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街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华人街。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快速注册
x
不信荔枝能倾国 最早知道荔枝,是上小学时读杨朔的散文名篇《荔枝蜜》,其中有一段文字记忆特别深刻:“荔枝也许是世上最鲜最美的水果。苏东坡写过这样的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可见荔枝的妙处。” 这段文字,不仅让我知道了荔枝,还懂得了小蜜蜂采荔枝蜜的辛勤,更让我记住了苏东坡的那首千古名句。 那时候还没有见过荔枝,更别提吃了,记不清是哪一天,在水果超市里见到了荔枝。一嘟嘟的,外形有点像葡萄,但看着又比葡萄皮厚结实。哦,原来这荔枝和我的想象大相径庭,我心中的荔枝应该像花一样,美艳欲滴,而不是眼中看到的,美感皆无。因此打消了想品尝荔枝的念头。 第一次吃荔枝,竟是在怀孕期间。当时妊娠反应很大,什么都吃不下,母亲心疼我,买来一坨荔枝,我慢慢剥开外面那层糙皮,一个椭圆的、晶莹剔透、纯白如玉的可人之物便呈于面前。我惊呆了,一瞬间懂得了什么是败絮其外,金玉其中,懂得了什么是低调的奢华。 荔枝之味,无庸赘述,不愧为水果之王,难怪苏东坡宁为日啖荔枝而常做岭南人,难怪当年唐玄宗不惜派遣马队日夜兼程从岭南送上新鲜荔枝,只是为了博杨贵妃红颜一笑,也难怪唐朝诗人杜牧发出了“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感叹。 如今,唐玄宗作古了,杨玉环仙逝了,苏东坡杜牧也被雨打风吹去。千年以后,只有荔枝还在。每一颗荔枝都是历史,每一颗荔枝都是故事,每一颗荔枝都化作了悠悠唐诗。 最喜欢的描写荔枝的诗,还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四月八日尝新荔枝》:“紫琼骨骼丁香瘦,白雪肌肤午暑凉。掌上冰丸那忍触,樽前风味独难忘。”琼骨冰肌,写尽了荔枝的独特风姿。 当年唐玄宗轻叹“我得贵妃,如获至宝也”时,可曾想到如荔枝般的美人有一天会被他赐死在马嵬坡前,让一个爱吃荔枝的弱女子去承担一个大男人的罪责。唐玄宗一定不知荔枝也被称为“离枝”,只要离开树枝,则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四、五以后即使没腐烂,便什么好味道都没有了。唐玄宗一定也不知道荔枝少吃可以美颜,吃多了就会上火了。 荔枝本无罪,却怎成了倾国之物?一首题在杨玉环陵墓墙壁上的小诗道出了真谛:祸端自是君王起,倾国何须怨玉环? 谁信荔枝能倾国? 谁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