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街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华人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快速注册
x
温州网讯 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其历史源远流长,其影响辐射整个东亚圈。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不仅是中国人吃粽子配香囊的节日,也是有着共同东方价值体系民族的隆重一天。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众说纷纭,其中最有影响也最为流行的便是与“众人皆醉他独醒,举世皆浊他独清”的屈原相关。正如唐代诗人文秀所写的题为《端午》的诗那样,“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每到端午节,人们总是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屈原,感时伤怀,北宋文学家张耒感叹道:“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北宋诗人梅尧臣亦叹息道:“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这种追思之情一直延续至今。即使是后人将端午节与屈原强行扯上关系,我们也并没有感到牵强附会,反而觉得合情合理。我们的民族善于遗忘,这样的联系会使屈原的品格和精神不会被轻易遗忘。除了纪念屈原外,还有纪念伍子胥、孝女曹娥等说法。这些故事里都寄托着一种见贤思齐的警醒与憧憬,有一种悲壮的美感,周作人在1908年写下了《哀弦篇》,感叹中华沃土缺少悲哀之音,导致整个民族处于一汪死水中。而今天我们端午节可以说是变相继承了悲哀之美,我们没有必要锱铢必较,沉浸其中有所思有所忆也是美妙的事情。 端午节除了有怀念追思古人的功能,还有一个团圆的意义,这也是中国几乎所有节日附带的意义,因为中国自古就是一个注重家庭伦理观念的国家。现在端午节成为了法定假日,不仅可以和家长团聚,也可以向老舍学习,跟好朋友小酌一顿,别有一番风趣。 七律·端午(二首) 端午大雨,组缃兄邀饮,携伞远征。幺娃小江着新鞋来往,即跌泥中。诗纪二事: 其一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著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其二 小江脚短泥三尺,初试新鞋来去忙; 迎客门前叱小犬,学农室内种高粱; 偷尝糖果佯观壁,偶发文思乱画墙; 可惜阶苔著雨滑,仰天踬倒满身浆! 这首律诗作于1942年,当时还处于抗战时期,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也能像陶潜一样怡然自乐,有一志同道合的朋友把盏言欢,更是人生乐事一桩。再看看晚辈的童真童趣,其乐融融。这个端午节一定给了老舍别样深刻的感受,所以大发诗性吧!老舍跟吴组缃的情谊也是非常深厚的,老舍还曾经写过一篇颇具调侃和幽默气息的散文,题目为《吴组缃先生的猪》,“每次我去访组缃先生,必附带的向小花猪致敬,因为我与组缃先生核计过了:假若他与我共同登广告卖身,大概也不会有人出六百元来买!”可见二人的“雅兴”,还有志同道合情比金坚的友谊。即使有些传统节日的风俗在慢慢弱化,甚至消失,只要能与亲人吃上一顿团圆饭,只要能与好友真诚地插科嬉笑怒骂,只要能与相爱的人看小河流水漫天彩霞,总而言之,人情的温暖在,我们仍然自己可以寻找到节日中的乐趣与意义。 凡人不必拘泥小节,但历史研究者往往要发言侦探精神,刨根究底,奉行“真相只有一个”的不二法则,一些具有“考据癖”的大家发觉端午节的开始还要早于先秦,其中一种说法就与江浙一带有关。提出这种观点的是闻一多先生,闻一多在他所著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提出了“祭龙说”。闻一多认为,“古代吴越民族是以龙为图腾的,为表示他们‘龙子’的身份,藉以巩固本身的被保护权,所以有那断发文身的习俗。一年一度,就在今天,他们要举行盛大的图腾祭,将各种食物,装在竹筒,或裹在树叶里,一面往水里扔,献给图腾神吃,一面也自己吃。完了,还在急鼓声中划着那刻画成龙形的独木舟,在水上作竞渡的游戏,给图腾神,也给自己取乐”。从这段话里我们可以看到粽子和划龙舟的“原型”,端午节发祥于古代吴越民族,这个民族是信奉龙图腾的。这就涉及到了民间信仰的问题。张承志怀揣着对自然的信仰,在北方的大河大江中俱怀逸兴壮思飞;怀揣着对民族的信仰,为哲合忍耶抒写悲壮的心灵史;史铁生怀揣着对希望的信仰,命若琴弦依然旋律悠扬……从古代到现代,信仰是一个永不枯竭的精神源泉,由此会带来意想不到,甚至流传千古的效果,就像张信哲唱得那样,“在遥远的地方,你是否一样,听见我的呼唤,爱是一种信仰,把你带回我的身旁”。自然崇拜,万物有灵,是中华民族萌芽时期就已经深入骨髓的观念,这一思想与古代的“天人合一”,现代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一脉相承。这样的阐释也颇符合东方的哲学机理,带上了一种东方生态美学的色彩。 端午节这天,无论大江南北,都有“舌尖上的粽子”,在水乡之地还保留了赛龙舟的风俗,比如温州。据明万历《温州府志》载,“竞渡起自越王勾践。永嘉水乡用以祈赛”,南宋温州永嘉诗人叶适有诗云,“一村一船遍一邦,处处旗脚争飞扬,祈年赛愿从其俗,禁断无益反为酷”。可见温州赛龙舟的活动发源之早、影响之广。温州各乡都有龙船,有些地方要做新龙船,四月初一就擂鼓开殿门,祭香官神,开始造船。一般都是五月初一才开殿门,祭神后开划,被称作“上水”,龙船归去叫“收香”,斗龙结束叫“散河”或“洗巷”,并把河龙船翻转,次日再翻正,抬到庙中保存,还要祭时官神。在划龙船地区内,都要出龙船费用,请划龙船的人吃酒,还要放鞭炮,设祭迎接,叫“摆香案”。龙船也各不相同,有的船身为龙鳞状,龙头龙尾都是可以活动的;有的则船身稍画上几笔龙鳞,无头无尾,形状却很大。每乡龙船,为了辨识,各有固定颜色的旗帜;一乡之内,有几支龙船的话,也要用旗色区分标志。两船竞赛,水逐浪飞,两龙相斗,争夺锦标,各乡河道,各行分段,自为一区,斗龙互不干涉。温州地区的龙舟民俗文化历经沧桑,在以宗族或宗姓的“斗龙”时代,已经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嬗变为以村、乡镇,甚至以企业为单位举行龙舟竞渡的新时代,转化为今天别具一格的瓯越民俗文化的一部分。 2009年9月,中国端午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这大约也是由于端午节丰富性所决定的吧。端午节不仅有悲凉美学的意蕴、家庭伦理的诉求、东方色彩的文化,还有许多内涵需要探究与追问,幻想的也好,存在的也罢,我们只要能在这种节日里寻觅出别样的芬芳,哪怕一份小小的感动,一份小小的温暖,一份心灵颤动的追思……端午节就是有意义的,会让你刻骨铭心。 作者:宋剑(温州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