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操作将在您下回登录时自动记录您的这次国家选择。如需重新切换,可通过切换国家完成。
查看: 799|回复: 0

[闲谈] 《法国华人三百年》纪事连载十二:华人皮件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10 16:23:12 | 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街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华人街。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快速注册

x
Sans titre.jpg


华人皮件业

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皮件业是法国华人支柱行业。到了今天,在浙籍华人经济比重中,仍占重要的地位。

皮件业是浙籍华侨传统行业。1996年皮业界专业人士统计,华人在法国开的皮业作坊、批发店、零售店,超过500家。他们生产销售的中低档皮包,在法国轻皮革皮件业中,占有绝对的优势。

在巴黎三区,从共和国广场到巴黎市政府之间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商业批发街名叫庙街,这里是法国中低档皮包的集散地。庙街中间,交叉着一些小街道。这里是浙籍同胞工作、生活、生息之地。除了皮包点、皮坊之外,还有各种形形色色的店铺。中国店超市、影视公司、温州小吃点心店,应有尽有,有人称之为“巴黎小温州”。一到周末,这几条街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从四面八方赶来进货、购物的中国乡亲聚在一起,乡音连连,谈笑风生,大有“梦中不知身是客”之感。

华人皮件业的发展,在巴黎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当年浙江籍的先辈,有的沿着“石雕之路”一路叫卖,有的从海路到马赛转到巴黎里昂火车站,一路颠沛流离,早已是山穷水尽,身无分文。火车站附近的一些早来的人,接待“新客”,把他们安顿下来。从事走街串巷的叫卖,或是摆地摊等等提卖的小商小贩工作。随着经商人数的增加,小商品需求也逐渐增加,便有些心灵手巧的人,从犹太人皮件工厂丢掉的零料里挑选出边角碎料,制作钥匙袋、抽嘴袋和小挂件,供应这批“苦弟兄”。80年代成为意大利侨界名人的胡锡珍,最早落脚里昂火车站附近,就是从事这个行业。

中国人,不怕苦,不怕累,又勤奋。利用皮件工厂的零头碎料,又不用本钱,日夜苦干生产实用的小商品,很快就打开销路,产品源源不断的进入犹太人开的批发店。随着订单的增加,经济条件的改善,这批人就离开了里昂火车站一带,移居到三区附近,开辟了新的华人聚居区,开始新的谋生手段。

1937年许印山、翁正存、应国荣合伙开了一个皮坊。黄荣恩的老婆是法国人,“站牌”做经理,开始生产女式提包和皮包系列产品。50年代、60年代林昌横的皮包公司规模最大,生产中档的皮包、皮带,开始打进法国超级市场,全盛时期,作坊有40多个工人。


Sans titreé.jpg


浙江人出国特点是:“老客带新客”,亲戚带亲戚,朋友带朋友,带走表亲一大片。

浙江人创业,借借凑凑,“搭会”集资,人帮人做老板,人人做老板,大家一起做。浙江温州人王培铸,1973年来到巴黎。他在国内是一位医学院毕业的外科医生,到了法国后,为了生活,只能入乡随俗,到同乡人开的皮件工厂做裁皮工人。数年后,略有积蓄,自立门户,也开了个作坊。因为有文化,肯动脑筋,顺应市场的需要,生产儿童用的皮包,很有特色很受欢迎,事业日益发展。后来终因体力不支,改道经营皮包零售商店,现在华人开的皮包零售,已经遍布法国各个地区。

70年代,80年代,90年代随着法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劳工密集型的小作坊迅速发展。中国人勤劳苦干,日夜干,大人小孩全家一起干。经营思想薄利多销,交货时间准确,价廉物美,讲究信用,三区温州人住的几条小街,挤走了不少犹太人的商号。到了90年代,闻名的庙街,也有近百家中国人开的商号。

90年代末,浙籍华侨生产的中低档皮包,挤垮了许多对手,犹太人纷纷让出这块地盘。然而市场很快也就趋于饱和,惨烈的竞争中,利润越来越少,各自的利益都受到影响。时过境迁,在法国长大的下一代,接受法国的教育,有他们自己的选择和追求,不能像刚刚移民过来的孩子家庭,能吃苦耐劳,默默无闻当帮手。最后新的小作坊不断增加,老作坊得不到扩展,为了争夺市场,互相压价,不惜血本,自相杀价。有些实力较强的批发商,索性关闭了作坊,用进口代替当地加工制造。1990年法国轻革皮件协会统计,利润与规模排名前四名的意大利、台湾、中国大陆和韩国与前一年相比,其中三位贸易额都有不同程度的

下降,唯独中国大陆,贸易额增长了29.9%,占法国当年同类产品进口比例的28%。价格低廉的“国货”进入法国市场,对本地的制造商而言,更是雪上加霜。

随着时代的发展,老式的个体小作坊,劳动力密集的经营方式,在完成初期原始积累之后,大多数人没有把握时机,更新设备,提高质量创自己品牌,拓展新的市场,没有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意识,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结成大集团,利用广告媒介,开拓广阔的空间。这个问题,很值得后来者深思。


Sans titreeee.jpg


1972年,从浙江乐清来到法国的叶松兰。开始时在姐夫家的皮革工场一边工作,一边在工余学习法文。到了1978年,已经掌握了制造皮包的各道工序和枝术,在巴黎第三区庙街38号自立门户。刚刚开始创业,都是非常辛苦,像松兰自己说一样:自己作老板,白天当车间,晚上睡地板。松兰能吃苦耐劳,又有韧性,又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产品精益求精,能把握市场的需求,对于客户的要求,交货的时间,从不耽误。因此赢得了客户的信任,生意红火,几年后,略见成效。


1988年,在庙街98号创办“巴黎时髦批发公司”,完成了由制造商到批发店的跨越,销售市场进一步扩大,产品除自产自销之外,更与其它公司建立业务关系。生意更上一层楼,自己本身的素质,也需要进一步提高,社会的每年流行色,一年两度的皮件展览会,各种各样展销会松兰从不缺席,她以女人敏锐的眼光捕捉信息,进一步适应和拓展市场。

时过境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发展。为了减少制作成本,松兰关闭了皮件工场,把发展的目光转到国内,她从自身生产转到从国内进口的脱变。

20世纪90年代,法国华人的皮件制造业从辉煌的顶峰跌落下来,慢慢失去往日的光辉,它留下来一股深远的余光……

由于在法国本地生产,成本太高,现在大多数中低档皮件制品,都由进口代替。大多数的皮件作坊先后关闭,有部分比较有实力的作坊,把生产基地转到国外,或从发展中的国家进口产品,加入进出口的行业中。

原载《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5月30日

评分

参与人数 1铜币 +1 收起 理由
兰沁 +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华人街

法国公司:Sinocom sarl
地址:48 Rue de Turbigo,
75003 Paris,France
联系电话:(0033)-(0)144610523
意大利分公司:Sinocom Italia Srl
地址:Via Niccolini 29,
20154 Milano, Italia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扫描苹果APP

扫描安卓APP

QQ|Archiver|手机版|华人街 huarenjie.com

GMT+1, 2025-2-1 08:56 , Processed in 0.067002 second(s), Total 12, Slave 9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管理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