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5062
注册时间2011-5-2
最后登录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

楼主 |
发表于 2014-7-26 16:11:51
|
看全部
温州乃至中国地区,几乎没有一条河道不被污染。几乎没有一片森林水草保持完整。中国古代皇帝看到天灾人祸,尚且有罪自己的诏书。而现在这些人等官员。不过是互相推诿。错误都是人家,是在不行就是别有用心的。实在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
《罪己诏》是古代帝王反省罪己的御用文书。论其起源 , 当从禹、汤开始。此后 , 周成王、秦穆公、汉武帝、宋徽宗, 都曾经颁发过罪己诏。
罪己者,一者在社会矛盾激发时颁发,以“罪己”表明自己悔过的决心,以安定天下民心。一者古代帝王以天子自居,天降巨灾,自然是被看做是老天对天子的惩罚,是老天警示当政者政令有亏、品行欠佳,作为天子自然要要对这一切负起责任来,对老天表明态度,向世人承认罪过,颁布罪己诏。
史载 :生活在原始社会末期的禹见民心涣散 , 深感内疚 , 认为自己没有当好这个首领 , 于是自责。商灭夏后 , 汤布告天下 , 安抚民心 , 史称《汤诰》。汤深刻地检讨了自己的过错 , 曰 : “罪当朕躬 , 弗敢自赦 , 惟简在上帝之心 , 其尔万方有罪在予一人 , 予一人有罪无以尔万方”。此后 , 适逢商连年大旱 , 五谷不收 , 负责宗教祭祀的大臣说 , 要用人为牺牲 , 向上帝祈祷求雨。于是 , 汤“剪发断爪” , 身为牺牲 , 祷于桑林 , “以六事自责” , 曰 : “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 , 万夫有罪在余一人。无以一人之不敬 , 使上帝鬼神伤民之命”。于是 , 民大悦 , 雨亦大至。
汉武帝早年穷兵黩武,导致国库亏空,民不聊生,时至晚年,汉武帝终于良心发现颁发《轮台罪己诏》向天下检讨过失,对以往的政策改弦易辙。
唐德宗罪己诏更是令人刻骨,其《罪己大赦诏》的大意为:“要治理好一个国家,一定要诚心诚意地去做事:首先想到他人,还要毫不犹豫地知错就改。我当了皇帝,但却流落异地……我应实实在在面对以往的过错,认真接受教训,才可望在将来有所振兴……,我以前生长在深宫之中,居安亡危,不知道老百姓耕作之艰难,不体谅将士征战之劳苦……老天在上责备我,我不知;百姓在埋怨我,我也不了解,以致战乱纷起,社会混乱……既对不起先人,也对不起百姓……”。
亡国之君宋徽宗罪己诏中,宋徽宗对自己执政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做了深刻反思,但是悔悟时间过晚,国势已颓,最终国亡身俘,老死他乡异国。其罪己诏大致内容为:“朕承祖宗恩德,置于士民之上,已经二十余年。虽兢兢业业,仍过失不断,是我禀赋不高之故。多年来言路闭塞,导致小人得志,贤良之士遭陷贬谪,奸邪掌权,朝政紊乱,痼疾日久。而重赋夺尽百姓之财,戍役夺尽兵士之力,多作无益,侈靡成风……灾异屡现,而朕不觉悟;民怨载道,而朕却不知。追思所有的过错,悔之何及!”
罪己次数最多的要算是清世祖顺治皇帝了。这位少年天子亲政后,自然灾害很多 , “水旱累见 , 地震屡闻” , “冬雷春雪 , 陨石雨土”。他把这一切自然现象都归罪于自己的“不德” , 上干天咎 , 所以 , 不断自我反省 , 屡屡下诏罪己。临终之际 , 又留下了一道罪己遗诏 , 淋漓尽致地为自己列举了十四条罪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