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群的讨论里,几个家长围绕着共同的主题:如何更好地帮助孩子?我浏览了大致的内容,涌上来双重的感受: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怜的孩子!
竭尽全力地爱护孩子是中国式的父母的普遍特点,他们恨不得帮孩子打点好一切,恨不得帮孩子扫除一切路障,恨不得为孩子填平路上每一个坑洼,恨不得……总之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孩子。在学校受点挫折了,埋怨老师;与同学闹矛盾了责怪对方或者直接就“两肋插刀”;孩子有点情绪了就焦虑不已……他们一边埋怨一边给老师送礼、讨好,五花八门、八仙过海,其目的只有一个——为孩子创造一个完美环境。
只是,护犊的家长们忽略了孩子成长的关键因素:只有经验才能带来成长。过度的护犊本质上剥夺了孩子去经验的权利,让孩子失去学习的机会,让孩子变得无能。
无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行为能力的不适应(缺失)及低自我评价。于是,衍生出当下各种低情商的孩子:人际关系不良、适应能力差、抗压能力弱……各种社会现象:啃老、自闭等等。
护犊的家长本身有着强烈的焦虑感,因无能力处理自己的这些情绪困扰,于是在孩子身上代谢,以爱之名。但结果都是吃力不讨好。因为无论家长提供多么美好的环境,最终社会真实的一面会原原本本地呈现在成为成人的孩子面前,而这时的孩子已经错失了最好的成长时机,残酷的现实令他们原有建构的自我世界坍塌,他们开始怀疑一切,怀疑自己的能力、原有的信念系统。如若承受不住颠覆并重建的自我系统带来的痛苦和不安,就容易从此一蹶不振,甚至以自己的无能状态狠狠地报复并挫败父母。
让孩子在冲突中成长,还原孩子一个社会的实相,而不是人为地给孩子营建一个虚幻的假象,让孩子面对冲突,学习处理并获得经验,体验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得到的喜悦,还有重要的自我控制感。
让孩子在冲突中成长,让孩子明白自己有权力有能力选择如何应对,让孩子获得人格中最重要的品质——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并且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