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9210
注册时间2010-6-5
最后登录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
楼主 |
发表于 2011-10-6 22:3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看血脂化验单
除科研外,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化验项目主要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等6项。各级医院因医疗条件不同,以上项目不一定都能检查。
在看化验单时最常遇到的问题是看不懂上面写的一些简写英文代号。在此,介绍一些化验单上多用的符号:
TC:代表血浆总胆固醇,也有用T-CHO代表血浆总胆固醇的
TG: 代表甘油三酯: HDL-c代表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代表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ApoA1:代表血浆中载脂蛋白A1。
ApoB: 代表血浆中载脂蛋白 B。
看化验单时遇到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这些指标的正常数值应该是多少。现介绍一般情况如下:
总血浆胆固醇:3.36~5.78mmol/L(130~200mg/dl)。
血浆甘油三脂:男性为0.45—1.81mmol/L(40--160mg/dl);女性为0.23--1.22mmol/L(20--108mg/dL);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2.19mmol/L(35--85mg/dL);载脂蛋白A1:110--160mg/dL。
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12mmol/L(120mg/dL);
载脂蛋白A1:110~160mg/dl;
载脂蛋白B:69~99mg/dl;
当发现血脂化验单上的以上数值超出正常范围时,首先应该检查一下血的样本是不是在空腹状态下采取的。一般要求病人在采血前一天晚10点钟开始禁食,于次日早上9点至10点钟采取静脉血。其次还应注意受试者的饮酒情况,因为饮酒能明显升高血浆中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浓度。再次,在分析结果时,应考虑到脂质和脂蛋白水平本身有较大的生物学波动,其中部分是由于季节变化、月经周期及伴发疾病等原因所导致。最后就要从临床角度寻找原因了,下面重点介绍一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及载脂蛋白的临床意义。
总胆固醇的临床意义:增加见于胆道梗阻、肾病综 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淀粉样变性、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传染性肝炎、门脉性肝硬化、某些慢性胰腺炎、自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家族性高a一脂蛋白血症、老年性白内障及牛皮癣等。减少见于严重贫血、急性感染、甲状腺机能亢进、脂肪痢、肺结核、先天性血清脂蛋白缺乏及营养不良。
甘油三酯的临床意义:增高见于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综合征、胆道梗阻、甲状腺功能减退、急性胰腺炎、糖原累积症、原发性甘油三酯增多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的临床意义:提示易患冠心病。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多的临床意义:提示易患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的冠心病、脑血管病。
载脂蛋白的临床意义:ApoA、ApoA、ApoB可用于心脑血管风险度的估计,高密度脂蛋白ApoA;下降和ApoB增高在心脑血管病最为明显,还见于高脂蛋白血症和其他异常脂蛋白血症。
最后需要说明,各个医疗单位由于使用的方法、实验的条件等差异,各项指标的正常值可能不完全相同。一般情况下,在化验单上都标有正常参考值,可对比测定的各项指标是否超过了正常范围。
如何看化验单(乙肝三系检查、肝功能检查)?
(一)乙肝三系检查(代表体内病毒情况)
1.HBsAg(表面抗原)
2.HBsAb(表面抗体)
3.HBeAg(E抗原)
4.HBeAb(E抗体)
5.HBcAB(核心抗体)
A 1、3、5项阳性说明感染的是大三阳,病毒复制快,有传染性。
B 1、4、5阳性说明感染的是小三阳,病毒复制相对较慢,传染性相对较小。
C 单独2项阳性说明原来感染过乙肝,或者注射过乙肝疫苗。
D 1、5或者4、5阳性说明正在感染其间,或者正在康复之中。具体分析看病情而定。
E 1、3阳性说明正在感染之中,应该及时治疗。
(二)肝功能检查(代表肝脏本身的变化)
项目 单位 参考范围
总蛋白: G/L 60-83
白蛋白 G/L 35-53
球蛋白: G/L 25-33
谷丙转氨酶 U/L 0-40
谷草转氨酶 U/L 0-50
总胆红素 umo/l 0-20
直接胆红素 umo/l 0.0-6.0
血 常 规 检 查
(RBC) | 正常情况:男性: (4-5) *1012/L; 女性: (3.5-4.5) *1012/L
增高: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 贫血,出血 | 血红蛋白(Hg) | 正常情况:男性: (120-150) g/L; 女性: (105-135) g/L
增高: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 贫血,出血 | 白细胞(WBC) | 正常情况:(4-10)*109/L
升高: 各种细胞感染,炎症,严重烧伤.明显升高时应除外白血病.
降低: 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放射线,药物,化学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 疟疾,伤寒,病毒感染,副伤寒. | 中性粒细胞 | 正常情况:(50-70)%
增高: 细菌感染,炎症;
降低: 病毒性感染 | 嗜酸性粒细胞 | 正常情况:(0-00.75)%
增高: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贫血. | 淋巴细胞 | 正常情况:(20-30)%
增高: 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降低: 免疫缺陷 | 单核细胞 | 正常情况:(3-8)%
增高: 结核,伤寒,疟疾,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 血小板(PLT) | 正常情况:(100-300)%
升高: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症状性血小板增多症,感染,炎症,恶性肿瘤,缺铁性贫血,外伤,手术,出血,脾切除后的脾静脉血栓形成,运动后.
降低: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播散性红斑狼疮,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机能障碍,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进. | 血沉 | 正常情况:男性: (0-15) mm/h; 女性: (0-20) mm/h
增快: 急性炎症,结缔组织病,严重贫血,恶性肿瘤,结核病.
减慢: 红细胞增多症,脱水. | 网织红细胞计数 | 正常情况:(00.5-1.5)%
增高: 溶血性贫血,大量出血,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应用维生素B12时.
降低: 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 |
红细胞(RBC) | 正常情况:男性: (4-5) *1012/L; 女性: (3.5-4.5) *1012/L
增高: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 贫血,出血
| 血红蛋白(Hg) | 正常情况:男性: (120-150) g/L; 女性: (105-135) g/L
增高: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 贫血,出血 | 白细胞(WBC) | 正常情况:(4-10)*109/L
升高: 各种细胞感染,炎症,严重烧伤.明显升高时应除外白血病.
降低: 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放射线,药物,化学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 疟疾,伤寒,病毒感染,副伤寒. | 中性粒细胞 | 正常情况:(50-70)%
增高: 细菌感染,炎症;
降低: 病毒性感染 | 嗜酸性粒细胞 | 正常情况:(0-00.75)%
增高: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贫血. | 淋巴细胞 | 正常情况:(20-30)%
增高: 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降低: 免疫缺陷 | 单核细胞 | 正常情况:(3-8)%
增高: 结核,伤寒,疟疾,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 血小板(PLT) | 正常情况:(100-300)%
升高: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症状性血小板增多症,感染,炎症,恶性肿瘤,缺铁性贫血,外伤,手术,出血,脾切除后的脾静脉血栓形成,运动后.
降低: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播散性红斑狼疮,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机能障碍,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进. | 血沉 | 正常情况:男性: (0-15) mm/h; 女性: (0-20) mm/h
增快: 急性炎症,结缔组织病,严重贫血,恶性肿瘤,结核病.
减慢: 红细胞增多症,脱水. | 网织红细胞计数 | 正常情况:(00.5-1.5)%
增高: 溶血性贫血,大量出血,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应用维生素B12时.
降低: 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 |
红细胞(RBC) | 正常情况:男性: (4-5) *1012/L; 女性: (3.5-4.5) *1012/L
增高: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 贫血,出血 | 血常规的检查意义:
及早发现和诊断某些疾病,诊断是否贫血,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反应骨髓的造血功能等。
血常规各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一、血液一般检查:
1、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参考值]
男:4.0~5.3 ×10的12次方/L(400万-550万个/mm3)。
女:3.5~5.0 ×10的12次方/L(350万-500万个/mm3)。
儿童:4.0~5.3 ×10的12次方/L(400万-530万个/mm3)。
[临床意义]
生理性增加:新生儿、高原居住者、剧烈的体力劳动者及妊娠中、晚期妇女。
病理性增加: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2、血红蛋白测定(Hb)
[正常参考值]
男:120~160g/L(12-16g/dL)。
女:110~150g/L(11-15g/dL)。
儿童:120~140g/L(12-14g/dL)。
[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血红蛋白增加: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参考值]
成人:4~10 ×10的9次方/L(4000-10000/mm3)。
新生儿:15~20 ×10的9次方/L(15000-20000/mm3)。
[临床意义]
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正常参考值]
白细胞分类(DC) 英文缩写 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比
嗜中性粒细胞 N 0.3 ~ 0.7
中性秆状核粒细胞 0.01 ~ 0.05 (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0.50 ~ 0.70 (50%-70%)
嗜酸性粒细胞 E 0.005~ 0.05 (0.5%-5%)
嗜碱性粒细胞 B 0.00 ~ 0.01 (0~1%)
淋巴细胞 L 0.20 ~ 0.40 (20%-40%)
单核细胞 M 0.03 ~ 0.08 (3%-8%)
[临床意义]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 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药中毒等。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减少多见于某些传染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淋巴细胞增高见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疟疾、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百日咳、某些病毒感染等。
淋巴细胞减少见于淋巴细胞破坏过多,如长期化疗、X射线照射后及免疫缺陷病等。
单核细胞增高见于单核细胞白血病、结核病活动期、疟疾等。
5、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EOS)
[正常参考值]
50~300 ×10的6次方/L(50-300个/mm3)。
[临床意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二、出血性疾病检查:
1、血小板计数(PLT)
[正常参考值]
100~300 ×10的9次方/L(10万-30万个/mm3)。
[临床意义]
血小板计数增高见于血小板增多症、脾切除后、急性感染、溶血、骨折等。
血小板计数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尿毒症等。
2、出血时间测定(BT)
[正常参考值]
纸片法:1~5min。
[临床意义]
出血时间延长见于血小板大量减少和血小板功能缺陷、急性白血病、坏血病等
3、凝血时间测定(CT)
[正常参考值]
活化法:1.14~2.05min;试管法:4~12min。
[临床意义]
延长见于凝血因子缺乏、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纤溶活力增强、凝血活酶生成不良等。
缩短见于高血脂、高血糖、脑血栓形成、静脉血栓等。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