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街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华人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快速注册
x
参政,迈出第一步以后
《华人街报》2012年6月刊
本报记者 鲁佳
马克思说,犹太人的世俗偶像是做生意。而温州人,被称为“东方的犹太人”。在法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纵横商海的犹太人和温州人几乎改变了全盘经济格局。但是现在,一些早达彼岸的犹太后裔,一只脚已经从商场迈向政坛,华裔第二代的海外生存路线也逐渐拐了一个弯——这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
法国政坛璀璨新星 30年前,如果问法国最年轻有为的政坛明星是谁,人们会说是那个叫尼古拉·萨科齐(Nicolas Sarkozy)的年轻人,他在28岁就当上塞纳河畔讷伊市(Neuilly-sur-Seine)的市长。一代人的故事尚且余烟袅袅,新一代的传奇已经拉开帷幕。现在,如果拉过一个法国人问问,法国政坛最有前途的年轻人,也许他们会说是本杰明·朗卡尔(Benjamin LANCAR)。 本杰明现任青年人民运动联盟(Jeunes Populaires,又称Jeunes de l'UMP)主席。2009年欧洲议会选举时,他在UMP的候选名单上最终位列第五,而当时,他仅仅23岁。这是一个有点令人惊诧的数字,23岁,站在欧洲议会史上最大一次跨国选举的前线。而今年的法国议会选举,26岁的他是第五选区的国会议员候选人,法国前总理朱佩(Alain JUPPE)和拉法兰(Jean-Pierre Raffarin)亲自陪他走访,为他助选,在他的星光熠熠之下,那些父执辈的对手似乎都成了一面背景墙。而本杰明比前总统萨科齐犹太得更纯粹,萨科齐的母亲是犹太裔,本杰明则彻底来自一个犹太移民家庭。 1956年,本杰明的祖父携家人来到法国后做地铁清洁工谋生,本杰明的父亲做过水暖工,推销过袜子,也写过小说。整个犹太民族在1800多年的历史中背井离乡历尽苦难,对于这些颠沛流离的感受和白手起家的生涯,大概温州人最明白。一颗草籽,飘到哪里都能发芽。 温州人是天生的生意人。今年5月采访法国大选期间,来自青田的华商赖先生告诉记者,从前旅法华人参政意识非常淡薄,很多人甚至有点排斥,觉得政治是烧钱的,是个无底洞,只有投入不见回报,孩子最好帮家里做生意,念不念书无所谓,政治更是想也不要想,但现在尤其今年,法籍华人去投票的越来越多,大家开始意识到,参政也是一门生意,是一种长线投资。 犹太人更早地意识到,政治是放长线钓大鱼。在美国众议院,犹太人约有10%的位置,股神巴菲特和google的创始人等一众商场大鳄都是犹太裔,他们不直接参与政治,他们遥控政治。而在欧洲,法国是最大的犹太人聚居地,他们的触角早已从经济伸到各个领域,很多人是中产阶级,除了经商,还从事律师、医生、学者等行业,这为参与政治生活打下了基础。比如本杰明,他的母亲是历史教授,受母亲的影响,他拿到的第一个学士学位是历史学。同一年,他进入“政治家的摇篮”巴黎高等商学院(HEC),2008年又进入巴黎政治学院(Sciences Po)进修。这是一条法国政治家的经典轨迹,法国的七位总统有五名毕业于此。
从救火场里抢东西 6月的一个中午,我在巴黎三区一间咖啡馆为本杰明·朗卡尔做专访,我问他的理想是什么,他毫不犹豫地说,“我要建设一个更好的法国。”这真正是一个宏伟蓝图,也许很多人就会笑了,世界不相信英雄,更多人相信每天真实的生活。但我始终认为理想是重要的,对于孩子的教育更是如此。首先树立一个理想,然后为之努力。走出第一步,已经成功了一半。 其次,要有强大的内心。本杰明同学是著名的斗士。他以学生身份步入法国政坛,用四个字来形容就是“摧枯拉朽”。2008年,他被选为Jeunes de l'UMP主席,之后迅速作出一连串改革,版权保护问题,信息交换问题,大刀阔斧令人目瞪口呆。2010年的该联盟换届选举,其热闹程度与近日某些侨团有一拼。不仅本杰明的对手对他发起攻击,他自己的阵营里也质疑声不断,连任的议案一度被废止。他是在这样腹背受敌的争议中,以78.2%的高票成功连任。两年后谈起那段干戈,本杰明笑说,“我一直走我要走的路,别人攻击我那是没办法的事。政治是一条很难的路,但很有趣,我会走下去。” 在历史上,许多地区和国家的统治者都对犹太人实施过压迫甚至彻底摧毁的政策,但他们走过迫害和磨难顽强地生存下来,占人口极少比例的犹太人创造了很大一部分财富。犹太人说,人生就像从救火场里抢东西,我们从里面能抢出的东西越多,我们的人生越有价值。 海外游子一直说融入,融入分三个阶段:定居,适应,同化。截至目前,旅法华人大多还是在前两个阶段徘徊。这里面的一个关键词是“教育”。温州第一代和第1.5代移民的教育情况不是很理想,由此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有时有心无力,没办法督导孩子学习,一是很多父母开店忙于生意,二是本身的法语和教育程度不足以辅导孩子,甚至有很多信息要问孩子,文件要孩子帮忙看。而温二代,十几岁被父母接到法国的一批,在中法文化的夹缝里颇为尴尬,华商金先生告诉记者,“15岁来法国,已经错过打基础的时机,功课跟不上,也就没了兴趣,18岁出来帮家里做生意。”这是具有普遍性的现象。 来自永嘉的女生小叶热爱摄影,一直希望有机会进专门学校有系统地学习,但18岁中学结束就帮家里看店。她把薪水攒起来买相机,买镜头,周末就到郊野拍照,随时随地把相机拿在手里。这样“不走寻常路”,使她在家里成为一个异类。“看店,结婚,开店,生孩子,才是父母眼里正常的生活。”她说,“即使加倍努力自学成才,但得不到家人的支持,始终是很遗憾的一件事。” 很多家长喜欢把自己的理想强加于孩子,却忽略了孩子本身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很多家庭悲剧和人生悲剧都是这样发生的。而对于孩子本身,我始终鼓励理想的重要性。一个人应该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对于真正想要做的事,死活不该放弃,哪怕是“我想成为总统”这样看起来太过宏大的目标,只要你相信它,有一天它就会实现。
我们已经上路 在2012年的法国大选中,旅法华人投入了前所未有的热情。从去年底,一些侨团协会以及各大华文媒体就加大宣传攻势,号召大家投票。在本月的议会选举中,华裔吴振华是第十选区的国会议员候选人,华人华侨对此投以大量关注,为他操办助选会加油打气。也有人说,12岁从柬埔寨来到法国的吴振华只剩一张华人的面孔——但是,这是议会选举中唯一一张华人的面孔。我们是如此需要一张华人的面孔出现在政治的舞台上,这个,可以提高整个族群的地位和话语权。吴振华说,“我希望我只是一个开头,打开一扇门,让更多的年轻人走进来。” 现在,确实有更多新鲜的华裔面孔出现在商界以外。一批自幼来到法国以及在法国出生的温二代,融入得相当好。王立杰律师七岁从温州来到法国,起步阶段就在法国学校受教育,一直到大学毕业考到律师资格。他说,在他身边有不少这样的朋友:幼年自家乡过来,在法国接受高等教育,现在有的在法国公司工作,有的是医生,有的是会计师。王立杰律师回忆说,读大学的时候,很多长辈也不看好,当时身边接受高等教育的同伴并不多,但现在纷纷改变了看法,尤其在做生意处理合同的问题上,长辈越来越感觉到学一门专业知识很重要。 法华建筑业联合会会长黄长海告诉记者,自己16岁出来做工,没有机会念更多的书,现在生意做了起来,但并不指望拉孩子来继承,他们在大学念工程,念经济,他们以后有自己的人生路。黄长海回忆说,做生意的时候和犹太人打交道很多,也学到很多东西。比如犹太商人特别重信守约,一切都按合同条文办事,如果华商不懂法律就很容易吃亏;而且犹太人非常团结,拧成一根绳子,这是一个族群成功的基础,值得我们借鉴。 巴黎有很大的华埠,有多少温州人漂洋过海来到这里生存、繁衍、买房、开店、生生不息,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但他们在这里创造了一种经济崛起,这张了不起的成绩单也吸引了法国主流社会的瞩目。在关注的目光里,有惊疑,有畏惧,有危机感,有喝彩声,也有反对声,此前的“周日关门令”即是一例。正在学习汉语的法国男生夏尔今年13岁,他说,“中国的经济迟早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现在开始学习汉语还不晚,这对未来很重要。”本杰明·朗卡尔也略懂汉语,他在上海实习期间,游历北京、西安、苏州等地,对中国经济和文化兴趣浓厚,6月3号中国侨联率“亲情中国”艺术团来巴黎演出,他一个人跑去剧场看节目,然后才赶去开会。他支持13区商家周日营业,甚至把这写进参选纲领。“传统和法律需要尊重,但促进经济发展也很重要。” 中国人手握经济这张王牌,已经是一块基石,可以让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2012年法国大选和议会选举已经落下帷幕,在这场选举中华人广泛参与,有人参选,有人投票,有人号召大家去投票——这仅仅是第一步,但凡事最难的就是第一步。在采访中,旅法华人包括很多成功的华商对记者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下一代”,说“我们是想为下一代搭建一个平台”,说“时间会证明我们华人不仅可以在商界取得成功,我们在任何领域都能取得成功”。 在第1.5代移民中出现了第一个参加议会选举的华裔,但在吴振华之后的第二代,我们看到已经有那么多华裔青年走进这扇门。比起上一辈,他们更有知识,更有胆量,也更有优势。未来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我们已经在路上。
注:本文所说的温州,指包括温州市行政区周边城区村镇在内的“大温州”地区。
青年人民运动联盟(Jeunes de l'UMP)主席Benjamin LANCAR在巴黎三区接受本报专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