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碎影—在蒙马特高地上
[size=12.800000190734863px]文章来源:欧洲时报周刊 作者:比图陶 发布日期:2013-07-22
巴黎市区北面蒙马特高地的圣心大教堂,是我走进去的第一个欧洲教堂。 为祈祷而燃烧的白色蜡烛,摇曳的烛光微微触动教堂的昏暗。这种昏暗重墨渲染了教堂原有的静谧肃穆,站在开阔的教堂中央,我几乎无法呼吸,有种突然而至的寒冷袭来,我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虔诚的教徒零散地坐着,面对圣坛颔首默祷。他们是幸运的人,至少在这里有他们的基督,可以在这里倾诉心中的愿望,寻求精神慰藉。我只是一个步履匆匆的行者,来看一看别人的宗教。不知道,我可以祈祷什么。祈祷是否可以改变业已发生事情的运行轨道。即使有这种奇迹,但是否能出现在我身上。 离圣坛不远处,看到有一个募捐箱旁,高悬着的一张白纸上用中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英文、日文,写着:“圣心大教堂正在维修中,需要各界人士鼎力相助,如愿捐助者,各国钱币均可”。从口袋里摸出一元的硬币,投往箱内。尊重别人的宗教,是一个人应有的教养。 借着从高高花窗透进来的亮光,睁大了眼睛细看墙上的宗教画。欧洲的教堂曾经只是从画册上,电影里见到过。在记忆里,幼时看到电影中的教堂,阴郁的教堂气氛,身着长袍的神秘教士。特别是当教堂激越的钟声响起,都是恐惧地闭上眼睛,不敢多看一眼银幕。在圣心大教堂里,这种记忆时时浮现出来。 走出教堂,在阳光下眯起眼睛,长长地吐了一口气。 通体洁白的教堂,此时,已浸润在黄昏的余辉中,拜占庭风格的圆形穹顶微微泛黄。 站在教堂外,俯瞰整个巴黎城。一丛丛的森林、古老的建筑、教堂的尖顶、窄街,都印在暗橙的底色中。眼前就是一幅莫奈风格的景物画。 从圣心教堂背面的斜坡下来,要经过一个被四周建筑围成的小广场。这里是自由画家的聚集地。他们来自世界各地。 在广场边一个卖旅游纪念品的小店门口,一个拿着小幅油画的画家,走上前来,问要不要让他画肖像。他脸上有潦倒的苍白,淡漠的眼睛里闪过一丝亮光。 想起很久以前在学校教书时的一位教美术的同事。课余,总是追着让我作他的模特。自从离开学校,就再也没有他的音讯。很多年过去了,也不晓得他的手是否依旧还会拿起油画笔,还会两手斜插在松松掉掉的长裤口袋里,在校园里走来走去。想着从小就喜欢在父亲的速写本上涂涂画画的我,如果象这个画家一样在街头拦住陌生人招揽生意,是否有这个勇气。想了想,还是给了自己一个否定的答案。 在法国的这两年,习惯性地每用一小笔钱,心里就会在原价格上乘以8或者7.9,折算成人民币,样样东西都让人感觉昂贵。不敢下手去买衣食以外的任何物品,尤其是跟艺术沾边的东西。我生涩地笑着对画家说,不用了,谢谢。他眼神里的亮光随着我的声音瞬间消逝。望着又去招揽生意的画家身影,心里隐隐作痛。是不是为了这种身心自由的生活方式就一定得付出忍受物质清贫的代价。他们是否会从心底里对这种境遇安之若素。 无籍籍名的自由画家,在这个小广场上靠给游人画肖像画来谋生,心中是否会有不甘,会有落寞。如果哪天卖不出一张画,明天的衣食又会在哪里。毕加索在成名前,就是这些自由画家中的一员。他常常在广场附近的小酒馆里,用自己的画作换来一杯酒或是一杯咖啡。这里的画家们现在也会有这样的遭际吗。这些念头随着脚步的游移始终挥散不去。一路上,目光尽量避让着手拿画夹站在小街上的画家们,不忍回绝那些探询的目光,不管是用目光,还是语言。 有人在为游人作画,有的漠然地坐着,不动声色地观察着过往的人们。 看到一个须发全白的画家坐在画架边的高凳上,闲闲地吸着雪茄,就端起了相机。待选好角度,按下快门的瞬间,那画家突然就用双手掩住了自己的面部。他用这种方式拒绝进入相机镜头。打扰了他,心里有些歉意。只能赶紧走开。 (比图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