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扫描苹果APP

扫描安卓APP

QQ|Archiver|手机版|华人街 huarenjie.com

GMT+1, 2025-2-19 02:42 , Processed in 0.066107 second(s), Total 12, Slave 8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管理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