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街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华人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快速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Pascal 于 2016-11-29 16:56 编辑
永嘉屿北古村落一角。
百岁老人李雪翠,身体健康,生活自理。
南阁的一幢古屋一角。
南阁的牌楼群。 温州网讯 还记得小时候,爸妈温暖的大手牵着你的小手到处郊游的情景吗?随着渐渐长大,自己也已经为人父母,儿时那些温暖的记忆淡去,留在心底的是一抹挥不去的温柔色彩。 如今的你,一定也常常牵着子女的小手漫步于山野间,那也许是工作之外最快乐的时光。 工作、亲子、社交…… 然而,你偶尔是否也感慨,多久没有陪爸妈去旅行了? 你偶尔是否也会幻想,带着他们到近郊哪条老街,只是随意走走,晒晒冬天的暖阳?或者,什么都不说,只是发发呆也好。 是的,无需远行,温州境内就有不少适合你带上父母去旅行的古村古镇,还有不少长寿村,值得老人们一去。心动不如行动,这个冬天有暖阳的周末,带上爸妈,去走走吧。 探访永嘉长寿村黄屿村 永嘉素以长寿闻名,该县现有百岁寿星122位,还是全省首个“中国长寿之乡”。近日,我们走访了永嘉著名的长寿村黄屿村,探探这里的长寿“密码”。 村里的“导游”是村党支部副书记厉光浩,果然,单单是这位人物就不同一般。厉光浩出生于1950年,已有67岁,然而走路风生水起,黄屿村的村务,跑腿的多半是他。“我在村子算是小字辈,长辈们许多事情要我去料理。”厉光浩说。 目前,该村有户籍人口4213人,60岁以上的人口827人,80岁以上的老人130人,90岁以上的老人15人,100岁以上的老人1人。黄屿村的长寿人口比例,远超联合国“长寿之乡”的标准。 从黄屿村的环境来看,该村三面环绕楠溪江,另一面背对青山,临江的废弃码头附近还有两棵枝繁叶茂的古榕树,依山傍水,环境可谓得天独厚。按村里老人的说法,黄屿村长寿老人之多,和当地种植的菜头(白萝卜)有很大关系。 记者从《黄屿村志》中看到,该村3000多年前是一处孤屿,后来江水冲刷的黄泥沙堆积连成陆地,故名黄屿,村里的田地也是沙土质为多,特别适合种菜头。黄屿当地有句俗话叫“梅菜叶儿出,医药先生没”,意思是吃了当地的菜头,人自然就不会生病了。黄屿种植菜头的历史至少已有200年,近年,随着黄屿村“长寿村”的名头越来越响亮,黄屿的菜头更是刚出土就被附近一带的居民预定一空。 在黄屿村的当日,记者走访了该村的百岁老人。“我叫李雪翠,下雪的雪,因为是在下雪天出生的。”李雪翠老人耳聪目明,虽然独居,生活却完全自理。厉光浩去她家中时,她还对他念叨着,前两年自己还在下地种菜,可惜这两年自己的地租出去了,邻居常常送蔬菜来,让她觉得相当不好意思。 厉光浩说,黄屿村民历来邻里和睦,子女孝敬老人,这可能也是该村多出长寿老人的一大原因。新中国成立后至今,该村已经先后出过5位百岁老人。 黄屿村村民日常也特别注重身体锻炼,村里目前有篮球队、门球队、太极拳队等。茶余饭后,村民们就前往江边公园集中锻炼。这里临着滔滔楠溪江,对岸可以看到温州市区。榕树下,江岸边,大家闲时不妨去走走。 千年古村:屿北与南阁 古村,亦如老人,静谧安详的背后,有许多待读的故事。 温州“最美公路”雁楠公路串联着楠溪江与雁荡山,这边厢的楠溪江岩头古镇,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丽水古街、芙蓉古村、苍坡古村,都是远近闻名的古村落,如今已是景区,距离温州市区都不远,带上爸妈游楠溪,去岩头古镇走走就是很好的选择。 然而,雁楠公路的两头不远处,还各有一个值得一去的古村,永嘉岩坦镇屿北村与乐清仙溪镇南阁村,这两个村也是我市首次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古村。它们知名度不如岩头古镇的古村高,历史文化底蕴与村貌却完全不输后者,而且,最重要的是,不收门票。这样的村落静静悠游,想必父母们会喜欢的。 屿北村,据宗谱记载,原为徐氏聚居地,始建于唐代。南宋时,吏部尚书汪应辰、汪应龙两兄弟为避秦桧奸党迫害,“一薰一莸,香履抵温”。因见永嘉孤田(今岩坦)一带青山迭嶂,绿水环绕,土地肥沃,兵燹远离,遂从江西玉山迁来隐居于此。迄今已历三十五世。这个小小的村庄,曾先后出过1名状元,8名进士,10名贡生和庠生。 屿北村整体村貌至今保存完好,布局规划严整,至今还有30多座古宅,40余座四合院大屋尚存,每座院子都有一个典雅的“堂”名。每个“堂”又都是一个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作坊。眼下,永嘉相关部门正在着手屿北村的整体旅游包装,打造“中国古村落文化创意谷”。 南阁古村,位于雁荡山北部,它躲在雁荡深山一角,内里却藏龙卧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从村口纵深整齐排列至村尾的牌楼群,高悬的红匾上分别写着斗大的楷体金字:“世进士”“恩光”“方伯”“尚书”“会魁”等。 有此规模,主要是明朝时这里出过一个大名人章纶。章纶,明正统四年中进士,官至礼部侍郎,以清正廉洁知名。从明至清,村里还出了不少官宦名流。 南阁村的明代牌坊群由章纶始建,其后裔续建而成,沿村入口古道自北向南排列。其建造于明正统四年(1439年)至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原有七座,现存五座:“世进士”(1544年)、“恩光”(1506-1521年)、“方伯”(1465年)、“尚书”(1488-1493年)、“会魁”(1439年),分别为礼部右侍郎章纶及其后裔广东布政使章玄应、广西参议章朝凤、江西湖口县令章玄梅所立。 牌楼沿南阁村入口主街道自北而南成直线排列,全长150米,木石混合结构,单开间三楼悬山式,进深分心用六柱。现保存情况较好,周围历史环境未有大的改变。而且,村中不少古屋尚存完好。到了南阁,可以一窥此地近千年的盛衰变迁。 南阁村古屋群给记者印象最深的,是村里一处晚清的武状元屋。屋后的后花园如今尚有大片石砌的围墙。屋前有左右两处大院,边间的厢房、马房都还保存完整。 文成刘基故里多寿星 文成是继永嘉之后,温州第二个获得“中国长寿之乡”名号的地区。很多人提到文成,都会说“养生福地”这个词。文成是明朝开国元勋刘基故里,而文成最出名的长寿村就是刘基故里南田九都村。 九都村被誉为“天下七十二之第六福地”,村内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刘基庙、刘琏祠、刘府旧居、华阳小筑和西山挹秀等古建筑。九都村2005年由新宅村和谢塘岸村撤并而来,据史料记载,新宅村在明朝称为盘古底,相传刘伯温长孙刘廌认为盘谷坳门较空缺,不利风水,就亲手在此栽下了苦槠、柳杉、松树等,长大后浓荫蔽坳,从此,该村人寿年丰。如今,九都村共有2748人,60岁以上的老人达到451人,90岁以上的老人有7名,100岁以上2名,大都为刘氏后裔。现今九都村里年龄最大的老人叫刘有义,今年102岁,他虽满头白发,却常年练“五步拳”,出拳刚猛有力。 九都村依山傍水,空气清新,在南田生活的刘氏后人也都遵循祖训,过着恬淡的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村民们大多住在老宅里,屋前屋后栽花种草,陶冶情操。若是夏季到村里,很多人家屋前的水塘里都能见到盛开的荷花。 九都村为何长寿人口如此之多?原因恐怕有很多,据南田镇有关工作人员介绍,2014年经国家有关部门检测,村里的“伯温泉”井水富含钾、钠、镁、碘四种微元素,长期饮用对身体大有裨益。也曾有浙江大学生命科学院营养研究专家来此调查过,认为本地富含抗衰老微量元素硒。 九都村村民的长寿还与祖辈传下来的菜谱、药膳有关。据史料记载,刘伯温曾编撰的《多能鄙事》一书,为九都村的大部分刘氏后裔提供了宝贵的药膳资源,村民几乎家家懂药膳。 这个冬日,带上爸妈,赴文成,寻国师旧迹,访九都长寿村,也是不错的选择。(温州日报 翁卿仑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