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在超市的购物篮真的比以前贵了吗?消费者克里斯蒂安·勒费弗尔(Christian Lefebvre)对此深信不疑:“40年前买东西根本不用算计。”他甚至翻出了1985年4月的宣传单,上面写着一盒卡门贝尔奶酪售价6.25法郎(折合约0.95欧元)。
但他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收入也在上涨。在过去25年里,法国人的中位工资几乎翻了一倍。
一种更客观的计算方式
UFC《Que Choisir》消费者观察室的负责人格雷戈里·卡雷(Grégory Caret)提出了一个衡量“真实价格”的方法:
“计算买一样商品,需要工作多长时间。再和25年前相比,就能知道它是变贵了,还是变便宜了。”
工作时间更少,能买更多商品
• 卡门贝尔奶酪:现在比25年前少工作2分钟就能买到。
• 大米:少工作4分钟。
• 整体购物篮:现在比20年前少工作2分40秒就能装满。
也就是说,虽然价格“看上去”在上涨,但用劳动时间换算后,其实我们比以前更轻松就能买到同样的东西。
咖啡成了反例:因为生活方式变了
不过,也有例外。例如咖啡就比以前贵了。为什么?1980年代,人们主要喝便宜的速溶咖啡,如今则流行更贵的胶囊咖啡,而胶囊中含铝,铝价也涨了。消费方式的变化也推动了价格上涨。
衣服反而便宜得多了!
还有些商品变得非常便宜,比如服装。40年前,服装占家庭支出约12%,而今天只占约2%。这要归功于亚洲低价成衣的大量涌入。
总结:价格涨了,购买力也涨了
虽然我们觉得“万物皆贵”,但从“工作时间换商品”的角度看,大多数商品的负担其实并未加重。尤其是基本食品,很多甚至变得更加“容易负担”。
来源:TF1 info 编译:ChatG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