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操作将在您下回登录时自动记录您的这次国家选择。如需重新切换,可通过切换国家完成。
查看: 654|回复: 0

[七嘴八舌] 一位瑞典老人与仰韶的情结

[复制链接]
游客  发表于 2017-7-12 03:17:20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街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华人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快速注册

x
    在仰韶文化博物馆,保存有一批来自遥远西方瑞典的珍贵史料,这是一位年届八旬的瑞典老人捐赠的。

    “为了这一天,我苦苦等了71年;我回家了,真的回家了;这一切,太像一场梦。我很欣慰,中国的孩子们现在都有这么好的学校,渑池的城市建设得很漂亮,服务设施很齐全,人民生活也很幸福。希望在我有生之年,能继续为中瑞文化交流作出贡献。”2016年10月11日,在仰韶文化博物馆举行的瑞典友好人士史料捐赠仪式上,一位83岁瑞典老人深情追忆儿时在渑池的记忆,并把有关珍贵史料捐献给仰韶文化博物馆。

    这位满头白发、精神矍铄、身体硬朗的瑞典老人叫裴如意,她出生在渑池,曾在渑池生活12年。如今回到阔别71年的家乡,她心里有太多的感慨。

    镜头一:曾是故地小少年

    71年前的中国,人民大众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由于父母在渑池开展慈善事业的缘故,裴如意也在这里度过了一个美好而又难忘的童年和少年。

    “做烙馍、白粥和面条,我最怀念的还是小时候喝的红薯汤。”裴如意说。裴如意5岁时,随父母来到渑池县福音堂,在当地的一所女子学校上学,她和当地人一起吃红薯馍、喝红薯汤。课余时和小伙伴们一起爬树、玩弹弓、抓石子、丢瓦块、踢毽子。生活虽然困难,但她的童年却充满了欢乐,她至今仍然惦记着小时候经常和她一起玩的隔壁玩伴卫庆荣。

    谁知造化弄人,当她专程去看望卫庆荣的时候,卫庆荣却在病床上昏迷不醒。“庆荣,庆荣,我是如意,我来看你了。”在三门峡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裴如意轻轻地抚摸着卫庆荣的额头,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轻唤。但是,处于昏迷状态的卫庆荣,只是静静躺着。没能唤醒卫庆荣,裴如意边流泪,边轻轻唱起儿时的歌。就在这时,卫庆荣的眼角淌出了泪水,眼睛也睁开了……

    两双枯瘦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儿时岁月呼啸而来,那是她魂牵梦萦的美好记忆,那是她不能忘怀的点点滴滴。

    其实,在渑池生活的12年,留在裴如意记忆深处的不仅是红薯饭的香甜、小伙伴的友好,还有那种浓重的带着神秘色彩又似乎无处不在的仰韶文化的气息。

    裴如意说,目前她家里的藏品不但有中国画、马踏飞燕,还有仰韶碎彩陶片,她喜欢那些质朴的陶器及其上面的美丽花纹,就像她贫穷却美好的童年,总在暗处闪耀着动人的光芒。

   镜头二:梦里花落知多少

    1945年,裴如意随父母返回瑞典,随后成为一名英语老师,并成家生子。后来,她从瑞典耶夫勒大学退休。老人虽然身在瑞典,但她常常梦回河南。她喜欢做中国饭菜,如烙馍、米粥、面条等;她家中随处可见有关介绍中国的书籍、中国的画;她甚至把儿时在中国穿的衣服都一一珍藏,用吸水纸包好装进箱子。

    在仰韶文化博物馆,当看到陈列的各种陶器,彩陶上古朴的花纹,珍藏在裴如意脑海中的记忆又一次被唤醒了。当年,她的父亲和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是旧识,而安特生在渑池仰韶村一次非同寻常的挖掘,却发现了中华文明七千年突突奔涌的血脉。渑池,这块底蕴厚重的土地,珍藏着她的回忆,承载着她的骄傲,更深埋着她丝丝缕缕的牵念。她扶着透明的玻璃橱窗,久久凝望,神情庄重,目光里是一个八旬老人温情的爱与哀愁。

    “2010年,我到中国旅行,应母亲要求,当车经过渑池的时候,我专门到高速服务区捧了一抔黄土,带回瑞典,母亲手捧这抔黄土潸然泪下。”裴如意女儿丽萨说,母亲自12岁离开渑池的那一刻,就一直放不下这片土地,因为这里是母亲的故乡,有母亲思念的人,有母亲热爱的一切。

    裴如意也曾经在陕州区菜园乡南湾村生活过一段时间。在这里,她的父母创建了一所学校救助儿童。裴如意来到她们曾经住过的房子,一切还是那么熟悉,房间里还放着父亲出门掂的大木箱子。“如意,爸爸回来啦!”裴如意轻轻拂去木箱上的灰尘,仿佛看到父亲拎着箱子风尘仆仆站在门口的高大身影。记忆那么清晰、那么温暖,仿佛时光从未走远。

    在南湾村一株老柿子树下,裴如意不由得停了下来。“那个时候,我母亲经常坐在这棵树下看书,小伙伴们摘的柿子,我们一起分享。”说着,她便摘了两片树叶放进包里。“我要把这两片树叶带回瑞典珍藏,作为儿时的回忆。”

    镜头三:云中谁寄锦书来

    世间之事就是这么的巧合。

    2007年,19岁的渑池学生纪晖在高中毕业后被远在瑞典的耶夫勒大学录取。在一次与当地教师的茶话联谊会上,纪晖认识了教师丽萨,丽萨正是裴如意的女儿。

    “我当时十分惊讶,没想到独自一人在瑞典,还能认识一个在渑池出生的瑞典人,太神奇了!”纪晖说。之后,丽萨经常邀请纪晖去家中做客,便相识了这位深藏着浓浓故土情结的裴如意老人。

    纪晖硕士毕业回国后,得知她和瑞典老太太的神奇相遇,中国社科院仰韶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杨栓朝便给纪晖一些瑞典人在渑池的老照片,让她拿给老太太辨认,于是,意外的一幕发生了。当裴如意老人看到一张一家四口的老照片时,突然双手掩面而泣,语气激动地告诉纪晖,照片上的一家四口就是她的父亲、母亲、她和她的妹妹。

    黯淡的黑白照片,难掩一家四口在一起的温馨。裴如意老人说,她小时候在陕县(如今的陕州区)、渑池、新安都生活过,其中有一张老照片就是她在陕县菜园的时候和当地孩子一起读书时拍摄的。

    为了了却老人的夙愿,纪晖与裴如意老人联系,问是否想再回到家乡走一走、看一看?“如果有这样的机会,希望能快点实现我的愿望,因为我太思念生我养我的故土了!我现在已经83岁了,不知道还能等多久?”裴如意迫不及待地说。

    随后,在相关部门的积极协调帮助下,老太太终于踏上了归乡的路。

    镜头四:吾心安处是故土

    渑池是裴如意回河南的第一站。这里是她在中国待时间最长的地方,也是最后离开的地方。

    2016年10月11日下午,裴如意来到渑池县仰韶文化博物馆,在瑞典友好人士史料捐赠仪式上,她向博物馆捐赠了父亲在三门峡期间的书信和所拍摄的照片等,书信中记录了日本侵华战争和她父亲与仰韶文化发现者安特生之间的交际。由于从小在渑池长大,受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仰韶文化的熏陶,她对仰韶文化的博大厚重肃然起敬。父亲曾告诉她,仰韶文化不仅属于渑池、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要把仰韶文化发扬好、传承好,让全世界共享仰韶文化之光。

    裴如意说:“一见到博物馆,就被它雄伟独特的外表所震撼,没想到家乡有这么棒的博物馆!希望这些史料能对研究仰韶文化有所帮助。回国后,还会继续整理史料,为中瑞文化交流作贡献。”

    参观博物馆期间,当看到墙上挂着父母在渑池的工作照时,裴如意停下脚步,泪湿双眸。

    在渑池停留的这段时间,裴如意老人寻访了儿时故地,看望了儿时的伙伴老友,到渑池一高开展了文化交流,到福利院看望了孤儿,同时还到河南的一些地方,感受了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故乡的山山水水,热情好客的渑池人民,让她既陌生又熟悉,既新奇又感慨,但沉淀在她心里最深刻的感触依然是故土带给她的莫名的安暖和慰藉。

    “非常感谢相关部门和家乡人的帮助,让我圆了回到家乡的梦。我会铭记这份恩情,并告诉后代子孙,继续为中瑞文化交流作努力。”离开渑池时,裴如意依依不舍地和大家挥手告别,久久不愿放下。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直到今天,裴如意老人还和这片遥远的仰韶故土保持着经常的联系。远隔重洋,裴如意老人还在整理着父亲的遗物,她想在有生之年,把所有与仰韶文化相关的资料继续捐献给她魂牵梦绕的渑池故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华人街

法国公司:Sinocom sarl
地址:47 Rue de Turbigo,
75003 Paris,France
联系电话:(0033)-(0)144610523
意大利分公司:Sinocom Italia Srl
地址:Via Niccolini 29,
20154 Milano, Italia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扫描苹果APP

扫描安卓APP

QQ|Archiver|手机版|华人街 huarenjie.com

GMT+1, 2024-11-29 23:58 , Processed in 0.090185 second(s), Total 7, Slave 6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管理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