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街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华人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快速注册
x
为政之要,其枢在水。“五水共治”是浙江贯彻“两山”重要思想的生动实践,是治省兴省的关键之策,是百姓点赞的德政工程,是倒逼产业转型升级的铁腕重拳。抓“五水共治”,就是打浙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杆省份的“基础桩”,就是演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头戏”。
2013年至今,两年多来,浙江全面完成消灭6500公里垃圾河的任务,消灭黑臭河超过5100公里,基本消除了“黑臭脏”等感观污染,城乡环境大大改观,之江大地上再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统计表明,2014年、2015年全省社会公众对治水的支持度均达96%以上。浙江群众无不由衷感慨:儿时记忆中水清岸美的故乡,又回来了。
浦阳江之变回答了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2016年春天,当来自浙江的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把浦阳江的故事带入全国两会现场时,我们得到了极大的赞许和共鸣。 东海之滨、经济发达的浙江,曾无数次问自己:如果GDP上去了,但群众却要为喝的水是不是干净、呼吸的空气是不是清新等问题而烦恼,我们又何谈全面小康的“高水平”? 浙江中部一条名为浦阳江的河流,用她两年多来的蝶变,明确地回答了这个重要提问: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只有坚持绿色发展,才能积蓄更多动能,才能持久有力发展,才能无愧子孙后代。 从浦阳江开始,两年多来的“五水共治”实践,浙江人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生态自信。这背后,是对绿色发展的强烈渴求。 浦江,位于浙江中部,发育于天灵岩南麓的浦阳江,穿越清丽山水,向东奔入钱塘江,急切而豪迈。 曾经遍布浦江城乡的两万多家水晶作坊,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把污水肆意排放到这片土地上,全县577条大小河流中,90%沦为牛奶河、垃圾河、黑臭河,美丽家园不复往昔。 2013年初,水环境污染最严重、矛盾最突出的浦江,被列为全省重点。省委书记夏宝龙亲自督战浦阳江,要求在浦阳江水环境综合治理上“撕开口子、杀出血路”,推进全省河道清理和清洁农村行动,“以治水为突破口推进转型升级”。 浦阳江翠湖整治前
浦阳江翠湖整治后
两年多来,浦江借势发力,以治水拆违为载体,共关停水晶加工户19518家,拆除违法建筑572万平方米;关停印染、造纸、化工等污染企业300多家,关停率达55%;关停低小散畜禽养殖场671家,规模养殖场实现畜禽排泄物100%零排放和100%全利用。决心之大、力度之强,前所未有。 岸上污染源被切断,生活污水截污纳管,水质改善立竿见影。到2015年底,浦江县22条劣Ⅴ类支流全部被消灭。全县51条支流中,优于Ⅲ类水质的达到42条。曾经沦为黑臭河的浦阳江,水色逐渐清澈起来。
整治后的浦阳江,水清岸美
“五水共治”在温州 全民治水,破难攻坚,“五水共治”成效显著
2015年,在温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温州市水利局(温州市治水办)全力推进五水共治建设美丽浙南水乡,治水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今天,我们对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盘点,来看我市“五水”之变。
生态河道
滨水公园
2015年,我市全年完成治水投资306.3亿元,完成率达144.1%,完成治水投资、创建省级示范生态河道、新建滨水公园、募集治水捐资等多项指标位居全省第一!
1水环境得到全面改善
治理前 治理后 治理前 治理后
2015年,我市基本完成黑臭河垃圾河整治,累计消灭垃圾河666.6公里、黑臭河573公里,3个“清三河”达标县通过省级复核,2个省控站位劣Ⅴ类水质得以基本消除。全市平原河网水质全面提升,主要污染物浓度同比下降10%以上。建成生态河道239公里,11条河道被评为省级示范工程,河道生态环境加快恢复。
2“水岸同治”成效显现
2015年,我市大力实施水岸同治攻坚行动,以治水带动经济转型,全市建成 12个美丽水乡示范片区(工程)。温瑞塘河“一环三线”完成投资26.34亿元,改造沿河城中村7个,完成旧货市场拆迁、铝制品厂转型等,将“月色塘河”打造成了市区最靓丽的风景线。
3水源保护树全国典型
2015年,我市继续深入推进珊溪水源保护,水质持续稳定,被评为全国基层治水十大经验。此外,创立“饮水思源”公益基金,“亲近水源地•爱心献库区”公益活动还荣获团中央第二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4河长治河促长效治水
2015年,我市出台河长制工作系列文件,建立十大河长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河长公示牌,全市8700多名各级河长切实履行“管、治、保”职责,推进长效治水,巩固治水成果。
2016年2月29日下午,省委、省政府对2015年度“五水共治”工作先进进行表彰,瓯海区、龙湾区、乐清市治水工作得到充分肯定,荣获2015年全省“五水共治”工作优秀县(市、区),成功夺得大禹鼎。 面对滔滔洪水,禹率领民众长期奋战,三过家门而不入,耗尽心血,终于制服水患。大禹治水的故事一直被人们广为传颂,以“大禹”命名的大禹鼎是全省“五水共治”工作的最高综合性奖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