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巴黎花之语 于 2012-3-16 01:37 编辑
按韵母的结构分类, 39个韵母中有单元音韵母10个,复元音韵母13个,鼻韵母16个。
普通话中单元音韵母共有十个:a、o、e、 ê、i、u、ü、-i(前)、-i(后)、er。
普通话共有十三个复韵母:ai、ei、ao、ou、ia、ie、ua、uo、 üe、iao 、iou、uai、uei
鼻韵母共有十六个:an、ian、uan、 üan 、en、in、uen、 ün 、ang、iang、uang、eng、ing、ueng、ong、iong
诗词创作要重视艺术性,并重几个方面,其中之一就是“韵律”,要讲究字词的搭配、音调的和谐
谈到诗词的韵律,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平仄,由南北朝时期的沈约等首先提出,在盛唐以后的格律诗中得到广泛应用,主要是讲究平声和仄声的协调。二是对偶,在韵文特别是格律诗中,对对偶的工巧是要求比较严的,诗词中一般是句对,在赋和八股文中还有多句对和段对。三是押韵,指同韵的字在适当的地方(一般是停顿的地方),有规律地重复出现。这三个方面都来自于汉语语音的特点,就是单音节语素占优势,有声调。在诗词写作特别是格律诗写作时平仄、对偶和押韵运用的好,运用的自然,可以使诗作增强音乐感,呈现韵律美;运用的不好,用得过多过滥,就会给人以生拼硬凑之感,甚至以文害义,六朝到初唐的骈体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这是每一个诗词爱好者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文字的四声特点而造成诗歌高低回环的音韵美。 现在有一个问题是全社会都有了共识的,就是用韵问题。前人写诗词,用的平水韵。平水韵,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当时对语音的研究并不完全合乎科学,有不少韵母相同、相近的字,归入了不同的韵部,形成了200多个韵,这给写诗词人为地增加了难度。另一个问题是,随着语音的演变,平水韵里原本是一个韵的字,现在已经不是一个韵了。照平水韵写的诗,今人读来,已有不少是不押韵的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解放前,就出现了十八韵,就是一麻、二波、三歌、四皆、五支、六儿、七齐、八微、九开、十模、十一鱼、十二侯、十三豪、十四寒、十五痕、十六唐、十七庚、十八东。 最近,经过专家学者们研究,将汉字归纳为十四韵,也就是将十八韵中的二波和三歌,合为一韵;将六儿、七齐、十一鱼合为一韵,将十七庚、十八东合为一韵。十四韵,被称为新韵,也就是普通话音韵。这种归类,使得写诗词用韵就更加容易了。随着社会的前进,普通话日益普及,因此,用普通话音韵写古典诗词,应该是古典诗词写作的发展方向。鉴于现在写古典诗词的老年人,掌握普通话有困难,因此,平水韵、十八韵,也还在继续用。估计,新旧韵杂陈的时间,还会长期延续下去。但年轻人,已经掌握了普通话语音系统的人,就以新韵写诗词为好。我自己就是坚持用普通话写古典诗词的。 最后,还要附带说一下新诗。人们喜欢写新诗,这是好事。但诗歌就要像诗歌。新诗也得有自己的规范。什么规范呢?从大的方面说,诗歌属于韵文类,应该把押韵视作新诗的常规,把不押韵视作新诗的变体。诗歌的特点,是十分精粹,也必须坚持形象思维,必须注意炼字炼句,必须在立意谋篇、遣词造句上下一番功夫。诗,总得要有点诗味。什么是诗味?有思想性,让人有想头;有艺术性,给人以美感;有音乐性,让人可诵读。这样,新诗才可能有广大的读者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