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街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华人街。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快速注册
x
亭子间,指的是上海老房子里不同层的正房(朝南)与正房之间的错层房(朝北),一般是佣人房或用作储物之用。 因亭子间的卑下地位,即使被屋主出租,租金也很便宜。记得鲁迅先生就写过一本叫作《且介亭》的文集与亭子间有关,但此集是否真在亭子间里写下就不太清楚了? 我小时候在上海住的房子虽然是正房,但回想起文革期间楼下亭子间里的邻居们,倒也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我们家是住在两栋合并的里弄房子的最高层三楼。从三楼的一排木板楼梯下去,就是介乎于二楼与三楼之间的亭子间了。 那时候,正值文革期间,亭子间就变成了临时住户的过渡性住房了。正对楼梯的是一对从印尼回国的年轻华侨夫妇,都是教师的身份,男的是数学老师,后来还在我的中学里教过我呢。他们为人很好很亲切,大家都很友善相处,但很少提起印尼的生活及为何返回中国。 他们隔壁的另一亭子间,情形就比较复杂了。里面住着一个地主老头和他的老婆和仆人(据说是小老婆)以及一个中年妇女(女儿)。我们不太明白一间十平米多一点的房间如何住下一个那么复杂的家庭? 而那大老婆即使在革命时代还是那么娇贵,小老婆居然还是那么唯唯诺诺地侍前侍后,老地主虽然出门老老实实,但在家中依然一言九鼎,俨然是十平米亭子间内的皇上也! 那位中年妇女(女儿)扮演的是与外界联络角色。也时常调节家庭内部的矛盾和阶级斗争。她好像是有上班工作的,但又好像不怎么固定,全家的生活来源也不是很清楚? 在一楼和二楼之间的亭子间里,同样也住着两户人家。靠楼梯的那家是医生家庭,男的是麻醉科的,女的则是妇产科的,女儿与我妹妹同岁,所以每天早上我去里弄门口取妹妹的牛奶时也顺便帮她带上,她的父母还甚感激。 医生的隔壁是家知识分子家庭,老先生特别喜欢我去他们家里,每次总是讲一些稀奇古怪的科学奇事给我听,我也喜欢问不少的奇怪问题呢。 四户亭子间的位置和结构造成了“冬凉夏暖”的局面。尤其是夏天,亭子间的窗口紧靠一排大树,知了的叫声没完没了,对面的少年宫还不停有活动,晚上还有放电影,而电影又不外是《地道战》《地雷战》《列宁在十月》《列宁在一九一八》,或者是八大样板戏,真是吵煞人了呀! 看得出,这四家人都因为某些不为人知的原因委屈来到这里,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好在以我外公为首的原住民(三楼二楼和一楼)颇为照顾他们,盛夏常邀请亭子间各户上到三楼大晒台乘凉,而我也时常受邀演奏小提琴,曲目经常是《新疆之春》《金色的炉台》《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之类,声音激越,连天上的星星也听得眨眼睛呢! 所以,虽然那时候大家的日子过得颇为艰辛,一栋老宅里的三四十口人还都相处融洽愉快。 三十多年过去了,最近再回过老家,亭子间的邻居们早也搬走的搬走、离世的离世,目前几乎住的是来上海的外省打工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