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操作将在您下回登录时自动记录您的这次国家选择。如需重新切换,可通过切换国家完成。
查看: 496|回复: 8

[诗词歌赋] 曲氏龙绝律学说简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2 23:2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街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华人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快速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四季 于 2016-1-13 03:23 编辑



D.QU著:曲氏龙绝律学说简介


1.唐诗五言(七言)绝律之规则
2.唐诗(绝律)规则与龙诗(绝律)规则比较
3.龙诗绝律分型举例
4.龙绝律之现代意义


D.QU 2016.1.13 IN PARIS
版权所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 23:5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四季 于 2016-1-13 03:11 编辑


D.QU著:唐诗五言(七言)绝律之规则

一.句子平仄:

唐诗五言(七言)绝律句子,一般必须符合下列四个基本句型(拗句例外):
01 (中平)中仄平平仄-->该句第1字用中须与第3字用中,一起联动;
02 (中仄)平平中仄平
03 (中仄)中平平仄仄
04 (中平)中仄仄平平-->该句第1字用中须与第3字用中,一起联动;

二.句子粘对:

唐诗五言(七言)绝律的句子之间,一般必须符合下列粘对规则:
对:
绝句(第1句与第2句,第3句与第4句);
律诗(第1句与第2句,第3句与第4句,第5句与第6句,第7句与第8句);
粘:
绝句(第2句与第3句);
律诗(第2句与第3句,第4句与第5句,第6句与第7句);

注1:所谓"对":下面01句子与02句子之间,03句子与04句子之间,平仄正好相对(平仄相反).
01 (平平)仄仄平平仄
02 (仄仄)平平仄仄平
03 (仄仄)平平平仄仄
04 (平平)仄仄仄平平
注1:所谓"粘":下面02句子与03句子之间,以02句子的第二字为标准,两句头二字"仄仄"相粘.又如:04可与01"平平"相粘,以此类推.
01 (平平)仄仄平平仄
02 (仄仄)平平仄仄平
03 (仄仄)平平平仄仄
04 (平平)仄仄仄平平

3.押韵:
   
唐诗五言(七言)绝律的句子押韵,一般必须遵从下列押韵规则:

1.押韵位置:
A.绝句二种方法:a.在第二句尾与第四句尾,二处押韵;b.在第一句尾,第二句尾与第四句尾押韵三处押韵;
B.律诗二种方法:a.在第二句尾与第四句尾,第六句尾与第八句尾,共四处押韵;b.在第一句尾,第二句尾,第四句尾,第六句尾与第八句尾,共五处押韵;

2.押韵之韵书选择:
A.古时多选"平水韵";
B.当代多用"中华新韵";
C.有人用"词林正韵".但本人不提倡使用.因"词林正韵"是"平水韵"106韵部之合併韵部版.但其合併方法不及中华新韵,后者更为科学;

4.对仗:
唐诗五言(七言)律诗的句子,除了上面三项要求之外,还要求"对仗".
1.对仗位置:

在第三句与第四句之间,和在第五句与第六句之间,一般要求对仗.
2.对仗方法:
在出句与对句之间,须工对或宽对(请参考本网近期一专门谈对仗之贴子).

D.QU 2016.1.12 IN PARIS
版权所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3 02:5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四季 于 2016-1-29 13:55 编辑



D.QU著:曲氏龙绝律规则与唐绝律规则之初步比较(初稿待修)

-------------------------------------------------------------------------------------------
                  唐绝律规则                      曲氏龙绝律规则(四类分法)
-------------------------------------------------------------------------------------------
                                                                       龙绝律第III大类:
平仄格律:      五(七)绝律四个基本句型           龙绝律A型:遵守
                      01 (中平)中仄平平仄                 但推广至曲氏全绝律近体诗谱体系
                      02 (中仄)平平中仄平
                      03 (中仄)中平平仄仄
                      04 (中平)中仄仄平平

                                                                      龙绝律B型:不遵守
                                                                      扩张至曲氏全绝律第一,三,四诗谱体系
------------------------------------------------------------------------------------------------------
                                                                      龙绝律第IV大类:
句子粘对:      五(七)绝律粘对规则                 龙绝律A型: 遵守              
                      对:                                           但推广至曲氏全绝律近体诗谱体系
                      绝句:第1与2句,第3与4句;
                      律诗:第1与2句,第3与4句,
                              第5与6句,第7与8句;
                      粘:
                      绝句:第2与3句;
                      律诗:第2与3,4与5,6与7句;      龙绝律B型:不遵守
                                                                     曲氏绝律半粘法,等;
                                                               
-----------------------------------------------------------------------------------------------------
                                                                    龙绝律第I大类:
押韵              五(七)绝律押韵规则                龙绝律A型: 遵守              
                     绝句:                                      但推广至曲氏全绝律近体诗谱体系

                     a.在第2与4句尾二处押韵;
                     b.第1,2与4句尾三处押韵;
                     律诗:

                     a.第2与4,6与8句尾四处押;
                     b.第1,2,4,6,8句尾,五处押;

                                                                   龙绝律B型:不遵守
                                                                   可以变韵,例如"孤雁出,落,入群格"


-------------------------------------------------------------------------------------------------------
                                                                  龙绝律第II大类:
4.对仗:       五(七)律诗句子对仗                 龙绝律A型: 遵守                  
                   五(七)律诗第3.4与5.6句间       但推广至曲氏全绝律近体诗谱体系
                   工对,宽对等

                                                                  龙绝律B型:不遵守
                                                                  可不对仗.
-------------------------------------------------------------------------------------------------------
                                                                  

D.QU 2016.1.12 IN PARIS
版权所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3 03:4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四季 于 2016-1-13 21:31 编辑

D.QU: 曲氏龙绝律学说在汉五七言诗研究中的作用举例(1)

龙风体.
龙五绝(I类B型).煮米用其杆--BY D.QU

(变韵型-ABA平水韵-->上平三江,上平十四寒)

注1:龙五绝 I类B型 (变韵型-ABBA平水韵);
注2:龙五绝 I类A型 (不变韵-- 经典唐五绝);


秋收稻桩,
煮米用其杆.
粥在锅中叹,

相残何怨双.

D.QU 2014.6.22 IN PARIS
版权所有.


------------------------------------------------


该首龙五绝格律如下:



       
古:平平仄仄平  ◆桩【上平三江】
今:平平平仄平  ◆桩【十唐,ang,iang,uang】
      
古:仄仄仄平平  ◆杆【上平十四寒】
今:仄仄仄平平  ◆杆【八寒,an,ian,uan,üan】
      
古:仄仄平平仄  ◆叹【去声十五翰】
今:平仄平平仄  ◆叹【八寒,an,ian,uan,üan】
    何怨  
古:平平平仄平  ◆双【上平三江】
今:平平平仄平  ◆双【十唐,ang,iang,uang】

D.QU IN PARIS(二稿)2016.1.14
版权所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3 04: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龙绝律I类B型--再举几例如下:


引子:本人所著三首所谓的"孤雁出,落,入群格"


D.QU著: 五绝.明知负天下--下平八庚 (孤雁落群格)

    孟德易心惊,  
古:仄仄仄平平  ◆惊【下平八庚】
今:仄平仄平平  ◆惊【十一庚,eng,ing(ieng),ong(ueng)iong,(üeng)】
    睡时张耳。  ---------->出韵:孤雁落群格
古:仄平平仄平  ◆听【下平九青】
今:仄平平仄平  ◆听【十一庚,eng,ing(ieng),ong(ueng)iong,(üeng)】
    宁其负天下,  ------->三拗四救.
古:平平仄平仄  ◆下【去声二十二祃】
今:平平仄平仄  ◆下【一麻,a,ia,ua】
    也要孤意行。  ------->对救.
古:仄仄平仄平  ◆行【下平八庚】
今:仄仄平仄平  ◆行【十一庚,eng,ing(ieng),ong(ueng)iong,(üeng)】
----------------------------------------------------------------------

D.QU著:五绝.如何同命运--下平九青(孤雁入群格)

生死有神灵,-->下平九青
天空亿兆星.-->下平九青
如何同命运,
怎样共其生?-->下平八庚--------------->出韵:孤雁入群格

------------------------------------------------------------------------
D.QU著: 五绝.相逢须互惜--下平八庚("孤雁出群格")

生物有元灵,-->下平九青--------------->出韵:孤雁出群格
人均父母生.
相逢须互惜,-->下平八庚
待客应真诚,-->下平八庚

D.QU 2015.5.14 IN PARIS
版权所有!


------------------------------------------------------------------------------------------------------------------

D.QU编著:近体格律诗之错韵问题--即所谓"孤雁出,落,入群格"

引言:

邻坛一首七绝(1.2.4句押韵型)尾句所押之韵不在同一韵部,引起了本人对该问题的关注.
即何为"孤雁出群格"?即何为"孤雁入群格"?它们有道理吗?
如果它们有道理,那么按照同一标准,我们本文中所提出的"孤雁落群格"就应该允许它的存在.

我们认为:近体格律诗押韵标准应统一起来,不该因"名人"讳.在写作时,要么使用平水韵(106韵部),要么使用新韵(中华新韵14韵部).
当然能符合两种韵书之韵部的更好(这还要配合对每首诗中所有用字,是平水韵检测抑/或新韵检测,能否都能通过;不能顾此失彼).


一.起句韵脚押错,不押在同一韵部--所谓"孤雁出群格"

近体诗有二种起句法.起句可押韵(第1.2.4句压韵型)也可起句不押韵(第2.4押韵型).
A.假如起句入韵,一般它的韵脚用字,均应押在和该诗中其他韵脚相同一韵部之中;
B.假如起句不押同一韵部之韵脚字,因特殊情况使用邻韵部字,则被后人美名其曰为“孤雁出群格".

例子:
起句押错韵--即所谓的"孤雁出群格":
  
例一: 苏轼"题西林壁"-->该首"峰"出韵,不在平水韵的上平一东韵部;
     横看成岭侧成, ---------------------->出韵:孤雁出群格   
古:通通平仄仄平平  ◆峰【上平二冬】
今:通通平仄仄平平  ◆峰【十一庚,eng,ing(ieng),ong(ueng)iong,(üeng)】
    远近高低各不同。  
古:仄仄平平仄仄平  ◆同【上平一东】
今:仄仄平平仄仄平  ◆同【十一庚,eng,ing(ieng),ong(ueng)iong,(üeng)】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古:仄仄平平平仄仄  ◆目【入声一屋】
今:仄仄平平平仄仄  ◆目【十四姑,u】
    只缘身在此山中。  
古:仄平平仄仄平平  ◆中【上平一东】
今:仄平平仄仄平平  ◆中【十一庚,eng,ing(ieng),ong(ueng)iong,(üeng)】                          
例二:  李白"访戴天道士不遇"-->该首"中"出韵,不在平水韵的上平二冬韵部  
     犬吠水声, ---------------------->出韵:孤雁出群格   
古:仄仄仄平平  ◆中【上平一东】
今:仄仄仄平平  ◆中【十一庚,eng,ing(ieng),ong(ueng)iong,(üeng)】
    桃花带露浓。  
古:平平仄仄平  ◆浓【上平二冬】
今:平平仄仄平  ◆浓【十一庚,eng,ing(ieng),ong(ueng)iong,(üeng)】
    树深时见鹿,  
古:仄平平仄仄  ◆鹿【入声一屋】
今:仄平平仄仄  ◆鹿【十四姑,u】
    溪午不闻钟。  
古:平仄通通平  ◆钟【上平二冬】
今:平仄仄平平  ◆钟【十一庚,eng,ing(ieng),ong(ueng)iong,(üeng)】
    野竹分青霭,  
古:仄仄平平仄  ◆霭【去声九泰】
今:仄平平平仄  ◆霭【四开,ai,uai】
    飞泉挂碧峰。  
古:平平仄仄平  ◆峰【上平二冬】
今:平平仄仄平  ◆峰【十一庚,eng,ing(ieng),ong(ueng)iong,(üeng)】
    无人知所去,  
古:平平平仄仄  ◆去【去声六御】
今:平平平仄仄  ◆去【十二齐,i,er,ü】
    愁倚两三松。  
古:平仄仄平平  ◆松【上平二冬】
今:平仄仄平平  ◆松【十一庚,eng,ing(ieng),ong(ueng)iong,(üeng)】


二.尾句韵脚押错,未押在同一韵部--即所谓的"孤雁入群格"

近体诗有二种起句法.起句可押韵(第1.2.4句压韵型)也可起句不押韵(第2.4押韵型).
A.无论上面二种起句法中之何种,一般它的尾句韵脚用字,均必须和该诗中其他韵脚,押在同一韵部之中;
B.但后代人有时用错韵部之字(尤其是当代用电脑打字时是新韵),易将近体格律诗之尾句平水韵的韵脚搞错,它还被后人美名称为“孤雁入群格”.

例子:
尾句押错韵--即所谓的"孤雁入群格"

例一:鲁迅--无题:该首"衣"出韵,不在平水韵的上平四支韵部
    惯于长夜过春时,  
古:仄平平仄仄平平  ◆时【上平四支】
今:仄平平仄仄平平  ◆时【十三支,(-i)(零韵母)】
    挈妇将雏鬓有丝。  
古:仄仄平平仄仄平  ◆丝【上平四支】
今:仄仄平平仄仄平  ◆丝【十三支,(-i)(零韵母)】
    梦里依稀慈母泪,  
古:仄仄平平平仄仄  ◆泪【去声四寘】
今:仄仄平平平仄仄  ◆泪【五微,ei,ui(uei)】
    城头变幻大王旗。  
古:平平仄仄仄平平  ◆旗【上平四支】
今:平平仄仄仄平平  ◆旗【十二齐,i,er,ü】
    忍看朋辈成新鬼,  
古:仄通平仄平平仄  ◆鬼【上声五尾】
今:仄通平仄平平仄  ◆鬼【五微,ei,ui(uei)】
    怒向刀丛觅小诗。  
古:仄仄平平仄仄平  ◆诗【上平四支】
今:仄仄平平仄仄平  ◆诗【十三支,(-i)(零韵母)】
    吟罢低眉无写处,  
古:平仄平平平仄仄  ◆处【去声六御】
今:平仄平平平仄仄  ◆处【十四姑,u】
    月光如水照缁。 ---------------------->出韵:孤雁入群格
古:仄平平仄仄平平  ◆衣【上平五微】
今:仄平平仄仄平平  ◆衣【十二齐,i,er,ü】

三.诗中韵脚押错,不押在同一韵部----我们在此提出所谓的"孤雁落群格"

同理,如果人们认可上面二种"孤雁出群格"与"孤雁入群格"之押韵方式;
哪么就没有理由不认同我们在本文中所提出的"孤雁落群格"押韵方式.
我们认为:近体格律诗押韵标准应统一起来,不该因"名人"讳.在写作时,要么使用平水韵(106韵部),要么使用新韵(中华新韵14韵部).
当然能符合两种韵书之韵部的更好(这还要配合对每首诗中所有用字, 是平水韵检测抑/或新韵检测, 能否都能通过;不能顾此失彼).

例子:
句中押错韵--即我们提出的所谓的"孤雁落群格":

例一:
D.QU著(五绝.明知负天下--下平八庚)--该首"听"出韵,不在平水韵的下平八庚部.  
     孟德易心惊,  
古:仄仄仄平平  ◆惊【下平八庚】
今:仄平仄平平  ◆惊【十一庚,eng,ing(ieng),ong(ueng)iong,(üeng)】
    睡时张耳。  --------------->出韵:孤雁落群格
古:仄平平仄平  ◆听【下平九青】
今:仄平平仄平  ◆听【十一庚,eng,ing(ieng),ong(ueng)iong,(üeng)】
    宁其负天下,  ------->三拗四救.
古:平平仄平仄  ◆下【去声二十二祃】
今:平平仄平仄  ◆下【一麻,a,ia,ua】
    也要孤意行。  ------->对救.
古:仄仄平仄平  ◆行【下平八庚】
今:仄仄平仄平  ◆行【十一庚,eng,ing(ieng),ong(ueng)iong,(üeng)】


四.另附本人所作的两首"孤雁出,入群格"

五绝.如何同命运--下平九青(孤雁入群格)

生死有神灵,-->下平九青
天空亿兆星.-->下平九青
如何同命运,
怎样共其生?-->下平八庚

五绝.相逢须互惜--下平八庚("孤雁出群格")

生物有元灵,-->下平九青
人均父母生.
相逢须互惜,-->下平八庚
待客应真诚,-->下平八庚

D.QU 2015.5.14 IN PARIS
版权所有!



阅读详情: http://www.backchina.com/forum/20150515/info-1289265-1-1.html#ixzz3uR7jzSA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3 04:4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四季 于 2016-1-13 22:14 编辑


D.QU著: 曲氏龙绝律学说在古往今来汉五(七)绝律研究中的作用举例之二

七律(II类多型其一:遵守格律但不对仗).儿女梦--和绿岛兄一首

一阵欧文一阵秦,
东西几语怎分身.
夹生多味须思过,
莫怪儿孙怨大人.

功课平时闲少做,
临门考试乃荒神.
皆云贫富无三代,
我看书途此亦真.

注:龙七律II类分为多型,该首系其中一型:遵守格律但不对仗.
D.QU 2014.3.28 IN PARIS
版权所有.
------------------------------------
接上.
格律韵脚捡查:

    一阵欧文一阵秦,  
古:仄仄平平仄仄平  --秦【上平十一真】
今:平仄平平平仄平  --秦【九文,en,in(ien),un(uen),ün(üen)】
    东西几语怎分身。  
古:平平仄仄仄平平  --身【上平十一真】
今:平平仄仄仄平平  --身【九文,en,in(ien),un(uen),ün(üen)】
    夹生多味须思过,  
古:仄平平仄平平仄  --过【下平五歌】【去声二十一个】
今:平平平仄平平仄  --过【二波,o,e,uo】
    莫怪儿孙怨大人。  
古:仄仄平平仄仄平  --人【上平十一真】
今:仄仄平平仄仄平  --人【九文,en,in(ien),un(uen),ün(üen)】

    功课平时闲少做,  
古:平仄平平平仄仄  --做
今:平仄平平平仄仄  --做【二波,o,e,uo】
    临门考试乃荒神。  
古:平平仄仄仄平平  --神【上平十一真】
今:平平仄仄仄平平  --神【九文,en,in(ien),un(uen),ün(üen)】
    皆云贫富无三代,  
古:平平平仄平平仄  --代【去声十一队】
今:平平平仄平平仄  --代【四开,ai,uai】
    我看书途此亦真。  
古:仄仄平平仄仄平  --真【上平十一真】
今:仄仄平平仄仄平  --真【九文,en,in(ien),un(uen),ün(üe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3 04:5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四季 于 2016-1-13 22:21 编辑


D.QU: 曲氏龙绝律学说在古往今来汉五(七)绝律研究中的作用举例之四


龙风体.
龙五绝(IV类:B型).黄河卡日曲源来—BY D.QU

注1:本首归入龙绝律IV类之B型:曲氏半对龙绝律.
注2:"平仄平"三韵型:如按唐五绝,该首最后一字应仄.此外唐五绝无"平仄平"三韵型.
注3:曲氏龙绝律系统,可以解决古往今来所有五七言诗,其中很大部分归类难的问题!

卡日曲源来,
狂奔融大海.
多朝水道移,
照入我胸怀. -->按唐五绝,怀(平)出,应仄. 此外本句半对(按唐五绝失对).


本五绝格律:
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  -->本句半对(按唐五绝失对).

D.QU 2014.4.11 in PARIS
注:版权保留,侵权必究!
D.QU 2016.1.14(二稿)
-------------------------------------------------
      
古:仄仄仄平平  ◆来【上平十灰】
今:仄仄仄平平  ◆来【四开,ai,uai】
      
古:平平平仄仄  ◆海【上声十贿】
今:平平平仄仄  ◆海【四开,ai,uai】
      
古:平平仄仄平  ◆移【上平四支】
今:平平仄仄平  ◆移【十二齐,i,er,ü】
    怀  
古:仄仄仄平平  ◆怀【上平九佳】
今:仄仄仄平平  ◆怀【四开,ai,uai】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3 04:5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四季 于 2016-1-13 09:52 编辑

D.QU著: 曲氏中国文学新论(龙风体理论)下的龙绝律体系分类分型--暨其历史与当代意义(提纲)

一.曲氏龙绝律体系的分类分型之历史与当代意义:

一).历史意义.
龙绝律体系的建立,它能一举结束中国文学领域对五七言诗,两千多年以来,该领域归类混乱与困难状况.

二).研究意义:
龙绝律体系的建立,它为今后中国文学领域在五七言诗(包括唐五七绝律)研究中开创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三).现实意义:
龙绝律体系的建立,它一举结束当代绝大多数诗人与文学爱好者,写出五七言诗后,张冠李戴之尴尬状态.

四).教学意义:
龙绝律体系的建立,它为今后中国大学文科与中学语文,对五七言诗之教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简明教案.

二.曲氏龙绝律体系之分类分型初步方案:

一).龙五七绝律第 I大类:其下分出AB两型-->涉及押韵
     A.龙五七绝律 I类A型 (不变韵--即经典唐五七绝律);
     B.龙五七绝律 I类B型 (变韵型- 例如:ABBA 新韵等);

二).龙五七绝律第II大类:其下分出多型-->涉及对仗
     龙五七绝律第II大类:其下分出多型(容后解说);

三).龙五七绝律第III大类:其下分出多型-->涉及平仄
     龙五七绝律第III大类:其下分出多型(容后解说);

四).龙五七绝律第IV类:其下分出多型-->涉及粘对
     龙五七绝律第IV大类:其下分出多型(容后解说);


注:在中国文学领域中,本系列研究(曲氏中国文学新论)是一个系统工程,尽管我们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与巨大的精力,
但仍有很多不足之处,欢迎各方饱学之士,不吝斧正!有理有节的讨论,我们欢迎,以便进一步提高!无理取闹恕不奉陪.
除了全绝律与龙绝律这两个现已推出的学说之外,我们后面会逐步推出"曲氏中国文学新论"之系列学说与论文.
谢谢您游览该主题内容,也希望您读过之后广泛传播,以便让当代全社会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学各大体裁的广泛使用.
让它们古为今用,为中国的现代化出力,除此之外,我们没有其他目的,

D.QU 2014.6.27 IN PARIS
版权所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3 22:46:28 | 显示全部楼层
D.QU著:曲氏全绝律学说(四大系列诗谱)

序言
1.曲氏近体诗谱全集--曲氏广义全绝律诗谱(第二系列)
http://www.huarenjie.com/thread-5582442-1-1.html
2.曲氏第三诗谱全集--曲氏广义全绝律诗谱(第三系列)
http://www.huarenjie.com/thread-5585154-1-1.html
3.曲氏第四诗谱全集--曲氏广义全绝律诗谱(第四系列)
http://www.huarenjie.com/thread-5585184-1-1.html
4.曲氏第一诗谱全集--曲氏广义全绝律诗谱(第一系列)
结语

D.QU 2016.1.12 IN PARI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华人街

法国公司:Sinocom sarl
地址:48 Rue de Turbigo,
75003 Paris,France
联系电话:(0033)-(0)144610523
意大利分公司:Sinocom Italia Srl
地址:Via Niccolini 29,
20154 Milano, Italia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扫描苹果APP

扫描安卓APP

QQ|Archiver|手机版|华人街 huarenjie.com

GMT+1, 2025-2-12 20:00 , Processed in 0.108297 second(s), Total 7, Slave 5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管理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