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街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华人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快速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游子 于 2016-5-31 11:43 编辑
温州东海网讯:夏鼐曾主持并参加了河南辉县商代遗址、北京明定陵、长沙马王堆汉墓的挖掘工作,对中国各地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年代序列作全面研究,创造性地利用考古学的资料和方法阐明中国古代在科技方面的卓越成就,并对当时中西交通的路线提出创见。 细说夏家的故事,这里面又蕴藏了一个勇敢少年只身闯商海的传奇。 “夏日盛”,是解放前温州城内一家知名的商号,开创于夏鼐祖父夏敬亭之手。夏敬亭,原籍瑞安周田村,少年时立志经商,随身仅带了一件行囊就从瑞安来到温州。学艺于丝线业的他,后来在市区厝库司(今解放北路)开办了“夏日盛”丝线店,靠着诚信经营,生意日盛,终使自己的店家跻身于温州富商榜的“二盛三顺”之列。 子承父业,夏鼐的父亲夏文甫继续业商,扩大经营规模,开设了一家瓯绸坊。 多年的经商,有了财富积累,夏家在1922年,购买了市区仓桥街130号一处大宅。这座大宅初建于19世纪末,坐北朝南,五间两进合院式,总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主体为砖木结构的欧式楼房,装修洋气,弧拱长窗,雕花装饰的大门两旁,砖刻着一长一短两副对联,这就是今天的市级文保单位——夏鼐故居所在地。夏家拆造后,举家搬迁进来居住,此时,夏鼐已经是12岁的少年。夏鼐,在此读书、收藏古币,度过了5年的年少时光
在如饥似渴读书的岁月里,夏鼐的另一项爱好——古币收藏,也无形中为他日后的考古专业埋下伏笔。在1935年10月1日的日记里,他记载“初中时便喜欢拣古钱”,在父亲的帮助下,他从收藏一般的流通制钱开始,过渡到分类编集成册,考证古钱币的名称年份,崭露出科学严谨的考古才华。夏鼐自小就有远大的抱负,自己的路,他要自己走。他没有听从父母要他继承家业的安排,放弃了保送十中高中部的资格,而选择了有着广阔天地的上海。1927年,17岁的夏鼐在大哥夏鼎的一路护送下,到达上海,考取了上海光华大学附属中学高中部,从此,他的羽翼日渐丰满,开始了漂泊在外的漫长岁月。他从光华附中考入著名的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又转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在校学习期间,曾任《光华周刊》文史栏主编。又与吴晗、罗尔纲等组成清华大学史学研究会。1934年7月毕业,获文学士学位。再去英国留学,学习考古,历经欧亚非三大洲,越飞越远。
幼年的夏鼐性格内向,不爱说话,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1914年,他就随大姐在家塾读书,1919年考入市区瓦市殿巷模范小学(今瓦市小学),1920年考入浙江省立第十中学(今温州中学)附属小学。夏鼐放学回家,就习惯坐在母亲的房间里,一边吃零食,一边静静看书,平时都不太出门玩,以至于许多邻居都不认识他。书山有路勤为径,一颗读书种子慢慢成长起来。“书”名远扬的夏鼐,被任为校儿童自治会图书馆主任,得以翻阅众多具有新思潮的书籍。不知足的夏鼐还通过种种途径读书,当时市区府前街有家日新书局,设有阅览室,他不时前往借阅;父亲从上海回来,他要求的礼物就是书籍。夏鼐甚至规定自己每天看书要达到100页,还制定出下限50本、上限100本的年度课外书阅读量。广泛的阅读,开阔了眼界,增长了学识,夏鼐学习成绩优异,小学四年级被推选为级长,1924年更以“榜眼”的名次考入十中初中部,受教于温籍名儒、历史学家周予同等名师。
夏鼐的夫人李秀君,1908年出生于温州南郊一乡绅家庭。念过私塾,长得清秀端正,她善居家打理,为夏鼐营造了坚实的后方家园。李秀君为夏鼐诞下一女三子,子女个个孝顺,学为有成。据夏鼐子女回忆,即使身在异乡,夏鼐也是心系温州。由于夏鼐和李秀君是同乡,所以家中一直保持着浓郁的家乡风情。俩人在家,都讲家乡话,子孙们受到长期熏陶,都能听懂温州话。家乡的亲戚朋友到北京来,也都喜欢来夏鼐家落脚,夏鼐夫妇总是热情招待客人,陪他们游玩。
从温州走出的夏鼐,一直念念不忘故乡的文化建设。1947年返温探亲,曾去城郊寻觅“义家”碑碣,登西山勘察宋代西山窑故址,去海坛山探访叶水心墓。他将自己珍藏的《古史辩》、宋(1256年)“叶德安圹志”碑石,及亲手推拓的碑文,一并赠送籀园图书馆。
解放前夕,他在海坛山麓的海神庙戏台下,发现一块北宋元丰三年海神庙碑,碑已裂残数段,经过他的排列研究,碑文尚可识读。他在北京常搜集温州乡邦文献,至今,温州图书馆还珍藏他寄赠的英国传教士苏慧廉撰写的《一个传道团在中国》(A Mission in China)及苏威廉夫人洛茜撰写的《走向中国》(A Passport to China)两厚册英文版书籍。他还手书一份《温州先哲著述见存书目》,交温州文管会保存。并校注元代温州人周达观著述的《真腊风土记》,与张一纯合著《叶水心年谱》。
《夏鼐日记·温州篇》由夏鼐幼子夏正炎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王世民共同摘编,内容始于1932年6月,止于1982年10月,记录了夏鼐赴北平读大学、去英国留学前后、脱离中研院回温州家居时期,以及在外工作期间多次回乡探亲、处理家事和参加活动的情况。
1934年原中央历史研究院在安阳小屯对殷墟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抢救性发掘。包括了十一座商王大墓等,出土了牛方鼎鹿方鼎等一批神器。1935年春,几位参与发掘的老先生留下了这张俏皮的合影。大家头戴的铜盔是西区商王大墓1004 出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