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楠溪不羁马 于 2011-5-27 17:31 编辑
黄田街道
黄田街道位于永嘉县南部,楠溪江西岸,北临城南街道,东与三江街道隔江相望,南与江北街道、东瓯街道相接,西临桥下镇。223省道、104国道、高速温州绕城北线在境内经过,甬台温高铁在此设永嘉站,交通条件优越。街道名来源于旧驻地黄田片村,据传,旧时遇上旱灾,田野一片焦黄,故名黄田。街道总面积为32.5平方公里,街道办事处驻千东北路571号。
黄田街道明清时分属贤宰乡三十四都、三十五都;民国时期,上五保属隆田乡,下五保属化雅乡,民国后期合称黄田乡;解放建政为黄田乡、枫屿乡。1956年,枫屿乡撤销,枫埠三村并入;1958年为黄田管理区,隶属罗浮人民公社;1961年改设黄田公社;1984年设黄田乡,属罗浮区;1992年5月,改设黄田镇,同时东岸乡撤销,楠溪江西岸黄屿、观前、屿门三村并入。2001年6月,黄田镇撤销,北部黄屿、观前、屿门改属上塘镇,其余并入瓯北镇设立黄田办事处;2011年5月,瓯北镇楠溪江大桥以北、楠溪江以西的区域内设立黄田街道办事处。
调整后街道下辖19个行政村:东占岙、雅林、千石、雅村、夹里、池头、黄田岙、新寿湾、岭下、外窑、埭下、江边、珠江、凤屿、浦边、黄浦、上白岩、下白岩、江北岭。
境内工业发达,以鞋类、小五金为特色产业。境内黄浦村黄岩洞,洞幽石奇,古寺已历400余年。东联村石门山,有石门寺,旧传谢灵运到此一游、做《夜宿石门》,惜石门寺在1951年被拆除,石门山次年建东漈水库。千石紫竹岩为近年新建之景点,寺院与水库相映,可为一观。其他历史遗迹如白岩隆平寺、黄田岙龙母宫等。
三江街道
三江街道位于永嘉县南部瓯江北岸,楠溪江东岸,东与乌牛街道接壤,南与温州市区隔江相望,西隔楠溪江与江北街道、黄田街道相望,北与城南街道、城东街道相临。因驻地三江片三面环江,故名。面积51.1平方公里,街道办事处驻地为江头新街。境内104国道通过,近年来,温州市政府与永嘉县政府提出大力开发三江片,使其打造成温州的“浦东”,现三江与温州市区相连的过江通道、连接罗东高速枢纽的江东大道已在建设之中。
三江街道明清时分属贤宰乡三十五都,三十六都;民国时期属罗溪乡、镇美乡(1912年曾名镇江乡,1926年改镇美乡、解放前改名胜美乡);解放建政为罗溪乡、胜美乡;1954年胜美乡改名三江乡,1956年罗溪乡与东岸乡合并为罗东乡;1958年属罗溪、三江管理区,属罗浮人民公社;1961年调整为罗溪公社、三江公社;1984年复设罗溪乡、三江乡,属罗浮区。1992年5月,罗溪乡与东岸乡(黄屿、观前、屿门除外)和并为罗东乡,三江乡撤销并入瓯北镇;2001年6月,罗东乡除东岸、李浦、观下、炉塆、新民、东华外并入瓯北镇设立罗东办事处。2011年5月,在瓯北镇楠溪江以东范围内设立三江办事处。
三江街道下辖28个行政村:江头、仙山、后江、三江浦东、三江浦西、长岙、新建、梅园、挂彩、开洋、芦田、罗溪、行禅、芦黄、缪北、龙川、木桥、北岙、龙头、龙下、启灶、山后、南岙、半岭、仙客、陈家坑、箬隆、箬岙底。
境内为半山区,风光秀丽,盛产“乌牛早”茶,为“中国乌牛早茶之乡”。胜美尖风景怡人,有福清观,观前有龙眼井,井旁石壁留有王十朋手迹“妙有泉”。半岭水库风光,水波荡漾、四周青山环抱,是不可难得的户外郊游之地。 乌牛街道
乌牛街道位于永嘉县东南角,是永嘉县的东大门,东与乐清市接壤,南隔瓯江与温州市区相望。西与三江街道交界,北与东城街道相临。104国道线穿镇而过,甬台温高速公路与温州大桥临区、温州绕城高速穿区而过,交通方便。据《永嘉县地名志》载:乌牛旧称象浦,境内江边有一巨石,色黑。涨潮时,江水淹没”牛头“”牛尾“,只露出”牛背“,退潮时,全身裸露,形似水牛在伸颈喝水。据传状元王十朋路过时,挥笔题诗于江边石上:“奇峰怪石号乌牛,独立江边几千秋……,“,于是乌牛由此得名。辖区总面积77.00平方公里。街道办事处驻王宅村。
乌牛街道明清时期属贤宰乡三十六都;民国时期属象浦乡,仁浦乡、青岩乡;1949年解放分别建政为象浦乡、仁溪乡(管辖原仁浦乡、青岩乡);1956年象浦乡改称乌牛乡,属罗浮区,1958年改设乌牛、仁溪管理区,属罗浮人民公社;1961年调整为乌牛公社、仁溪公社;1968年乌牛公社改名立新公社,仁溪公社改名新溪公社;1984年设立乌牛乡、仁溪乡,属罗浮区;1989年乌牛改设镇,1992年5月,仁溪乡撤销并入;2011年5月,乌牛镇撤销改设街道办事处。
乌牛街道下辖1个居民区即乌牛街,37个行政村:王宅、大联、金合、横岚岙、新庄、荣庄、乌牛岭下、鸭鹅、茅楼、吴岙、古塘、乌牛西垟、孙宅、芦池、西湾、乌牛码道、横屿、青塘、乌岩、东嶂、十八垄、西叶、西岙底、上叶、水对头、杨家山、洪山、岳田、大嶂、仁家垟、东坦头、上三房、马岙、项岙、河口埭、河口岙、泰庄。
乌牛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以东蒙工业区为依托的新兴工业经济迅速崛起,形成以小五金、鞋服、机电为主的工业产业体系。农副产品以“四乌”为特色拳头产品,即 “乌牛早茶、乌牛米、乌牛酒、乌牛猪”。境内的东蒙山、乌牛纂是道教胜地,谢灵运、徐霞客、王十朋等都留下足迹。其他历史古迹有王宅宋桥等。
桥头镇
桥头镇位于浙江省永嘉县西南部,瓯江中下游北岸,金丽温高速公路和49省道自西向东横穿镇境,为永嘉的西大门。境内南有瓯江,菇溪自北向南贯穿全境,溪两边为谷地。南与温州市鹿城区隔江相望,西连青田县,东与北面与桥下镇相接壤。桥头旧称菇溪桥头,据《永嘉县地名志》载:往昔,村首溪上架有一座教雅致的古老石桥,连通桥东西两头,统称桥头。镇以村名,故名桥头镇。辖区总总面积为90.60平方公里,镇政府驻桥西村。
桥头镇明清时分属临江乡二十八都、二十九都,民国时期属第五区(后改称永临区)桥头乡、梨村乡、林福乡;解放前夕属菇浦乡,白云乡、朱涂乡;解放建政为桥头乡、坦头乡、白云乡、梨村乡、朱涂乡、林福乡;1956年坦头乡并入桥头乡,梨村乡并入白云乡,林福乡并入朱涂乡;1957年桥头乡改设桥头镇;1958年改设桥头、白云、朱涂管理区,隶属永临人民公社;1961年设立桥头公社、白云公社、朱涂公社;1981年,桥头重新设镇;1984年白云公社、朱涂公社改设乡;1992年5月,白云、朱涂并入桥头镇。
桥头镇下辖2个居民区即桥东、万象;57个行政村:桥西、桥头、桥一、埄头、潘罗、龙头、詹岙、新华、溪心、黄堡、底新、将山、前下、井大、溪西、外新、下近、金窑、殿前、街头、宋坑、窑底、坦头、店埠、谷联、梨村:凤山、夏园、董岙、外岙、荷塘、沈埄、黄坦、龙根、 头、大沸下、东行、前庄、金村:前堡、石埠头、连岙、朱涂、白沙、外垟头、闹水坑、石马岙、壬田、外岙儿、林福、林下、四角石、胜丰、洛溪、白垟、桃湾、白下。
桥头镇工业以纽扣、拉链为主导产业,有“中国拉链之乡”、“中国纽扣之都”之称。境内历史古迹有街头村的仙人塔,石马岙村的戴溪墓,詹岙村的詹氏祠堂,洛溪村的叶德修墓,坦头村的明代民居很是古朴,但上世纪90年代毁于大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