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爱生活爱梦想】 于 2018-3-5 23:06 编辑
劳工签证:市几年前那些年欧洲经济好,对于中国人的劳动签证不想现在那么严。
只有在国外有劳工大赦就可以申请劳工签证。
那一年我出国的时候要花10w人民币的代价才能买到这合法的签证。
一切都是合法的从帮忙办护照和签证到买飞机票出国一年左右应该都可以完成。
这也是意大利和西班牙为什么有那么多老乡在的原因了。
不过那一年10w人民币我连一万人民币的押金都拿不出来。
怎么办?
劳工抵债:就是来到欧洲帮老板做完两年的工作没有工资只有生活费。包吃包住。
花两年时间来抵押路费和签证的费用来换一本合法的欧洲居留身份。
值不值?十几年过去了。
值不得已经不重要了。
!!!!!!!!!!!!!!!!!!!!!!!!!!!!!!!!!!!!!!!!!!!!!!!!!!!!!!!
意路披荆斩棘,意路拼搏。
“勤奋”一直以来都是意大利华人的标签,华人凭借一番努力,在意大利各大城市各地开拓了一片天地。
他们的事迹也随着历史积淀下来,成为一代代学习、称赞的榜样。
米兰唐人街有可能在意大利的真实生活的写照,是老移民的影子,新移民的未来,也许你的成长之路也会这。
一个人辞职后来到米兰华人街Via paolo sarpi,熟悉的中华元素扑面而来。 各类中餐馆、旺角茶餐厅,小唐汤包,麻辣烫。
中国传统工艺品店、杂货铺,形形色色的汉字招牌,就连广告牌都是中文的,行走在这里仿佛穿越国度,仿佛回到了青田的涌金街一样。
这里就已是米兰当地人和华人心目中的 CHINATOWN MILANO 唐人街”
米兰唐人街见证了意大利华人移民、创业、发展的艰辛历程和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
不仅承载了几代人的回忆,更是米兰华人为当地社会作出重要贡献的缩影唐人街见证了华人移民、创业、发展的艰辛历程和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不仅承载了几代人的回忆,更是华人为当地社会作出重要贡献的缩影 放眼望去,商铺林立,车水马龙。
在游人眼中,唐人街是米兰最为繁华的商业区之一,也是华人为意大利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历史见证。
而对米兰华人而言,除了生意之外,他们“生于斯,长于斯”,无论现在身处何方,唐人街都是异国中的那片“故土”,承载了几代人的成长回忆。
八月底闷热的米兰在灿烂的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
这里便是意大利乃至整个欧洲最著名的唐人街——Via paolo sarpi 。
如今的米兰唐人街,包括坎via Messina、via Giovanni、区域,融合了传统与现代文化。
意大利最古老的米兰唐人街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和谐和诚信。
街道两旁各类商铺鳞次栉比,中餐馆、糕点店、中医中药行、海鲜干货店、工艺品店、旅行社等一应俱全。
还有屌丝最喜欢吃的家乡黑暗食品:辣条
米兰唐人街卧虎藏龙为了一圆欧洲梦,有人高阶低就,有人倾家荡产,也有不少人抛弃了在家乡原有的事业,飘洋过海,重新开创新生活。
无论失败、成功、荣辱,个中甘苦,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辞职的前几天在华人街公众号的看到新闻里在家孤独华人男子猝逝10天才被邻居报警发现,揭穿了意大利是天堂的美梦,也让许多移民受困者唏嘘,当初不顾一切投奔此地,是否正确的选择,而兴归去来兮之叹,却又骑虎难下,进退两难。
虽云不如意,但人生有梦,希望相随,我以前在【血色黑金】的帖子里写过:华人作了过河卒子,唯有向前,或可有新出路,一时的困顿,就当成人生的磨练。
大多数人即使暂不得志,认命不如卖命,仍渴望有反转的空间,也就在抱著一线希望下,熬了下来。
看到新闻的时候仿佛看到了自己的结局一样,会不会也那么凄惨。
屌丝每次辞职都会回到米兰唐人街看看老朋友,吃点街上的美食汤包,麻辣烫,烤肉等等。。。
在乡下久了有点乡巴佬进城一样般好奇。
咬咬牙买了一杯珍珠奶茶【一茶一坐】仿佛回到了年少上学的青涩的感觉。
看着街上的人来人往的。
屌丝往返在12和14路电车之间 内心盼着奇迹。
肩上沉重的行囊 盛满了惆怅利。
唐人街是中国新移民踏入意大利的避风港,在这里不仅能找到住房,享受便捷的中文服务,而且还可能通过室友、同乡等关系找到工作。
由于发挥了移民门户的职能,唐人街人气兴旺,并保留着中华文化的传统风俗。
每逢春节、元宵节等中国传统节日,街上人头攒动,耍龙灯、舞狮子等传统表演纷纷登场,热闹非凡。
米兰唐人街目前居住于此的华人主要是老移民和他们的80后和90后的后代,来自俺浙江老家、广东、福建等地,这里通用语言是中文比意大利更加适合。
当年他们闯海外的“三把刀”——
菜刀、【ristorante】
剪刀、【fabberica】
理发刀,【il barbiere或者la barba】
在这里土壤深厚,
中餐馆和bar、
prato般的加工厂
理发店和美容院
等仍然是许多人的经济来源。
身处意大利的华人,由于异乡环境的陌生与自身条件的限制,生活窘迫,但华人依靠勤劳克服了在异乡的诸多不适,闯出了属于华人一番天地。
说实话
说假话也好
不管屏幕前的你们信不信
屌丝很佩服的70后和60后老华侨们,
不是他们的用血与泪的铺路,现在也没有现在90后和00后幸福的环境。
不管你的老一辈老板或者父母亲们在抠门再小气是值得尊敬的,
因为他们所经历过的是无法用文字而表达出来的【原谅屌丝小学文凭】
【图片:2010年Prato工厂里屌丝和一位青田老华侨的手】
老一辈的华侨是中华民族无与伦比的生存能力和耐力的最高体现,他们曾经是最挣扎的一群人也是最幸福的人,说老华侨挣扎是因为他们的祖辈曾经在异国他乡为了生存饱受屈辱,说他们幸运,是因为他们是最能敏锐感知并且为中国崛起过程中每一丝细微脉动而倍感欣喜的一群人。
对第一代50年或者60年前就来意大利淘金的老华侨而言,这实际上是一种人格的两种表现,由于存在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等因素,60后70后老一代为我们铺的路的那时候华人移民倾向于生活在相对独立的“同源”圈子里面,自保自助,
这导致了“唐人街”在欧洲的各大城市陆续形成,尽管如此,由于华人在数量上毕竟有限,而且只能以依附当地经济的方式谋生。
屌丝接触到在老一辈意大利的华人,第一代被称为“牺牲的一代”,牺牲了自己应有的享受而换取家人的幸福。
【我和我小叔。小叔一直是屌丝最佩服的老华侨。】
第二代80后【也就是俺】或者90后华人在意大利读书上大学【俺没钱上大学】,有的甚至上高中,他们凭着一口流利的意大利,在意大利社会如鱼得水,左右逢源,不会再过父母辈的苦日子。
有人问屌丝,你一个人在意大利十几年了会不会被民族歧视?
绝对会。
一定会。
肯定会。
但是如今意大利各行各业都有华人的影子,包括省会议员,各级政府部门,都能看得到华人面孔的后裔。
“别人的国度”的夹层心态,扭曲人格;
全新透视华裔老板的心门:苛刻、仁慈、奢华、勤勉,
以及他们在欧洲意大利当代文明家国所经历的欣喜愉悦与痛苦煎熬、
成就感和失落感;深入探讨鲜为人知的题材。
华人已经是意大利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看看的米兰唐人街,有的地方满街都是华人,让人分不清到底是意大利还是中国的街道。
【米兰唐人街特色移动的自行车小吃和用自行车勤劳卸货的运输工】
做为意大利第二代华人,屌丝是2005年出国的刚好赶着金融危机的前几年,这些年走了大半个欧洲。
我在意大利或者说在欧洲的生存状态,
其实与我第一次来米兰的时候唐人街的变化不是很大。
只不过很多商店已经易主了,换了招牌重新装修了。
有些人也各奔东西了。
【血色黑金】一文的素材,便就是我在意大利和欧洲看到的事情和物还有许多生活时所获得的。
自然,瞎编乱吹是难免的了,或许这可理解为是一种在意国他乡打发无聊的乐趣罢了。 经过了这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走过来,我体会过一个人意大利生活的辛苦,也品尝过自立带来的信心。
要自己生存和快乐的生活,面对一个陌生的国度,陌生的人群,和陌生的文化,其实每个出国的华人心理都有说不出的酸甜苦辣。
加油屏幕前的孩子们。
意大利华人的未来还在你们的肩上。
在米兰唐人街上班的时候,有时候工作上和意大利人各种各样的职业【律师 警察 银行职员 家乐福工人等等】接触闲聊中他们对屌丝说:意大利当地的华人们为生存而表现出来的忍耐力和吃苦耐劳是惊人的。
一句不错的赞扬但是,他们还有一句没有说出口的潜台词,那就是:没有觉悟,任人宰割,这种狭隘和保守的传统偏见依然存在于为数不少的年长欧洲人的脑海中。
老外不懂我们中国人刚刚来到意大利的时候精神上承受巨大的压力,受不了意想不到的反差,导致崩溃。
由于缺乏欧洲经验,刚刚来到意大利的我们不会语言往往成为被歧视的对象,拿最低的报酬,干最累的活,被意大利社会压在最底层。如果你不想回到原来的老家,唯一的办法就是坚持。
坚持不是很容易,特别是对那些意大利语不灵光的老一辈,年级大了更不好学是要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能来意大利的人,在中国不说都是精英,在中国也都有一些小能耐。
但是花了十几万来意大利来到欧洲,你发现自己什么都不是了,成为一个纯粹的体力劳动者,但不管你通过体力工作什么方式挣钱生活,都会得到别人的尊敬!
笑贫不笑娼的意大利生活,现实的不能再现实。
无论屏幕前看着帖子的你们在中国是干什么的,以前你的能力和阅历,在这里似乎归结于零。
意大利语不通就像哑巴一样,人和人之间的处事方式完全不一样。
虽说空气好,蓝天白云,自然环境优美,但在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中,不免让人捏一把汗!
说实话,这是一个难以回顾的话题。
有车,有房,有工作,这就是所谓的欧洲梦的现实新版本的定义了。培养些业余爱好,一家人居家旅游,和国内相比,就是天堂了。也许现在还出国的人并不只是为了赚钱,一个老男孩需要的不仅仅是钱,而是成就。绝不是虚荣心,而是社会上每个人都看得见摸得着,无法不承认的成就。
刚来到意大利的前两年来到,首要问题是生存而不是生活,所以我们必需放下架子。
尽快地找到工作,由于刚来意大利,大部分人没有长期居留,也没有codice fisicale绿卡,在用visa签证申请长期身份的过程中,只能打拼命打工了。餐馆,工厂,甚至一天做14小时以上的黑工厂成为首选。
都是些意大利人一天做八小时双休不愿意干的工作。
餐馆工作,每天工作长达10以上个小时,一般都是早上醒来10点左右去餐馆一直忙碌晚上凌晨1点。时间太难熬。
工厂里工作劳动强度太大,刷牛仔裤,钉木板,做沙发布,没有一样是轻松的。
许多女性干保姆管家,工厂的扫饭打杂 经常受气,被人训斥,没有自尊。而且给钱少得。
由于没有工作经验,刚开始炒鱿鱼成为家常便饭。也看在里拉或者欧元的份上,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一两年过去了,情况有所改善,有很多人拿到了绿卡和一年或者半年的居留,摇身一变成为意大利了合法居民,很多居留申请请求,由于各种因素被意大利agenzia entrata移民局拒绝,这些人大部分请律师,开始与身份被拒绝抗争。这是一个费钱费时的过程,经过不断的判决和上诉,时间长达几年。
拿到长期居留也有一部分华侨选择自己创业,用中国人特有的聪明智慧和勤劳精神,在意大利这个懒洋洋资本主义的大山里挖掘财富。
创业的华人大部分干与中国有关系的生意,由于对中国文化的熟悉,懂得中国人的行事风格,在这方面胜过懒散慢一拍的意大利,具有竞争优势。像5块欧的理发店,加班加点的装修公司,廉价中餐馆等,中国按摩院 美容院都是华人容易入门的行业。
有少部分人创业获得了成功,成为行业的显耀人物,其他人处于虽不是很富有,但也过的去的状况。
生活逐步走上了轨道,家属和同乡也都陆续来意大利,这时候想回国看看年迈的父母。
这就是有的人出国后七八年甚至十几年才回国一次的原因。
来意大利第一年,是豪言壮语; 第二年,是寡言少语;
第三年,是自言自语;
第四年,是胡言乱语。
很多人的感受也确实如此,虽不至于胡言乱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豪言壮语确实没有了。 每个人,在刚踏入意大利的土地的时候。
带着一股冲劲和激情,满腔热情的喊出自己的计划。
正如电视中看到大跃进时的口号:"赶超欧美,直奔共产"一样,看看走过的路,真的很天真又无知。
第一年来意大利,为什么会豪言壮语吗?
就是因为不了解,以为这里是天堂,这里很多机会。
但却忘了《温州人在巴黎》中开场的另一句话:“如果你恨一个人,就带她去欧洲,那里是地狱。
”意大利工作没有那么好找,国内的大学文凭学历不能当饭吃【北大 清华 浙大之类最高学府谁还TM来意大利】,初来能到华人餐馆打工就算不错的了。
当满怀激情在一天12小时以上的工作环境下,比如餐厅的盘碗和菜刀油锅中消退的时候,比如在Prato的工厂里呆上两年什么的天真少年也会自然变的寡言少语,思考着生活难道就是这样吗?
难道每天的生活就是上班下班,炒菜收盘子吗?
加班加点的12小时的意大利快餐快节奏的意一年367天【如果多出来那么一天我相信还是在工作上度过】天无休息的工作何时是个头呢?
在工厂那两年屌丝那时候想起这样一句话:“不在沉默中灭亡,就要在沉默中爆发!
”在沉默中灭亡的人,就开始变的自言自语了。自言自语中,除了抱怨,就是后悔,想当年,忆当初,悔如今。
在工厂里屌丝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如果回去的话,肯定会好好做好以前的工作,还是中国的生活好。
”“早知道这样,我才不来意大利呢!”
欧洲的生活是单调的,餐厅和工厂生活的人是脱节的,更是单调的。
原本在青田和那群**朋友在瓯江把酒言欢的场景只能在自言自语中回味了,都将做为过去了. |
胡言乱语的时候多了,而且越来越多了。不是疯了,而是一种排解,一种疏放,更是一种无奈了,好多人背负的出国债务,也许在2年后还清了【青田的习俗是要么10w路费要么帮老板做完两年抵掉路费】。
一个人两年后走出工厂那时候在威尼斯不知道去哪的屌丝但回头一看,摸着自己的口袋依然空空如也,原来自己什么都没有了,青春流逝了2年,身体却仿佛透支流矢了10年的年少轻狂。
在工厂呆的越久屌丝的头上的白头发越来越多。
有人也叫屌丝去染一下,但是屌丝苦笑着说:白头发能让自己想起来2005年刚刚出来的那年的岁月里,怎样在意大利再苦也要继续前进,不为自己,这是为了曾经在浦东机场打长途电话给青田老家说的豪言壮举。寂寞的异意乡“最好的,都在远方和想象当中。”
这句话是意大利13年的华人街老男孩最能形容意大利这几年的生活。
无论是人文自然环境,还是物质供应,一切都挺好的。但唯一的问题就是“孤寂”。
好山好水好寂寞,好烦好乱好热闹。
这句戏言是在意大利华人界用来总结国外和国内生活差异的。
华人移民意大利,无论年轻年老,有钱没钱,孤独这一关是注定难过的,只是程度高低而已。
如果没有什么大的经济压力的话,现在的90后或者00后的年轻人的普遍生活就是拿着1500欧的工资,整天自己做饭,看碟,然后固定和几个朋友到家里聚聚,玩玩“LOL或者王者农药 三国杀”,打打游戏机,养养猫狗。
看似不错,但和在国内特别是北上广深这些地方一呼百应,每天“局不断”、“新鲜事不停”的生活相比,确实有一种难言的寂寞。
2008年八月我在米兰华人街一家早期青田老乡开的中餐馆打工,当时正值餐厅内的电视在播放奥运会的开幕开始。
餐馆的老板和一群家人全部放下手中的活,厨房的厨师们也关上火炉到大厅一起看电视,欢呼的泪水不停的流淌,连其他在旁边用餐的当地白人顾客也兴奋的来和我们一一握手表示祝贺,此情此景终身难忘。
来自: 华人街iPhone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