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操作将在您下回登录时自动记录您的这次国家选择。如需重新切换,可通过切换国家完成。
楼主: hui2019

生命的意义——作者:蒋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7 15:39:37 | 看全部
儿时的春节,小孩子除了放鞭炮穿新衣看大戏之外,最能体现中国年味的当在小村光棍叔三兄弟家里。
    小村住着不到10户同姓人家,仨光棍是我父亲的堂哥,都已年过花甲一生未娶,论资排辈也算是小村的长老,我们依次喊二叔,三叔,四叔。平时大人忙于耕种,小孩上学,光棍叔家很少有人来往,就连亲戚也很少走动,一排低矮逶迤的瓦房一半埋在深雪里,堂屋门前的阳光又冷清又寂寞,敷衍着炊烟苍黑的瓦脊袅袅升起,却显得有气无力。还有屋檐下舒展着四肢晒太阳的小狗,时不时警惕的仰起脑袋,伸长脖子对着门前五米外竹园的鸟叫犬吠几声,象一副水墨画,却带有几分萧条和落寂。也只有在年关,光棍叔家才会荡漾出无尽的欢声笑语,他们也能将传统的生活方式赋予出温馨的诗情画意。几十年的光阴过去,风过,雨过,惆怅过,团聚过,欢乐过,不管现在的生存状态如何,这种纯正别致的年味在我的记忆中怎也拂之不去。

      那时候,每到腊月二十九晚上,光棍叔家的堂屋正中,会特意老早挂上100瓦的大灯泡,桌子上的瓷盘里也早已整齐的码着若干包从烟盒里掏出的“大公鸡”香烟,还有大瓷缸里泡好的浓茶,以及新买的笔墨。小村所有人家都会不约而同地把提前买好写春联的红纸拿到光棍叔家,集中裁好,然后由小村唯一的一个土秀才(民办老师)执笔,依照农历本上的春联挨家逐户挥毫泼墨,每轮到一家都会由主人家帮忙扯平端着对联纸的一角,每写好一副都会小心整齐地平放在堂屋一边,等待晾干,这时光棍叔兄弟三人,按贯例有两个早在厨房忙碌开了,一个在灶膛烧火,一个在灶台上蒸馍,蒸肉,炸鸡,炸鱼。而另一个则在堂屋招呼着为平辈,侄男侄女,孙子辈,递烟续茶发糖果,还不时把他们的稀罕之物,“半导体收音机”天线扭来转去,调出最好听的节目,最佳的声音,除了写对联的以外,其它闲杂人等有的坐在火炉吞云吐雾听节目,有的磕着光棍叔家自产自炒的南瓜子,海阔天空狂聊瞎侃,渴了就喝茶。那时,乡下人喝茶从不讲究,不管谁喝,都是就着大瓷缸端起来,咕咚咕咚“牛饮”,最后的茶叶,常被叫“三园”的年轻人象吃菜一样吃掉,光棍叔会哈哈的笑着说“鬼日的,好吃手”,立即再抓来一把,放进杯子,重新倒上开水冲泡。小孩们吃饱喝足了就从堂屋到房屋旮旮旯旯捉迷藏,整个屋内充满着欢声笑语。

      当对联写完以后,已是夜半三更,光棍叔们便把二张桌子合并,摆到中间,端上早已备好的酒菜,热腾腾的蒸馍,老老少少围坐在一起举杯碰盏,行令划拳吃宵夜。而此时的我总是无比兴奋地赖在灶间,闻着蒸炖焖炸的美食香味口水直流,叔们知道我的小心思,笑着轮流将鱼块,骨头,丸子,包子塞到我的手里,让我敞开肚皮吃,之后四叔会哄着帮我洗脚,再把我抱到他们的床上,睡在他的窝痕里。他这么做自有他的道理,因为第二天是除夕,按习俗,除夕要熬夜守岁,他怕我睡的太晚,除夕夜熬不住。我一躺下,仿佛回到了婴儿时期,睡在母亲曾经的“摇篮”里。无法入眠的我直等到叔们上床睡下,四叔先会握住我的脚,把我拽到靠进他的胸脯的地方,然后捂紧被子,让我裹在浓浓的温暖里,又问:“冻不冻?不要把胳膊伸到外面”。

       一觉醒来,叔们早已不再床上,晨雾低垂,鸡鸣声声,春在小村驿动着,叔家醒目的春联早被秀才老师第一个贴上,辉映着红红的喜气。

       除夕夜,家家吃完团年饭收拾完毕,男女老少十几人又会习惯性地来到叔家,听着收音机或打牌,或下棋,或围炉向火,吃着烫手的苞谷花,谈天说地,“抚今追昔”不亦乐乎,夜间女人们熬不住纷纷离去,男人和我们这些小孩则会笑语喧天直到守岁结束,只听海啸般的鞭炮声一浪盖过一浪,在小村发出惊雷般的回响。最后叔们会把提前拿下的零星鞭炮和压岁钱分发给我们几个正磕头拜年的小孩,当然压岁钱的数目是由一毛,两毛,五毛逐年增加。虽然叔家并不富裕,但他们乐此不疲,叔们说要的就是这种气氛,当发到一块的时候,叔们已在欢乐的年轮里相及逝去。而我也在一年年的幢景期盼中逐渐长大成人,远离了小村。

      多年后,每逢过年,心情便又多了一份期待,尽管儿时的春节过得磕磕巴巴,但那种氛围是祥和的,家人的团聚是亲情中的亲情,村邻叔侄的团聚,是浓得化不开的乡情弥补了光棍叔家孤独的生活,是传统中的传统。如今,很难从容不迫地象当年在光棍叔家那样,与父老乡邻欢笑团聚,围炉向火了,我曾在心里多少次咏过“归去来兮”,那影子仿佛伸手可及,却又可望不可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7 15:40:38 | 看全部
赞美《月光奏鸣曲》

     月光奏鸣曲和我是有缘分的,不知听了多少遍了。在我写作的时候,也试着换过别的曲子,听着感到别扭,不能让我很好地思考,只好又改成这首曲子,感到心又恢复了平静,思考像流水般一样跟着这圣洁的乐曲,很多往日记忆中的人和事又一次重新被记起。

      听这首曲子时,改变了时空,像是又到了一个有月光的晚上,人在白日里总有些心绪不宁的时候,可是在有月光的晚上就不一样了。天上的星星是不是比往日的多了,月亮也大多了圆多了。巴金说他喜欢月夜,我知道我也是喜欢这种如诗如画般的月夜,在月夜中,我会有很多的愿望突然来到,想动手完成它。

     听这首曲子的时候,没有了火气,会对一切宽容起来。人生很多事情都因为一个不明白,只看到当时表面的那一点,让我痛苦。月光是多宁静的明白啊,像一个智慧之人,一切都是明明白白。这时候心中的爱多了起来,听一首歌曲好听,看什么都顺意,一棵树在我的眼中也变得成了我的知音朋友,反对于我有很多有益的启示。还有远方的美人,给我讲温柔体贴的话,讲人生真理的声音,有时为我唱着一首优美的歌曲,让我的心不知不觉在陶醉了。

     听这首曲子的时候,让我会想起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的主题,那是一个向命运敲门的声音在音乐中真实的表达,作曲家本人的例子已说明了命运在自己的手中,不断地努力之中显示出来。

      记得去冬一个晚上,我坐在电脑前写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已经到了深夜,这首月光奏鸣曲还在响着,像有一位我的情人来到了我的面前,给我讲了很多温暖的话,我心中的光越来越明亮,竟然没有一丝困意,在我的前面有一座挻然的高山,恨不能一下子攀登到山顶。

      在听月光奏鸣曲,我人生经历的荣辱之事如同水中到倒影给我看一样,我不能向自己投降,我要继续寻找我人生的光明,发现生活中的诗意。

     这首曲子陪伴着我多少夜晚,减少了我的孤独之感,乐曲中像有母亲或爱人的那种体贴,把我心中的一切忧伤抹掉,冬天过去了,让我把春天搂在自己的怀抱里吧。

     这首月光奏鸣曲,竟让我有了写作的灵感,写的作品在报上杂志上发表,让我看到了自己创造的潜能是很大的,当我接到样稿时心情无法形容的高兴。

     这首月光奏鸣曲,它的旋律伴随着我,像好朋友常常给我说安慰的话,让我从此以后,不要指责外部什么不好,而是指向自己的心灵,问自己做事用心没有?并使我体会出了有无的瓣证关系,创造的上帝就在我自己的手中。

月光奏鸣曲的作曲家,如果你知道我是这样一位爱你的作品,你一定会高兴的!我却常常在享受你的这首乐曲,对你总有一种感恩的心情。

     仿佛有美人拉着我的手,前面有一座高山,山上有美的一切,只有走近它的跟前才能见到。深夜里,月光奏鸣曲继续为我奏响着,我在盼望等待着,黎明很快就要来到了,这种盼望的心情对于我来说不知多么美好,让我竟是这样为它而心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7 15:41:43 | 看全部
经常听人说做事要踏实要踏实,嘴上答应着,心里记着,却一直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后来经历一些事情才渐渐明白踏实的含义和意义。

    做了一个广告,吹的天花乱坠,所信者无几。原来,广告不踏实,吹嘘的是自己,看笑话的是观众,吃亏的还是自己。

    所谓踏实,就是说做事情要从实际出发,不好高骛远,想当然。每个人都想买彩票中500万,但是不少人倾家荡产,却还没有中一分钱。踏实就是要你做事情时想清楚,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踏实就是要求你自己了解自己,有多大的脚穿多大的鞋,每个月几百块钱的工资,却想着过皇帝般的生活,除了做梦没有别的解释。

    很多和我一样的年轻人都有着自己创业的梦想,有着自己的计划和创意,但是很多时候,血本无亏,毫无经验的冲进一个自己从来没有干过的行业,除了说勇敢之外,我真不知道该如何看待这种行为。这个社会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天才,但是只有在失败的时候,才会发现这个世界确实很多天才,但是唯独自己不是。

    踏实我理解的是,想清楚了做事,做靠谱的事情。你可以尝试,但是你要准备充分。你可以冲动,但是你要确定你冲动的理由不仅仅是精神。踏实的意义就在于,让自己更务实,减少失败,增加信心,给人以安全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7 15:47:31 | 看全部
喝酒的母亲

母亲爱喝酒,每天午饭和晚饭时都要喝一茶碗——我们这儿的农村人,都用茶碗喝酒,用茶碗来衡量一个人的酒量。茶碗是那种粗瓷的、烧制得很粗糙的那种,朴实无华,一如使用它喝茶或喝酒的农人们。
  母亲一顿只喝一茶碗,从不多喝,也不少喝。她喝的酒是散装的老白干,很烈,很苦,但很便宜。可以用钱买,也可以用地瓜干换。我小的时候,常挎一篮子瓜干,提着塑料桶去村里的小卖部为母亲打酒。
  在农村,喝酒的多是男人,少有女人喝酒。但母亲是这少有的女人中的一个。她喝酒已有很长的历史了。
  我记得母亲开始喝酒,是在父亲去世后的四五年里。那时我只有七八岁,家庭的重担一下子压在母亲一个人的肩上,她当爹又当娘,既要忙家里地里的活,还要想方设法挣钱供我读书。
  家里的责任田都在山上或丘陵上。每一年的种与收,对母亲来说,都是一次严峻的体力考验。种庄稼的时候,要往地里运土粪,母亲就借来别人的小推车,将喂猪攒下来的土粪装进尼龙袋里,一袋袋的推到山脚下,然后将大袋分成小袋,再一袋袋的往山上背。农忙的时候,母亲天不亮就出发,一直到月亮上山才回来。很多时候,我已经吃完母亲在早上就已做好的饭了,却迟迟不见母亲回来。于是,我就踏着月光到地里去找母亲,走在山坡上时,一边战战兢兢地望着路两边没人深的庄稼地,生怕会冒出怪物来,一边大声呼喊着母亲为自己壮胆。
  收获的时候,比种的时候还要忙。在秋天,人人都像火烧眉毛似的“忙秋”。山上种的多是地瓜或花生。相比收花生来说,收地瓜是最累人的活。匍匐在地上长而密的瓜秧,像一张网,你得用镰刀一颗颗地将它割断。常常一块地割完,我就累的坐在地上不愿起来了。我在前面割秧,母亲就在后面刨地瓜。有的地瓜长得很深,要挖得很深才能刨出来。一天下来,也刨不了几块地。最难的工序就是切地瓜了。要逐个用搓板似的切刀切成一片片的,再摆在地里晒干。
  月上东山的时候,别人都已回家了,空旷的原野上只有母亲和我,“咔嚓咔嚓”切地瓜的声音,传出很远。
  收工回家时,别人家已经快要睡觉了。我匆匆吃几口饭,然后就开始在灯下写作业。母亲则坐在小饭桌前的板凳上,将身体疲倦地靠在墙上,面前是一碗土豆条和一碟咸菜,还有一茶碗酒。她一口一口地慢慢品着,一边抬头看着我写字。有时我给她讲学校里的故事,母亲就微微地笑着。我仿佛看到她一身的疲倦,在这入口的酒里,慢慢融化消除了去,人也开始重新振作起来。原来,酒是可以解乏的。
  后来,我读初中离开了家,在学校住宿。刚开始的时候,很强烈的想家。我不在家,谁会帮母亲干活呢?母亲劳累了一天回家,谁会陪母亲说话呢?……在昏黄的灯下,她守着的,只能是酒了。夜深人静时,我在宿舍里每每想及此,就会流下泪来。——“相依为命”,生活用近乎残酷的方式,镌刻在我生命字典里的第一页。
  我想,那时酒对于母亲来说,也许不仅仅是解除疲乏,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她暂时忘掉苦痛,走出寂寞。
  二十年转眼间逝去,如今我已娶妻生子,步入人生的壮年。而母亲依然爱喝酒,依然喝那种一元钱一斤的劣质酒。艰苦的岁月,却染白了母亲曾经的乌发,在她脸上雕刻了梯田般的皱纹,脱落了她满口曾经皎洁如玉的牙齿。比起村里的相同年纪的人来,母亲看起来要年老十岁以上。
  面对母亲苍老的容颜,我内心深处有一种深深的愧疚。这些年来,母亲用矮小瘦弱的身躯,独自一个人抗争着人生的风雨,为我遮起一方晴空。我永远也忘不了;冷冷的月光下,母亲拉着我的手,翻越山梁,只是为了讨回被邻村人强占的土地;天空飞舞着鹅毛大雪,在黑黑的夜里穿行,只是为了到村小学的校长家里,求他能让我的学费宽限几天;大学录取通知书下来的那些日子里,母亲走家串户,求亲告友,用眼泪和哀求,为我换来近乎那天文数字的学费和高额债务……我常想,母亲是生长在沙漠里的一棵树,拼命地扎根,榨干自己,只是为了丰盈枝头的果实,而我,就是她生命枝头那颗果实。
  我拿什么回报我的母亲呢?我给予母亲的只是深深的担忧和无限的牵挂罢了。生活的诸多波折,诸多磨难,让我曾经对人生绝望过,自暴自弃过。那些日子里,母亲总是小心翼翼地陪我说话,却总是在我不耐烦的呵斥声中无言。——我是愧为人子的。如今想来,心里很痛很痛。
  前些日子我回家时,骑车带着母亲,到了小镇上的一个牙科诊所里,要为母亲镶牙。医生望着母亲嘴里掉落殆尽的牙齿,摇摇头说已经没法镶了,来的太晚了,只能戴假牙套了。我听后,心里又是一阵痉挛般的疼痛——我一直拼死拼活追求着自己所谓的幸福,却忽略了母亲的苦与痛。我是自私的。
  从诊所出来时,已是正午。我执意要和母亲去饭店。母亲拗不过我,只好在身后别别扭扭地跟着我,来到小镇那家最豪华的饭店。这是母亲第一次上饭店。坐在饭店包间里豪华的餐桌前,母亲更加局促不安,一个劲地小声问我,这里的菜是不是很贵?我掏出口袋中一张汇款单,朝母亲扬了扬,说,娘,今天我刚收到500元的稿费,以后您就别再为我担心了,我写些字就能赚钱了。母亲听后,很欣慰地笑,说,要好好写,你爷活着的时候,就喜欢写写画画。我点头。母亲不识字,她不认得我手里握着的,只是一张30元的稿费单。
  要了店里最好的一瓶酒,我为母亲恭恭敬敬地倒上。参加工作后,我曾经无数次谦卑地俯下身去,恭敬的为人倒酒,却从来没有这样为母亲服务过。
  母亲端着从未用过的高脚杯,一边细细地品酒,一边絮絮叨叨啦起以前那些事,一直在笑着。从不喝酒的我,那天也喝了酒。后来,我不知道我是醉了,还是沙粒迷了眼睛,感觉眼里有些朦胧,透过这朦胧,我却清楚地看到,笑着的母亲眼角里,分明含着泪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7 15:58:08 | 看全部
《静观自得》 佛说:



人间是一所学校,



一所最好的大学。



地狱是太苦,



天堂是太乐。



所以只有人间,



喜怒哀乐都有,



每天让我们反省、



让我们磨炼,



因为越磨炼,



我们越坚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7 15:59:11 | 看全部
诗人原来善拍马
【陈子昂档案】

陈子昂(659—700),字伯玉,唐代文学家,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人。22岁时举进士,官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其诗一改六朝风格绮靡纤弱的诗风,以质朴、刚健的语言风格,对唐代诗歌产生了巨大影响。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这首名为《登幽州台歌》的唐诗,在华文圈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这首诗写出了一种胸怀,一种境界,写出了一种人生天地间的悲怆,更写出了一种刻骨的孤寂和幻灭。此时的幽州台完全被虚化,而人生的本质却被说破。幽州台上,作者产生了一种无依无靠的感觉,古人渺不可寻,来者不辨踪迹,天地悠悠何所思,一人担尽万古愁!



这首诗的作者就是陈子昂。



陈子昂在初唐诗坛绝对是大哥大级别的人物,他不仅有丰富的诗歌实践,更有高超的诗歌理论,他痛切地说:“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咏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他对于诗歌创作现状的深刻体认,使他的诗歌创作有了高度的自觉,因而,陈子昂出手不凡,直接将自己的创作定位在了一个较高的起点之上。



然而,很有文学使命感的陈子昂在早年却是一个纨绔子弟。



陈子昂生于一个富豪之家,在17岁之前从不知道诗书为何物,整天过着斗鸡遛狗、无所事事的生活。实在无聊的时候,陈子昂就骂骂大街,打打群架,并以此为乐。后因击剑伤人,有些后怕的陈子昂才开始弃武习文。也许是陈子昂资质过人,不几年,他就学涉百家,据说他“尤善属文,雅有相如、子云之风骨”。



但是,等陈子昂踏上了文学之路后才发现,这一条道路更加艰难。虽然他能写得一手好文章,但一个没有圈子、没有背景的文学青年要想出人头地谈何容易,更何况他还生活在当时相对比较封闭的四川。于是,他告别故乡,来到京城长安做起了“北漂”。



谁知,满腹才华的他却因无人赏识而过了几年寂寂无名的痛苦时光,陈子昂为之郁闷不已。据唐朝李亢的《独异志》所载,有一天,心情不爽的陈子昂在街头散步,恰巧看见有人在路边出售胡琴,要价昂贵。当时,长安城里的豪贵之人频频赶去察看,但因为无法判定胡琴的价值而不敢贸然购买。陈子昂灵机一动,果断地筹钱将那把胡琴买回家中,他四处张扬,标榜自己精通胡琴,并与众人约定,将择吉日在自己家里为知音现场演奏。



吉日到时,长安城里众多知名人士纷纷前来欣赏。在大家的期待之中,陈子昂发表了激情洋溢的演说。他这样说:我陈子昂创作了大量的诗文,在京城居住了这么长时间无人理睬,而这把胡琴,各位却青睐有加。然而,在我看来,这件乐器只是下等乐工所制,我怎么会将它放在心上?说时迟、那时快,陈子昂将高价买回的胡琴高高举起,愤然摔在地上,胡琴当场断裂。在众人的错愕之后,陈子昂将自己的文章“遍赠会者”。结果可想而知:“会既散,一日之内,声华溢都。”其作品也迅速走红。



陈子昂的这次自我炒作堪称经典。从此,陈子昂的大名迅速传遍京城,甚至有人对他作出了这样的预测:“此人必为天下文宗矣!”陈子昂的才华得到了上层人士的赏识,他也因此中了进士。中了进士就等于拥有了干部身份,陈子昂具备了出仕的条件。陈子昂就要步入宦海了。



但是,初唐毕竟是一个讲究门第出身的时代,尽管家道殷实,陈子昂却没有显赫的出身。因此,虽然陈子昂极善自我炒作,但想在朝廷偶露峥嵘却难如上青天。靠炒作一夜成名的陈子昂,步入仕途后却长期沉沦下僚。



岁月匆匆似流水,陈子昂依旧在原地踏步。既然已经进入了体制内,环境已不允许他进行第二次自我炒作,自视甚高的陈子昂也只有痛苦地面对现实。都说人生要忍耐,都说人生要等待,陈子昂在等待机遇,机遇似乎也在等待陈子昂。



机会终于姗姗而来——武则天要改朝换代称帝了。



尽管大家早就心知肚明,早就对武则天独揽朝政司空见惯,但当武则天决定要称帝之时,这个消息依然引发了朝野的极大震荡,这在当时不啻于引爆了一个原子弹,以正统自居的人士无不为之震动。不要说武则天改制,其实早在武则天当年刚开始把持朝政不久,徐懋公(李勣)的孙子徐敬业就公开宣布反对武则天,并发兵讨伐。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旗帜鲜明地拥护徐敬业的举动,并为此写出了千古名文《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但是,陈子昂却把武则天称帝作为一次改变自己人生的重大机遇。这样的机遇太难得了,他顾不了那么多,他不忍置机遇于不顾。因此,陈子昂运用自己无与伦比的才华,挥笔写下了《上大周受命颂》、《大周受命颂四章》、《庆云章》等系列作品。在这些作品中,陈子昂表现出了出众的拍马才华,对武则天歌功颂德,将武则天视为当世舜禹。他说:“臣闻仲尼曰:圣人,丘不得而见之矣。又曰:舜禹之有天下,丘不预也;又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丘已矣夫!皆伤不得见大道之行而郁悒也。臣草鄙愚陋,生长休明,亲逢圣人,又睹昌运;舜禹之政,悉皆目见,幸亦多矣!”他更是极其露骨地将武则天比成“圣母”,他还说:“非我圣母,庆云谁光?庆云光矣,周道昌矣。九万八千,天授皇年。”就这样,初唐两个著名的文学家站到了两个阵营之中去了。



有了著名文学家的捧场,武则天心头的负罪感似乎淡化了许多,龙心大悦,陈子昂因此得到提升,后来位至右拾遗,也算风光一时。



可是,拍马虽能改变一时的命运,但对陈子昂的官运却没有起到太大的实际作用。右拾遗属谏官,陈子昂在这个位置上却没有做出什么骄人的成绩。不仅如此,由于陈子昂喜欢谈大道理,总喜欢在自己的上书中动不动来几句“假大空”的套话,弄得武则天对他很不感冒。加上陈子昂外表粗犷,也很难赢得武则天的青睐。因此,虽然有官可做,陈子昂依然郁郁终日。



陈子昂曾经尝试过改变一下自己的生活,于是他随武则天的侄儿武攸宜出征讨伐契丹。武攸宜对领兵打仗一窍不通,且骄傲自大,因此,战场上的失败也就在所难免。而陈子昂求功心切,不时为武攸宜出谋划策,对此,武攸宜不仅毫不领情,反而觉得在自己身边的陈子昂就像个苍蝇一样令人心烦。于是,他找了个借口就将陈子昂降职了。陈子昂从军立功的梦想也宣告失败。



无奈之下,陈子昂只好选择离开。在38岁那年,他以父亲年老多病为由奏请归侍,朝廷下诏准许他保留官职回乡供养。不久其父病逝,陈子昂终日哀哭不已。



父亲的去世,给陈子昂以莫大的打击,然而,更大的打击还在后面。陈子昂老家所在的射洪县县令段简是个贪得无厌的小人,他听说陈家钱财富足,就心生歹意,图谋勒索。陈子昂家人给县令送去了20万缗,尚不能满足段简的胃口,没有满足的段简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将陈子昂打入了南监。



据说,陈子昂在狱中曾经自己给自己卜过一卦,卦相大凶,陈子昂惊曰:“天命不佑,吾殆死乎!”不久,他果然死在狱中,时年43岁。



这是《唐书》上的记载,但却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因为一直到死,陈子昂都是未解职的朝廷谏官,不知当地县令的“勇气”何来,居然敢敲诈“国家工作人员”,以至于让陈子昂冤死狱中,这一直是一个谜。后来,有人说是因为陈子昂在朝做官时曾开罪于武三思,所以武三思才指示当地的县令如此折磨陈子昂。这似乎也不太好理解,因为武三思如果想收拾陈子昂,根本用不着搞得这么复杂。



不论怎样,陈子昂就这样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盖棺论定,新、旧《唐书》给予他的一致评价是“褊躁无威仪”。所谓“褊”,意即狭小、狭隘;所谓“躁”,意即性急。“褊躁”用在陈子昂身上,也许比较合适。



陈子昂的一生其实就是褊躁的一生,从自我炒作,到大拍武则天马屁,其实都是陈子昂褊躁的表现。但是,陈子昂却有一件十分得意的事情,此事载于《唐书》之中。



某日,武则天治下发生了一桩轰动一时的谋杀案。被杀者是御史大夫赵师韫,他在外出公干途中被人杀死于一家驿站。凶手是同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徐元庆,当时徐的身份是该驿站里的一名服务人员。刁民杀高官,这显然具有十足的爆炸性,整个帝国的注意力都被吸引过来了。



为什么这个小服务员要杀害朝廷要员呢?标准答案是徐元庆为父报仇。原来,赵师韫曾任下邽县尉,我们知道,县尉在古代是县令的属官,专司当地的治安工作。徐元庆的父亲因为犯罪被赵师韫正法。不久,赵师韫升任京官。徐元庆为报杀父之仇,隐姓埋名,到一家驿站做起了服务员。因为他心里清楚,这是他可以接近赵师韫的唯一方法。终于有一天,赵师韫为公事出差来到了徐元庆所在的驿站,徐元庆抓住机会,干净利落地干掉了赵师韫,报了杀父之仇。



徐元庆到底是孝子还是凶犯,该杀还是该予以表彰,这在当时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当时占上风的观点是,徐元庆应该受到表彰,至少应该予以无罪释放,因为徐元庆是为了替父报仇才走上了杀人的道路。因此,尽管徐元庆杀了人,但他杀人的动机高尚,出发点良好,在讲究以德治国的大背景下,朝廷应该赦免徐元庆的罪行。



就在此事将要以这样的结果落下帷幕之时,陈子昂力排众议,写下了一篇《复仇议》,他在文章中说:“今傥义元庆之节,废国之刑,将为后图,政必多难;则元庆之罪,不可废也。何者?人必有子,子必有亲,亲亲相雠,其乱谁救?故圣人作始,必图其终,非一朝一夕之故,所以全其政也。故曰:‘信人之义,其政不行。’且夫以私义而害公法,仁者不为;以公法而徇私节,王道不设。元庆之所以仁高振古,义伏当时,以其能忘生而及于德也。今若释元庆之罪以利其生,是夺其德而亏其义;非所谓杀身成仁,全死无生之节也。如臣等所见,谓宜正国之法,置之以刑,然后旌其闾墓,嘉其徽烈,可使天下直道而行。”陈子昂的意思很清楚,徐元庆谋杀之罪,案情清楚,按照唐律当然毫无争议地应该判处死刑,只有判处死刑才能体现法律的严肃性。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上看,徐元庆这样做却是为父亲报仇,是对父亲的一片孝心才让他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他将杀父的仇恨记在心间,誓与仇人不共戴天,其孝心感天动地,足以令日月变色。因此,陈子昂建议在对徐元庆处以极刑之后还应为他举行盛大的表彰会,以颂扬他的一片孝心。陈子昂的建议巧妙地解决了“礼”与“法”的冲突,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最后徐元庆案也就按照陈子昂的建议给了结了。



事情得以如此圆满地解决,陈子昂难免得意扬扬,他顺理成章地要求:有必要将我的《复仇议》“编之于令,永为国典”。陈子昂的要求最后也得到了满足。



然而,几十年后,陈子昂的《复仇议》就被柳宗元给抓住了把柄。柳宗元认为陈子昂逻辑混乱,大脑不清。柳宗元开宗明义地说:毫不怀疑,陈子昂的建议是完全错误的。Why?柳宗元条分缕析地说:徐元庆一案的要点在于徐元庆的父亲是否真的有罪,如果徐元庆的父亲有罪,那么被县尉正法就是罪有应得,父亲有罪被诛而徐元庆却执意为父报仇,谋杀朝廷命官就是十恶不赦的大罪,杀之是题中应有之义;反之,如果徐元庆的父亲死于无罪,赵师韫就涉嫌草菅人命,这样的恶官被徐元庆杀掉也就毫不足惜,徐元庆的行为在客观上也就是为国除害,徐元庆不但不应被杀,而且还应予以表彰;徐元庆要么有罪,要么无罪,二者只能居其一,一个人决不可能像陈子昂所分析的那样既有罪又无罪。柳宗元因而断定,陈子昂的分析看似滴水不漏,实则精神分裂,其本质是核心价值观念的多元论,陈子昂的建议最终也只能扰乱人心,让人无所依从。



就这样,陈子昂唯一的一次辉煌记录被柳宗元给解构了,柳宗元为此还专门写了一篇《驳复仇议》的文章,并被作为定论收入在了唐朝的法律文献内。



【点评】



古往今来中国知识分子大都有两副面孔:第一副面孔忧国忧民,第二副面孔忧名忧利。陈子昂是中国知识分子第二副面孔的代表。因为忧名忧利,所以他往往无所顾忌,炒作和拍马当然也就不在话下。忧心如焚之下,陈子昂喊出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千古绝句。知道了事实真相,我们再读这几句诗,可能就会有完全不同的感觉。



从古至今,在中国从来都不缺乏陈子昂式的知识分子,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以名利为半径,时时在画着自己的人生圆。他们依附权贵,阿谀政要,一阔人就变,随时换嘴脸。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处处都有他们的身影;从秦汉魏晋,到明清,到当下,时时都可以发现他们的存在。这个没有任何禁忌的群体,从古到今,不绝如缕。虽然他们中的有些人失败了,譬如陈子昂,但更多人却扬扬得意,呼风唤雨,忘记了自己本来就是草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7 16:14:49 | 看全部
据说人类还是古猿的时候,就知道谈恋爱了……
前不久看了中央电视台的《动物世界》,里面有这样的一组镜头—— 一只健壮的公猿为了向另一只母猿示爱,就采了好大一个苹果,他自己不吃,却毕恭毕敬的捧到那只母猿面前,可是母猿瞅都不瞅他一眼……
于是公猿就又重新采了一个更大更红的苹果捧到母猿面前,然而,母猿仍然不理不睬……,短暂的思考之后,这只公猿想了另外一个办法,他采了许多色彩绚丽的花儿,然后把这些花儿有的插在头上、有的夹在指缝里、有的含在嘴里,接着在离母猿不远的地方做出各种奇怪的动作,那丑丑的样子终于让母猿开怀大笑起来……。

看到这里,我忽然明白,为什么如今那些谈恋爱的人都流行送玫瑰花了,原来这是追女仔的“祖传秘方”呀……!
于是我抖胆从这里得出结论,什么叫爱情?爱情就是为了想尽办法让爱的那个人欢心!

我曾看到有个男生在和女友分手后捶足顿胸的大嚎:“她真没良心呀,我给她买了金项链,手机,还有汽车,可是她竟然跟一个穷小子跑了……!”呜呼!我说这位大嚎的仁兄啊,连母猿都知道花儿比苹果好,更何况你的女友呢?你还嚎个什么哦……!你的金项链,手机还有汽车顶个屁用!

呵呵,问世间情为何物,管它呢!我只要我爱的那个“她”开开心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7 16:31:08 | 看全部
看过介绍作家贾平凹的书。他在小时候,在家乡的山岩石上面写上了李太白的诗“天生我才必有用。”这是他还在农村时就有这种心态。人活得没有目的,就失去了人的意义,人活得没有了精神,就失去了人的价值。人生没了活的意义和价值,人活着不是行尸走肉。所以毛泽东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就是拼搏的精神,这就是坚忍不拔的精神,这就是永远追求大目标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你在这个世界上有了生存能力,就有了出息,就没有干不好的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7 16:33:58 | 看全部
母亲的“私房钱”





付延峰




前天,我突然接到教科院的催款电话,我在哪儿读完函授大专,毕业已经半年多了,可是还差三千元的学费。于是,他们打来电话,让我赶快缴清余款,领取毕业证。

我和妻子参加工作时间都不长,月工资又都没有突破一千,本来就属于低薪阶级。我们又在两个相距较远的乡镇工作,每月除去生活费、交通费、送人情费之后,每月工资就所剩无几。借款结婚,婚后忙着还款,随着女儿的出世,原来拮据的日子就显得更加紧巴。前两年,为适应工作要求,我和妻子一起报名参加了函授大专学习,花消近万元,由于经济紧张的缘故,至今还欠着学校三千元学费没有交清。

星期六回到家,吃饭的时候,我向妻子提起这件事情。妻说:“我俩先把家里的钱凑一凑,看有多少,不够的话,再去借一点。”

吃罢饭,我和妻到卧室里,把家里的现金凑到了一起,可还是相差一千元。妻子一边埋怨生活拮据,日子紧巴,一边又在嘴里念叨:“相差的钱,向谁借呢?”

我俩正在商量着,这是房门突然被推开,母亲走了近来,她把一沓现金塞到我的手中,说:“这是我平时卖菜积攒下来的一点钱,一直都没舍得用,现在你们急需,先拿去应应急吧。”

那时怎么样的一沓钱啊?最下面是一张面值50的,依次是20、10元钞票,最上面是厚厚一摞面值一元的零钞,整整一千元。

母亲是一位勤劳、好强的农家妇女,在帮我们带孩子的空隙,还种了几分地的菜园。在满足自家人吃的同时,多余的,母亲就收拾出来,天蒙蒙亮的时候,拿到街上的集市上去卖。一千元,母亲大概要起早睡晚,卖两三个月的菜才能积攒下来。

手里攥着母亲塞给我的一千元钱,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7 16:44:01 | 看全部

死如秋叶之静美
今年三月份,小姨夫被查出不幸患了肺癌,而且还是晚期,情况已经不是很乐观了。然而许多癌症被治愈的先例一直鼓励着我们,相信生命随时会创造奇迹。先后做了几次化疗,然后去湖南蜂疗,又回来吃中药。家人积极的利用一切机会寻医问药,努力寻找适合这种病情的药物,当然精神方面尤其少不了。记得办理住院时,一直都是在心胸外科,而没有在肿瘤科,就是考虑到怕小姨夫接受不了。听医院的朋友说,住在那里的病人基本上都是等待死亡的,几乎天天都能看到病人无声的离去,几乎天天都能听到病人家属为死而别离而发出的悲痛的哭喊声。多少次经历与亲人的死别,多少次看到亲朋与亲人的含泪作别,多少次听到这悲痛的哭声,都会让我对“死亡”两个字有不同的认识和思考。

谈死,必谈生。生和死都是一种状态,这种状态的轮回完成了世界的新陈代谢。10月20日晚上8:30分,小姨回家拿东西时告诉我,小姨夫估计撑不过今晚了。我当时前一天晚上已有预感,但还是安慰小姨说,昨晚你也是这么说的,肯定没事。然而再过两个小时我开门的时候,看到二姨舅舅把小姨送回来,我心里一惊,不用言语,我已明白——小姨夫已经去了。怕小姨太过悲伤,所以她们都来陪小姨了。还好,小姨的状态比我想象中的要好,悲伤但理智。

人生有生必有死,除非不生即不死,这是人人都要面对的事实。记得以前在杂志上看过一个故事:有一位老人因突发心梗正在抢救。当医生走出抢救室的时候,只见他的头上已经渗透出些许的汗水,他对病人家属说:“病人已经不行了,现在只能靠心脏起搏器和氧气维持1、2个小时,等一等你们家还没有来到的亲属……”说完,医生无奈的摇了摇头走进了医生办公室。后半夜2点多钟,抢救室传出了痛哭声,老人走了。后来,这个疗区的护士告诉大家:“这位老人的长子非常明智,在看到老人不行的情况下,立刻做了拔掉氧气和心脏起搏器的决定,而且在老人咽气之后,他没有哭,只是一脸的严肃,默不作声。如今,能这样坦然面对死亡的人不多了,许多人在这个时候会失去理智。”这个故事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我在想:面对死亡,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

我在一本书中知道,生与死就是一对孪生的兄弟,是每个生命都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在人生的漫长之旅中,死亡总是与我们形影相随。有时我们觉得死亡离我们很遥远,有时却感到死亡与我们近在咫尺。实际生与死,有与无,是辨证统一的。在这个世界上,每天都会有很多人要无奈的去面对死亡,任何人在死亡面前都没有特权。实际死亡就像个旅行,离别的码头,送行的人熙熙攘攘,然后旅途上永远是孤独的一个人。一位已故的朋友曾说过:死亡是大自然最后的公平。活着的人,一副躯体一口气,一切随欲。死去的人,一堆白骨一缕烟,一切空无。死亡,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恐惧的,它会使人产生无限的痛苦和迷惘。在惶恐中都多么希望生命能永恒不变,可它是肉体变化中的必然过程,是不可避免的。生老病死是生命进程中的必然规律,既然死亡无法避免,就不要害怕面对,而要豁达坦然的去面对。生与死,犹如日出与日落。日落是太阳在地平线上的消失,而其本身永远不会消失;日出是太阳在地平线上的升起,而其本身永远高悬于太空中。

在我的记忆中,姥爷在有病期间,常常会痛的撕裂床单,有好几次轻生的念头,都被姥姥及时的发现而制止了。姥爷经常会对姥姥说:“我这病非常遭罪,总是连累你们,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好?”姥姥每当听到姥爷这样的感叹的时候,就会安慰姥爷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慢慢治会好的。”可是,姥爷病了几年之后,还是被病魔夺走了生命。在姥爷临终的前几天,时而清醒,时而糊涂,几次都是靠输入氧气才苏醒过来。在姥爷又一次清醒过来的时候,拉着姥姥的手说:“我病了这些年,连累你和孩子们了,如果我再次‘过去’的话,不要再叫醒我了,让我安静地走吧,还是不要再叫醒我了”。虽然这些事已经过去12年,但对我的印象却异常深刻,那时第一次对生死有了别样的认识。这样想来,小姨夫的走也算是一种解脱罢。

对于一个人来说,死亡等于生命结束。无论这个即将接受死亡检阅的人是否有牵挂,是否有遗憾,是否有没能实现的愿望,他(她)都会在这个世界上随着死亡而消失。每个人可能都会恐惧死亡,不愿面对。但是,生活中的人们时常却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只有面对死亡的时候,才知道生命的珍贵。如果一个人在死亡的边缘线上拼命挣扎,后来得以脱险,在以后的生活中他会怎样对待自己的生命呢?人生很多时候,需要我们勇敢、坦然、豁达地去面对生命的短暂,面对生命的无常,面对不愿意面对的死亡。当我们无奈面对死亡时,还活着的我们是否更要珍惜?面对死亡时,最好的办法就是珍惜现在的生活。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人生唯有面临死亡,才会变得严肃,意义深长,真正丰富和快乐。”实际生命是一种过程,一种体验,一种态度。生命只是过程的不同,结局都一样。二十多年的生活经历让我体会到了一个新的生命诞生时的喜悦,一朵生命之花枯萎时的悲嚎。这些经历让我想起一句话来:“当我来到这个世界时,所有的人在笑,只有我在哭;当我离开这个世界时,所有的人在哭,只有我在笑。”人,本是自然的产物,来自于泥土,就要回归于泥土,人生谁也抗拒不了死亡的邀请。

死亡面前,人人平等。谁都不能超然物外,而一期生命得以永生的是人的灵魂。世上万事万物都有始有终,生是我们的开始,死是我们的结束。佛家有云:我本不欲生,忽而生在世;我本不欲死,忽而死期至。人的死亡和人的出生一样,是个人无法选择的。平淡人生,随意来去。顺性顺缘,何处不真?人生能做到“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何曾不是人生的一种坦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7 16:45:04 | 看全部
我在音乐学院学习时,听到过很多关于音乐方面成才人的事迹。创作《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作曲家何占豪,他在年青时,因为爱上了音乐,常常从杭州坐火车到上海音乐学院请老师为他上课,上完了课后,又坐火车当晚回去,这样的日子坚持了很久,为了他心中的理想受了多少苦啊!后来他考上了上海音乐学院,快毕业时,和作曲系的陈刚同学一起竟创作了震惊中外打动人心的《小提琴协奏曲——染山伯与祝英台》的作品。

















他为什么能有这个创造的成果出现?他的家乡人唱越剧,他少年时候,就爱看越剧,并请越剧音乐的艺术家教他学习越剧。在音乐学院作曲系,他又系统地学习了作曲技巧,他懂得作曲,是作曲家把人类之爱的感情表现在每一个旋律的音符上。他脑子中不知掌握了背了上千万首超剧的唱段还有民歌的旋律,所以当他在创作《梁祝》时,那主题的音乐一下就把越剧相近的旋律自然就用过来了。

















何老师跟他的学生讲过,要想写好曲子,就要好好地学习中国文化,学习中国的戏曲民歌曲艺,要有深深地一种对国家对人民对艺术爱的感情去创作,要不然,空得很,拿什么去创作呢?无根基,无本钱。

















我从何老师身上看到了生命之根的神奇,因他有一个先做生命之根,去学习去吸收一个打基础的过程,经过了自己的消化理解了很多人类音乐知识文化知识的养料,要不,他的音乐根本走不到世界领先地位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7 20:05:27 | 看全部
父亲的黄酒
前天,庆阳的朋友送来一瓶已经保存了两年多的黄酒,叫老七王,是甘肃著名商标,当地特产。今天正好中秋上个月,侄子从老家到平凉看我,也带来了家乡枣饼子,我这人虽喜欢喝点酒,对黄酒真还情有独尊,绵柔可口不伤人,看着妻烧开的一碗黄酒,颜色呈褐色,虽有米香味,但还是能闻到白酒的刺鼻。说实话和我的老父亲酿制的黄酒相比,一是色不黄,二是味不醇,不厚不香,父亲的黄酒那才真是香气浓郁,甘甜味美,风味醇厚,在院子里烧开后,大门外崖背上的人都能闻到。此父亲走了三十多年了,再也没喝上那种让人喝一口就终生难忘的黄酒了……

        陇东人、陕北人都爱喝黄酒。记得贺敬之先生曾有一首词《回延安》就写道:“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我老家的人,不仅民风纯朴,每年春节也是家家户户都酿黄酒,但全村就数我家的酒香。

        父亲在世时,每年春节除招待亲戚外,村上的人都来喝酒,吃了喝了,吼上几嗓子秦腔就走了,父亲总会笑着送他们走出大门。父亲是地道的农民,和中国大多数人一样,对过年很重视,一是要买头猪,二是装两缸酒,生前年年如此,从未间断过。

        春节一过,那怕家里再穷,也要辛辛苦若喂一头猪,那时猪不像现在用混合饲料喂,能长的有三四百斤,吃到嘴里总没有那种让人特别肥而不腻的香。每年二月二龙抬头后,父亲就去四十多里外的玉都镇上赶集,买回一头小猪娃,记得小时候放学后我每天下午的活就是给小猪拨草,苦苦菜,酸溜溜,灰条条,还有苜蓿草,都是猪的好饲料,将草洗尽剁碎,加上麸子,米糠之类,用开水一烫就好 。 大概到十月一寒食节过了才加主料,无非是高梁、玉米、黄豆面之类,那时喂养一年,猪也就长七、八十斤,但肉确实香。

         我不知道,现在的黄酒如何酿制,只知道父亲酿制的酒准备时间很长。每年的麦子收了,就开始准备酿制黄酒的材料,父亲准备的料中有几样是中药,每天早上,只要不下雨,就背上背篓上山,挖黄芩、柴胡、甘草、地骨皮、山栀根,还有桑枝,背回来后,洗净,凉干,地骨皮只用皮不用根,然后切成片,用布料,旧报纸包上好几层,用冰草绳绳挂在通风太阳晒不着的地方。

        再就是准备酒麯,酒麯就是酿酒用的发酵物。我一直不知道原始的酒麯如何做,只知道每年的酒麯都留着来年做引子,就是将高梁,黄豆煮熟,放上量不等的麸子、米糠、糯米粉,装在脸盆里,慢慢加入去年留下的酒麯,搅拌均匀,然后开始用力搓揉,记得小时候,父亲光着膀子,揉搓得都是满头大汗,每年要做几十个脸盆大小的酒饼。酒饼搓好后,以布覆盖放在阴凉通风处风干;几天后打开来看,酒饼表面会长满黑色的霉,刮除后继续放置,父亲每天都要查验,说酒麯上黑色的霉都没了,就是最好的酒麯。

        后来曾问过父亲:“最原先的酒麯是怎么来的?”父亲说:“咱家的酒麯是你外爷传授的,只有咱家人知道,不能再告诉任何人,就是把七里香、大风草和万寿菊这三种草和花清洗过后去杆留叶,放入锅中熬煮,煮到叶子烂了才能起锅,过滤杂质后的汁液就是天然的引子(草本发酵汁)。”

        每年的寒食节一过,就开始装酒,也就是开始酿黄酒。酿制黄酒是母亲亲自动手,父亲只指导,记的父亲总笑着说,男人装的黄酒不发,到现在不知是真是假。我只记的是按缸配原料,一缸酒用酒谷二斗(也叫粟:俗称小米学名:Setariaitalica,中国古称“稷”。黍:又称黄米,是去了壳的黍子的果实,比小米稍大,颜色淡黄)。高梁二斗,大麦(青稞)黑豆五升,黄豆五升,麸子米糠各一斗,将这些煮熟,放三块酒麯,外加夏季准备好的中药,还加生姜、黑乌药,药材的量真记不得多少了,搅拌均匀后装缸再加凉开水后封闭让其发酵两个月,直到腊月二十三小年时启封。洒缸盖一旦打开,那种洒脱香味就开始弥散,沁入鼻肺 。我一直不明白,酒缸为啥都要放在灶火里,也许是陇东人家住窑洞,锅头连着炕,只有放在灶火里,才能保持一定的温度,让其发酵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吧。

         到了腊月二十三就开始搭酒。搭酒就是过滤,记得每家每户都有几个搭酒的小缸,就是在小缸的底部上方有一小孔,孔上插上竹子杆杆固定好,然后在小孔上方放上糜网子,也就是糜子穗去糜粒留下的部分,将已酿制好的酒糟倒在小缸里浸泡三小时,然后拨开小竹孔,黄酒就自然流出,沉淀后就是生黄酒了。待春节时用特制的吹壶烧开,不用放任何佐料,那种清香绵厚,就是招待客人的最美的佳肴。

        父亲那遵循古法精心酿制的黄酒,没有浓郁的甜也没有呛喉的烈,清新自然,味美,香醇,绵甜,稍带些酸苦辣让人终生不忘,又能感受到深厚的底蕴。就连曾经在解放军第一医院当过院长的朋友三十多年前曾喝过一次,到现在每次见面还会念念不忘呢。

        父亲酿酒过程的那种认真那种神情,那种一丝不苟,让我时时记忆犹新;我知道,酿酒,不只是技术,更是一种艺术;它倾注了父亲对子女,对乡邻深深的爱!

         父亲走了,我家的黄酒也失传了。我曾品尝过代州黄酒、绍兴酒、金华酒、丹阳酒、九江封缸酒、山东兰陵酒、河南双黄酒,也曾喝过陕西的稠酒,庆阳、平凉的黄酒,虽是特产,但总找不到父亲的黄酒的那种味道。

         父亲的黄酒,到了我们这一代就这样失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8 14:54:19 | 看全部
仿佛路到尽头,忽地柳暗花明,妙不可言,让人滋发生趣
文学可以润身,政治可以及物

小时候听大人说过一句俗语叫:三辈出一人。一直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待深谙世事之后,才恍然了悟。由不得你不对前人精辟的见解高竖大姆指。
  俗说穷则思变。一代人的梦想不能成功,就把梦想依附在下一代上,这个时候,成功的根基已牢固,第三代人往往脱颖而出,这就是三代出一人的道理。反之亦然。往往是有钱人家的孩子娇生惯养,挥霍成性,纵继承家中万贯家财,三代之后也会挥霍一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8 14:57:29 | 看全部

 生活是有法则的。你游戏它,它也游戏你。
  在墟沟那阵子和朋友去一个单位,朋友让我好好看看那个看大门的。我看了,和常人无异。朋友说他以前可曾是个百万富翁呢,当初对象家里比较有钱,结婚的时候就给他买了辆货车搞运输。刚开始做的时候,他是认真仔细,不到二年,一台车变成了三台车。手里有了钱,就作怪了,天天桑那舞厅,也不问正事。偏那段时间车子又连连出事。最后负债累累,最终女的也和他离了婚。
  听了朋友的讲述,我心里用那法则权衡了一下,还真是准确。
  永远记得上班的时候,有次和同事老李在一起擦车。他说,这车子啊,就得拿它当朋友,你对它好点,它就和你是朋友,不找你麻烦。你对它不好,麻烦随时会找上门。是啊,车子要常常检修,才不至于在路上抛锚,制造不必要的麻烦。
  老李的话,也许是说者无心,可是我一生也忘不了。
  老李说的那是对车子,那么如果对人呢?
  我每每回老家去,在熟人面前遇到陌生人,人家总会这样介绍:这是老邵的儿子。因为老爸在这里工作了三十多年,接触了不少生活低保的群众,看到他们的生活的艰辛,老爸总是尽量为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老爸在这一带,可谓倍受尊敬,口碑极好。别人介绍我的时候,对方都会惊讶一番:老邵的儿子,你爸是个好人啊,身体还好吧?你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的吗?
  生活的法则又一次显灵了。它就是这样公平,公正。
  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不例外。常常看到某地塌方,某地洪水泛滥。其实当我们检点自已的时候,就会发现自然界对我们的惩罚时,原本来自于我们对生态平衡的破坏。那一瞬间,我们总会想到两个字:因,果。
  某一天,我用法则像公式一样给自已套了一下,在“出人”问题上,我不知自已属于第几代人。爷爷辈是农民,爸爸是个离休干部,我是个下岗的工人。
  我不知道爷爷的爷爷是怎么想的,我只知道爸爸对我的期望。每个做父母的,都会在自已的孩子心里蓄着一个梦想。
  怎么说呢?我想了想。
  也许我正在路上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8 15:41:40 | 看全部
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

鴐鹅逢天风,北向惊飞鸣。

飞鸣入夜急,侧听弹琴声。

借问弹者谁?云是当年卞玉京。

玉京与我南中遇,家近大功坊底路。

小院青楼大道边,对门却是中山住。

中山有女娇无双,清眸皓齿垂明珰。

曾因内宴直歌舞,坐中瞥见涂鸦黄。

问年十六尚未嫁,知音识曲弹清商。

归来女伴洗红妆,枉将绝技矜平康,

如此才足当侯王!

万事仓皇在南渡,大家几日能枝梧。

诏书忽下选蛾眉,细马轻车不知数。

中山好女光徘徊,一时粉黛无人顾。

艳色知为天下传,高门愁被旁人妒。

尽道当前黄屋尊,谁知转盼红颜误。

南内方看起桂宫,北兵早报临瓜步。

闻道君王走玉骢,犊车不用聘昭容。

幸迟身入陈宫里,却早名填代籍中。

依稀记得祁与阮,同时亦中三宫选。

可怜俱未识君王,军府抄名被驱遣。

漫咏临春琼树篇,玉颜零落委花钿。

当时错怨韩擒虎,张孔承恩已十年。

但教一日见天子,玉儿甘为东昏死。

羊车望幸阿谁知?青冢凄凉竟如此!

我向花间拂素琴,一弹三叹为伤心。

暗将别鹄离鸾引,写入悲风怨雨吟。

昨夜城头吹筚篥,教坊也被传呼急。

碧玉班中怕点留,乐营门外卢家泣。

私更装束出江边,恰遇丹阳下渚船。

翦就黄絁贪入道,携来绿绮诉婵娟。

此地繇来盛歌舞,子弟三班十番鼓。

月明弦索更无声,山塘寂寞遭兵苦。

十年同伴两三人,沙董朱颜尽黄土。

贵戚深闺陌上尘,吾辈漂零何足数。

坐客闻言起叹嗟,江山萧瑟隐悲笳。

莫将蔡女边头曲,落尽吴王苑里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华人街

法国公司:Sinocom sarl
地址:48 Rue de Turbigo,
75003 Paris,France
联系电话:(0033)-(0)144610523
意大利分公司:Sinocom Italia Srl
地址:Via Niccolini 29,
20154 Milano, Italia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扫描苹果APP

扫描安卓APP

QQ|Archiver|手机版|华人街 huarenjie.com

GMT+1, 2025-1-24 01:44 , Processed in 0.069651 second(s), Total 6, Slave 4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管理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