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操作将在您下回登录时自动记录您的这次国家选择。如需重新切换,可通过切换国家完成。
查看: 2761|回复: 6

[子女教育] 王财贵国学教材视频整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24 19:33: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街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华人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快速注册

x
王财贵教材
用爱心 恒心 耐心
推广读经 一个到两个 到十个到百个  到07年台湾100多万小朋友接受教育,东南亚从香港、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越南、泰国、缅甸只要有华侨的地方就有孩子在读经。乃至美国、加拿大、阿根廷、墨西哥、澳洲、纽西兰、英国、卢森堡、大陆94年推广初期已经超过三千万小朋友接受读经教育
台湾教育完全学美国几十年来全盘西化。但学习美国没有学习那种冒险大气的民族精神,学的是迈克杰克逊、麦当娜,学日本没有学企业家精神,乃至连日本樱花的悲剧精神都没有学到,学的是日本的卡通漫画。
你看过侏儒吗?侏儒就是长不大的孩子,长不大的孩大部分是天生侏儒症,这种孩子不管是在皇宫贵族,给他多少营养,总是长不大。本来一个人只要给他正常的营养供应,一个人都有长大的潜能。所以只要好好、轻松的养他就能长大,可是换了天生侏儒症的就不能长大。我们看到我们会觉得很同情,他们的父母也是很可怜的。据一个报道说这个侏儒不一定是天生的,也有人造侏儒,为什么要人造呢?因为一些沿街乞讨的人需要一些特别的东西,有人说带猴子,带大蟒蛇,大家都看过了,我来带侏儒,大家就围过来看,然而没这么多侏儒怎么办?有个办法就是人造侏儒,去偷一个婴儿,放在罐子里,露出他的头养他,本来这个孩子可以正常成长的,但故意让他不长大,大家知道包小脚的女人很痛苦的,现在全身都包着,当然痛苦是加倍的,所以孩子就天天叫,因为他要长大而不让他长,哎哎叫,都不管他,养16年再把罐子打开,就比天生侏儒还要矮这就是人造侏儒,我们不仅觉得他们可怜更觉得养他的人可恨。
讲这个就是想说,我们除了身体的成长还有内在的精神的心理的屡次成长,但是很多人就是不幸患上了天生的文化侏儒。比如他生长在原始森林或者很偏僻野蛮的地方,所面临的环境没有文化和精神的陶冶,那他一辈子就和野人和动物差不多,心灵得不到成长。
我们对教育的本质和儿童的心理发展认识都还不够清楚,美国的教育思想是实用教育、边需教学、行为科学主义、儿童中心本位(理论基础是认知心理学)------简言之,懂了才教的教育。我们要懂得儿童心智发展和到底能不吸收我们所教的东西,吸收就是:我要讲的很清楚,他要听的很明白,听完后要做测验,他能够回答我的问题,甚至最好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来,我才知道我达到的教育效果。
怎样提升孩子的成绩?
孩子每成长一年智力和理解能力就提升一点,小学不理解的问题到初中就理解了,初中不理解的问题到高中就不费吹灰之力就理解了。没办法降低教学程度,就只能靠提升学习能力。我们成长那么大了,请问我们到市场上去用sin cos 买菜吗?我们初中高中那么辛苦的学了6年数学物理化学,请问用在哪里了?我们有没有因为学习数学、物理、化学而培养到一种内心的面对问题的兴趣和能力?这才是最重要的,我们的学生那么辛苦的学习数学物理化学、有几个是长大要立志当数学家、物理学家的?
台湾的学生在初中、高中的时候老早就把人家大学一二年级的东西学完了,所以美国的学生大学一二年级是很差的,但是经过两年他就平起平坐,乃至于超越而上,而且他是自愿要学的,所以他到研究所更加深入学习,所以我们赢他六年,他赢我们一辈子,教育是一辈子的事情,不是初中高中六年的事情,更不是小学三四五年级的事情。我们要为孩子的一辈子着想,让他自己学会思考、愿意思考而不强迫他学习,算很多的题,算很深很难的题,这是没有意义的。
有句话叫:维也纳的孩子没有不懂得音乐的,为什么呢?因为音乐是属于耳濡目染的,不是属于思考分析,它乃是一种环境的陶冶。不是用流行音乐、靡靡之音来陶冶,那是让心灵败坏。
  教育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
一个人从胎儿当中,3个月到5个月就有听觉,就可以开始音乐教育了,用具有音乐内涵的中西方古典音乐教育,听听古筝古琴,因为它是经典之作,所以流传千古。零岁到三岁人的听觉神经发展60%到80%,所以三岁之内要听进世界有名的音乐,只要听一遍两遍终身不忘,深入心灵深处,所以幼儿所学的东西都影响他一辈子,儿童的吸收能力是最好的,越小越是全盘吸收。
丹尼尔高曼,写做《EQ》的那个人,他为什么写这本书,因为他看到美国青少年物欲横流是不可挽回的,所以就在思考怎么样让青少年有这种优雅的性情,他终于通过研究脑神经的发展发现要三岁内进行教育。三岁到6岁又是一个阶段剩下20%的机会,6岁到13岁剩下10%的机会,依照人类心理学和脑神经的发展,13岁后我们那种直觉的能力就消失了,那种深度学习的习惯就没有了。美术也是如此,让一个孩子三岁之内看尽世间名画,世界有名的风景,世界有名的建筑,只要图片就可以了,只要一幅图画看过三遍就终生不忘。听过三百首世界名曲就有很好的鉴别音乐的能力,那些音乐知识到他十八岁只要两个礼拜就统统学完了。
经典教育提升自身的涵养和开启智慧,培养孩子开放的胸怀,不会是小里小气的纨绔子弟,胡适之四岁就开始读古诗,6岁上私塾就开始背古文,到了9岁读了三年古文,就能自己看古典小说了,能够看古典小说这个语文程度已经很高了,两年之内他偷偷看完三四十本古典小说,一辈子的作文基础就奠定了,9岁的时候他的老师就正式教他读古书,,第一本书叫《资治通鉴》11岁就读完了,13岁读完《左传》,把《左传》读完大概这辈子中国古书就全读完了,以后就剩复习和综合创造了。
所以,以前的中国人都是13岁之前就把自己一生需要读的书都读完了,把需要的东西都装进肚子里去, 胡适之也没有因为接受这种教育变成书呆子,以后记忆还很好,英语学的很快, 所以19岁考公费留学,20岁出国去,到了27岁在哥伦比亚大学拿哲学博士,他凭什么拿哲学博士,他写了一篇文章叫《先秦名家研究》,诸子百家已经很困难了,名家更困难,没有高度的文言文基础能够研究先秦名家吗?所以胡适之非常容易就写出来了,因为13岁以前就读完了,而且他写出来后,美国教授看不懂,所以糊里糊涂让他毕业了。28岁回来北京当北大教授,后来写了一本书叫《中国哲学史》。不到30岁全国闻名。他出去演讲都是引经据典,从来不带书,因为他至少会背1000首诗词。但是在他成名后建议中国政府不让儿童读古文,从此以后再没有出过胡适之。徐志摩、朱自清、钱钟书、沈从文、鲁迅、老舍林语堂、梁实秋白话文不是写的很好吗?都是读古书长大的。我们的孩子并不比他们笨,是思想、教育的问题。
一个孩子你教他什么,他就学什么,一个孩子的基本学习能力就是吸收能力,是海绵式,整体式的吸收,只需要教他怎么放在肚子里面就行了。
怎样选择教材呢更好呢?
孩子学了高度的表达,低度的表达就会了,语文课本不如《三字经》-----《唐诗》------《诸子百家》-------《四书五经》-----经典学习的第一本书《论语》----第二本《老子》----第三本经史子集随便选,孩子现在不懂得没关系,长大就会懂了,一个人是会长大的,现在不用懂,只需要装在肚子里以后有几十年的时间去懂。
     教学方法:
小。。朋。。友。。跟。。我。。念:引起注意,精力集中学习效果更好。小孩子是善于集中精神的,虽然集中的时间是不长久的,但是他善于被引导,因为他对新鲜的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儿童天性很像猴子,每一种动物生下来都要像他的父母长辈学习,越低等的动物跟的时间越短,幼稚期越短,越高等的动物,因为他要学到非常丰富的生活内容所以幼稚期越长,所以很长时间都是跟着父母学习的,人类的幼稚期最长,基本上是13年,而人类不只是跟父母学习,还安排了很多办法让他跟老师学习,所以人类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是因为老天爷就给你13年的幼稚期。要提升心灵的程度,加重心灵的分量就是要读诵5千年的经典。
     小孩子认字不是靠字义,而是靠图案,汉字具有非常明显的图案性格,这种图案的认识可以增进孩子脑力的发展,这是日本人说的。日本有个教授用汉字来训练孩子的聪明程度。一个儿童的记忆力是人生中最好的黄金时代,从出生开始就训练他的记忆力,能够成长5倍到10倍以上,乃至过目不忘。现在读经的孩子,具备过目不忘,读诵两遍三遍就能背诵下来的孩子越来越多。一般反复100遍,聪明的孩子反复10遍就会了,100遍终生不忘。一般的孩子50遍会背,100遍终生不忘。资质差的的100遍会忘记也没关系,他至少比一般孩子程度高。这样他注意力渐渐能够集中,记忆力渐渐提升。语文成都渐渐增长,理解力就跟着增长。
增长孩子内在的学习能力,按照人类自然发展的规律,首先发展的是语文,其次是思考,所以太小的时候训练他的思考是没有用的违背天理。考上北大北师大的人不只是理解力好记忆力也高人一等。语文能力好了,阅读能力好了,理解能力好了,他就喜欢读书。
王财贵实例
他有四个孩子,大女儿比较聪明,5、6年级开始教她,她就有很多自己的想法,我们老师又不教,又不考试,同学又不读,我干嘛要读?所以只学了一点点,但是这点到了初中高中就不得了了,她的作文不用指导,下笔千言,就只学了那么几句,他第二个孩子比较差一点,在学校1、2、3年级都是二三十名,都是后面的,老师以为他有自闭症,到了6岁还不太讲话,到了7、8岁还流口水,他三年级的时候开始教他,就给他一本书说:孩子你这么大了该读这些书了,拿去给他翻。他给他孩子说了这辈子最重要的一句话:“孩子啊。从今以后,每天背两章,老子81章40天背完,完了一天复习十章,8天背完,再20章连起来背4天,一天一千个字,再40章两天背完、整篇拉通被,你要知道一个孩子脑子里存1000个字,像长江大河滔滔不绝,他的整个生命力就开拓出来了,这辈子的聪明就奠定了,1000个字就好了。
论语498章,号称500章,三年级读《老子》四年级读《论语》就好像变了一个人一样,脱胎换骨,里边变了,气质变了,老师都奇怪这个孩子现在怎么变得聪明起来了,五六年级名列前茅,初中全班第一,初二老师让他去跳读高中,他到高中全校第一,高中本来读两年就可以去考大学的,但是教育部不准他考大学,所以第三年就浪费的了,后来考上台大,读了三年大学考研究所,台北最有名的两家研究所,政治大学研究所他考第一名,台湾大学研究所他又考第一名,两个第一名。他说他是很笨的,但是唯一知道怎么聪明起来,就是背诵了老子。从初中开始这个智慧渐渐产生,到高中开始能够引用,到大学就能用老子的思想去比对世界上的哲学家,凭的就是三年级的时候55天的教育。
有一个人在94前读经教育刚推广的时候来听演讲,他是学西洋东西的牙医,他说他要读经,就准备了一套大人的读经方法,就是把心理年龄降低到和婴儿一样,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不要想去了解,想去了解就心烦气躁读不下去了。后来结婚了,叫他太太来听我演讲,他和他太太每天早上读半小时《论语》,你一句我一句,感情好得很,然后他的爱人同志就怀孕了,照常这样读,这个胎儿就在肚子里听了10个月的《论语》,出生后相貌不凡非常好带,晚上从来不会哭,不是笨到不会哭而是聪明到不需要哭,出生后父母亲照常读《论语》这个婴儿就在旁边,醒着也可以,睡着也可以,在听就可以,等到孩子一周岁会讲话的时候他就会背《论语》了,一岁半就认得很多字,两岁就开始读书,等到这个孩子5岁半了,他又见到我,他说我的小孩子我现在很烦恼,因为他太喜欢读书了,读太多了,他现在读什么呢?世界名著,才5岁半。世界名著字太小父亲不让他读,他就偷偷的读书,所以这个孩子读书很紧张,听到父亲的脚步声,就把书藏在床下,说:“我在这里玩呢。他父亲说:玩好,赶快玩,不要读书,这还担心孩子不好好读书吗?现在台湾读经的孩子,下课了都没有反应,为什么,因为都在读书,然后老师烦恼了,说:我数到三,不出教室的就受罚,话音刚落,孩子全都跑出去了,跑出去干嘛?接着读书,这样的孩子老师烦恼什么啊?多让老师窝心啊。家长也烦恼了,因为图书馆的书统统都读完了,不知道上那里去找书了,小学还没毕业啊。
读英文怎么读,从明天读英文开始就读美国大学所读的书,台湾幼稚园的孩子就读《莎士比亚》,小。。朋。。友。。跟。。他。。念,录音机。第一遍鸭子听雷公不懂,第二遍三遍不懂,10遍有印象,20遍跟着念、30遍、50遍很熟,100遍会背。这一句,这一段,这一部分好的,让他听200遍一辈子不忘。只要这种好的句子让他背1000句,你就不用烦恼他一辈子的英文了。然后读英文的经典著作,像《林肯的演说》美国的《独立宣言》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只要10篇20篇放到肚子里边,将来了解西方文化的就是中国人了。

教育从什么时候开始?
教育要从有生命那天开始,因为教育是对生命的开发,如果觉得太早了无效,就从教育有效的那天开始,没有这个底这个谱,就是糊里糊涂的教孩子,那大糊涂教出小糊涂,结果大家都糊涂,大家都不会怪大家,也相安无事。早期的实践看出来越是早期的学习对一辈子的影响越大。生命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谁能知道教育对他到底有没有意义呢?这是真理,真理不重复错误就有重复。
古人说的胎教我们可以不相信,但是现在的西方人用科学的方法做了一些研究,胎儿3个月到5个月就有了脑神经系统的发展,而且先发展的脑神经系统是听觉神经系统,脑神经发展几乎就等于一个人的聪明程度。可能它更早就开始发展了,我们宁可相信他是受胎的第一天开始,因为他是生命,有生命就可以受到教育,就有教育的效果,只是你看不出来,还没有感觉得到,并不是没有。脑神经怎么发展?资讯刺激,这是西方人已经研究出来的。中国古人是一种直觉,一种经验的累积。讯息刺激来自哪里?眼耳鼻舌身五种感官。看一个中国人看他的性情是看他品行纯正不纯正,智慧高超不高超。讯息刺激能够刺激脑神经发展让他变得更聪明。

怎样进行资讯刺激?

第一、让孩子听幽雅高超帮助他性情纯正的声音,一方面刺激脑神经发展,一方面启发智慧。
第二、经典诵读,经典就是语言,语言变化万千,尤其是经典的文章。
人类最敏锐的器官第一个就是耳朵,第二个是眼睛,所以要把耳朵眼睛的教育做好。视觉神经的发展在三岁之前,就发展几乎百分之八九十了,所以这个时候要给他看尽世界名画,人世间最美的东西,包括中国书法,线条千变万化,变化的东西刺激脑神经的发展,而他的结构有没色彩调和,能够端正他的性情,所以0岁到3岁耳朵和眼睛一起快速发展,基本上人类耳朵发展到三岁就已经定型了,所以要让孩子有绝对音感要在三岁以前,就完成教育。
什么叫绝对音感?
就是对音乐的高度敏感,第一,对这个音乐的高,振动频率一有差别,马上听出来。第二种呢,对集中声音的混合,几种、几十种、甚至上百种声音一起发作,他历历分明,没有这种能力的人不能够做指挥家。
第三、文字的教育,文字是重大发明,我们看现在没有文字的民族到现在还是蛮荒的时代。有文字的民族必定有文明的表现,这个文字用的越久,文化表现越丰富越高深,全世界文字最发达,成熟最早,源远流长,一脉相承最伟大的文字系统就是中华民族文字系统。文字承载智慧的结果,没有文字人类智慧不可能积累。所以一个人天生会讲话,会听话也会思考,但是他生活的世界就只有他周围的世界,再怎么聪明也不能够有高远的超越,文字它可以上下几千年,左右几万里,所以文字的学习使我们进入另外一个世界,文化的世界。所以给孩子文字的教育是第一要件。而文字的学习我们知道至少六岁可以开始,我们是这样走过来的。
有没有想过有比这更好的方式,人类成长先成长耳朵、眼睛两个大感官,其次成长舌头,就是语言讲话。舌头动比眼睛和耳朵的训练更有效果,舌头是表现的器官,为什么能够表现,因为脑子里有东西在运作了。因为一个能讲话的人代表他的脑神经系统,有一种非常完密的组织,达到一个相当严整的世界,这样他才能说话,而且不用思考,头脑里想什么就说什么。所以孩子能说话就代表孩子没有问题。大部分所谓智能不足的孩子有一个共同的现象,就是不能够讲话。我们能够认字,字本身没有意义,但是你赋予它意义和声音,声音和意义跟字形联系起来,而且最后能够让你运用得非常流畅,这是一个大的能力的完成,其实也代表了教育大功效的完成,所以我们透过文字的学习来表现教育的功能。
怎样让孩子更聪明?更好的开发智力?
大家都知道语文是一切学习的基础,语文能力好能够提升语言的内涵和个人的文化教养,文化教养大部分都从文字阅读中来,所以文字的学习是一种文化心灵的表现,而文化心灵比我们自然的文化感官的发达更加复杂,尤其在脑神经发展的时候文字的学习可以促进脑神经更进一步的发达,更加聪明,所以多学习语文会增长他更大的聪明。
学校是六岁开始学习文字,孩子从眼睛张开就可以学文字了,把字当做图案,等他渐渐有辨别能力的时候,就能够认得特别的字形,等到他看到字形能够和声音联合在一起的时候看到字形就能念出声音,这个能力大概五六个月就可以有了,比如常拿两个字给孩子看,他虽然不会讲话但是知道这个字就是那个声音,不过一个孩子要认出这个字讲出来可能要一岁多,我们就该在这个时候给他提早认字增进脑神经的发展,提早阅读提早吸收知识,知识越多脑神经发展越良好,可以促进将来我们思考的能力和综合的能力和判断能力,也就是整体学习能力。所以两岁到两岁半可以开始给孩子读书。他一岁多了,可以开口了就带着他念,念也是听进去然后脑神经转一圈,再讲出来。有重大的教育效果,到了两岁多,他不仅可以跟着念,还可以看着书,看着书带念或者一直听,等到把他所听的声音和文字结合还能够念出来就已经开始读书了
孩子应该读什么样的书?
我们让他读有高度意义的文章,不是读浅薄的和生活结合的没有深度的文章,读浅薄的文章对孩子的整个思考能力没有好的效果,最多只是认得那些字,而有高度意义的文章,也能认字,并且存在心里作为一生的文化素养,以及文学素养,这个叫语文能力的提高,高深的文章读多了,他的生命日渐成长,渐渐就能了解其中的意义,从他能够了解的部分开始了解。因为人的生命是一个大秘密,人的生命先了解那一句话是你不能够猜测和规定的,现在全国的孩子都要同步认识同样的字、了解同样的东西。不要把生命看肤浅了,看成电脑了,教育有一个重大的原则,他能够自己会的就不需要教了,我们要教高深的东西,他久而久之有自己的领会,一有领会对低的东西就会了,所以教育要有一种笼罩性,只教高的,低的就笼罩了。因为人的生命有限,你学低度学到13岁得时候,人的语文能力的关键期就已经过了。
现在的老师上课前要写一大堆教案,准备很丰富,教起来还不错,从教学的热忱、口才、技巧上看非常成功学生的反应那么热烈,安排那么有规则,合乎科学程序,可以给100分,从效果对孩子的影响来看,没有多少好处。一个孩子一直教他文言文一直教他5、6年,他文言文全部会读,并不是我们教一句,他读一句,我们再考试一句,他学会的。大家都觉得文言文难,问他哪里难,最后得出一直结论《易经》很难,问谁读过《易经》?一个也没有,这就是自欺欺人,盲从。《易经》难不难是一个比较性的问题,《易经》程度这么高,我们的程度很低,所以很难。假如有个人程度和它一样高,《易经》就不很难,假如一个人程度比《易经》高,就太容易了。为什么不提高孩子的程度呢?要让孩子语文程度高,只要在孩子语文培养的时期,用高度的语文教他,他就有高度的语文能力。
选择经典的次第?

第一层次:《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循序渐进:胎儿、婴儿、幼儿、儿童、乃至80岁的老人
第二层次:《易经》《诗经》《老子》《庄子》
第三层次:《古文》《唐诗》《宋词》《元曲》
第四层次:《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

怎样读诵经典?
读书要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五种心灵能力一把抓,这个时候人的精神能力正是旺盛发展的时候,同时训练五种心灵的能力毫不疲倦,如果现在2、3十岁了,4、5十岁了,精力日渐衰退,叫你这样做你就会感觉疲倦,所以要把握时间,儿童正是模仿的时候,正是语文发展全盘吸收、储藏记忆、酝酿的时候,所以他能够吸收就给他吸收,他是储藏的时候,你只要给他放进去就好了。而有一点你看不到,检测不到,就是他生命在运转他所收进来的东西,在里边自我酝酿,是天生的力量,不会花费多少力气,也不会疲倦。而且是白天晚上时刻运作。他什么时候运作好了,突然间流出一句,就是他的智慧之所在。你不要烦恼他什么时候流出来,你一定要给他,而记忆下来,最好让他终生不忘,不要以为记忆下来的东西会变成死的,记忆是死的,但是生命是活的,他会自己运作。
死读书很多家长会担心孩子变成书呆子?

你只怕他肚子里没有学问,不他要怕他不懂,你只要怕你的存折里没有存款,不要怕他不会花钱,书呆子是很少的,一万个里面没有几个是书呆子的,为什么会变成书呆子,因为本来资质就不够,还好他读了书就变成书呆子,如果不读书就 变成两个字-----呆子。书呆子已经不错啦。古人一辈子不出门,安土重迁,交通也不发达,也没有电视,也没有报纸、也没有电脑、甚是买一本书都难,他们的书都是抄的,他们只抄他们会背的书,什么书都没有,我们现在资讯这么发达,还会有书呆子吗?所有生命是个秘密,你不可以把生命拿来瞎安排。
应该怎样教读经呢?
我们只教他读,读的遍数很多他就会背,就成为一生语文能力的基础,背来的又是圣贤之教、伟大的文学家的作品,日渐酝酿,增进他的性情、智慧的高度,这叫做文化教养、人生素质。早早读经、老实读经,不要想太多花样,生命不是你想成的,认定一个方向,我对孩子是活的,教了就有意义,老实教最高的经典,一直读到会背。凡事经过我们眼睛、耳朵、舌头的,你念一遍就把你的头脑清洗一遍,这是最好的洗脑。所以念三百遍、5百遍都不是浪费时间。所以遍数越多在心中盘旋的次数越多,他将来融会贯通的机会就越大,所以好书不厌百回读。所以经典之可爱、之亲切、对我们人生意义之重大是说不完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4 19:3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密集读经班,50多个孩子,假期40天,5点起床读经,到7点吃饭,8点开始读经,到12点吃饭,下午两点到六点读经,一天读经九个小时、十个小时,没有电视,没有电玩,没有操场,每天读书、吃饭、睡觉,经过四十天、每人能够背诵《大学》《中庸》《论语》全部一字不漏要背两个小时。40天结束,一些小朋友就希望老师给父母建议让他留下来继续读书,不回学校了,父母非常惊讶,孩子本来不喜欢读书的,整天这样读还受的了,还要留下来?父母措手不及,不敢留下来,硬要带回去,孩子当场下跪说我要留下来,最后家长不放心还是带走了,痛哭流涕。
所以生命的长进才是最大的幸福,有了幸福,就不再追求电视、电动、那些无聊的快乐,他追求高度的幸福。不要把生命看成动物一样,只喜欢玩耍、嬉闹,一个生命也喜欢安静、稳重、光明、高尚。如果你不给孩子这种机会,这个孩子永远不可能知道他生命中有这种光明与高尚。你就障碍他一辈子。老实读经,不要考虑他懂不懂,那是他的事,只有我们大人知道懂不懂,他连懂不懂都不关心。开发的的生命,让他现实的生命和内在的生命打成一片,不然人类生命就被分裂了,内在生命就被遗忘了、压缩了,沉沦在他生命很深的地方、被黑暗所包围,沉沦在庸俗的世界里。
眼界越高看的风景就不同,读第一本古人书,最好是《古文观止》,《资治通鉴》《左传》《二十五史》
大量读经,字数多、遍数多、遍数越多越熟、字数越多基础越宽、越厚、越深。
西藏有一种制度叫认活佛,就是活佛的认证,活佛就是转世的修道人,不一定是佛,就是有修道,他有功夫,他能转世,他两三岁的时候就被认证了,认证就被带走了,有人就怀疑,真的能认出来吗?他们说应该不会错,因为有很多条件、迹象,还是有人问万一错了怎么办?他们说:我们大概三四岁就认证了,就把他认得了,就带回去坐床,然后大家礼拜他,之外,他们有个制度,请最好的老师,做最好的教育,请一个深性读经教育的老师,教他读经,一天读十个小时,读十年,不是活佛也变成活佛。所以不要问孩子天生聪不聪明,是不是人才,这个是你不能主张的。
我们该学习西方文化吗?
西方文化我们也要吸收,要从精神层面,哲学层面,才知道他的系统什么地方是开端,演化成什么样的结果,我们学印度人的智慧,学西方人就是学他们的经典。学英文就学英文经典,英文经典会了,普通的英文就会了,抓住源头。要让孩子还不了解,还不知道难的时候就读尽人类最伟大的经典,什么东西都放进肚子里,一辈子就容易了,这就是最大的幸福。13岁以上我们的学习能力就开始运作了,已经没有机会涵养了,因为他要发表、表现、讨论、判断、批判、创造了。有了大量的储量,读30万字, 10万字,中文20万,外文10万,只是极少数人能做到,一万个孩子里边有一个就了不起了。我们要解经,会默写会解释涵义,每一种文法都要会分析,英文经典是《莎士比亚》还是《柏拉图》还是《圣经》都要会。
伟大的书代表人类的智慧,人类的智慧不管哪一门到最后都是相同的,这叫通识教育。
要读新儒家的著作,儒家有三期发展,第一期就是先秦儒家,后来道家,佛家兴起后来没落了,虽然社会上遵从儒家的礼教,但是知识分子热衷追求的是道家的玄学,以至于佛家乃至于禅宗,所以到宋朝明朝才有儒家的第二次兴起,明朝灭亡,满清入关,再次没落,五四时代第三期发展,所以就开始的新儒家的传统,代表人物:徐复观号称勇者,唐君毅先生号称仁者,很有包容心,牟宗三先生号称智者,辨析非常清楚,系统严整,而且中西兼通,对儒释道三家了如指掌。他的哲学从康德进去,然后放射到其他系统,翻译康德三大批判,成为全世界翻译康德最多的人, 所以最后要读《牟宗三全集》
     读完论语100遍,整个人脱胎换骨,没读到100遍不要去解经,凡事读书不到一遍就去解经的人通通读不到两页,因为原文很难,注解比原文更难,读完100遍以后啊,势如破竹,古人跟我的心 心心相印,读书其乐无穷。13岁到23岁,做一种解经,直接读《牟宗三全集》
读经教育培养的是政治家,思想家,企业家



百问千答

教育的根本宗旨和灵魂是什么?家长应该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教育的根本是什么?
教育的根本宗旨:顺应自然规律,使得人性变得充实、饱满、光辉、远大的心灵工程。发达和多元化都是在表面效应上说的,教育重要的是教导一个开放的心灵,求知的精神,在任何知识的程度的时代里面,都努力求知,在一个有多少种类的学问当中都希望去了解,去学习,所以教育是培养一种学习的心态。让一个人自我期待,自我勉励,尽可能走向完美。
人才就是:拥有丰富的知识和一个多元化的心灵,可以适应任何时代的现代化人。随时都:日知其所无,月无忘其所能。
中国教育的根本出路在哪里?
合乎人性,回归本质,合乎人性的坚持,不合乎人性的改革。有历史见识和国际见识就不会觉得读经是很奇怪的事,西方人从希腊到罗马,乃至到三百年前的欧洲 英国,这些所谓贵族之家所有人才几乎都是读经过来的。只是近代以来的美国才远离了这个传统。两百年来,他们一直保持着英国的gentleman, 所谓贵族绅士的教育的传统,日渐远离自己的传统,开国初年国势一直上升,到了后来底下文化、人心、教育、理想、智慧空了, 到现在我们会看到它走下坡路。
中西方文化的差别?
德国哲学家康德对人类理性的研究,一种是思辨的运作,就是思考,成就知识;一种是实践的运用,成就品德。西方是知识的学问,东方的是生命的学问,智慧的学问,都是人类心灵应该有的学问。只是发展中各有偏向,我们要以一种整体教育的思想,开发整全人类的心性,西方的学问是很明白的,从逻辑、数学、知识、辩论构成学问,中国的学问是高明的、飘渺灵活的。只要我们继承了自己的文化我们很容易把西方文化学进来。
全盘西化失去了什么?
失去了自己,没有真性情,没有真智慧,心里不能笃定,因为不够坚守自己的理想,志气发不出来,每个人的生命都需要往外开阔,内圣而外王,完成自我实现,看到西方科技发达学习就是了,不必丢弃传统的东西,这样是把人看成物体了,看得太小了,人心是可以敞开、可以兼顾的。儿童读经的最终目的:开发人性、培养人才,依照教学原理,做恰当的教育工作,人性做最大的开发,最好的完成。合乎人性成长规律的教授有意义的教材。
原则:就是根源和规律,最基本得规律。

教育三大原则:

1、教育时机要把握,特定时期内完成必要的教育,是指教育的关键期。中国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改革一直没有注意到这一块。(第一是什么时候开始,第二是特定时期内要完成哪些必要的学习)很多大学教授对学生不满意,他就责备学生说你们高中怎么学的啊?可见高中是大学教育的基础,高中老师常骂学生你们初中从哪里来的?怎么学成这个样子,可见初中好了高中就好了,初中老师骂他的方法是小学老师都没教吗?小学老师也不甘示弱,你幼稚园到底在做什么?那么幼稚园老师没话讲了吗?有,他说,你到底有没有家教啊,大家都听过这些话,可见教育的时机是越早越好,越早越重要,教育教的是生命,从有生命的那一天就是教育的开始,也就是孩子受孕的第一天开始,胎儿就应该做教育了,尤其是近代以来的医学研究,刚好符合中国古人说的胎教。
西方人现在研究胎儿的脑神经医学,至少从脑医学和人类生理成长上就可以证实胎儿是接受教育的,中国古人不是从生理上讲,而是从心灵、智慧、和性情上来讲需要胎教,这个看起来更虚无缥缈,但是也更重要,综合两方面看,教育的时机是越早越好。13岁以前是幼稚期,因为人的自我意识还没有成熟,心智不成熟前理解力比较少,记忆力比较强,是吸收酝酿的年龄,13岁以后是成熟期,渐渐成,是理解和表现的年龄,所以该吸收的时候给他吸收,不一定要理解,多接触,多输入,多背诵,作为一生的才华智慧的基础和储备。
越早教越重要越有深度的教材,该理解的时候引导他理解,凡事给他理解的教材都是从浅到深,先易后难,现在中西方体制教育最大的失败是孩子有知识没有内涵。一个没有内涵的人,一方面知识没能够正确的应用,其实他的知识也达不到最高的层次,也不能够有好学的精神。其实教育专家也不过是把人人都懂得的道理说的更明白,比较系统而已,他是专门研究某一方面有成果,研究出来的是有道理,但是是单方面的,片面的道理,我们不能作为整体的,用于一切的道理,这样就以点盖面,以偏概全了。中方和西方、传统和现代化是可以并存,各有道理,不能偏执。
2、内容要把握
几千年来读书人共同推崇的书就四类:经、史、子、集
四书是基础和主导重于五经 ,四书包括:《论语》《中庸》《大学》《孟子》
经典流传千古就是古典,古典音乐是丰富而优雅的。
3、方法要把握   
忽略了就废力很多收获少,或者是败坏人性,不仅缘木求鱼,还带来坏处。不排斥传统的现代才是真正的现代,根源于一元的多元才是真正的多元,鉴于谨慎基础上的创新才是真正的创新,不忘记自己民族的国际化才是真正的国际化。
为什么大人认为枯燥的经典孩子们要去读它?
大部人不是了解了经典,然后排斥他,而是听人家说经典很困难,经典已经过时他就要排斥了,他太盲目了,所以觉得枯燥。
为什么规定13岁是界限?
因为13岁前孩子的运思能力还不够成熟,需要别人给他教育,13岁后渐渐成熟,运思能力开始成熟,他需要自我教育,所以老师读经教育的经验,孩子越小读经教育接受力越强,培养出来的孩子能力越强。到了5、6年级就渐渐不接受,开始排斥成人读经最好的效果是把心理年龄降低到13岁前,最好是降低到婴儿。因为婴儿才是语文学习的最佳状况。

教读经的开班方式
第一种:学校的  课前零碎时间读,半体制班,自己愿意读经的孩子,学校和家长协商组成单独的班,主要功课是读经,两三个月就看到效果。
幼稚园:原有的功课范围内加点读经,开设读经幼稚园,三年之后孩子的气质和能力会和一般幼稚园千差万别
第二种:校外的 1、业余的,一个礼拜一次,上一次课,交代功课回家做。
               2、全天候的,每天上课4个小时以上,
近代西方教育是偏于知识,理解训练的教育,懂了才教,教了才用,年龄越大越好教,越容易理解。 另外一种教育是生命智慧的教育,不懂也可以教,不懂也可以用,因为他是属于熏陶的,潜移默化的。
94年开始正式向社会推广儿童读经教育,中国大陆05年3000万的儿童接受读经教育,08年最少有5千万,读经教育能够端正人性,提升品德,据新闻报道,现在许多大学已经把经典教育纳入教学课程。
读经的目的是让孩子有优雅的性情和高度的智慧,丰富的知识,卓越的才华,简单说就是品学兼优。
读经家庭一般都有宗教信仰?
因为社会文化已经破坏,宗教是比较坚强的,宗教的文化还没有殆尽,遇到文化的呼声,他们的回应是比较迅速、热情的,所以宗教信仰的家庭比较能接受。
现代很多人反对读经?
很多人反对都是因为不了解经典,是为反对而反对,是因为他有一套自己思维的模式,以为读经教育就是他想象的那样,先了解对方,再来批评对方,这是学术的真诚。读经教育是提升一个人的学习能力。
在家自学的模式:1、家长教  2、街坊邻里和亲戚的孩子,凑在一起  3、开私塾,4个小时以上读经,体育锻炼(中国武术)(印度瑜伽)、课外读物(科学的、艺术的)增强综合能力,才艺、读经孩子有一种自我满足感,喜欢读书。读经的后劲很强,将来用处更大,要学会等待。
上世纪有一项世界的调查,说中国人的道德水平低于世界水平,说可能原因就是离开经典太久。因为西方人也有经典和智慧的书,而且经典没有重大的败坏,特别以美国为标准的体制教育,他们是知识的教育,他们的人生意义、文化素养、精神寄托大部分在宗教,小部分在民俗、博物馆、音乐厅,我们现在中国的孩子基本上没有的家庭的教育,和社会的教育,都只是让他们上学。
言教不如身教怎么看待?
言教不如身教是德行的教育,以身作则,生命的发展是多样的,我们不可能让所有老师都做到圣贤那样,那么只能用君子圣贤之言教他。
什么是群性教育?
一个人要教导他合群,就要启发他的良心,是合群的教育不是群体接受教育。
读经的孩子都非常优秀,比较容易获得成功吗?
先入格再出格,酝酿久而久之读经能够有更多的机会使得你无穷的智慧,无穷的理想,无穷的品德内化成自己的品德。人是有多面性,至少有两面性,人有超越性和现实性,现实性往往是污浊的,我们读经是希望用光明的本性来提升来化解污浊的那一面。但是是不是化的掉,化得完全,那是没有保障的。只是跟他增加机会,只要有机会我们就应该做。
读经影响孩子的身体锻炼,因为时间太长,越长越好?
西方在100年前有一个基本生活的规律,叫做三八制,学习8小时,休息运动八小时,睡觉8小时,学习8小时,还有8小时运动和休息啊!
读经的孩子应该怎样学数学?
人类的心灵中本来就有逻辑,逻辑在数字上的表现就是数学,其实人类生活中很浅的数学就够了,那些要往前研究,甚至要成为科学家的才需要深入学,他能够懂得多少就教他多少,语文是一切科学的基础,语文学好了就奠定了其他科学的基础,就很容易学好了。
在学习的关键期给大量的语文训练,促进脑神经的发展,这叫健体,构建他的根基,就好像开很多高速公路一样,等到他的年龄渐长的时候,咨询需要流通,就好像高速公路上跑汽车,没有提前建好高速公路,你的汽车必定塞车,我们是先建高速公路在跑汽车,并不是先跑汽车能够跑出高速公路来。我们现代的体制是一面建马路一面跑汽车,甚至不建马路,光跑汽车,结果马路还是羊肠小道,就塞车,塞车就是学习能力慢,孩子就不喜欢学习,叫厌学。
音乐的学习,培养音乐的美感从培养音乐的鉴赏能力开始,听经典的音乐,对于美术,常看名画、有名雕塑,建筑、舞蹈、戏曲是人类现存的在博物馆里好的东西,需要表演,就需要做一些技术性的学习。
文字的学习,硬笔字,7、8岁开始从笔画教起,那时候孩子字基本上认识完了,一个会识字的孩子学习写字是很快的。让他抄经。毛笔学习,从会拿扫把开始,让她在地上学书法,或者说是在报纸上涂鸦,但是要参照名家的字帖, 不管认不认识,不管笔画正确不正确、结构严谨不严谨,手上是涂鸦,眼睛可就像照相机,这些名家的艺术作品深深烙入心灵中,大概到10岁左右就可以教书法了,理解能力和肌肉控制到了相当的程度,再完一点到了17、8岁也可以,一个饱读诗书性情凝定的人,开始有名师指导的学书法,几个月就有相当成就。
读经是保守、八股、是开倒车?
一般人都不知道保守是什么意思,以为保守就是不进步,为什么就不能保守而进步呢?而只有进步没有保守,这种进步不可靠,因为没有根。保守者是守住了根,保住守住了人类文化的精华,并不反对去开创,而又这样大能力的人能够好的开创。
讲八股的人,我就问他什么叫8股你知道吗?大部分都不知道,八股就是王安石那个时候定案的,古代科举靠状元最重要的是凭借一篇作文,从作文看出你的思想气质,人文素养,古代真的有评论作文的高级学者,读文章就能和写文章的人又心灵感应,读出他的思想气质,古时候科举都是议论文,要用一定的次序去阐述,现在我们说的段落,王安石的时候把作文要求分成8个段落,依次去阐述,就好像八个组合,叫做8股, 他提供给一个写作文的人一个很重要的参考方式,这样的格式议论文的基本要素都具备了,是一种比较完整的论文格式。你还没有创造性的时候,你就先中规中矩,然后你才有独立的创作,你先入格你才能出格,没有储备你不可能独创一格。
汽车该往前开的时候就要往前开,该往后开的时候就要开倒车,你去买车,一个汽车制造商说他的车只能往前看你还敢买吗?所以只需要问这个时机需不需要开倒车,而不是开倒车根本就是错误,我们这个开车是灵活的,不仅能往前后开,还能往左右开,能往上开,能往下开,这才是最完美的车。

读经典是填鸭式的教育?
什么事填鸭式,因为鸭子这么小他的胃只有这么小,它自己去吃东西吃很少就饱了,但是有填鸭的时候,卖鸭子的人想要鸭子重一点,就给鸭子灌食物,鸭子胃小,就灌它胃两倍到三倍多的食物,不管吸收不吸收,消化不消化,尽管硬塞,教填鸭,他是不人道的,很多人认为孩子的学习能力很小,理解力不够,给他学这么多这么深的东西类似填鸭,这个比喻是很对的,请问孩子的学习能力是不是你认为的那么小?还是你小看孩子了,我们教读经有没有教理解,教他接触,熟悉,记忆,孩子正是接触记忆的黄金时期,他的胃口无限大,正是填东西的时候,你就要填最丰富有营养的东西,对他的生命才有帮助,那就是经典了。他接受的非常轻松方便而且还有需求,所以读经不是填鸭是填牛。因为牛胃很大需要很多事物,如果不给他很多食物,它就会饿,就是饿牛,我们现在给孩子的有意义的东西太少了,所以我们每个孩子都在饥渴当中。我们的生命几乎一片苍白,而错过时机几乎不能再填,等到错过的时候没有一种高度的人文表现(素质),没有素质的时候你再来做素质教育我们来不及了。
读经是死读书?
读诵经典是让他打好一辈子的文学基础,让圣贤的东西和他的血液同为一体,周流全身。我们人生任何一个词语都是死背来的,杯子就是杯子,茶就是茶,不能说这是杯茶,所以只有一个还不会讲话的孩子会活背。凡是有思考程度的人,他对于一些词语乃至文法都是死背后才能活用的,用都是从死背来的。所以有死背的基础才会有或用的机会。
读经的实用性?
一般人所谓的实用是现买现卖,凡是知识技能的学习都要教的很明白,他很清楚了就能在日常生活中用出来,而经典是这么小的孩子就要教这么高深的道理,他肯定不懂,不懂并不代表没有用,现在不懂,也不必懂,更不必用,但是人是要活下去的,他将来可以用,他要用一辈子。
读经怎么发展多元化的思想和思维?
有能力才能应对竞争,应试的成绩带能代表能力吗?我们都知道不能。用人单位更应该看重他的才华和品德,现在是多元化的时代,将来会更多元化,多元化的时代人才出头的管道是很多的,很多真正有潜力的企业用人标准不是看你有什么样的学历,而是看重你的才能和品格,体制教育使得现代社会出现了很多高分低能。

不排斥传统的现代才是真正的现代,根源于一元的多元才是真正的多元,鉴于谨慎以后的创新才是真正的创新,不忘记自己民族的国际化才是真正的国际化。

不管是中国和西方原来的教育都是家庭教育。中国古代的儿童启蒙教育从语文入手,语文从经典入手,经典从多读多诵多背入手,就有了高度的语文,低度的语文就很容易入手,整个语文能力增长后学习能力跟着增长,现代的读经方法是综合中国古代现代、以及中西方脑神经医学,经得起学术考验的基础上推广的。
孩子对经文有兴趣吗?
家长不了解人性,把可爱的又有前途的孩子想的和他一样笨,一样无聊,一个孩子的生命是非常开朗、活泼、充满了好奇心,他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他不怕虎,你干嘛要常说虎来吓他?灌输这种恐惧感呢?所以他是不是有兴趣读经你只有教了才知道,孩子只要熟悉就有兴趣,一个孩子会背论语,他走路都在背,怎么会没有兴趣?孩子会背他就会喜欢,不会背就不喜欢。
读经该解经吗?
13岁前是不合人性的,孩子还不能有全面性的学习能力,在知识方面的问题要跟他讲清楚,满足他的好奇心,这样他问的问题会越来越深,思考会越紧密,这是知识上的成长,但是关于语文、文化、德行教育、美感教育这是不需要问的,因为不是知识,一个孩子最主要的是文化的熏陶而不是知识的了解,才不会使得心灵文化一片空白。在家读经是10年读经、10年解经、10年立业,读古今中外的学术代表作去解经。世界学问了然于胸。23岁以后遍访名师,游走名山大川,渐渐成熟成为世界大才。
很多家长认为糊里糊涂教是对孩子不负责?
在孩子正处于糊里糊涂的年龄段这样的教育是符合孩子本性,叫做儿童中心本位,字也要糊里糊涂的的认,久了就认识了,你如果很精明的教他认字,认字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所以现在的青少年错别字连篇。
儿童读经的继续教育怎么进行?
因为孩子只有积累,没有运用,所以要以书院的方式让他学会融会贯通深入。引导他读哪些书,什么时候读,然后跟他讨论,适当的指点他,画龙点睛。书院就是让孩子自己读自己的书,做自己的思考、加上老师的适当指点,就会日渐有成就。
开卷有益吗?读书的次第是怎样的?
开卷有益是对博览群书而言的,读诵的经典是有相当固定性的,第一层次《论语》《中庸》《大学》《孟子》读完几乎以后就没有不会读的书了,这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经典中的经典。第二层次《易经》《诗经》《老子》《庄子》,其次是有名的古文,诗词歌赋。第四流《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弟子规》《诸子治家格言》。
一个人尤其是在小时候是喜欢读书的,喜欢学习的,因为人的生命就是需要充实和饱满,内心是渴望学习的,孩子不喜欢读书了是因为教他读书的方法错了,
放牛式的认字法
认识文字是一个孩子的潜能,尤其是一到三岁的孩子,就有很强大的认字能力了,人类认字是从模模糊糊到渐渐认清的,我们就糊里糊涂的教,看的次数多了,一两个月,半年就能认识几百个字,半年2、3千字就都认完了,小学六年也不过认识2000多字。他认识字了就会去读书了,因为认得字还不多,不够清楚,而且年纪又小,所读的书一定似懂非懂,不管他看不看懂,就像放牛一样,你说:去吃草吧!你管他会不会消化,这个牛一天天长大,如果你问他:牛啊,你吃这些草消化成几两肉,你算给我听,这只牛就饿死掉了。所以我们教育不要天天就问你看这本书有什么心得,他这么小还没有学过什么大学问有什么心得?还有一个孩子吸收能力强,表达能力弱,他自己读进来,好像了解,让讲的时候好像不了解。你让他表达出来他会觉得读书辛苦。
经典是指有价值的值得流传的著作。儿童读经是站在文化的立场上,提倡的是人类高度智慧的表现。宗教的经典是信奉他的人才看,而文化的经典是各个宗教的人都要看他的经典,没有界限的。

经典里也有糟粕?
你可以问他,请问四书里边那一句是糟粕,他会想半天然后不语,因为他根本没有读过,如果他举出例子,这几句不会现代精神,歧视女性。。。。。我们的应对方法:1、请你举出几句例子?比如被举出3章,论语总共498章,还有495章不是糟粕,那里何苦不这三章就不读,这个糟粕并没有掩盖精华,瑕不掩瑜,就像一块宝玉,里边有瑕疵,这么大一块宝玉,一点瑕疵你就要丢掉吗?,没有人那么笨的。何况这几句真是的是糟粕吗?是你不会用还是它真的障碍了人性?所以王教授常说,是糟粕的人才看出糟粕,精华的人看的都是精华?2、对于嘴硬的就说:那么你就让你家孩子不读论语,别家的孩子读,二十年后看哪家的孩子比较有能力、品德,我20年后在和你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4 19:37:35 | 显示全部楼层
选书用选本,注释本好吗?
精华中的精华四书五经就不要用选本,不是经典的就可以选,文言文以下的就可以选,甚至一万篇只选一篇,因为经典不是你认为没有用他就没有用,不是不常用就没有用。有注解也不是完全错,孩子理解这些内容需要花部分时间和精神,孩子真是吸收的时候,现在你连背书的时间都不够还要花时间去理解琢磨是很浪费时间的。一只牛在危机的时候,连吃草的时间都不够了,他还想我吃一顿消化一顿,是来不及的,你认为孩子可以活200岁,他可以有3、5十年去背书,你可以慢慢读几句消化几句吧!这么小的孩子理解能力弱,你讲给他听没多大意义,我们看重的是孩子大量的积累酝酿后开发出来的精明的智慧而不是现在能懂几句,作文能写出几句。
是否要读图文并茂的?
如果让他学习效果更好是可以的,书本来就厚了,注入图片就更厚了,还要请人设计,如果只有文字,他本来就读的很有味道了,图文并茂很浪费资源,而且他被图画吸引过去了,他对文字的敏感度就不足,是障碍孩子的将来的发展。文字归文字,图画归图画,而且要看名家的手法,不要看简陋的图画,那是障碍孩子的心智成长,我们一般放眼望去看到的图像都比你课本上的图案复杂,他都在看了,他没看你的书你聪明的,一看就笨了。如果他看的是名家的作品,他看到周遭的图案和颜色还没有这么精致,还没有这么高明,这个作品的是出于他自己天才的表现。这个天才一表现出来,看周遭的景色在进步,看名画更是在进步。话同样的钱,学习同样的时间,你是要他进步点呢还是退步点呢?
经典读音不同会不会影响孩子的认字能力?
你把他统一成现代音就可以了,读音不同的只是小部分,有些音是特别的发音,保留一些特别的发音,不会影响孩子的认字,久而久之他接触到现代的读音后,发现原来这个字就是那个字,他不会混淆的。比如编书的时候我为了有点古味,就把李白变成LI BO,孩子们就知道是读LI BO,那他肯定不会把小白兔,读成小BO 兔,不要小看孩子的分辨能力。
  儿童时候适用繁体字的教材?
不管繁体简体孩子认识的过程和效果都差不多,反而是变化多的才容易分别,太类似的容易混淆,就效果而言,繁体字更好。作为工具来讲,繁体字比简体字工具性更强,因为可以上下五千年,就文字学来言,繁体字比较接近文字学的规则,简体字有些是违反的。对回归繁体,对文字的深刻性优美性会有相当的遗漏是很可惜的。其次就是美感的问题,所有写书法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孩子繁体字漂亮。
是否需要注音?
一个孩子读书半年一年字就都会认了,拼音就可以抛弃了。
读经教育对孩子视力的影响大还是小?
对于视力的影响条件有1、孩子身体健康程度  2、灯光够不够    3、看书时间的长短
4、字体大小,字大的比较不容易产生疲劳,我们经典字都比较大,比较一般的读物没那么吃力。而且不是紧盯着这个字,他读熟后,更是飘飘忽的看对视力影响不大。但是读经时间长,我们建议孩子每过半个小时,至少一个小时要做做眼球活动,看看远处来调节下,
碰到不想读经的孩子怎么办?
那你碰到不想算数学的孩子怎么办?读经和一般的教育一样,不是读经枯燥,尤其是方法对了有兴趣的人是占大部分的。你不能要求每个孩子都对读经有兴趣,也没有任何一种教育能够做到。就像数学,很多孩子都没有兴趣,你就不教了吗?教育如果是必要的,即使没有兴趣也要想办法教,何况读经这么简单,他读久了,读多了兴趣就来了,也合乎儿童学习的天性。只要家长的热情度够,几乎没有没兴趣的孩子。这样日渐他就有了表现,一个人有了成就感他就喜欢学习,越早开始越没有兴趣的问题。让孩子产生兴趣就是让他多念,产生成就感。
易子而教的方法的好处?
父母教自己的孩子,他自己的角色容易混淆,孩子对父母的角色也容易产生混淆。父母和子女的关系是以爱为主,老师跟学生的关系是以敬为主,父母和孩子太亲切,所以教学不能制度化,老师要维持一个恒定的品质,保持一个非常平稳的学习态度,这样的学习比较有效果,家长教孩子比较容易产生问题,老师教学生在教学上比较顺当
读经班各个儿童的进度不一样怎么办?
业余班:课后读经班,一个礼拜一次课,这些学生基本上是乌合之众,就有一定的进度,用三百读经法,1、每天进度100个字,一个礼拜700个字,2、念100遍,每天念100字,或者700字整体全部读,每天共读15遍,一个礼拜下来也是100遍,百分之八九十的孩子都会背,3、给孩子100分  会背的孩子当然100分,不会背的孩子只要读了100遍就给100分,因为只要他读了100遍,对他整个身心灵的成长,都已经达到教育的目的。
所以教育不是要一个固定的标准,而是让每个人都按照他的现实程度再往上升一步。很多家长就发现读经越多长进却大。应才施教,不同的孩子资质不同加入读经的时间点不同,进度就不同,你若限制一个进度,必定有的孩子会跟不上,有的孩子会太闲来没事。一个班里就每个人读自己的书,孩子不会觉得声音很嘈杂,他也很有定力,他只能听到自己的声音。他听到别的声音不仅不会被干扰,甚至别人的声音也进去到他的心灵中去。将来他读到别人所读的书的时候他仿佛自己也读到一样。和我们大人的学习模式不一样,越小的小孩越不需要用注意力来学习,不需要很专注就能学习。我们大人更需要专注去学习,外界的干扰我们就会心里动荡不安,所以家长以为所有的孩子都要共同进步。
现在学校里统统共同进步这是不通人性的。读经可根据时间调整,时间多可以超过100字,少就稍微减少点。一天20个字,一年下来6万多字,一个人脑子里有3万字将来就能自行读经史子集,就能够成为一个有深度文化教养的人。如果一个孩子全天候读经,13岁以前,往往能够背30万、50万乃至100万字,那是成就大才的基础。
专业班:每天读4小时,6小时、8小时、乃至10小时所以教育不是要一个固定的标准,而是让每个人都按照他的现实程度再往上升一步。很多家长就发现读经越多长进却大,所以渐渐的很多家长希望孩子更多的读经。
  
孩子可以达到一目十行吗?
  千万个孩子里才会有一个这样的孩子,除非祖上有德,不然那是妄想。我们只需要尽自己的本分,任何一个孩子,就算智障的孩子也要尽其所能去开发这样就够了。
  
如何分班?
1、        分识字的和不识字的 ,不识字的更多的带领和指导,识字的尽量鼓励他自行学习。人多就分年龄,人少了分年龄就没意思了。混龄不混龄要看孩子的多少。
孩子读经需要儿童来表演吗?
表演是一种花样、穿插的,偶尔为之,久而久之对读经的观念了解越深刻,对教育的基本道理越来越明白,就会渐渐回归平静。让孩子在非常平稳安定的气氛中成长。为了让家长也见识到孩子读经的效果,安排下节目给家长看也是可以的。
孩子不开口怎么办?
胎儿不会开口,一岁多的开口也不会跟你学,但是两三岁的孩子可以,即使不开口他只要一直听,内心里也在一直开口的,不要注重他表面的开口,语言代表思想,只要思想在那里转,他已经开口了。总有一天他会开口,他开口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孩子用了特殊记忆法,能够把经典倒背如流,糊里糊涂背一百遍两种方法相排斥吗?
不断重复记忆,他久而久之会渐渐消化,甚至到了长大以后不一定要把原文搬出来,如果只会搬出原文教有脚的书橱,书呆子。他必须要消化后要用原文就用原文,要融会贯通也轻而易举,这才是好的成就,让经典句子融入他的血液中。用特殊记忆法,比如照相,把影像和书映入脑海了,人类可能有这个能力,将来用的时候是否顺当,将来用的时候是不是已经消化了,还是像电脑一样把资料调出来然后在搜,然后在使用。如果将来使用如果这样麻烦我们就不要这样记忆。多读然后背诵这种方法是自然的,自然的才是合理的。不自然的方式或许会产生不自然的效果。记住了不熔化会形成一个固定的影像,就像拍个影片放在那里,到时候只能调出影片。我们的生活是活的,自然的读书法很自然的融入生活当中,不自然的读书法记忆是死的不能融入到生活中,不能灵活运用。它只是一个知识和文字的记录,不能开启你的生命和智慧。
例子:金庸里边有一段,是张三丰教张无忌太极,故事掰的很精彩的。话说天下各大派,联合攻打武当山,这时候张三丰已经老了,他的诸多弟子有的受伤有的生病,就是剩下张无忌是可造之材,张三丰在这十几年来就研究出一套太极,可以天下无敌,但是他已经老了,他就想把这套太极教给张无忌这个年轻人,大敌当前,他没有办法一招一招的教,就说我演一套太极拳给你看,说你看看,然后就把太极演了一趟给张无忌看,问张无忌说:你记得吗?张无忌说我大概记得六成,那张三丰说再看一遍,再演了一遍,然后说你记得吗?我大概记得三成,所用的弟子都紧张起来,那怎么办都靠他了。这个天下无敌手本来记得六成现在记得三成,张三丰说我再演一趟给你看,然后说你还记得吗?张无忌说我都忘了。可以应敌了,结果果然天下无敌。所以不可以把那些招式放到你的头脑里边,我们一直背一方面是刺激他脑神经发展,一方面他自然的方式进入,融入生命,他可以成套也可以散打,他可以记得,也可以忘记,到最后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母亲性子急躁,孩子爱哭怎么入手?
        要孩子不哭,首先你不要着急,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很多孩子的坏习惯都是家长带给他的,所以以后要思考人性、了解人性、要人性化的教导。不要溺爱他,让他成天看电视嘻嘻哈哈的,那样的快乐背后往往是心灵的空虚,是一种深度的痛苦,那我们家长只会看表面,不看里面,而且这个痛苦不是一年两年,而是一辈子。教育是一辈子的事情,充实、饱满、刚健、光辉,都用这样的心态去教育,用这样的文章教育他,同时也教育了自己。所以家长也成长,这叫教学相长。

现在很多儿童有自闭症,他读经起来更困难?
自闭症越早发现越好,在他自闭症坚固性还没那么强的时候,一直用语文来刺激他,让他的头脑成长的更加丰富,因为自闭症可能是某一方面受到了障碍,打不通路,我们让他打通一切的障碍,他的自闭症就会减低,甚至全面改善。不管是自闭症,还是其他的心智障碍,头脑麻痹,感觉综合不良,好动,等等一切心智不健全,越早开始进行大量的讯息刺激,让他脑神经系统比较丰富,所以一个心智不正常得孩子,大量的读经,往往都会超越一般的孩子而上。
读经孩子很多比较优秀,在同龄孩子中表现出优越感和骄傲,怎么看待?
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孩子不读书也会有这种情况。
有的个别极端的孩子家长会担忧他这样发展下去会刚愎自用?
如果是一般才华的贡高我慢,他将来可能会刚愎自用,一般孩子在7、8、9岁的时候确实有点骄傲,他到了初中高中大学反而要隐藏自己的才华,因为怕光芒四射,他就知道怎么做人了吗!反而一些平庸之辈稍有所得就沾沾自喜,目光短浅,所以眼界一打开,心胸一开放就没有那个问题。有的是学才艺,仗着才艺骄傲可能一辈子改不了,但是学经典一时的骄傲将来可以改善的。我们要相信人性,也要相信经典。将来他会遇到很多跟他一样有能耐的人他就会谦卑了。
在家教不下去了,孩子厌烦了怎么办?        
国学往往都越办越盛,学生越来越多,一般不会有办不下去的情况,如果办不下去,一般是没有按照建议去做,按照道理去做,他应该吧读经的道理再从头想一遍,他必定是在哪个环节出了大的差错,就是自己不了解,按照自己不成熟的想法或者掺杂一些其它不成熟的理论。
用CD复读机会造成孩子脑部不良和造成机械反应吗?
多让孩子听,假如你要听音乐,你又不是帝王之家,你不能请交响乐团来你家演奏,那就只有听CD机了,你想让他听经典你又不能整天自己读,你就只能请CD机方便嘛!假如你不采取方便你就白白浪费孩子大好的教育时机,你是想这些机械的声音他可能有毛病,那你可以去请真人来表演,那他是否有真的毛病,有多大?乃至有害处?谁知道呢?我们不是一般都在听机器的声音吗?
CD同时放多种声音他还会优雅吗?还会听出内涵吗?
从胎儿婴儿开始听多种声音,有时候一种,就是背景音乐,再多一种就是中文经典诵读,最多再多一种就是外文经典的诵读,那不只有三种声音吗?我们的耳朵是24小时360度开放的,世界上多种声音都同时汇聚到耳朵里,你若自己分析起来不下10种20种,100种1000种声音,只是我们不去注意罢了,甚至有人问会不会发疯,如果说要发疯是大人先发疯,因为大人是用注意力来学习的,你如果同时注意很多种声音你能力不够,所以会产生干扰混淆,错乱慌张,假如你不注意它就不会啊!我们越小的孩子越没有注意的能力,越是全盘吸收的时候,所以越小越适合这样的教学,因为长大就不适合了。古典音乐我们作为背景随时都可以播放,至于经典你需要思考时候你把他关掉,如果平常休息,一个孩子在那边游戏的时候多种声音有什么影响呢?对他的意识没有影响,但是他的潜意识下意识里已经吸收了,所以这是以最短的时间吸收最大量咨询的最好的方法。
反复听CD24小时是否合适呢?时候让孩子倾听更多大自然和天籁之音?
人类的能力是很强的,他既能听我们的经典,大自然的声音他也能同时听到啊 ,宋朝王安石有一首诗: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你登山的时候你说我要来享受山林的清净,结果呢又有禅声,又有鸟叫,难道你说:你们不要叫了,我这里不清净。其实他越叫越显得山林的清净,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耳朵能力很强嘛!你偶尔想清净下你关掉好了,但是你往往关掉听到的都是喇叭的声音,那我们还是开古典音乐比较好点。
孩子背诵速度越来越快是一种好现象吗?
这是一个自然现象。念得很快,含含糊糊的念这是在开发右脑,如果担心不知道他背的对不对,你就让他字正腔圆的背就是了啊。甚至背经几年,7、8岁以上我们就可以教他写字、抄经,或者默写,那就不会那么快了。我们尽量开放给孩子自由点,不要用大人的眼光要求孩子一定要这个,一定要那个。
大陆的方言体系是非常繁杂的,方言读经时候会影响效果呢?
文字是通用的,对整个统一有很大的帮助,一般读经都用普通话,方便以后大家的交流,方言保留了相当浓厚的地方色彩,保留了很多古音,最重要保留了入声,造成了读书时候的抑扬顿挫更明显,所以有的方言读起古书来,更有味道,偶尔用方言读读也很有意思,也很应该,但是现在通用的是普通话,读经还是以普通话为主。偶尔读读方言,或者普通话读完了再读方言。多种不同的发音给刺激脑神经系统的发展,总之不影响学习的效果就好了。
如何让一个人有国际眼光?
读更多国外的书,多接触国外的文化,而不是学习他们的语言。
学习方法1、很机械很庸俗的学法,从语言到文章,因为语言简单,文章难,再由文章到高度文章,还没学到高度文章都老了,低度的文章和日常会话又没整么用,人才几乎都浪费了。1、诵读经典,直到会背,资讯多了,又很熟悉了,他就能够领悟其中的所有文法语法,同时训练出发音的标准度,以后只要有机会想要学讲话很快就会了。或者他以后出国留学,有高度的经典阅读能力,能够把经典背诵出来的人,你要学生活的语言不是一两个月就学出来了吗?为什么要费尽学生所有的力气来学将来那些不能够发挥、不能够适用的英语呢?

历史文化的结晶叫做经典。

选英文经典,有两个条件:
1、孩子年龄的大小,年龄越小读越难的,年龄越大就读越简单的,年龄越大就读我们高中、大学、研究所研究出来的课本,年龄越小就读超过研究所程度的课本。因为他不必应付功课,那么深的教材对功课的帮助是很少的。越大的要应付功课,读比功课稍微深一点的就可以了。
2、家长跟老师的志气,他要培养高度的人才,就要读越高度的,他要英文考试好一点就读浅一点的就好了。读《莎士比亚》完了就读一些名著选著,读读《圣经》希腊的《柏拉图》(因为是现代英语翻译的,表现上是很浅的,只是在义理上深。
读外文经典的目的1、学语文、2学文化
英文读经没有中文读经的效果好是为什么呢?
人类的语文学习必须在很长久的习惯中养成的,按照脑神经的发展来讲,你有什么样的发音跟语法,就构筑什么样的脑神经系统来面对他,在脑神经系统发展的关键期内,你学这种语文就构建这种语文的脑神经系统,如果有新的语文进来他必须构造新的一套脑神经系统,如果两三种语言同时学习,它是同时构建,但是人越来越长大,脑神经系统越来越定性,13岁以后就基本完全定型了,所以13岁以后就要用你自己原来的语文系统去对照他,甚至连发音都发布标准,你是用类似你母语的音去模仿那个发音,文法系统你必须通过思考来转换,所以错过时机后学别的民族的语文,对整个生命是一种非常大的耗费。构筑语文系统的好时机是13岁以下,更好的是6岁以下,绝对好的是3岁以下,一个陌生的语文系统进来学习当然慢了,要构筑新的语文系统嘛!
教学的心法?
你的心里想什么会映射到孩子的身上,如果家长一直认为英文很难啊,很难啊,我让孩子读英文是在残害他,结果英文就读坏了,就读不起来了,如果你有巨大的信心,觉得读一句是一句,走一步是一步,至少孩子不会排斥英语,慢慢走也能够渐渐顺利起来。
一个长期生活在海外的华人,中文都不会说,能让他读经吗?一辈子都生活在海外还需要读经吗?
我们所谓的读经是把人类的智慧用很简单的方式吸收进来,使他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他不学中文也可以学外文,读外文的经典啊,凡是经典都是智慧,都是相通的,外文的经读好了,也很容易了解中国的智慧。他如果想更上一层楼,他就读读中文经典,就具备中西文化的两个传统,这两个传统可以在整个生命中融会贯通,成为一个时代性国际性的人才。谁又知道一辈子会不会用到中文呢?假如一个不懂中文的人遇到有中文的机会也不会去争取甚至逃避,一辈子自然用不到,假如他有这个能力他自然会用到啊!是没有能力而用不到而不是没有机会去用。作为一个家长不要有这种遗憾,要用的时候居然没有这个能力而退宿。所以从来没有用不到中文的中国人,不论国内国外,这个问题只是家长见识的不足,不是应不应学的问题。
古文是非常优美的旋律,那它和唱歌应该有异曲同工之妙?
人类的语言是表达情意的,情意越深,深到普通语言不能表达的时候,他就把语言拉长,语言拉长还不能够表达就把语言抑扬顿挫,就是有了旋律,才能表达的淋漓尽致,这个就是吟诵和歌唱。如果还不能表达,旁边要有音乐来烘托气氛,他还不能表达的时候就手舞足蹈,就是舞蹈。
所以语言、读书、朗诵、吟诗、歌唱、演奏、以及舞蹈他是从同一种心灵发展出来的。所以诗歌舞乐是同一种根源,因此古人读书是朗读的,读到很优美的文章的时候像诗词,他是吟唱的。最原始的吟唱是声调的加强,后来才有歌曲的编写。据说孔子弹古琴,对《诗经三百首》都配上音乐,所以孔子的弟子一面读书一面唱诗,这叫弦歌不辍,古人读书是很快乐的,读书就是唱歌。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5 08: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受益匪浅啊!觉得自己会没耐心看的。文章开始,边读边觉得这人在吹牛,还耸人听闻。多谢菩提善根!希望有更多的街友会看完啊!我觉得很多人会被它的长度吓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5 10:2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单曲循环 发表于 2011-9-25 09:12
受益匪浅啊!觉得自己会没耐心看的。文章开始,边读边觉得这人在吹牛,还耸人听闻。多谢菩提善根!希望有更 ...

王财贵教授 教国学最厉害了 教育孩子 现在国内很多教传统文化的都用的他的教学方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5 13:33:21 | 显示全部楼层
菩提善根 发表于 2011-9-25 11:29
王财贵教授 教国学最厉害了 教育孩子 现在国内很多教传统文化的都用的他的教学方法
...

传统文化在新加坡和台湾要保存的比较完好吧!菩提善根要经常来发帖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5 14: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单曲循环 发表于 2011-9-25 14:33
传统文化在新加坡和台湾要保存的比较完好吧!菩提善根要经常来发帖啊!

现在国内做的很好 你可以搜索陈大慧老师的报告团 绝对感动的你飙泪 上次来温州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华人街

法国公司:Sinocom sarl
地址:47 Rue de Turbigo,
75003 Paris,France
联系电话:(0033)-(0)144610523
意大利分公司:Sinocom Italia Srl
地址:Via Niccolini 29,
20154 Milano, Italia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扫描苹果APP

扫描安卓APP

QQ|Archiver|手机版|华人街 huarenjie.com

GMT+1, 2024-12-4 20:24 , Processed in 0.088499 second(s), Total 7, Slave 5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管理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