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操作将在您下回登录时自动记录您的这次国家选择。如需重新切换,可通过切换国家完成。
楼主: hui2019

生命的意义——作者:蒋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9-8-19 15:32:34 | 看全部
【农民工】

      泣别妻儿母,摞行囊、人潮车挤,雪霜征走。汇聚八方乡音伴,交识纯真挚友。暂忘却、亲人盼候。背井离乡天涯去,为余钱剩米穷家厚。抛稚女,偶相守。

      花花世界灯如昼。打拼中、日劳身垢,腿腰酸抖。角落陌生蜗居地,昏暗粗餐填口。甚寂寞、孤零涩酒。最是夜深人静后,蓦牵萦病父妻知否?艰岁月,莫回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19 15:35:16 | 看全部
、《打工村》
青壮远从工,村幽屋静空。
田间耕种者,老妇鹤头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19 18:28:04 | 看全部
在写上山下乡45周年之际
(上山下乡雁门纪实)


公元一九七一年的夏天,
上山下乡运动象波涛翻巻,
它如同狂怒的海潮,
几乎把每个人的情感冲翻。
在这场海啸的浪尖上,
正行驶着一条条离乡的小船,
一个个驾驭小船的知青,
正飘荡着各自命运的风帆。
难忘的一九七一年夏天,
三百八十余名江油中学知青。
在中坝体育场浓重的欢送大会上,
被送往了江油西北大山之间。
可能天意已将我们这一代人命运注定,
可能我们终将遭受这一命运的劫磨难。,
眼前,一切都显得那么陌生,
这就是江油的枫顺,六合,雁门,石元
从此,这群不醒人世的娃娃,
在这里落户,安家,
十六,七岁,的年龄
充其量只能算作青少年。
树棒搭的柴床,
松油枝点的灯
从此,
开始了漫长的知青苦难。
尖沟子背篼,棕垫肩,
腰上绑个刀劈子,
手上还要拿把砍树劈枝的刀,
艰苦磨难就从此开始的每一天。
春天,
烧火地,收麦子,
点包谷,栽秧子,
还要背牛粪,满身粪水臭气熏天。
夏天,
薅两道秧子,
锄三道包谷草。
薅草锣鼓追倒屁股碾。
秋天,
割谷子,打扳桶
上山扳包谷,
收工,还要背起佰多斤的包谷下山。
冬天,
砍火地,平农田
修山路,刨渠堰,
一个冬天都不会清闲。
手拿点锄子,腰背竹芭笼,
悬岩陡璧点包谷,
石头缝里种黄豆。
广种薄收靠天吃饭。
揹架子,打杵子,棕垫肩
棕蓑衣,竹斗棚,大背篼。
腰杆上还要劈把大弯刀,
这就是知青的地道装扮。
曾记得,
太阳落山收工,
还要砍上背柴揹回家,
灶头才会有火苗出现。
曾记得,
太阳落山收工回家,
点起马灯推腰磨,
转得天晕,饿得地转。
曾记得
木桶里唯一点麦麸也已吃完
饿得发慌只得到书记家憎饭,
书记发话开仓放粮才度过青黄不接的春天。
曾记否,
一年忙到头,
一两角的劳动日,还不够糊口,
只有卖倒找,补钱。
曾记得,
一个如花似玉妙龄春芳的同学,
却在这苦难岁月的煎熬下,
上吊自杀身亡,青春搁浅。
曾记得,
朱X国同学拳打硫铁矿,
为知青搭车,溶血奋战,
从此,知青赶车方便还省了钱。
苦难还在继续,日子还得过。
前途眇芒,岁月磋砣,
惟有解愁就是唱唱知青之歌。
或者抜动犹伤的琴弦。
倦了,就去公社赶场。
打个牙祭,喝点酒,解个馋
烦了,串串队见见朋友同学,
打发寂莫,谈理想,聊明天。
猫儿崖,灵宝山,
窄卡子 仰天窝,
岳家沟,磨河垻,
大竹溪,小埧子,
悬顶岩,老鹰窝,
小指山、沐水洞。
五指山、莲花寺。
小院溪、五道河。
还有杨家院,巩平山。
听听这些地名,
就可知道生活的地方,
环境有多恶劣,
日子有多艰难。
娇嫩的小树在寒风中摇曳,
颠簸的小舟在漩涡中打转。
苦难和期盼相互交织,
困惑常常缠绕在彷徨间。
希望支撑着朦胧的幻想,
艰辛中露出苦涩的无奈。
心湖荡起忧伤的涟漪。
美丽无邪的青春正遭受痛苦的磨难,
我们这一代的知识青年。
没有怨恨的泪水,
只有坚韧的承担
单纯在希望中默默的奉献。
在雁门的“蹉跎岁月”
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
为祖国分担苦难
只是知青沧海中的一点点。
或许那个非常年代,
现在已成为历史。
但是知青情结知青的激情仍在,
涌动的激情与社会责任紧密相连。
我们没有颓废与仿徨,
我们顽强拼搏,自强不息,
肩负历史的重任,
与伟大的时代同在。
在纪念下乡四十五周年之际,
我们感慨那过去了的非常年代。
更要珍惜幸福的现在,
希望更加美好灿烂的未来。
我们没有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我们没有因虚度年华而悔恨。
我们可以自豪说:责任、坚韧、拼搏。
这就是我们知青精神的无价所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19 19:08:00 | 看全部
少年不识山中虎,也
就般般,也就般般。只为
登高不畏艰。
      而今识尽山中虎,汗
雨潸潸,汗雨潸潸。面向
南墙得转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19 19:28:49 | 看全部
只有回归真实  才能重焕生机
——诗词创作及常见病救治例说
熊东遨先生在中山大学“诗词承传与创作暑期研究生学校”的演讲
(2014年8月23日)

选择这样一个话题来做文章,是因为传统诗词发展到当下,其走向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被“官腔”绑架了。诗词,在许多人手里,成了某些特定口号的代名词。媒体上各种假大空式的“表态”、“跟风”作品盛行,直面现实、倾吐真情的作品则难得一见。有之,也限于一些非主流的小范围之内。唐代诗人白居易说:“凡今秉笔之徒,率尔而言者有矣,斐然成章者有矣。故歌咏、诗赋、碑碣、赞咏之制,往往有虚美者矣,有愧辞者矣。若行于时,则诬善恶而惑当代;若传于后,则混真伪而疑将来。”(《四部丛刊》影宋本《白氏长庆集》卷四十八)此话至今仍具警示意义。
外在的真实面目,内在的真实感情,是构成诗词的基本元素;只有回归真实,才能延续生命。本文将从“真实”这个基点出发,从不同的侧面探索当代诗词如何继承传统、融汇时代、续发正声的问题。
一、生活中处处有诗(本文所提“诗”的概念包括词在内,下同)
生活是诗的源泉,诗人,只要热爱生活,就能随时随地发掘诗材,写出属于自己的诗来。生活中处处有诗,生活中的诗人人可写。过去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将来还会是这样。先抛一块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19 19:37:07 | 看全部
半边街,这是一个在我们这座小城市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地方。


    “半边街”这个名字不知因何而来,无从考证。听别人说,几年前那里还是一个很郊区的地方,现在成了所谓的城中村。想必那里还是郊区的时候,可能商业就很发达,热闹程度比不上一条街,但也相当于半边街,因此有了“半边街”这个名字,这是我瞎猜的。还有一种可能,从那里现在的格局来看,一边是一排村民自建的,差不多都是三四层的小楼。每栋楼下面都是铺面,做什么的行当的都有。楼前有一条不是很窄也不是很宽的马路,马路另一侧是一堵长长的围墙,围墙的里面是一个建成不太久的居民小区。因为这堵长长的围墙,这条曾经繁华的小街只剩下了一半,所以就叫做“半边街”了。当然,这也是我瞎猜的。


    半边街现在的名气,或许不是因为它曾经的商业有多发达,或者是被一堵围墙隔得只剩一半的街道,而是因为那里住着一群从事特殊职业的女人。我这么说,就算不知道这里的人,也会明白个大概。半边街,相当于当年深圳的沙尾村。人们一提到沙尾,不经意就会想歪。确实,那里就是一个歪地方。男同事之间,不怀好意的开玩笑也会拿这个地方来说事。哈欠连连,昨晚干吗去了啊,去沙尾了吧?一个看上去一直都很正经的人,说到那里也不禁会流露出暧昧的表情。也就是说,此处的半边街,与彼处的沙尾一脉相承。



    对于半边街,我无意于批判什么,更无意于宣扬什么。我只是想说说,关于几个半边街女人的一些闲话。



    一年以前,我在离半边街不远的地方开了现在这个小餐馆。于是,便对半边街这些女人中的几个女人有了一些肤浅的认识。


    “狗妈”,这是我们餐馆服务员给这个女人起的名字。狗妈三十来岁,我猜。因为她的妆化得不但看不大出年龄,有时也看不出性别。狗妈有一只小狗,穿戴与人一模一样,她亲切的称其为“幺儿”(四川话大概就是宝贝的意思)。狗妈每一次来吃饭都带着这只小狗,每一次都给狗要一份蒸排骨,自己放进嘴里嚼了再吐到地上喂狗,那场面不说恶心但至少算得上倒味口,我提醒过她好几次,但她都似乎从来都没听懂过我说话。


    我并没有留意狗妈是什么时候开始来吃饭的,注意到她是因为她骂别人家狗的一段精彩语句。正逢春天,小动物的发情期。于是便有一只不知好歹的小狗整天跟在她家幺儿的后面。但这只小狗也太不爱修边幅,身上总是脏兮兮的,很不招人喜欢。终于有一天在我餐馆里,这只大大咧咧的小狗惹恼了狗妈。大庭广众之下,狗妈毫不留情面的把它骂得狗血喷头。原话大概是这样的:


    “你个不要脸的丑狗,你不尿泡狗尿照照你自己,长那副德性还敢来泡我幺儿,你简直都不配做狗……”。我不明白,小狗不配做小狗,那它还能做什么呢?难道要它做只猫?


    多情的小狗远远的站在门口,偏着脑袋看着狗妈,它可能也明白狗妈对她的敌意,它只是远远的看,并不靠近。狗妈越骂越激动,拿筷子指着那只可怜巴巴的小狗,小狗吓得往后退了两步后,又继续偏着脑袋看着狗妈。狗妈继续骂:


    “你敢再跟着我幺儿,老子就踢死你!你胆子倒是不小,你长得这样,你居然都上了我幺儿两回了!……”狗妈话刚落音,餐馆里笑成一片。一对小情侣,男的喷饭喷到了女的脸上,又引来一片哄笑。


    狗妈总是不定时的来吃饭,有时上午有时中午,更多的时候是下午,晚上几乎没有来过。狗妈每次来都带着她的幺儿,也总是嚼细了排骨喂它。狗妈每一次来,总是一直喋喋不休的与狗说话,她似乎不太喜欢人。狗妈每次与狗的谈话也都总是让人浑身不自在,鸡皮疙瘩长满身。


    很长时间没有看到狗妈了,也不记得是从什么时候就再也没来过,可能是去年秋天吧。或许她已经不做这行了,也或许她去别的地方做了,她疯了也有可能。现在回想起来狗妈来,其实她很可怜。


    “肺片女”,这也是服务员给她起的外号。因为她每次来餐馆都只点一碗肺片一碗饭,她几乎没有吃过别的菜。服务员猜她的年龄可能有四十了,我看她像四十,也像三十,有时看她憔悴的样子更像五十。


    除了点餐,肺片女从来没有和我们任何人说过话,但也从来都不少话。从一进门,电话都一直没离耳朵。她的腔调很奇怪,普通话说得像四川话,四川话说得很不像四川话。有时候在电话里与人争执不体,有时候又似乎说的是让人肉麻的情话。至于她说什么,与我们没有半点关系,她只是我的顾客而已。


    有一天下午,肺片女低着头,头发遮住了半边脸,有些失魂落魄进来,毫不例外的要了一碗肺片和一碗饭。等她坐下来我才发现,她脸上有被人挠过的痕迹,深深的印子带着血红,像小学生作业本上被老师打的红×,无从知道她的伤是哪来的。


    在那往后的一段日子里,肺片女的脸上总是伤痕累累。再后来,就再也没见过。


    “半边街的小女子”,这不是外号,这是对半边街一个不知道称呼的女人的称呼。小女子的年龄应该也小不到哪里去,只是因为她比其她的女人要年轻些。


    小女子每次来总是打包带走,从来没有坐在餐馆里吃过。小女子没其她人那么多让人不顺眼的坏毛病,每次来总是低着头,一声不响的站在厨房的窗口前,直到打好包走人。小女子在等候的时候,总是摆弄着手上的东西,有时候是个小工仔,有时候是自己的指甲。


    尽管小女子低着头,还是能看到她脸上写下的“自卑”二字。每个女人走上这样一条路,背后总有一大把辛酸的故事。或许,做这一行并不是小女子的初衷。在别人眼里,小女子没有人格,但在她内心却未必没有自尊。


    小女子差不多每天都来,也都是下午。转眼,到了冬天。小女子依旧低着头站在厨房的窗口,摆弄手里的东西,或者自己的手。那天下午下着雨,天气很冷。小女子依然还穿着一件低胸的衣服,嘴唇有些发紫。我一边帮她打包一边问她:“穿这么少,冷么?”我问她冷不冷的语气没有半点调侃,更没有讽刺的意味。


    小女子有些意外的抬起头,笑容在她脸上显得那么沧桑,充满忧怨的眼神忽然让人觉得心里被牙签刺了一下。她先是摇了摇头,后来又点了点头,最后还是低着头回到了我问话前的姿势。“冷。”小女子说冷的声音小得几乎让人听不到。“知道冷就多穿点。”我平静的说。第二天,小女子又来打包,还是那身衣服,只是脖子上多了一条蓝色的围巾,盖住了胸前的空处。


    或许,明天小女子就不会再来。过年了,也该回去看看她爹她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19 19:53:50 | 看全部
诗穷而后工。”穷便是穷在这个人。当知穷不真是前面没有路。要在他前面有路不肯走,硬要走那穷的路,这条路看似崎岖,却实在是大道,如此般的穷,才始有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19 19:56:07 | 看全部
李太白诗固然好,因他喜欢道家,爱讲庄老出世。出世的诗,更不需照着年谱读。他也并不要把自己生命放进诗里去。连他自己生命还想要超出这世间。这等于我们读庄子,尽不必去考他时代背景。他的境界之高,正高在他这个超人生的人生上。李太白诗,也有些不考索它背景是无法明得他诗中用意的。但李诗真长处,实并不在这点上。
我们读李太白、王摩诘诗,尽可不管他年代。而读杜工部韩昌黎以至苏东坡陆放翁等人的诗,他们都是或多或少地把他们的整个人生放进诗去了。因此能依据年谱去读他们诗便更好。郑子尹的生活,当然不够得丰富,可是他也做成了一个极高的诗人。他也把他自己全部放进诗中去了。他的诗,一首首地读,也平常。但春天来了,梅花开了,这山里的溪水又活了,他又在那时想念起他母亲了。读他全集,一年一年地读,从他母亲死,他造了一个坟,坟上筑了一个园,今年种梅,明年种竹,这么一年一年地写下,年年常在纪念他母亲。再从他母亲身上讲到整一家,然后牵连再讲到其他,这就见其人之至孝,而诗中之深情厚味也随而见。他诗之高,高过了归有光的散文。归文也能写家庭情味,可是不如郑子尹诗写得更深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0 14:44:00 | 看全部
人生如行路,一路艰辛,一路风景。走过一些路,才知道辛苦;登过一些山,才知道艰难;趟过一些河,才知道跋涉;跨过一些坎,才知道超越;经过一些事,才知道经验;阅过一些人,才知道历练;读过一些书,才知道财富;过了一辈子,才知道幸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0 14:44:57 | 看全部
人生如行路,一路艰辛,一路风景。走过一些路,才知道辛苦;登过一些山,才知道艰难;趟过一些河,才知道跋涉;跨过一些坎,才知道超越;经过一些事,才知道经验;阅过一些人,才知道历练;读过一些书,才知道财富;过了一辈子,才知道幸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0 14:49:42 | 看全部

擦皮鞋的妇女



生活把她送到路边

像一个安静的词,紧贴尘嚣

俯下身子——



她用娴熟的技艺

擦拭人们一天的心情

生、旦、净、末、丑,在她的眼里

都是上帝



去灰、上油、打刷、抛光……

双臂陷入一种持久的疼痛

她知道,力量用巧了

就能把幸福赎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0 15:02:55 | 看全部
人心与火心

                           
                        文/赵万萍

                  
                   拾掇一堆干黄的柴禾

                  横七竖八地摆放在一起

                  不论材质大小

                  不计材质优劣
                  七零八落地堆架着

                  不论年轮长短

                  不论潮湿变质

                  划一根火柴

                  点燃

                  用最原始的方法

                  低头

                  趴下

                  嘴对柴火堆

                  用尽一生的气力不停歇息地吹着

                  火星时大时小

                  吹燃又熄

                  熄了吹燃

                  吹得人烟雾腾腾脸红脖子粗

                  噼里啪啦叫喊不停

                  渐渐地火燃旺了

                  人心变暖了

                  渐渐地火燃小了

                  火心却空了

                  留下的只有那堆已焚烧的灰烬

                  在空气中洋洋洒洒

                  自由漂泊

                  谁人读懂它的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0 15:08:02 | 看全部
耕,应该是一个勤奋的动词!
      
耕梦——那些睡思里老梦翻添新愁的儿时年华,那些旧梦深锁清惆的故乡情怀,却让我夜夜在天梦里耕耘,晃荡在故乡的山山水水间,做着无铭铭无所以的发生!
      
很久以前我都想说一说我这坨一分五亩田的梦事,而真到操刀时,却一次次敲出几行无根的文字又追着光标撵了回去。
      
离开故乡十五年,十五年不是个可怕的数据,很多人都这样原始地离开,很多人又这样年复一年地在春运里跟着火车头来,又随了火车头去。
      
可是不知从哪一年开始,我的思梦里开始有了故乡的身影。老村校的教室,那怕换着后来的同学后来的事,但地点依稀;山林里的老坟老地、坡坡坎坎,连每座坟的具体位置都记得那么清楚;早已拆掉改建猪舍的老屋……
      
在岭南,这样的梦我理解自己,我以为是根深蒂固而又大爱远行的思乡情怀。这样一年年的梦做下去,醒来时偶得几份清愁,却并不使人愁醉添忧染疾,日行里却宁奈着一天天理想的追随着自己的感念疯疯痴痴的来来去去。文字开始慢慢变成一种内心的祭祀和跪读,为早已远去的自己送呈。
      
去年我将自己打发回了故乡,放任自己想怎么地就怎么地,可以做一份工作,说不去就不去,情愿不要工资、固执的自己哭个不停;可以睡到自然醒,背个包空踩在城市的天角里,偶听远处高楼建筑的那一声空叹气!做一份将自己弄的脏的不行、手烂的无语的事情而自娱;可以把自己安顿在流年里,停下脚步时抬头便可得风景,那些骑着单车圈的人、那些四轮轻驶追远的车辆、那些三轮上的小贩和叫卖声、那些仰面浮生里楼宇间不规则的电线电缆绳……我不再那么的为了为了的责任制而为难,我倒下床便可以很快入睡,轻易不会夜半醒来想东想西…………
      
可是,可是我的深梦里依然印象般地穷耕着那些儿时放牛的山林,那些田埂那些山梁那些堰塘……
      
是不是我那天老地荒的千年情怀,只停留在故乡的原风景!它们催老了岁月,更次了年轮,深埋下我对故乡再无回不去的童年梦根,每挖下一尺,便得三分归老七分厌世!情守处,空困的记忆,便让故乡的寸土下载并保存了我的思念与渴望,从那一片片老林深处见远着我孤独的旁白和低垂的落泪…………
      
云上作土耕旧梦,只唯时光赶快天荒地老,便可轻踩流年追往亦,将这一劫交割明白清楚,了无所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0 15:14:22 | 看全部
流年里的丝瓜香
去菜市场,徘徊良久,菜品琳琅满目,不知该买些什么,总感觉提不起胃口,女摊主如母亲般的年纪,绽开一脸温和的笑:孩子,看看这个爱吃不,刚上市的,可新鲜了,递过两根绿油油的蔬菜,竟然是丝瓜,欣喜不已,付了钱,如获至宝一样拎回家。

   小时候,每到开春,母亲就会将一把丝瓜种放在碗中,用湿布盖好,等其发芽,院子一角的小菜园早早就被翻过,散发着泥土的芬芳,在某个清晨,我悄悄揭开布子,惊喜地呼喊:种子发芽了。母亲小心翼翼把种子播种到地里,边种边自言自语:很快就有新鲜菜吃了。

随着天气一日日变暖,丝瓜藤蔓也逐渐长高长长,一条条争先恐后地攀爬上母亲搭好的架子,不几日,便长成了一条绿色小长廊。黄色的丝瓜花开了,引得几只蝴蝶和蜜蜂翩翩起舞。

花儿落了,藤蔓挂上了指头般的丝瓜纽。每日放学,进门第一件事便跑到丝瓜架下,看丝瓜们长大了多少,想到很快可以吃上香喷喷的丝瓜炒蛋,不禁馋涎欲滴。

等啊盼啊,丝瓜终于长到了半尺长,我会自告奋勇拿着篮子去采,踩着小凳子,哼着歌,将一条条碧绿滑嫩的丝瓜摘下,小小的心溢满快乐。

热腾腾、香喷喷的丝瓜炒鸡蛋上桌了,我一改往日的唧唧喳喳,埋头苦干,足足吃了比平时多一倍的饭,撑得小肚子溜圆,难以弯腰,母亲很少下筷,笑眯眯看我们吃:慢点,以后每天都有的。
   

整个夏季,丝瓜成了餐桌上的主要菜肴,母亲换了花样做。蒸、炒、凉拌、熬汤,每一道菜都色香味俱佳,令人百吃不厌,收获多的时候,母亲会让我把丝瓜送给邻居品尝,这是我最喜欢做的事。端着簸箕奔走于东家西家,收获那么多的夸奖,还有各样的瓜果梨桃,比过年还开心。

一季长夏,丝瓜架是一家人最爱去的地方,大要在下面乘凉,我们围着它捉迷藏,有月亮的晚上,躺在下面长椅上,夜风习习,蟋蟀在一旁唱歌,萤火虫提着小小的灯笼在游走,间或,有新出生的蝉在上面练翅,这样看着听着,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

秋风送走长夏,丝瓜叶黄了,丝瓜纽落了,取而代之的是长长的老丝瓜,母亲取出里面的籽种留待来年种,丝瓜络用来刷锅洗碗,每逢这时,母亲总是说,丝瓜浑身都是宝呢,可不是,每年都有邻居来讨,拿去做药呢。

转眼,故乡的夏季都成了记忆,我远走他乡,很多年没吃过丝瓜了,偶尔,那蓊蓊郁郁的丝瓜架会常常进入梦乡,童年的蟋蟀还在角落唱着古老的歌谣……醒来,常会摸到一脸的泪。

母亲打电话总是说,夏天的丝瓜还给你留着呢,什么时候回来吃啊?我应承着,却不知归期在何时,母亲就这样,孤独地守着丝瓜架,年复一年。

原以为我在北方的这个城市,不会吃到丝瓜,那年却在街头邂逅,有他乡遇故知般的感慨。卖丝瓜的妇人母亲般的年纪,见我在摊着驻足,说:买吧,孩子,自家种的,没有化肥农药,保你好吃,恍惚间,耳边又响起母亲的声音:吃吧,孩子,吃完百病不侵,我把妇人剩于的丝瓜都买了,足足吃了好几天。

此后,夏季的餐桌上,总会有丝瓜的身影,像童年时一样,仍百吃不厌。

回到家,洗净手,进厨房一番忙碌,鲜嫩可口的丝瓜炒蛋、丝瓜汤上桌了,不过,我没急着吃,而是先给母亲拨了电话,我想听一听久违的声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0 19:51:01 | 看全部
下厨房 烟火暖人心
子曾经曰过:食色性也。
至于是老子还是孙子曰滴,我不care。我厌烦过去的繁文缛节和煞有介事。所以今天听闻于小姐于北大发言时被轰下台,我是有种快感的。后来我终于想明白了我这样反感这位女士的原因。大抵她所倡导的道理是四平八稳的。少了人性的另一面,看上去虚假且堂皇。飞在半空中。心灵这碗鸡汤再好喝,喝多了也是令人生厌的。
说到鸡汤,生活中我的安心有时也来源于,干净的厨房,如果厨房是清洁明亮的,我就会有心情慢慢的煲一锅汤,烧一种新的菜样。
吃不吃是另一回事,研究食谱,买菜,洗净,切好,斟酌分量。当一切准备就绪,看着油在烧红的铁锅里冒着烟,兹兹作响。倒入调料,原材料,翻炒,调试火候,发出香气。慢慢就收获一种平实的幸福。
从来不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女子,却并未真正的爱过厨房,细究过菜品。家里并未曾有过注重饮食的传统。大抵是那时候物质条件不算好,都是有什么吃什么的。二则也因为父母皆在外奔波的多,从小学起我便已在学校吃午餐,初中高中大学均是寄宿。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的时间是很少的,即便有,父母照例会开饭桌会议,无论如何是谈及不到菜品的口味上去的。
再后来上班,异常忙碌的生活里,吃饭基本算是一个任务型事情,不饿不死就行,类似于猪对食物的诉求。
对厨房的兴趣也是在近一年内慢慢培养起来的,一则是年龄渐长惊觉饮食结构对健康的重要性,慢慢开始关注健康均衡营养膳食,外面的小餐馆,是不敢长食的。二则是城市太大生活多少无聊,既然没有能力学会其他技能,学会做饭也是好的,将来成家之后,至少不会让老公孩子饿肚子的。
然后就这样走进了厨房。细细琢磨,小心制作,当新鲜的食材变成热腾腾的菜,吃下去是有一种暖的。从胃到心。这大抵就是大家常说的,人间烟火的真意。
所谓寻常人生,饮食男女。
那些热爱饮食的人,大抵是也是更容易热爱生活的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华人街

法国公司:Sinocom sarl
地址:48 Rue de Turbigo,
75003 Paris,France
联系电话:(0033)-(0)144610523
意大利分公司:Sinocom Italia Srl
地址:Via Niccolini 29,
20154 Milano, Italia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扫描苹果APP

扫描安卓APP

QQ|Archiver|手机版|华人街 huarenjie.com

GMT+1, 2025-1-23 17:59 , Processed in 0.081040 second(s), Total 6, Slave 4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管理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