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街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华人街。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快速注册
x

孔泉大使(中)在展览现场观赏文物。(李婧詝 摄) 
法方策展人戴浩石向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金祥介绍展览布置情况。(李婧詝 摄) 【欧洲时报实习记者李婧詝报道】6月18日,《味蕾的诱惑——中国烹饪与饮食》大型展览在凯·布朗利(Musée du Quai Branly)博物馆拉开帷幕。 此次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法国凯·布朗利博物馆合作推出,是继去年故宫与卢浮宫合办《重扉轻启——明清宫廷生活文物展》之后,两国大型文化机构合作的又一重量级文物展览,受到中法双方的高度重视。 中国驻法国大使孔泉夫妇、中国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使级代表尤少忠夫妇、中国驻法使馆文化公参吕军、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金祥、法国文化部文化遗产局局长菲利普·贝拉瓦尔、凯·布朗利博物馆馆长史蒂芬·马丁、吉美博物馆主任馆员戴浩石(Jean-Paul Desroches)等与百余名中外嘉宾出席开幕式。 嘉宾们在法方策展人戴浩石的引导下参观展品。从新石器时代古朴的陶器,一直到明清精美的瓷器,孔泉大使认真听取戴浩石讲解,不时与之探讨,并向法国贵宾介绍文物背后的中国文化。在商代青铜器“父己”铜簋前,孔泉向来宾介绍了“簋”字所代表的中国思想和文化。面对商周青铜器,嘉宾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凯·布朗利博物馆倡建者——前总统希拉克。孔泉赞赏希拉克对中国青铜器的了解为大多数中国人所不及。展览主题根据技术变革的演进模式,通过对不同类型的饮食器具的介绍,勾勒出一部中国饮食文化史。此次展览还以文字的方式为观众介绍了许多中华美食的来源和烹饪方法。展览最后以康熙年间的瓷器“钟馗”结束,为观众们展现了钟馗畅快饮酒、不胜其乐的画面。据介绍,这是希望观众能够通过钟馗独乐酒中的姿态和表情,体会到饮食给人带来的愉悦。此外,观众在展馆还将看到由当代艺术家团体Pleix特别为本展览创作的视频作品,其灵感来源于中国餐馆内的“餐桌转盘”。 参观之后,马丁馆长和金祥副馆长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 马丁表示,本次展览展出的150件文物,呈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精华,是两馆合作的成果。希望通过合作,开启两馆面向长远的伙伴关系。 金祥在致辞中说,食物从最初满足人类生存需要的基础物质,发展成为色、香、味俱全的统一体,源于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渴望。而各类餐饮器具材质、器型及功能的变化,在展示人类审美和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忠实反映了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轨迹。他希望法国观众能够跟随这些文物,徜徉于中国8000余年历史中,完成一段时空之旅。 “味蕾的诱惑”展览从国博百万藏品中挑选出113件(组)精品,并将法国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藏30余件中国文物作为补充。展品反映了中国从新石器时代到清朝饮食器具的变化、生活状况的演进和文化的发展。6月19日至9月30日,展览对公众开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