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操作将在您下回登录时自动记录您的这次国家选择。如需重新切换,可通过切换国家完成。
查看: 786|回复: 0

[快讯] 外交核爆炸——中法建交始末ZZ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3 16:22:40 | 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街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华人街。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快速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杨陈村民 于 2010-11-3 16:28 编辑

外交核爆炸——中法建交始末
发布: 2009-7-27 09:39 |作者: 扬  子 | 中国青年电子版: 2009年14期

      1964年,法国正式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中法建交,被世界舆论称为“外交核爆炸”。
      《中法建交联合公报》只有两句话,中文仅44个字,堪称中国外交史上最简洁的外交公报。
      随着中国第三批外交档案在北京解密,当年轰动世界的中法建交面纱也被须臾揭开。

      上世纪60年代,深圳河上的罗湖桥,是绝大多数外国人进入中国的必经之路。1963年10月21日,在罗湖桥的一端,外交部官员张锡昌正焦急地等待着法国前总理富尔的出现。他必须在见到富尔的第一时间确定对方访华的身份,以便确定接待规格。途径香港时,富尔对媒体表示:此行纯属私人性质。而跨过了罗湖桥,富尔却强调此行是正式的,他是戴高乐的特使,携有戴高乐总统的一封亲笔信,他将面交我国领导人。

      于是,富尔夫妇受到了高规格接待,从深圳到广州乘坐的是临时增设的专列车厢,第二天晚上来到北京的富尔夫妇入住了当时只用来接待国家元首的钓鱼台国宾馆 15号楼。在这座有着800年历史的皇家园林中,富尔度过了难忘的一夜。明天,他将见到周恩来,而一段新的历史,能否就此掀开?

富尔的“龟山”与“蛇山”

      埃德加·富尔,法国政坛的不倒翁,律师出身的富尔曾在1952年、1955年两度出任法国总理。
1957年5月,富尔曾以私人身份到访红色中国。在从深圳到广州的火车上,他没有看见西方媒体渲染的“饿殍遍野,红色恐怖笼罩的大地”,而是尽管贫穷,却生机勃勃的广袤田园。此时的富尔,盼望着能见到毛泽东。

      5月30日,富尔终于见到了期待已久的中国领袖毛泽东,第一次接见法国客人的毛泽东告诉富尔一个中国寓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中、美、法三国之利害关系,一语中的。

受毛泽东诗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启发,回国后富尔写了一本介绍新中国的书——《龟山与蛇山》,意思是中法之间应该像龟山与蛇山那样,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主张中法建交。暂时下野正在科隆贝隐居的戴高乐将军读完这本书后表示“完全赞同富尔的观点”,但他认为中法建交仍需时日。

1958年,戴高乐再次当选法国总统。1960年,上台两年后的戴高乐依然记得那本名叫《龟山与蛇山》的书。他就承认中国问题征求富尔的意见,富尔回答说,现在还不能有所作为。时隔三年后,当1963年9月,戴高乐再次问及此事时,富尔不仅告诉戴高乐,关于中国问题“一切都变了”,他还强调说:“人们不能对6亿人口的国家视而不见。” 而在此之前的8月,富尔刚向中国驻瑞士大使馆表示,他想再一次到中国去访问。

      在得知富尔已经收到中方的访华邀请后,戴高乐当场决定:“好吧,你到中国去。不过,你将作为我的代表前往中国。”

周总理用“三点默契”拨云见日

       10月23日,富尔来到中国的第三天,周恩来在中南海西花厅会见富尔,富尔递上了最好的见面礼就是戴高乐那封仅有两页纸的亲笔信。

       多年来,国内媒体对于这封戴高乐亲笔信的内容鲜有披露。直至2008年11月,外交部解密的第三批档案,解开了尘封的秘密。这封信形式上是写给富尔的,但实际他是要给中国领导人看的。在信中,戴高乐写道:我再次重申我对你在下次旅行期间将和中国领导人进行接触的重视。由于我们最近的会谈,我能够向你清楚地指出:我为什么非常重视有关我们和这个伟大人民间各方面关系的问题。请相信,我完全相信你将谈到和听到的一切。
随着这封法国最高统治者亲笔信的到来,中法建交的谈判拉开帷幕。

       戴高乐要富尔特别设法弄清两点:为了实现中法关系正常化,中方对将来取代台湾进入联合国和安理会的立场;中方对法国同台湾的关系提出什么条件。

      而事实上,中法之间无法回避的,也正是台湾问题。
      在第一次的会谈中,富尔隐晦地表示:法国不支持“两个中国”,但希望在台湾保留低级别的外交关系。富尔借口称:戴高乐没有忘记二战时与蒋介石的友谊。周总理则明确回答,中方不可能接受法国在与中国建交后,继续与台湾保持外交关系。中国反对“两个中国”的立场是坚定不移的,不会改变的。
谈判一度陷入僵局。

      周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兼外长同富尔先后在北京、上海进行了六次实质性会谈。头四次会谈,都因为与台湾的关系问题而搁浅。
      尽管中、法两国对富尔的访华使命严守秘密,但国际舆论早已注意。西方媒体已在猜测:富尔是代表戴高乐与***进行两国建交谈判的。美国因此对法国施加了强大的压力。台湾岛上的蒋介石对此也坐卧不安,他亲自给戴高乐写了一封信,希望戴高乐能念及旧交,不要与大陆建交,不要与台湾断交。对于蒋介石的请求,戴高乐也亲笔写了回信,予以应付。

        鉴于当时复杂的国际形势,中法建交符合中国的战略利益,为促成这一目标的早日实现,中方决定采取灵活态度,在反对“两个中国”的前提下,适当照顾法国的困难。经毛泽东批准,周恩来提出了新的建交方案,即在内部达成默契的情况下,两国直接宣布建交。默契内容共有三项:法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代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不再承认在台湾的所谓“中华民国”政府;法国支持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和地位,不再支持所谓的“中华民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中法建交后,在台湾撤回它驻法国的“外交代表”及其机构的情况下,法国也相应地撤回它在台湾的外交代表及其机构。
      看到中方这个“直接建交”新方案后,连续几天茶饭不思的富尔愁容顿消,认为这一方案是合情合理的,可以接受的。
      11月2日,毛主席接见富尔夫妇,标志着中法建交谈判圆满结束。

“外交核爆炸”

       11月5日,富尔夫妇从昆明乘飞机前往仰光,开始了掩饰身份的印缅之旅。在仰光,富尔亲自打印了一份报告,并由法国驻印度使馆的一名秘书带往巴黎。
11月22日,美国总统肯尼迪遇刺当日,戴高乐在总统府接见了又在印缅“优游”多日后回到法国的富尔,表示同意他的访华报告,准备法中两国相互承认。
       1964年1月27日格林威治时间11时,中法建交联合公报在北京和巴黎同时发表,全文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商定建立外交关系。两国政府为此商定三个月内任命大使。

      这份仅有两句话的建交公报,也许是中国外交史上措词最为简洁的建交公报,但却被西方媒体评价为引发了“外交核爆炸”。
      1月31日,戴高乐在爱丽舍宫举行了盛大的记者招待会,正式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他毫不吝啬地表达对中国的褒扬,称赞中国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有着比有记载的历史还要悠久的历史,建立了非常独特、非常深奥的文明。而在这些热烈的词汇背后,涌动的是戴高乐对于这片古老土地的向往。

      法国成为西方大国中第一个同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中法建交的意义和影响远远超出双边关系的范围,法国终于成了世界上唯一可以与美国、苏联、中国同时对话的国家。对此,美国表示抗议,苏联保持低调,而英国人则显得有些尴尬,表示要改善中英“半建交”的现状,甚至在日本,也出现了要求与中国建交的呼声。而刚果、坦桑尼亚等国,则在短短几个月后便与中国建交,意大利和奥地利,则在同年与中国达成了互设贸易机构的协议。可以说,1964年的世界,有很多人都在思考着关于中国的问题。

       而今,悠悠45年过去,回首中法关系之路,既有春光明媚之日,也不无风雨交加之时。但无论发展顺利还是遇到困难,中法关系的战略性和特殊性始终存在。因为发展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仅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与共同发展。

       当前,中法关系进入继往开来的关键阶段。只要法方超越意识形态的偏见,真正从战略高度和长远眼光来处理两国关系中出现的困难,就有可能开启中法友好合作关系下一个45年新的辉煌。中青亮点v(G|I+|)s#?&`

责任编辑:韩春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华人街

法国公司:Sinocom sarl
地址:48 Rue de Turbigo,
75003 Paris,France
联系电话:(0033)-(0)144610523
意大利分公司:Sinocom Italia Srl
地址:Via Niccolini 29,
20154 Milano, Italia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扫描苹果APP

扫描安卓APP

QQ|Archiver|手机版|华人街 huarenjie.com

GMT+1, 2025-2-1 01:17 , Processed in 0.078498 second(s), Total 9, Slave 7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管理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