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操作将在您下回登录时自动记录您的这次国家选择。如需重新切换,可通过切换国家完成。
楼主: hui2019

生命的意义——作者:蒋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5 15:39:22 | 看全部
一条小河流过,我不会言说;
一条小河流过,心不会触破;
一条小河流过,泪流进心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5 18:41:18 | 看全部
洗却胸中千古事,满斟好饮尽秋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5 18:45:36 | 看全部
词是“诗余”,可不是边角余料
商量刘南陔——
词是“诗余”,可不是边角余料
读了刘老师的词话,很是喜欢。
比如通俗,妇孺皆知,不弄生涩古僻。我以为完全对。
也就是商量一点,词是“诗余”,可不是边角余料,不是作诗剩下的边角余料。
词既然是曲子词,也就是它是合辙歌唱的。是该长的句长,该短的句短,该清浊该平仄用字纹丝不乱。
写诗和写词没有高下之分。不是写不到诗的人写词;也不是写不成诗就写词。哪里会。
唱词和唱诗肯定是不同的。
再说,词也不是死板的,有在词谱基础上加字、减字的,就是证明。
有些词牌本身就是限制题材、主题和作品情调的。如梦令会有幽怨,沁园春会有哀戚吗?要有,那真是笑话。

【附刘老师原作】
短令功到脱口成
文/刘南陔
   短令就是字数在100个以下的词。词又称为“诗余”, 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写不成五律、七律的一些边角废料即题材、句子再经组合打磨而成的。比如鹧鸪天就由七律演变而来,卜算子由五律演变而来,把握了律诗写作的基本要领,写词其实并不难。
    写词又称为填词,需要按词谱一字一句地填写,就跟考试时做填空题一样。这里面最大的难点是每个字都有平仄的讲究。词又需要通达流畅,不能诘屈聱牙,因为在古代词是供优女弹唱的,如果读不顺口,听不明白,人们不会喜欢,也不会流传下来。诗词在古代老幼都能听懂,相比诸子百家的散文是非常浅近的,我们如果在认识上出了偏差,尽用些深奥难懂的词语,以为那才是好词,那就大错而特错了!
    我们来看这一首词:
   和风暖暖,树树娇颜绽。艳酒初尝人靥灿,醉叫燕蝶痴看。   春心暗许情浓,繁华易散成空。几度相思梦里,斜阳残照花容。
(李菲《清平乐·桃花吟》)
    是阕赏花怀人,由眼前的景物联想到曾经拥有的美好时光。而今景物依旧,人事皆非,花容月貌只能梦里怀念而已。虽有几分消沉,但绝不颓废——这或许是人们在面临逆境与挫折时应持的态度与情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5 19:03:29 | 看全部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曾做过一个试验,他们让同一个小女孩分别以讲究和邋遢两种形象去求助路人,看人们是否会区别对待这个看似迷路的孩子。

结果,对于穿着讲究的小女孩大家都非常有爱心,纷纷上前询问是否需要帮助;而对衣衫褴褛的小女孩,却没有任何路人上前帮忙,甚至她去到餐厅都会被人赶走。

(穿着干净整洁的小女孩获得许多帮助)

(穿着邋遢的小女孩 甚至没有人愿意看她一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5 19:05:27 | 看全部
有个小学生说,在她的生活中,有一位爱她的人,那就是她奶奶。最令她感动的不是奶奶给买好吃的东西、买好看的衣服或者做一顿丰盛的菜饭,而是看起来一个毫不起眼的动作——扶门。慢慢地,这孩子也开始学会为奶奶扶门了。有时候孩子对爱的诠释往往很简单。我们的学校教育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的人,但不一定有文化、有教养,这让我们受过多年素质教育的精英,在国际商务场合常常显得不适应,而知识、文化、修养三者之间并不能划等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5 19:09:06 | 看全部





      所谓古体诗?我给它下出的逻辑性定义是“指由凝练的汉语言,或文字的平仄音节所构成的带有规则性韵调特征的长短句的一种文学体裁”(特别要记住:“古体诗”的称谓,在逻辑链上是统筹针对律句、绝句、古风而言的)。在这个定义中,我为什么特别强调“韵调”?“韵调”,就是人们通常说的“韵脚”。如: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代表诗作《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中的“晓”、“鸟”、“少”;






      又如: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诗作《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的“光”、“霜”、“乡”。韵脚是构成古体诗,或词的抑扬顿挫的重要的音调。所谓“诗歌”?我简言之“指由语言,或文字与音调融合构成的一种文学体裁”。在此,“诗”,指的是语言,或文字;“歌”,指的是由语言,或文字的平仄音节融合而构成的抑扬顿挫的音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5 19:17:47 | 看全部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5 19:44:54 | 看全部
•兔子向老虎要求平等,老虎怡口吃掉小兔,•这是缺衣少食老虎老爸,命打下的地盘,小老虎特权荣华富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5 19:50:32 | 看全部
•天下之事其可忧者甚众,而当世之患莫大于人不能言与不肯言,而甚者或不敢言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5 20:13:54 | 看全部
回答网友:询问初心,认真人性,为政以正

我的意思个性些,熟识我的网友都明白。这里也算啰嗦。还不止是吃地沟油的命,操中南海的心。
有网友讨论改革成败得失问题,其实不是问题。也就是改革的收获巨大,成就巨大。这无可置疑。
至于其间得失问题、信仰问题、所有制问题、分配效率问题、两极分化问题、两个30年问题、国企改制问题、腐败在制度和人性层面的问题、和谐维稳和平安全问题、共识凝聚人心实现中国梦问题,都会有解……这是我的信心。细化琢磨、渐次解决是过程。

我具体的三个问题也是清理思路。看能不能让大家“不堵”些。
1、初心、信仰、宗旨问题。马克思、毛主席要什么。
2、实事求是,认真人性的问题。改革开放释放人性、生发活力,是对的。
3、平衡点,为政以正。不要忽悠:旗帜马克思毛主席是修栈道,资源我有权力私用是渡陈仓。


依次是:询问初心,认真人性,求证为政以正。
先是现在来得直接,询问到地头,也就是初心信仰宗旨是信者信众信社自己要不要的问题。不要问别人、问他人、外人。两学一做就是党员姓党,解决初心信仰宗旨问题。我支持习王反腐两学一做;相信多数网友其实都支持回归初心信仰宗旨。
第二个问题,肯定改革深化改革问题,其实也是回归人性真实的问题。不认真人性,复归天地人心,就没有改革开放成就。改革开放的实践和成就是人心人性释放的成功。我们不要享受改革开放成果,又贬损说坏话它的出发点。无视人性姓私、姓我、姓贪心,假做肯定改革侈谈歌颂改革,毫无益处。还弄得自己瞻前莫衷一是,顾后左右不是人。
最后是说,更多是做局外人说,底层草根说是人民,其实多数百姓是被牧羊牧民的,我们不讨论初心信仰宗旨问题,也不敢说自己是共和国的主人,无非要的社会公平,要的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被尊重,要的求证官方的口号和旗帜是不是名副其实。为政以正,也就是官方自己的初心信仰宗旨、政策法律法规,是不是坐实了。至于许多贪渎腐败分子喊话举旗都很漂亮呢,他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了。好辞一个也不少;利益分分拿。
简而言之:共识、平衡点在哪里?上面许多参差、疑惑、矛盾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6 14:20:23 | 看全部
我写旧体诗以来,很多朋友问过我什么是平仄。我说,这个其实很简单。现代汉语普通话有四声,阴平、阳平是平声,上[shǎnɡ]声、去声是仄声。说得更通俗一点,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

  不过,古代的平仄和今天是有区别的。诗和词是按照古四声,曲和今天的普通话是按照新四声(当然,曲韵和普通话还有细微的差别,不过两者已经很接近了)。古四声不同于新四声,不是阴阳上去,而是平上去入。具体说来,那个时候平声不分阴阳。平水韵中平声也分两卷,只是因为字太多,才分上下卷,并不是按阴阳来分的。古代有一部分上声字今天变成了去声,不过这一点也可以忽略,因为上声和去声都属于仄声,古体诗中上声韵和去声韵有时也可以通押。入声是新四声中没有的东西。今天的入声字读音就分别变成了平声(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当然,也有部分字读音和今天完全不同,这一点前面也讲过。

  我们读古典诗歌可以按照普通话,但是心里要知道,古今语音是有差异的。曾经有人听我讲了平仄之后,他竟然用普通话的平仄来对一首诗进行分析,说怎么和我讲的不一样,结果闹了笑话。正因为古今语音有差异,我们可以用普通话读古典诗歌,但不能用普通话的读音标注古典诗歌的平仄。

  十二

  韵和韵母并不是一回事,很多人却把两者混为一谈。

  曾经有人问过我一个很愚蠢的问题:“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生’的韵母是enɡ,‘情’的韵母是inɡ,它们怎么是押韵的呢?”我说:“你犯了两个错误。首先,韵和韵母不是一回事。韵腹和韵尾相同就是押韵,例如ɑn和uɑn押韵,en和un(uen的简写)押韵;韵母读音接近也可以算押韵,如e和o押韵,inɡ和enɡ押韵等。另外,你选的是一首古人的诗歌。古人用的韵当然是古韵,怎么会按照今天的普通话新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6 14:26:38 | 看全部
幸福从何处来?首先来自于自身的奋斗。有这样一个故事:两只小青蛙,不小心掉进黄油坛,坛壁太滑,黄油太黏,它们都跳不出来。不过,黄油搅拌到一定程度会凝固,青蛙若踩在凝固的黄油上或许能跳出坛子。故青蛙A想:有一丝希望,也不能放弃。于是奋力的滑起来。但青蛙B想:看来是没希望了,还划什么呢?于是越发划不动了。结果黄油没凝固,两只青蛙都死在坛子里。有人说:“看,希望有什么用?同样死亡的结局。”的确,它们都死了,但死亡的那一刻,青蛙A是充实的,而青蛙B是悲哀而绝望的。谁能说青蛙A不幸福呢?它通过自身的奋斗,取得了最后一刻的充实与幸福。奋斗,不一定取得成功,但奋斗的过程一定是满怀希望的幸福和充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6 14:37:03 | 看全部
十里秦淮是南京繁华所在,一水相隔河两岸,一畔是南方地区会试总考场的江南贡院,一畔是南部教坊名伎聚集之地。
秦淮八艳指明末清初江南地区南京秦淮河畔的八位才艺名伎。秦淮八艳的名号最先见于余怀的《板桥杂记》,其中分别写了顾横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马湘兰六人,后人又加入了柳如是、陈圆圆而称为秦淮八艳,又称“金陵八艳”。
寇白门
寇白门,名湄,字白门,明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出生于金陵。
人物生平
明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寇白门出生,其家乃世代娼门。
寇家居于金陵钞库街。
(钞库街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夫子庙秦淮河南岸,东北起文德桥,西南至武定桥。钞库街在明代是国家金库——宝钞库的所在,明朝钱币为“大明通行宝钞”,街以库名。东晋时,这里是骠骑航;明代时,这里又称沉香街,据传,此名乃因项子京在此焚烧沉香床而得。钞库街也是秦淮八艳李香君媚香楼的所在。)
声势显赫的大明功臣保国公朱国弼也有风雅伎乐之好。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暮春,朱国弼在随侍前呼后拥下,来到钞库街寇家,此是寇白门与朱国弼首次相见。
寇白门与朱国弼相识,几番交往后,朱国弼给寇白门留下了良好印象:斯文有礼,温柔亲切。
后,朱国弼提出有意收纳寇白门时,寇白门便一口应承。
朱国弼与寇白门相识当年的一个秋夜,寇白门浓妆重彩地登上了花轿,成了朱国弼的佳人。这一年,寇白门刚刚17岁。
(明代金陵的乐籍女子,脱籍从良或婚娶都必须在夜间进行,这是当时的风俗。)
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清兵南下,明保国公朱国弼降清。不久后,朱国弼举室入京,被清廷软禁。
入京后,朱国弼欲将寇白门及其他歌姬婢女一起卖掉,寇白门对朱国弼道:
“汝卖妾所得,不过数百金。若使妾南归,一月之间,当得万金以报公。”
朱国弼思忖再三,遂予应允。
寇白门短衣匹马,随带婢女斗儿,归返金陵旧地。
寇白门回乡后,秦淮人士皆刮目视之,称其为女侠。
再回秦淮河畔,寇白门举动如下:
“筑园亭,结宾客,日与文人骚客相往还,酒酣耳热,或歌或哭,亦自叹美人之迟暮,嗟红豆之飘零”。
后,寇白门又从扬州某孝廉。在扬州并不得意,寇白门复还金陵。
此后,寇白门又识得少年韩生,两人有一段感情。寇白门对韩生,财物上多有资助,情感上不少慰藉。寇白门病,欲韩生与其同寝,韩生百般推脱。寇白门闷闷不乐中,却听得韩生与婢女在隔壁嬉笑,因此怒极,一病不起。
轶事
朱国弼被囚到京,为活命,欲把歌姬婢女卖掉,以赎性命。寇白门虽痛心朱国弼薄情寡义,但她重情重义,还是为朱国弼筹得万金赎身。
朱国弼脱身,一则舍不得如此佳人,二则有愧於心:还想和寇白门重修旧好。寇白门正告:
“当年你用银钱赎我脱身乐籍,而今我用黄金救你性命,从此以后,你我互不相欠!”
二人就此一刀两断。
评价
余怀曰:“白门娟娟静美;跌宕风流,能度曲,善画兰,相知拈韵,能吟诗,然滑易不能竟学”(《板桥杂记》)
吴梅村曰:“朱公转徒致千金,一舸西施计自深,今日只因勾践死,难将红粉结同心。(《赠寇白门》)
钱谦益曰:“丛残红粉念君恩,女侠谁知寇白门?”(《寇白门》)
老方文曰:“旧人犹有白门在,灯下相逢欲断肠。一到南中便问君,知君避俗远尘氛。此番不见幽人去,惭愧秋江与暮云。张生图晤甚艰难,此夕相期分外欢。只当论诗良友宅,不应概作女郎看。"(《偕张苍水李屺瞻饮寇白门斋头有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6 14:54:19 | 看全部
现在的儿童都是贵族,即使是农村的孩子,他拥有的玩具也是我们那一代人不敢想像的。年轻的父母一般也都是有文化的人,对小孩的教育也丰富多采。而且电视电脑普及,电影动画数不胜数。我的童年已很模糊,上学以前除了走亲戚就少有机会出村,一群孩子整天在小村里疯跑,做游戏,物质从现在看来相当匮乏。现代城里人跑到偏远的农村,照来几个泥孩子,人们满是同情,可是四五十岁以上的人都知道,他们的条件比我们那时要好得多。但偶尔同年聚在一起,说起儿时,好像也很有趣;虽然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可也很幸福。其实只要有父母的关爱,没有太大的对比歧视,小孩子家没心没肺,少有不幸福的。我的父母都很平凡,为了糊口,父亲终日劳作,当然和母亲相处的时间要长些。母亲几乎不识字,上小学前临时突击,她数学教会我搬手指数到十,入学就算过了关。这一点我觉得比现在的小朋友们要好过。几天前见到一位小朋友的故事书,印刷精致,插画优美,故事动听,大都耳熟能详。忽而忆起母亲在我小时候曾经说过的两个小故事,好像后来再没听人讲过。
    “从周至,到户县,七十二道脚不干。”三四十年前的家乡到处是河流湿地,自然适宜种水稻。水田活重,国粮也重,吃饱一直是个问题,所以对稻谷的重视程度,不是念念“锄禾日当午”便能体会到的。生产队收完水稻,小伙伴们就挽起衣袖,仔细捡拾田里路间遗留的谷粒。一晌连泥带土能有小半篮,就非常高兴;忙放在清亮的溪水中淘洗,去掉泥沙,其实才有一小把。第一个小故事就和米有关。
    说是北山的人从未吃过大米,听说滋味很好,有一天就到集上买回一小袋。拿回家中一看,原来被人骗了,一袋都是雀儿屎。他有些不甘心,翻过口袋,还真让他在口袋角找到一粒米。大米饭是吃不成了,就决定改烧口米汤喝。他老婆把那粒米洗净放在碗中,然后添了一大锅水就去生火,等水开了好下米。就在水快要烧开之际,飞来了一头苍蝇,衔起那颗米就跑。米来之不易,那能就这样舍弃,于是男人孩子拔腿就追。苍蝇跑跑停停,却就是追不上。二十里后,儿子没劲停下了,剩了父亲继续撵,一直赶到太白山,蝇子钻进大山中没了。儿子男人去追苍蝇了,女人在家也没闲着,她赶紧到家中供的神仙面前,焚香祷告,请神仙指点帮忙找回这颗米。有好事者听闻,就作了一首诗。诗曰:
    “蝇子叼了一颗米,
    他娃撵了二十里,
    他爸撵到太白山,
    他妈在屋打卦问神仙。”
    太白山有多远?站在平坦如砥的关中平原,满眼都是一望无际随着清风摇曳的庄稼,你一定会认为这个世界就是平的。天的尽头是一圈浮在云端飘渺的远山,母亲手指太阳每天落下的地方说:那就是太白山。我那时常望着徐徐坠落的太阳,在满天瑰丽的晚霞中发呆:太白山呀,那可是姜太公封神的地方,那里有不服输的黑虎灵官,一鞭砸跨的封神台……北山的人只为一粒米如此折腾,太可笑了!不过现在想起,只觉有些心酸。空负着一个勤劳的好名字,多少纯朴的先民们沉默拼命地耕耘着,只为着一个卑微的目标---吃饱。这样的理想有几次实现了?难道偏偏中国的黄土地总对不起一直深爱着它的人们?
    母亲讲的第二个小故事也很有趣。说是有一个城里人和一个乡下人很友好,城里人每年都要来乡下住几天。这次城里人来了,力邀乡下人也进城看看。乡下人却情不过,答应了。走到半路,城里人忽然提出,到城里后乡下人要叫他“城爷”。远远能看到城了,乡下人问到:“城爷,城爷,是不是城到了?”城里人不悦道:“什么‘城’不‘城’的,这叫‘拥人仓’。”进城走了一程,忽听锣鼓作响,人群荟集,乡下人心中奇怪,就问;“城爷,城爷,这里也作法会?”城里人道:“这不叫法会,这叫‘叮当会’,一月一次。”转过一条街,前面一座房起火了。乡下人忙道:“房着火了!”城里人慢条斯理说:“这叫‘屋放光’,年年有。”又行一程,前面有人喊:“闪开了,闪开了。”紧接着一股臭气扑来。乡下人忙拉着城里人躲闪,说“担屎尿的来了。”城里人却纠正道:“小声些,在城里前面那桶叫‘金盆酱’,后面那桶叫‘酸醋汤’。”一会儿到城里人的家了,门前忽然扑出个大黄狗,乡下人一边躲,一边说“好凶的狗!”城里人一边喝住狗,一边说:“这不叫狗,这叫‘人来望’。”进屋后,乡下人好奇地打量着,却见一人着寿衣躺在床上,看样子死去很久了,吓了一跳,问道:“城爷,这人死了咋不埋呢?”城里人道:“这叫‘中堂丧’。”住了三日,乡下人心中始终不爽,遂作书一封,不告而别。书的内容如下:
   “城里的孙子乡里的爷,城里的孙子把爷引进拥人仓。
     一月一个叮当会,一年一个屋放光;
     饥了吃的金盆酱,渴了喝的酸醋汤。
     门口拴的人来望,屋里躺的中堂丧。
     城里住了三日整,而今你爷转回乡。”
     小时还未见识到国人与时俱进的造词本领,只觉怪有意思的。现在却想,这是什么时候的城乡呢?最后一个习俗尤其不可思议。小时见过的城不过是县城,有一排高过农家房舍的古旧的木板楼,房顶有很
精致的花瓦,店中有巨大而黝黑的茶壶冒着大气,并不觉着风光。再大点听人说起西安,“西安省,头一景,一个辘轳两个桶。”好像也不是那么令人向往。老辈人谈到城乡,似乎城里有富人,乡下有财主。直到解放以前,农村人收获之时,比如刮烟土,地头上商贾云集,热闹如市。心中觉着做个乡下人也不错嘛。稍长,听说有个伟大人物要下决心了,他冲冠一怒:“大不了回去当农民!”这时心中就有点疑惑。前
几年,听说城里两小儿斗嘴,只要一个说:“农民!”另一个便要羞红了脸;恰如说是世界上发达国度两个朋友聊天,只要一个轻笑说:“你这样做就像个中国人。”另一个就要低头无言。现在,专家说城里的房价还没到“天花板”,作为国中“地板”阶层的人们,这时可还有底气,如同故事中乡下人那般潇洒?
    听母亲讲这些故事的时间是四十多年前,那时我还没上学读书。多少年不再提及,现在忽然想起,其实有些地方已经记不真切。几十年苍桑巨变,转眼间地表水消失地干干净净,父辈们也一个个带着满身的故事魂归沃土。而社会的变化更大,新的生活方式迅速取代了几百年甚至更长时间以来不变的古老传统,多少生存技巧无声无息地被无情抛弃,多少人生体验感受再不会有。质朴的村落让人亲切放松的自由很难寻觅了。走在平整坚实的村道上,一排排漂亮的楼房冷漠地闪耀着硬朗的日光。再也看不到穿着简陋的成群结队的儿童疯狂地跑来跑去做游戏,口里念着莫名的歌谣,脸上丝毫没有面对陌生权贵的恐惧,丝毫没有面对无望未来的木讷。时光是好是坏都是留不住的,但每一时代有它的烦恼,也一定有它的骄傲。故为之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6 15:17:26 | 看全部
面汤的诱惑
   



  

  
面汤,一种非常普通,也很常见的附属食品,尤其是在我们陕西,家家户户都爱吃面条,吃了面条就剩下了面汤,人们对面汤的处置不是喂猪,就是倒在泔水桶里。但是在我心里视面汤为宝,面汤永远都是珍贵的,我这样的心态和爷爷对面汤的钟爱是分不开的,爷爷在世的时候家里只要做面条,爷爷就不让母亲把面汤倒掉,盛在盆子里晚上喝,晚上喝不完了,第二天早上接着喝。爷爷喝面汤的动作和小说白鹿原里小娥大舔碗的动作是一样,总是一滴都不浪费。我一直不解爷爷为何要这样喝面汤,也问过爷爷,爷爷一直说你太小不懂的。

我长大了,爷爷才慢慢给我讲他喝面汤的故事,爷爷说上世纪六十年代全国自然灾害,也正是食堂化的时候,一村人在一个锅里捞饭,粮食极为短缺,人根本就填不饱肚子,大人要去地里干活,所以总要吃点东西,不然地就荒了,没有了庄稼就没有什么交公粮了。粮食实在太少了,队干部就想了个办法把大人关在院子吃,小孩子就在门外哭。那时候吃饭是分配制,一个人一个馍馍或者一碗面条,二者只能选一,爷爷说他听见爸爸在外面撕心裂肺的哭,他哪里能吃的下去。爷爷就选择了馍馍,趁队干部不注意爷爷就悄悄地把馍馍装在口袋里,拿回家偷偷的给爸爸吃。爷爷不是神仙也是人,也要吃饭,爷爷说他就喝面汤,虽然饿的天昏地暗,浑身浮肿,最终还是保住了一家人的命。爷爷说面汤是我家的救命恩人,救了我们一家人的命,不然我还不知道在那个碾盘子底下舔糠。

慢慢的条件好了很多,土地也分产到户了,家家户户都有了余粮,面汤也喝的少了,但是爷爷还是改不了这个保持了多年的习惯,一直都不让母亲把面汤倒掉,这种习惯爷爷一直保持到离开人间的那一天。爷爷虽然离开我们多年了,但是我只要喝起面汤,就能想起爷爷当年喝面汤的样子,也就勾起了对那段困难生活的记忆,脑海里也就浮现出爷爷端着粗瓷碗蹲在院子喝面汤的情景……

我这个人说来也怪,就是看见面汤亲,老婆常常说我就喝不够个烂面汤。这可能是我从小受到爷爷熏陶的缘故,爷爷一直对我说“三碗面汤顶一碗拌汤”,我从小就深知面汤的重要性,喝面汤就和喝茶一样。随着年龄增加,对事物的看法也在慢慢的改变,现在我认为爷爷之所以对面汤依赖,舍不得倒掉,主要原因无非就是这两点,第一是我的家乡在洛川塬上,水资源极度缺乏,吃水要到十几里的沟里担,要莫在深埋地下一百多米的井里绞,有水贵于油之说。第二是爷爷的一生基本上都是饥不裹腹,吃了上顿不知道下顿在哪里,对粮食极为珍惜,吃饭都要把碗舔的干干净净,更何况面汤了。即使在爷爷快去世的几年,改革开放后包产到户,家家户户都有了余粮。但是爷爷依然似粮食如生命,粒粒都不会浪费。

我的一生估计要和面汤为伴了,一天不喝一碗面汤睡觉浑身都不自然,翻来翻去就是睡不着。我有点胖,人都说这和饮食习惯有关系,也就是说主食吃的太多,尤其是面条和面汤。但是我这个人就这唯一的爱好,估计一时半会是改变不了。人常说“原汤化原食”,吃一碗面喝一碗面汤,应该说可以开胃健脾,帮助消化对身体很好。我女儿没有经过饿肚子的岁月,生活习惯和我有很大的不同,她爱吃米饭,即使吃面也不喝面汤,我就用原汤化原食来劝她。孩子那时候年龄小,问我吃油条难道也要喝炸油条的油吗?其实虽是抬杠,也有一定的道理,我也不会为难孩子。

陕北地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山地多平地少,顺西安往北走,越北土地越贫瘠,自古有“富县不富,佳县不佳”之说,富县人大多数住在川道里,水自然很广,不需要跑远路去担水,对于面汤也就没有了像洛川人那么依赖,但是富县人喜欢喝茶,这在延安地区是出了名的,连陕北说书艺术家张俊功的《延安十三县》里都提出富县人就好口茶,我住的茶坊镇估计和这也有一定的关系。佳县人调侃地把面汤称呼为“佳县啤酒”,可见佳县人对面汤的喜好胜过洛川。在佳县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说佳县人去山西赶集,吃了一碗面喝了三碗面汤,精明的山西人就要收两碗面汤的钱,佳县人肯定不愿意给争吵不休,最后到了县衙,县官问明原委后说吃面可以随便喝汤,可见这位县老爷还是一个好官,从此佳县人在山西可以理直气壮的喝面汤,都说面汤是老辈人给他们赢下的。

斗转星移,面汤不再是稀罕物,但是喝面汤已经成了我的习惯,估计一辈子都改不了了,我也愿意一直把面汤喝下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华人街

法国公司:Sinocom sarl
地址:47 Rue de Turbigo,
75003 Paris,France
联系电话:(0033)-(0)144610523
意大利分公司:Sinocom Italia Srl
地址:Via Niccolini 29,
20154 Milano, Italia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扫描苹果APP

扫描安卓APP

QQ|Archiver|手机版|华人街 huarenjie.com

GMT+1, 2024-11-26 17:37 , Processed in 0.088369 second(s), Total 6, Slave 4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管理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