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街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华人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快速注册
x
这篇我觉得不错,现在很多媒体偏离自己的位置, 海外的华人应该是为华人带来方便,而不是为了粉丝,点击率把小事扩大。
转载之桥声微信订阅号
我来西班牙的时间不长,平时也不怎么看中文报纸,偶尔订阅了几个华文媒体的公众平台,也是感觉乌央央的,退订了一大半。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要做到耳根清净,真的很难!唯有不闻不问不视不听。不过,这两天在朋友圈里,又看到两个大公号在对骂,而且指名点姓的骂,看起来真的是好热闹。寂寞已久的心,也不禁翻了翻历史,了解了这两个公众号,又进而了解了一下西班牙的华文媒体和自媒体。匆匆了解之下,总觉得心里发堵,海外华人这种毫无营养的悲催文化生态,真是让人心疼呀!
直接对垒的,是“某浪网”和“某工网”。开始还以为这是非常隐晦的骂人,罗列一下这边的公众平台,某不某,大家一看就知道是谁。虽然加了一个“某”字,为了更隐晦,但大家都心知肚明,这个“某”字反而带来的更浓厚的讽刺意味。 某来某去的含沙射影,比直接对骂更有杀伤力。不过,两个公众平台的确是在对骂。起因就是一个关于美甲店阿姨的新闻。 双方争执的焦点和对错,其实已经不重要了,不管谁对谁错,还真不知道这种争论的意义在哪里。是为了捍卫事实的真相吗? 如果真是认认真真的做新闻,应该是不会卷入互相撕逼之战的吧。毕竟,真相就是真相,虽然媒体可以各有说辞,但读者不是傻子,两相对比,就知道真假。媒体记者也是人,文章也是人写的,新闻也是人报的,是人就会有局限。一个新闻事实,别说完全真实的还原,能够做到接近真实就很不错了。但大部分时候,新闻采写者都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诠释事实的。
这里,我不想用“记者”,因为实在无法接受连基本文法都要出错的人被唤为记者。所以,很多新闻采写者在对一个新闻事件的报道上,总是会受到各种局限和干扰,加上自己的主观感情和先入为主的臆断,真相就不止一个了! 扯那么多,自己都觉得是屁话!真正撕逼的原因,估计是那条新闻的影响力吧。一条这样的新闻,阅读量超过了4万。每次看媒体公众平台的新闻,几乎不过千,大部分都是几百几百,实用性强的科普贴,才破千。这么一条新闻能上万,而且还是四万,真不知道原来西班牙还有那么多中国人会愿意阅读新闻! 同样的新闻,要是只有几百的阅读量,可能也就不会有某工网,某浪网的撕逼事件了。但恰恰,这条新闻红爆了华人圈,四万人都读了,四万人都会在不同的场合议论,某工网这条新闻自然就成了众矢之的。苦命的恰巧是事实可能还存在出入,或者有其他的版本。于是,某浪网就非常不服气的点名某工网,然后搬出了某浪网自己调查的版本。 大家都知道,无论是对自己的错误,还是对其他媒体的错误,没有刺痛自己,在对某新闻时事进行澄清式报道时,并不会抨击不实报道的媒体,因为没有必要。自己做自己的报道,把自己认为对的事实讲清楚,读者自然就清楚了。再故意加一个某网,要不是借势炒作,就心有不服,所以才会纠缠。 当然,某浪网出言不逊,某工网自然也不能等闲视之。于是,一场对骂就这样拉开了序幕。热闹的,不是如何就事实进行辩论,反而是对方哪里做的龌龊。
这种炒作,的确能够提高平台的关注度,只可惜都是“知名大V”,后台粉丝数已经到了一个相对饱和期,这种炒作,实际意义何在? 我一直很好奇,媒体的竞争,不是拼出新闻的速度,新闻稿件的质量,新闻分析的深度吗? 有阳春白雪,就有下里巴人,有正统大报,就有民间小报。当年湖南台狗血剧情的电视剧大热,中央电视台不爽了,说某地方台三观不正,传播淫邪文化!后来,不仅湖南台,浙江卫视,东方卫视,安徽卫视也都加入了这个三观不正的行列,人多势众,于是,央视就闭嘴了。 现在,娱乐节目是湖南卫视和江苏卫视分权而治,不管俗不俗,就是观众喜闻乐见的。不管是否能够教育祖国未来的花朵,哈哈一笑就是小朋友河老朋友所需要的。 在中央电视台感动2015十大人物的时候,地方电视台正在跑男和全员,秀俊男美女。 央视有央视的腔调,春晚也有春晚的风格。作为东南方人,我真不知道赵本山的笑话有啥好笑。南北方的差异,在春晚一直没有得到体现。当主持人说,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吃饺子的时候,把过年吃年糕的福建人当什么了? 对于这些不足,我们有必要愤世嫉俗吗?
虽然是央视,是全国电视台,代表全国人民。但央视的节目也是人办的呀。一个节目组中,北方人多于南方人,节目整体效果就是会比较符合北方观众的口味。过年吃年糕不吃饺子的福建同胞,莫非要因为央视的一句话,也联名上书,以某央视以偏概全一叶障目为主题,写一篇声讨檄文吗? 媒体,因为地域分化,愈发的多元。地方台对央视的挑战,就是一种进步。 曾经高高在上的人民日报,取消了国家强制性补贴和订阅,现在不也要脱下裤子到处找钱了吗?把被国家养着的媒体放到市场中,让读者去决定,这才是社会的进步。 对比一下西班牙两大公众平台的撕逼之战,抬高了说就是老媒体和新媒体,就同一件事情撕逼。老媒体的腔调哪里去了? 新媒体也好,自媒体也好,暂时没有一个很好的监管机制。谁都可以做自媒体,谁都可以当新闻采写者发布消息。开放的公众平台,更是一个低成本的自媒体生发地。传统媒体必须正视这个事实。
自媒体是什么? 就是言行没有约束,专业水准没有保障的信息发布平台。 刚发生不久的马德里留学生“辱华”事件,兴风作浪的都是一些自以为正义的自媒体。在那场声势浩大的声讨运动中,只有纸媒还试图客观的为留学生讲过话,还试图站在公正的立场去做分析和评论。某些自媒体,请允许我加一个“某”字,是唯恐天下不乱,唯恐点击率不高。最后是谁赢了?赢了的自媒体现在在干嘛?
微博、微信、朋友圈和公众平台,信息发布渠道已经不再受到主流媒体的控制。西班牙华文媒体,有装清高的,有无底线的,有打酱油的。要说年轻人不看报纸了,报纸萎缩情有可原。但是,当纸媒也进入到掌上媒体,提供的资讯还是那些读报纸的读者喜爱的。所有的华文媒体去抢同一个读者群,除了关注鸡飞狗跳,就不会做点其他类新闻开发更多读者群吗? 当纸媒进入掌上媒体,就消除了之前的阅读障碍,不仅仅是老一代侨民会读报看新闻,新一代侨民,留学生,外派白领,甚至企业家,都是需要各种资讯的。面对这么一个多元的市场,完全有条件去做点阳春白雪的事情。 信息同质化,才会导致为同一个人群撕逼。稍微查看了一下西班牙这边的华文媒体的公众平台,作为留学生,真的没有订阅的冲动。都想做大而全的资讯平台,但又没有专业人士,写作水平也让人喷发,一场热闹的庆祝活动竟然用“人满为患”来形容。到最后,搞个噱头,虎头蛇尾,除了标题党,完全没干货! 自媒体的兴起之初,挑战的就是原创。当传统媒体没有足够的原创能力,还是转载抄录,我订阅来干什么?几个号称粉丝数上万的媒体平台,普通文章的打开率基本不上千,这不就很能说明问题吗?
有人关心父女乱伦,有人关心敲诈勒索,烧杀抢掠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拥有最广泛阅读群的消息类型。这类事件,无论真假,都会带来超高的阅读量。如果公众平台要吸粉,天天发这类新闻就好了,西班牙也的确有平台是走这个路线。而作为已经经营了很多年的老媒体,一直都以敢说敢写敢发敢评论出名,为啥就不允许人家走你的老路呢? 吐槽到最后,我只想说,是否有哪个媒体,哪个平台能够良心发现,提供点有营养的资讯啊?!!
旅西留学生:梁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