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操作将在您下回登录时自动记录您的这次国家选择。如需重新切换,可通过切换国家完成。
查看: 1146|回复: 7

[转帖共勉] 不会折纸的中国女人

[复制链接]
游客
游客  发表于 2012-9-10 18:24:56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街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华人街。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快速注册

x
来源:  [url=]张霖芝的日志[/url]          有一次跟一朋友聊天就说起来,唉,其实在德国搞政治也好,帮华人争取权益。他说,你没法在德国搞政治。我说,为啥啊?他说,你这张亚洲人的脸就决定了你没法在德国搞政治。
        又跟另一个留德男生讨论去留问题,他说,做什么都可以,但肯定在德国做不好。我说,为啥啊?他说,我这张亚洲人的脸就决定了在白人的地盘上做不好。
        他们这样的感慨,我目前还没感觉到。倒是作为一个亚洲女人,在欧洲生活,有另一种让人愤慨的感受。我才知道,在西方,亚洲女性真是污名在外,很多西方男人认为,亚洲女性都是巴不得往他们身上靠,他们就是亚洲女性的救星。
       所以,当我看到《折纸》这篇文章的时候,第一感觉居然是一种别扭,继而是一种怨愤。为什么再一次,亚洲女性这样地出现在了文学作品里,一个为了生存而独自生活在语言不通的西方国家里的折纸的美丽柔弱的中国女性!
       一、污名在外的亚洲女人
       这样的形象,当然亚洲女性是自取其咎。
       在我第一次出国去美国的飞机上,我的身边坐着一个纤小的、打扮土气的中国女人,我问她去美国念书么?她说,我去办移民的。后来我才知道,她身后的座位上坐的那个肥硕的男人是她的美国丈夫。在德国,德国人之间都不怎么热情,不会主动搭话。然而,只要跟我主动搭话的德国男人,都有一个亚洲的老婆或者女朋友。
       开始的时候,我只是小小地反感一下,觉得反正这是他们自己选择的生活,个人有个人的活法,跟我无关。然而,半年之后,我就真实地领教了某些德国男人的恶心态度。
      这个德国男人是个律师,自己娶了一个在德国生活了十年还是不怎么会德语的日本女人。在我偶然认识他的时候,他妻子回日本治病去了。后来他经常约我出去,我觉得他有妻子我又明确告诉他我有男朋友,没什么倾向上的嫌疑。可是几次见面之后,他的本意就暴露了。我说你是有妻子的人,难道你不要对她忠诚么?他说,我又不要娶你,怎么会威胁到我的忠诚。我觉得太可笑了,我用英文对他说,你以为我像其他的你在泰国度假时候的亚洲女人一样,为了生存出卖自己的身体甚至是一生幸福么?你以为我奋斗了这么久来到德国是为了去做你们德国男人的姘妇么?
       我在这里认识一个从高中起就在德国的中国女生,她说有一次她去一个作家的家里给他的儿子做家教,结果这个家里的女主人,见到他男人领着一个穿着超短裙的小巧中国女生,第一反应简直是要把她轰出去;虽然后面女主人知道她的来意,还是一副要把她吃了的神情。她说,她已经考虑到这个问题,戴上了眼镜和数学书,可是依然难逃别人异样的眼光。她坚持要把数学辅导移出他们的家庭,在外面的咖啡馆跟他们的儿子见面。
       除了这样的女性形象以外,还有一种相对良好的形象就是,他们认为亚洲女性都跟日本女人一样,非常的孩子气,要穿hello kitty的衣服以及装可爱。这点,一个在德国长的的华裔mm也跟我提到过,她去过中国几次,感觉女生真的会这样。可是她非常不能理解,因为她说她的妈妈一辈年轻的时候也没有这样娇气、装弱小的,她的妈妈也一样要工作要担负责任。她问我,这是不是日本文化的影响。被她这么一问,我的确才注意到这个问题,回想一下,我的妈妈一辈人年轻的时候一样工作赚钱,也从不娇气撒娇。为什么我们这一代女生就突然流行起了公主病?
       且抛下公主病的问题不说,第一个形象真心让我感到羞辱,我原以为个人生活价值取向问题,跟我没有关系;现在我明白,亚洲人的脸,西方人乍看来都是一样的。他们了解我们的途径,就跟我们了解他们的途径一样稀少,也一样地被操控;能扑捉到的信息,都会被他们中的没有critical mind的人滥用套用,就跟我们中国国内的同种类型人一样。所以,他们去泰国度假,享受着亚洲女性的周到服务,对待亚洲女性的态度就这样形成了。他们娶一个不会说本国语言的亚洲太太,就以为亚洲人语言能力都很差,碰到一个德语好的中国女人就赞不绝口。
       他们对待我们的态度,只能我们自己来改变,就跟我们自己的殖民地心态,也只能我们自己在跟他们的正常交往中来改变。
       二、我们的殖民地心态和他们
       在过去的半年中,有一个人的话对我的影响很大。我不能引述他的原话,但是,他说,我们的父辈一代都太殖民地心态了,认为外国什么都是好的,还把这种思想都灌输给了我们。
       的确,在我们的近代史课本中,充斥了这种思想,一种社会达尔文主义,而我们是落后而挨打的那一方。历史书告诉我们,我们开始以为是我们的技术很差,到后来发现原来是我们的文化太差,所以我们要向西方的先进文化学习。而我们八零后一开始有自己的声音的时候,就是对应试教育的抨击,对个性的张扬,美化西方的教育体系。
       一位现在的哲学大牛在文章中提醒出国的学生,搞学术不能抱着殖民地心态,认为你可以在西方的理论中找到中国问题的答案。这是在我出了国之后才看到的文章,或许也是只有出了国,自己面对两方面的对比,开始critical地去想问题时,才能体会到的。我承认,我就曾经抱有这样的殖民地心态,我在申请文书里,都明确地写着,德国作为一个后现代国家,它的发展历程可以给我们很多的借鉴,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中国现在的社会问题。当然能不能借鉴,以及到底应该怎样对待中西方的差异,都不是我现在能够探讨的问题。我只想提供我所看到的,我所想的。
        1. 应试教育?
        来了德国的大学,我才知道什么叫大学的应试教育。海德堡是医学和法学最出名的大学,而这里的医学和法学学生是最辛苦的,有很多的发条要背,医学知识要记,考试起来就是要在规定时间里手写10几页纸的论文或者答题。而其他专业的本科生,平时要上那种几百人的大课,有很多传统的老师还不用幻灯片,得边听边记,而且期末基本都是考试。我作为一个研究生,大多是写论文,但我考过一次试,试题内容非常细节,我觉得我一辈子都不会再用上这些东西。而且他们很少要求选其他专业的课,他们的体育或者艺术类的课,有些居然要收费。想想我在本科时候我的专业课基本都是论文,还会要求选各个方面的选修课,体育和舞蹈课都是免费,我觉得我的大学教育实在是太素质教育了。
       当然,他们的小学到高中跟我们比,的确就是素质教育了,半日制的学校,下午两点多就放学了。他们的高考,跟我们比,当然也是小儿科。
      不知道这样的说法对不对,德国感觉就像把应试教育留给了成年人,而小时候是素质教育?说实话,我对他们的非大学教育不了解。但我觉得,应试教育实在是不能避免的,如果教育是为了提供公平的机会的话,那就不应该以推荐制为主。可以想象,一旦中国的大学都主要录取保送生了,非城市的孩子会更加难进入好的高校。
       2. 他们更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以前在中国,总是听说外国的孩子多么有想象力和创造力。一到德国的大学课堂,我觉得我被欺骗了。一个seminar里,基本德国学生都沉默,只有一两个人喜欢讨论,真正有自己的idea,其他人都是重在参与。这跟国内的课堂没什么区别,我不知道他们的初高中怎么样,但是就我这所德国自己封的精英大学的情况来看,我是很失望的。甚至我的国内大学同学都比他们更有idea。其实,德国的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的重点就是西方的文化抹杀了真正的个性。应该是在所有的国家都一样,有真正的个性,有自己的idea、有创造力的人都是少数;而全人类都一样,对一些特殊的天才,都有复杂的感情。
       3. 他们的大学生
       我以前总以为中国人因为XX革命和拼命发展经济都一个个变得没文化了。我到了德国,非常积极主动地觉得要多了解他们的文化,就跟德国人住一屋。可是发现他们的年轻人,没有文化~~~~~~抽烟、喝酒、开party就是他们年轻人的主流文化,他们一样喜欢说学法学医的这些“好学生”“书呆子”的坏话。他们尤其喜欢在图书馆门口抽烟,我发誓,我在北京四年抽的二手烟都不如两个月在德国抽的多。
        当然,他们的优秀学生我真心佩服,不是考父母从小管教出来的;那些积极奋起的,都是自动力忒强,心无旁骛的。而且他们的社会压力感很小,做一个freak也没有人会说三道四。
      以我有限的阅历和思考能力,我现在只能说,真正在国外生活了一段时间,会发现,很多的问题不是某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世界上本来没有完美的国度,它只存在人类的观念里(而为什么我们的理念总是无法实现,所谓名与实的差异,简直是想起来就头大的问题)。要知道当年伏尔泰在启蒙运动的时候,还将中国作为理性国度的代表,来抨击当时的欧洲不理性。就跟刚开始的时候梁启超那一辈的人(我这里非常不负责任地忘记具体是哪个人了),刚到欧洲,就认为他们是孔子的礼运大同篇里的理想国度。
        可是相互yy的时代结束了,现在主流变成了我们喜欢yy西方的好,西方喜欢yy我们的差。我们做了几百年的屌丝,是不是该逆袭一下了?
       三、不会折纸的中国女人
       所以姐奋斗了二十几年,最初带着一个殖民地心态的学生,千里迢迢来到德国,不是为了给我以后大概不爱讲中文的孩子折纸的!姐不会折纸,姐只会写论文,爱舞蹈,爱社会,爱人类,完了,要成凡客诚品了。
       我听说这样的事情,有一个中国女孩在法国念书的时候特别积极地参与课题讨论,她走的时候她的教授给她发信说,你改变了我对中国学生的看法,本来我都以为他们只喜欢默默地坐在教室的最后面,但是你特别有自己的思想也有勇气去表达。
       我当然也遇见我疑似种族歧视的状况,在德国尤其如此。在英国和美国,从来不会有人因为你的长相而判定你不会英语,在德国就会。他们似乎自然而然地认为德语对于亚洲人太难了,还有人会摆出一副听不懂你讲话的神情,在你将要开始讲话的时候。
       但有时候我也想,自己是不是神经太脆弱,太有受害者的心态。比如我曾经要暂时出租我的房间,在一个德国的中文论坛上发的帖子。我跟回信的中国女孩说,不好意思,这个我没法自己决定的,你要过来跟我室友见见,他们决定(我是跟几个德国人合租的房子,在德国叫WG,一般都是这样的程序来决定室友的,因为要看看大家适不适合住在一起)。结果这个mm火大了:“你的房间你自己不能决定么?这要是一个德国人要来租一群中国人的房子会是怎样?中国人要挺起胸脯来!你另请高人吧。” 我觉得这个女孩是遇见过怎样的经历让她的民族自信心如此地脆弱。当然我也遇见过,在超市,一个老太太拿起一圈包装纸向我递了过来,说你能帮我看看上面的价钱么?这个时候,她离我一米远,手里拿着那管包装纸,价钱印在指向我的这头,却是低于我的胸口的高度,我开始觉得惊诧,后来估计她是不是眼神不好,就表示友好地仔细找了下那个印的很小的价钱。结果过了一会儿,她又伸了一管包装纸过来,让我帮她认,我只好再次照做了。结果她没有说谢谢,我当时在想,我是不是应该正襟地告诉她,你应该说谢谢。可是,是不是我太敏感,因为德国人对自己人都不怎么礼貌,还是不要表现一个敏感的心态了。于是就走开了,免得她再问。很难说,怎样去应对这样的事情,因为就算我自己对中国人,也会忘记说谢谢。只好说,这个老太太又加深了我对德国人不礼貌的印象。
       我长了一张亚洲人的脸,这是没法改变的;而且我也不要改变,我自豪我是中国人,而且总是课堂上最活跃的最有idea的;我自豪我们勤奋,因为每次最后从图书馆出来的都是亚洲人,大部分是中国人。
       我们只是要学会在他们的国度里,用他们的方式跟他们理论。我有一个高中同学,她在大学时候经由学校的项目去美国的迪斯尼乐园打工。结果老板对她特别苛刻,每天让她在寒风中超时工作。我同学就跑去跟老板理论,边哭变理论;结果老板没什么大反应,她一气之下说,你这是种族歧视!结果老板立刻就慌了,马上跟她赔礼道歉以及各种挽救。
      所以要知道他们的软肋是什么,要知道他们的期待是什么。当然他们都期待你是来学习的,但是也能欣赏你的critical的想法。我在德国申请奖学金的时候,文书上写着要向他们学习,后来我渐渐成熟了,在面试的时候,我跟他们说,我现在不那么想了,觉得我自己不够成熟,我还需要时间去思考这些问题。结果他们还特别欣赏我这点。德国的外国人管理局特别坑爹和傻×,我每次都要跟他们argue,冷冷地说可不可以提意见啊?他们也只能接受我的批评。
      我从来不相信我的亚洲脸决定了我不能做什么,因为一旦我自己都相信了,那为什么别人不信!
     我以前总说我是apolitical的,而且喜欢逃避政治话题,逃避民族主义的话题,可是政治是无孔不入的,而且你越逃避越容易成为受害者。我非常喜欢德国的社会学家韦伯,请我的良心原谅我这样一篇非学术的文章引用他的话:
      政治是件用力而缓慢穿透硬木板的工作,它同时需要激情和眼光。所有历史经验都证明了一条真理:可能之事皆不可得,除非你执著地寻觅这个世界上的不可能之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0 18:29:05 | 看全部
:可能之事皆不可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9-10 18:43:52 来自手机 | 看全部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1 07:28:29 | 看全部
亚洲相对来说,经济是没有西方发达,各式各样的价值观横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1 00:58:53 | 看全部
德国人原来是这种德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1 01:13:16 | 看全部
丢人啊  唉:Q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4 15:10:29 | 看全部
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4 15:56:15 | 看全部
德国 的却比法国号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华人街

法国公司:Sinocom sarl
地址:48 Rue de Turbigo,
75003 Paris,France
联系电话:(0033)-(0)144610523
意大利分公司:Sinocom Italia Srl
地址:Via Niccolini 29,
20154 Milano, Italia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扫描苹果APP

扫描安卓APP

QQ|Archiver|手机版|华人街 huarenjie.com

GMT+1, 2025-2-4 22:01 , Processed in 0.092277 second(s), Total 7, Slave 5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管理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