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街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华人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快速注册
x
“佛教艺术暨佛教在欧洲的传播国际高峰论坛”在西班牙马德里盛大举行 华人街西班牙部报道
2016年8月26日,世界佛教文化交流联盟主办的“当喜马拉雅山与阿尔卑斯山相遇——佛教艺术暨佛教在欧洲的传播国际高峰论坛”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会议为期三天。本次高峰论坛由世界佛教文化联盟主办,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佛学论坛、中山大学哲学系佛学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健康禅研究中心协办,湖北六祖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 礼请来自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美国耶鲁大学、美国哈佛大学、英国剑桥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德国汉堡大学、西班牙马德里自治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敦煌研究院等欧洲、美洲和亚洲三十多个国家的知名院校、研究院学者近六十人参与。
“当喜马拉雅山与阿尔卑斯山相遇--佛教艺术暨佛教在欧洲的传播国际高峰论坛”主要分为佛教在欧洲的传播与研究和佛教艺术两大主题,分设欧洲的佛教研究、超越疆界的佛教艺术、超越疆界的佛教物质文化与实践、中国西北及中亚的佛教艺术、佛教艺术“绘画”等十分部会进行为期两天的进行主旨发言以及探讨。世界佛教文化交流联盟副秘书长,中国六祖寺教育办主任,灵惠寺方丈登觉大和尚在开幕式上发言称,希望可以在西班牙及欧洲更广泛地传播和弘扬佛教文化,特别是六祖文化、六祖禅学,与更多的知名大学合作建立学科体系,建立禅修中心,更好的推动佛学在欧洲的发展。 本报记者有幸采访到参与此次论坛的几位知名教授及学者,在采访过程中他们对记者谈起了参与此次论坛的个人心得与感受。 英国牛津大学田海教授在采访时说到:“参加此次论坛给我带来很多惊喜,之前一直认为欧洲由于地理的特性,佛教文化的传播属分散型,学术考证性与社会历史调查工作较少,推广深度与广度均不及北美地区。但通过这三天与欧洲各国学者的讨论才发现自己之前的认知狭隘了。欧洲学者在论坛上提出很多有新意的论题,都是之前我们从没发现的思维角度,很感谢这个论坛给我们提供这样的机会,让我们可以打破旧观念,汲取新思路。” 而美国哈佛大学的王悦进教授则对于此次论坛搭建的多元化交流平台给予了同样的肯定:“从全球板块分割来看,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有三大圈,分别为中国汉语圈、北美圈和欧洲圈。因中国汉语圈占据着地利与考古资源的优势,一般出品第一线的学术研究报告,北美圈则是公认的佛学研究学者圣地,而欧洲圈却一直在人们视野之外。但其实在历史时间轴上,欧洲某些国家如德国和意大利对于佛教的关注远早于北美地区。所以这次有机会在欧洲的西班牙参加佛教论坛,对于我们学者来说是个非常好的机会,让我们对佛教在欧洲的传播有了新的认知。” 在西班牙马自治大学从事东亚文化研究已有25年汪杨德先生在采访中表示虽然虽然论坛只有短暂的三天,但是各流派思想在此交汇碰撞,令人终生难忘。“在西班牙乃至欧洲,从事佛教文化研究的学者数量远少于北美地区,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的学术不精不广。之前欧洲学者们很少有机会走出去,而这次其他地区的同行们能够走进来,与我们交流研究成果,这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宝贵的经历。” 最后,记者采访到英国剑桥大学高奕叡教授,他表示此次西班牙之旅非常难忘,并且在未来的一年时间内他会将西班牙选为自己的休假地,潜心在此研究学术。 在为期三日的学术研讨会中,各国学者们各抒己见,热烈讨论,针对项目纷纷提出可行意见。既交流了经验,又开阔了视野,并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群策群力,出谋划策共同为佛学与东亚文化的发展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