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操作将在您下回登录时自动记录您的这次国家选择。如需重新切换,可通过切换国家完成。
楼主: EN2005

[闲谈] 请问张建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5 21:06:44 | 看全部
回复 EN2005 的帖子

         我不为任何人卖命。这是第一点,只为主卖命。我前面对温州教会的批评不是针对任何个人的,我是针对这个事情。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他们都有愧对主的,都应该悔改。
         我对法国警察过度使用暴力有自己的看法。你如果是温州教会的另外一方,你们都应该悔改。一次警戒。而如果你的言论代表我从未见过方的态度,我清楚告诉你,我认为我做的就更加对了。
         如果你对我有建议我愿意和你交流。我的电话你看我们报纸问报社就知道。我愿意听你的建议,如果你继续这样造谣,危言耸听,编织谎言,我就奉陪到底,前提我清楚说我不支持任何一方,我也不想过深介入你们冲突。希望你们在此之后自己内部解决。而警察使用暴力是否适度我们继续关注,这因该和教会你们内部没有关系,如果你没有证据继续诬陷我为这个,帮那个,你不道歉我没有什么和你说的。就是奉陪到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5 21:32:28 | 看全部
回复 踏水行走 的帖子

你认为中国这么不好 不要做中国人就成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5 21:37:48 | 看全部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善 恶 之 念
邪 不 胜 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6 10:22:49 | 看全部
回复 ONON_他娘 的帖子

不懂不要乱说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6 10:28:40 | 看全部
    最后我也对你说,一个人换一个个马甲在这里忽悠,领教。最后我还是要普及人民日报社论。因为你们攻击我的时候,换着马甲攻击我的时候是反对人民日报社论的
      我继续给网络上的温总理说的那些封建残余和文革残渣余孽的思想,将人民日报最新的指示给他们,希望他们学习,不读书不看报,如何跟上形势啊。  

                                                   人民日报:以包容心对待“异质思维”
                     
作者:本报评论部
来源:人民日报
来源日期:2011-4-29

               
                    思想观念的价值,在竞争中才会彰显,在实践中才能检验。“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自信。那种扣帽子、抓辫子的辩论方式,“不同即敌对”的思维模式,本质上都是狭隘虚弱的表现,无助于社会和谐的构建、健康心态的形成。

  同样看待一件商品价格,有人显得很“淡定”,有人表示“鸭梨”很大;同样面对一桩刑事案件,有人焦虑等待“正义到来”,有人则在寻找“程序瑕疵”;同样衡量一项改革措施,有人双手赞成,有人却提出质疑……今天的中国社会,正处在一个思想和文化多元、多样、多变的时代。

  这无疑是一个历史性变化。从一种声音到百花齐放,从千人一面到丰富多元, 反映出思想的极大解放,也体现着中国的前进方位:在改革深水区和攻坚期,不同利益的调整与博弈,自然带来不同诉求的表达;随着开放扩大和全球化深入,传统与现代、国外与本土,不同价值观念也必然产生碰撞交锋。

  多元表达难免会有“异质思维”,甚至给人“鸡同鸭讲”的感觉。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欣赏理性平和讨论,期待闻过则喜的态度,但也不无遗憾地看到,一些人在讨论中容不下异见,相互对骂、攻讦,动辄给对方扣上吓人的帽子,用意气之争代替真理追求;一些人对待批评建言,非但不虚心听取,反而搞起了“诽谤定罪”,甚至以权力意志压制不同声音。

  鲁迅先生说过,辱骂和恐吓绝不是战斗。思想观念的价值,在竞争中才会彰显,在实践中才能检验。“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自信。那种扣帽子、抓辫子的辩论方式,“不同即敌对”的思维模式,本质上都是狭隘虚弱的表现,无助于社会和谐的构建、健康心态的形成。

  在这个意义上,以包容心对待“异质思维”,在对话中协调立场,在交流中化解矛盾,我们才能最大限度地形成共识,推动思想观念的进步。相对于普通民众,手握权力的执政者尤其需要这种“包容”。如果说前者的狭隘只是语言暴力,后者的狭隘则可能带来真实伤害,比如“彭水诗案”、“灵宝帖案”;如果说前者的包容体现的是素质修养,后者的包容不仅是一种“雅量”,更是执政为民的需要、法治社会的要求。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不乏各种偏激声音,但只要出于善意,没有违反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而不能主观地归之为“对着干”。相反却应看到,在一个多元社会,尊重不同的声音和意见,既是尊重公民的表达权,也是纾解社会焦虑、疏导矛盾冲突的必然要求。

  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其实,不同声音乃至反对的意见,还是提高执政水平的重要资源。所谓“听不到不同意见不决策”,只有允许不同声音存在,才能了解掌握各方面情况,做出理性判断和正确决策。所以毛泽东同志认为“让人讲话,天不会塌下来”,所以邓小平才说“七嘴八舌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所以中央领导才反复强调“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监督政府”。

  多元乃繁荣之奥秘。一个社会越是向前发展,就越需要多样的个性表达,越需要整合各种意见形成统一意志的能力。以包容心对待不同声音,在“存异”中“求同”,我们的社会就不会成为“一袋各不相干的马铃薯”,并在思想的交流碰撞中不断凝聚、升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6 10:32:48 | 看全部
本帖最后由 巴黎张健 于 2011-5-6 11:36 编辑


F0AZSOCADC2TANCAQWGYSQCASOEXXKCA1LF3J3CA0J72ZVCAY0SR83CAU7NB0SCABXMKS2CA9ZKKT2CA.jpg

孙中山民国六年讲话
国父民国六年的演讲

我知道,你们很着急。张勋复辟了;国会,又开不成了。我知道。

我啊,我急的不是这个。这些日子我想了很多。我们本来是共和国,可怎么一次又一次地出现了封建主义专制主义的东西。这个问题不解决,专制复辟,就是必然的;共和国就永远是一个泡影。

共和的观念是自由、平等、博爱嘛。可民国六年来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各级行政官员都视法律为粪土,民众仍被奴役着。民国应该是自由之国——自由是,民众,天赋的权利。可民国六年来我们看到的是什么?是只有当权者的自由。权力大的有权力大的自由,权力小的有权力小的自由。民众,没有权力,没有自由。

民国应该是博爱之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可民国六年来我们又看到的是什么?是只有民众,对当权者,恐惧的爱。而当权者对民众,只有口头上虚伪的爱。那种真诚、真挚的博爱,我们看不到啊!

民国更应该是法制之国,可民国六年来我们看到的是行政权力一次又一次地、肆无忌惮地干涉立法。你不听话,我就收买你;你不服从,我就逮捕你,甚至暗杀你。立法者成了行政官员随意蹂躏的妓女。

那行政是什么呢?行政,应该说是大总统及其一整套文官制度。应该是服务于国民,行共和之政。可民国六年来我们看到的是什么?是一个打着共和旗帜的家天下——在这个家天下的行政中,我们根本看不到透明的行政程序,更看不到监督之制。那些行政官员是如何花掉民众的血汗钱?民众不知道那些行政官员把多少钱,揣进了自己的腰包。你们不知道吧?我也不知道。

你们都知道司法是裁判吧?这个裁判的原则是什么?是一部主权在民的共和国宪法。可民国六年来,我们根本没有看到这么一部宪法嘛!就那部不成熟的《临时约法》,也一次又一次地被强奸。

有人说——不不不,不是一个人,是有一些人说,共和国,它只是一个称号而已。你孙大炮说的这些太虚幻,太遥远,不符合国情。它就像一个气球,啊,看着很美丽;可一飞上天啦,砰!破灭了。我想请问你,我们不要共和了吗?难道共和真错了吗?如果我们不要共和,那我们有的,就永远是专制;如果我们不要共和,那我们有的,就是永远被奴役。如果共和错了,那自由就是错了;如果共和错了,那平等就是错的;如果共和错了,那博爱就是错的吗?我们追求的共和没有错。当然,她还不完善。所以我们要,一点一滴地,去完善她。哪怕要为此要付出代价呢?

喔对了,我今天,穿的这身衣服有点古怪是吧?连裁缝都说是很奇怪的。但是我要说这是——这是为了完善共和,你们还觉得奇怪是吗?我要说,这就是共和!这就是共和的衣服!这边,我设计了三颗扣子。共和的理念就是平等、自由、博爱。这边也有三颗扣子,民族、民权、民生。那宪法呢?哎!哎!哎!我说的不是三、三权宪法啊。我发明个新词,叫五权宪法。这里装的是,立法权。这儿装的是行政权。这儿装的是司法权。这三权你们都熟悉,叫间接民权。我情有独钟的,是直接民权。要让普通的民众,都有直接参政、议政的权力。一个,是考试权。我们中国古代就有考试的传统。后来把科举废除了。当然,这对后来大兴新学有好处。可当官,就不再考试了?这不好!这就像倒脏水把孩子也倒出去一样啊!民国六年来,在行政上用的是什么人哪?都是他袁世凯北洋的人,至今还如此。所以,我们要把考试权还给民众。今后,凡行政用人,一定要经过考试,不管是谁。还有一个是弹劾权。没地儿装了?不急,不急。装在这儿!弹劾权!为什么要把弹劾权藏在里面呢?因为它是民众的杀手锏。它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豁然杀出来,弹劾你!所以你要战战兢兢地当官,老老实实地为民做事。

我想这回更要有人说我孙文是个疯子了,吃饭穿衣都说共和。你孙大炮,还会什么?他说的对,我只知道“共和”这两个字,我这一辈子就认这两个字——“共和”。我们有许多志士同仁为了共和连生命都献出了。我孙文此身啊,没有别的希望——就一个希望,那就是——让共和不仅是一个名词,一句空话,或一个形式;要让它成为我们实实在在的生活方式,让他成为我们牢不可破的信念。共和,是普天之下民众的选择,是世界的潮流。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我孙文相信,我们这个中华民族啊,它一定会实现共和的。我坚信这一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6 18:49:15 | 看全部
看了这么多,本人觉得张建好尖酸刻薄,是不是曾经受过什么伤害或刺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华人街

法国公司:Sinocom sarl
地址:48 Rue de Turbigo,
75003 Paris,France
联系电话:(0033)-(0)144610523
意大利分公司:Sinocom Italia Srl
地址:Via Niccolini 29,
20154 Milano, Italia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扫描苹果APP

扫描安卓APP

QQ|Archiver|手机版|华人街 huarenjie.com

GMT+1, 2025-1-24 07:41 , Processed in 0.087207 second(s), Total 12, Slave 9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管理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