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操作将在您下回登录时自动记录您的这次国家选择。如需重新切换,可通过切换国家完成。
楼主: hui2019

生命的意义——作者:蒋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8 15:4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卞玉京名赛,又名赛赛,因后来自号“玉京道人”,习称玉京。她出身于秦淮官宦之家,姐妹二人,因父早亡,二人沦落为歌妓,卞赛诗琴书画无所不能,尤擅小楷,还通文史。她的绘画艺技娴熟,落笔如行云,“一落笔尽十余纸”喜画风枝袅娜,尤善画兰。18岁时游吴门,居虎丘,往来于秦淮与苏州之间,是明末清初的一位秦淮著名歌妓。卞赛一般见客不善酬对,但如遇佳人知音,则谈吐如云,令人倾倒。

卞赛曾与明末清初的著名诗人吴梅村有过一段姻缘。崇祯十四年春,吴梅村在南京水西门外的胜楚楼上饯送胞兄吴志衍赴任成都知府,在这里他遇见了前来为吴志衍送行的卞赛姐妹,看到卞赛那高贵脱俗而又含有几分忧郁的气质,不由想到江南盛传的两句诗:“酒垆寻卞赛,花底出陈圆”。席间吴又对卞赛的文才进行了探试,令吴不由倾倒,以后二人交往频繁,感情渐深。后来吴在长干里寓所得到卞的一书简,知道卞想嫁给他,心里很矛盾。因吴听到一消息,崇祯帝的宠妃田氏的哥哥田畹最近来金陵选妃,已看中陈圆圆与卞赛等。吴在权势赫赫的国舅前胆怯了,只在卞赛的寓所吹了几首曲子便凄然离去。

二年后,卞赛嫁给了一诸侯,因不得意,遂将侍女柔柔进奉之,自己乞身下发,在苏州出家当了女道士,依附于70余岁的名医郑保御,郑筑别宫资之。卞赛长斋绣佛,持课诵戒律甚严,为报郑氏之恩,用三年时间为郑氏刺舌血书《法华经》

此时吴梅村当了清朝的官,心情颓伤。顺治七年的一天,卞赛在钱谦益家里看到了吴的《琴河感旧》四首诗,方知吴对她的思念。数月后二人在太仓终于相见,卞赛为吴氏操琴,吴感怀不已,写了《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赠之,诗中道出了卞在这十年中的情景,点出了清军下江南、玉京“弦索冷无声”,一派凄凉状况。卞赛后来隐居无锡惠山,十余年后病逝,葬于惠山柢陀庵锦树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8 15:5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会找乐
咖啡真苦/蜜糖好甜/我从来不拒绝所有滋味/总有残缺/我还是觉得完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8 15:5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母亲的甜米酒
今年清明节刚过,我照列和往年一样,清晨起床,洗漱完毕就会喝到母亲早已备好的甜米酒(烧麸子)煮鸡蛋,每喝一口都会心醉神迷,但我记不清这已是母亲做过多少次的手工绝活了。

在老家,很多年前都有重阳节,清明节酿制米酒的习惯,今年也不列外。清明那天,只见母亲把浸泡好的糯米淘净滤干装进蒸笼,然后搁在液化气灶上,并将气门开到最大限度大火蒸了起来,约45分钟后整个室内已弥漫着浓浓的莓饭香味,母亲立即关闭火源。稍顷,倒出冷却后,撒少许凉水,再将一定比列的甜酒曲拌进莓饭,双手上下翻动捏搓,直道拌均为至。然后装坛按平,中间留下小窝心,再在表面薄薄撒上一层酒曲盖紧,搁置保温地方,厚厚地闷上棉被以便加温发烧,至到莓饭中窝心浸满甜水,香甜美味的米酒就算大功告成。

喝时拿汤勺从一边取少量入锅加适量水煮开,酒水清澈透明,雪白晶莹的麸子一团团,如同金秋时节的簇簇菊花漂浮于上,香味浓郁扑鼻,加进两个如玉般银装素裹的荷包蛋,食之沁人心脾,有着极高的营养价值,每喝一口浓重的甜味会立即在全身流淌,良久,轻眠嘴齿,一种甜甜的余香仍旧萦绕在我的唇齿之间。

这种手工作坊说易极易,说难极难。而我也曾试图做过两次,均以失败告终。第一次,自以为是的我同样按照母亲的工序,而做出的米酒,犹如未成熟的杏子,闻之偿之奇酸无比,足让人口水直流,妻子讽刺道“胜过陕西老陈醋”!

第二次,我自信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应该稳操胜券,谁料,这次的“甜酒”除了苦似黄连,难以下咽外,还有一部分生米”,“这是曲子过量和没拌均匀的缘故”,母亲接着又温和的说道;“这做酒也如做人,得有七分的诚意,三分的技巧,不管过程多麻烦,都得认真用心去做,不能马马虎虎,只要你细致入微,把握住所有环节,就不难做好”!我汗颜,原来热心善良的母亲,“做酒”也融进了她淳朴严谨的做人情怀。

我曾善意地奉劝过年迈的母亲,别在受这份累了,外面早餐店卖的豆浆.牛奶.米酒.还有各种早点应有尽有,买着吃方便,可母亲坚持说:“花样再多,也没自己做的营养丰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8 16:03:51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的本质就是痛苦的过程
有位哲人说:人生的本质就是痛苦。痛苦联结着生活和生命,它是一个看不见底的深渊。痛苦无论多和少,大家都一样无法超越它,必须经历它。痛苦是一本书,研究它、体味它、咀嚼它,会有诸多独特的感觉。痛苦是深沉的土地,它孕育着生命,感染着灵魂。在痛苦里,我们认识了这纷繁的世界。

我曾经设想没有苦难的生活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这种生活的意义何在。没有经历过痛苦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生吗?没有经历过痛苦的人是幸运还是不幸?反复思考"痛苦"这个字眼,我试图从这个字眼里寻求一种滋味,我想感受那些经历过大苦大难的人所体味到的人生况味和所获得的人生价值。

于是,我便想起了史铁生。他是一位我无比敬慕的作家。他写了很多作品,但让我始终难以忘怀的是他的《我与地坛》。最初读《我与地坛》是在一个黄昏,凄冷的夕阳弥漫在窗前,那深深的红里有一种悲壮的色调。我沿着文字翻动书页,我的泪水也悄悄涌满了眼睛。史铁生到延安地区的清平湾插队时得了一场大病,从此便高位截瘫了。当他活到"最狂妄的年龄"时,他的双腿忽然残疾了。他从此坐上了轮椅,永远离开了正常人的生活。

这是一份多么沉重的苦难?有谁能随意地经受这种苦难呢?一个本是活蹦乱跳的男孩子,突然间不能走路了,只有靠两手摇着轮椅去自己想去的地方。

史铁生不能走路了。于是他与北京地坛公园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每天摇着轮椅去地坛读书,他说:"没处可去我便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跟上班下班一样,别人去上班我摇了轮椅到这儿来。"地坛公园弥漫着沉静的光芒,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准备了这样一处安静的地方。树阴和夕阳笼罩着他的身影。

史铁生的母亲也是一位活得最苦的母亲。每次摇出轮椅动身前,他的母亲便无言地帮他上轮椅。母亲看着他摇车拐出小路,每一次她都是伫立在门前默然无语地看着儿子走远。有一次,他想起一件事又返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然站在原地,还是那样一动不动地站着,仿佛在看儿子的轮椅摇到哪里了,对儿子的回来竟然一时没有反应。她一天又一天送儿子摇着轮椅出门去,站在阳光下,站在冷风里。后来,她猝然去世了,因为儿子的痛苦,她活不下去了。这是她惟一的儿子,她希望儿子能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她没有能够帮助儿子走向这条路,儿子长到20岁上忽然截瘫了。她心疼得终于熬不住了,她匆匆离开儿子时只有49岁。

我读史铁生那些苍凉的文字,那些文字来自他的心灵深处。没有经历过痛苦的人是写不出那样凝重悲壮的文字来的,也永远感受不到在那苍茫的底色下而汩汩滚落的热流。

"我摇着车向这园子里慢慢走,这园子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谁又能把这世界想个明白呢?世上的很多事是不说的。

2005年鲁讯文学奖饱受疾病折磨的史铁生以《病隙碎笔》荣获散文奖。他在颁奖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困境的本质对于人的伤害是一样的,如果不去寻找生命的意义,生命就没有意义。”

史铁生今年56岁了,从21岁因病致残起,有三十多年在轮椅上度过的,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他仍写出了知青题材短篇小说《我遥远的清平湾》,哲理性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等一大批优秀作品,分别获得1983年和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及华语传媒大奖等重要的文学奖。

但厄运却始终跟随着这个顽强的汉子,近几年,他又得了尿毒症,肾功能也随之衰竭,可以说是随时都徘徊在死亡边缘,写作也变得极其困难,像这样获得的《病隙碎笔》,有时一天只能写几行字,前后写了四年。在一般人看来,这样的遭遇和精力,一定是痛苦而悲观的,但实际上却恰恰相反,史铁生内心非常乐观。他说:“把悲观认识清楚了就是乐观。”因此,这个坐轮椅的汉子总是笑容满面,甚至有人说他是中国最爱笑的作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8 16: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舍先生在建国后的一次中国作协《入会誓词》中这样写道:“我是文学界的一名小卒,十几年来时时操练在书桌与小凳之间,笔是枪,把热血洒在纸上。可以自傲的地方,只是我的勤苦。小卒心中,没有大将的韬略,可是小卒该做的一切,我确实是做到了。以前如是,现在如是,希望将来也如是。在我入墓的那一天,我愿有人赠给我一块短碑,刻上: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8 16:4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无知下的网络“自由”

作者:惠远飞

  最近一段时间,我在自己的百度空间整理收集来的湖北地方文史资料,结果却屡屡出现问题,如《湖北流民史》等资料却屡屡遭到百度空间的拦截,言之,内含“对不起,你的文章发表失败。文章内容包含不合适内容,请检查!”但我一字一句仔细检查后,又实在找不出来问题到底在哪里?不合适的内容又是哪些?很是郁闷!

  记得几年前去天涯发帖子,在整理个人文集的时候,出现了问题,我的几篇散文却不能收入到个人文集中去,原因是我的作品中有敏感字词,我试了好几次,都不成功!于是,就逐篇逐字逐句寻找可能出现的所谓的“敏感性”字词,最后,终于在一篇赞美母爱的散文中发现了一处:“孩子们都长大了,飞到山外面去了,自由了……”看来,是这个“自由”了,我放弃了“自由”,再次发布,竟然成功了。可我一点都高兴不起来,最后还是打消了建立个人文集的念头。至于其他几篇,我始终没有找到所谓的“敏感”的地方和字词。算了,这么***的管理人员,这么无知的垃圾网站,不待也罢。自此,我再也没有去过天涯。直到后来,天涯推出什么木子美、芙蓉姐姐,我还在暗自庆幸自己的预见和先知:垃圾网站果然是垃圾网站,天涯不俗,还有谁俗啊?

  很多人都说网络是自由的,但我的“天涯事件”告诉我,事实并非如此。我们自己也知道,尽管“自由”是相对的,但这相对的“自由”资源却也并没有真正让更多的网民(公民)所享有,而是被一些无知的网络管理人员给活活剥夺了,他们利用自己在网络空间的生杀予夺大权,拒绝发布、屏蔽、删除、封ID,无所不用其极……

  在我看来,一个公民只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散发反动言论、淫秽内容,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一个网站只要接受国家相关部门的管理,注册备案,加强控制反动言论和诲淫诲盗内容的过滤即可。为什么却有那么多莫名其妙的限制呢?笔者本人也建有网站,除了对侮辱性字词、生殖器、淫秽字词做了选择性过滤外,其他均不作限制。但对内容却加强了审查,以保障正常的日常交流的自由。

  网站为了禁止和规避一些所谓的敏感内容,一般均对关键词加强了过滤管理,但也因此闹出了一些笑话。记得曾经在一家中学语文教学网上看到一篇教师写的作品赏析文章,里面出现了一句话(大意):“……这个词的感××彩……”中间被“××”屏蔽了,就有点像贾平凹《废都》中的“□□□(此处略去××字)”,一看上下文,就不禁笑了,那老师无非是在说“感情色彩”,无奈被网络系统断章取义,截取出“情色”二字,硬生生给屏蔽了,成了“×”,真真贻笑大方!想想,就算那个词是“情色”又怎么样?难道用了这个词,他本人就“情色”了吗?或者他本人就是在宣传“情色”吗?那用了“贪污”、“腐败”、“卖淫”、“嫖娼”,就是在宣传贪污、腐败、卖淫、嫖娼吗?殊不知,大凡使用这些词汇的,多半是一些人文社科类的文字,多半是持批评态度的,既然这样,那就谈不上遮遮掩掩,欲盖弥彰了。有些网站,谈“性”色变,碰到“性”就屏蔽,我经常见到“前瞻性”、“民族性”、“偶然性”之类的字眼,在那些网站,一律变成了“前瞻×”、“民族×”、“偶然×”,没有半点商量的余地。我相信,网络安全执法人员看到这种情况,也会嘲笑一些管理和技术人员的无知的。博大精深的汉语文化就这样被一些无知的网管技术人员或决策人员断章取义,无情地肢解、破坏了。一个关键词就彻底地革了文化的命,岂不悲哉?

  当前,网络管理的僵化、死板是显而易见的。就目前经常被网络屏蔽的关键词的情况来看,无外乎以下几种情况:(1)侮辱性字词(含国骂);(2)生殖器名称,含性行为描述性词语,包括“性”这个词本身;(3)社会日常禁止会回避的内容,如FLG、FB等;(4)国家机构、政党名称、国家领导人姓名,这一大类中,后者被禁止出现的频率最高;(5)自由、民主之类的词语。这类词语被禁最为莫名其妙,主要是在一些综合性网站。

  上述五种情况,作为文明上网,营造绿色、和谐的网络空间环境的网民,第一、第二种情况是要自觉地坚决杜绝的;对于第三种情况,本身也没有什么意义,如果有,那意义也不是我们普通公民无法理解的;对于国家领导人的名字不能提,要避讳,窃以为,这可能是中国特色,这和封建社会子避父讳、臣避君讳有什么区别啊?一直在想,美国的网络是否也限制小布什的名字在网络出现。至于最后一种情况,我可以肯定地说,这些人侵犯了大家的合法权利?做出这些限制的人的智商与猪无异!不多说了。说得再多,它也进化不了!

  只要限制,网民总是有对策的,于是网络上什么新奇古怪的东西都出现了,什么××,□□代替的,自行用空格键将一些字词隔离开来的,用字母缩写、同音词代替的……从此,网络生造词层出不穷,并且这种现象愈演愈烈,汉语文化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当你看到xj、fe、ZF、GCD、jzm、sy、SF(不是“沙发”,是“上访”)这些摸不着头脑的符号时,你都能够弄懂吗?这样的东西也越来越多,汉语,已经开始面目全非了!

  所有这一切的造成,与无知的网络管理密不可分。一些网络管理人员以自己的无知践行自己的职责,一些网站负责人缺乏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深层的理解,短视而盲目,加上懒惰的网络技术、维护人员,希望关键词一过滤,就万事大吉,一劳永逸。这是一种极其愚蠢的行为,这种行为直接影响了整个社会正常的文化交流和传播,严重损坏了汉语语言文化的完整性、独立性和纯洁性,一定程度上剥夺了人们的言论自由,钳制和摧残了人们的思想。

  常常想起一句俗语:你可以没有知识,但你不能没有见识;你没有见识,难道你还没有一点常识?

  网络管理的无知和苛刻,甚于其他一些领域,影视中频频出现的两性、乱伦镜头,庸俗不堪不负责任的广告、低级趣味的娱乐节目;在我们的身边,很多公开、半公开的性交易行为和场所依然存在着……相反,网络倒好像还没有现实“自由”。

  或许是网络本身过于脆弱的缘故吧,所以,一些微不足道的东西就会拨动网络人那根敏感的神经。

  一个人可以无知,但万万不可把这种无知强加在更多的人身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8 16:46:33 | 显示全部楼层
闽南茶话  

作者:惠远飞

  在闽南鹭岛厦门待了近两年,感受比较深的除了闽南人的闲适自然、热情好客、闽南语的温软细腻,印象最深的当属于闽南人对茶的那份无处不在的钟爱之情!

  闽南人的待客之道就是“泡茶”,他是闽南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是闽南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闽南人的”泡茶“与广东人所说的“饮茶”大不一样。广东人一天到晚都可以“饮茶”,上午有早茶、中午有午茶,下午有下午茶,地点也一般都选择在酒楼、茶楼、酒店,大家聚在一起泡一壶菊花或是别的什么茶,再叫上一堆“凤爪、叉烧”等点心、小吃,就是“饮茶”了,虽然叫“喝茶”,其实是为了享用美食,实质也就等同于请客吃饭了。刚来广东的时候我一点都不习惯这种叫法。

  在闽南,喝茶是每个人生活的重要内容,不泡茶几乎没办法谈事情,无论是在家中、在公司、在街头、在铺面,泡茶已经成为生活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和吃饭、睡觉一样重要。大家见面的第一件事就是坐下泡茶;无论条件多么差,茶总是不能少的。我刚到闽南的时候,每每从街上走过,看到在车辆飞驰、烟尘纷飞的环境下,街两旁的店铺门口总有三五人围绕茶桌端坐如斯,从容不迫地喝着自己的茶,当时的我心里不知道有多惊奇!爱喝茶爱喝到如此境界,不得不让人叹为观止啊!后来也就慢慢习惯了。难怪有人讲:闽南人要一天不泡茶,那就什么事也做不好了。

  “柴米油盐酱醋茶”是国人居家之必需,“烟酒茶”更是国人待客的重要物品,喝茶,对于国人来讲是件极为普通的事。但在对茶叶的选择、茶具的选择、泡茶的流程艺术、饮者的心境等方面,闽南人有着自己独有的讲究和习惯,为多数人所称道。

  闽南的地理位置地处高峻的武夷山以南,多为低矮的丘陵低地,临近海洋,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合适,很适合茶树的生长,中国名茶之一的乌龙茶系列就出产闽南安溪,作为“茶乡”,乌龙茶就成为闽南人喝茶的首选之物,绝少有喝其他品种茶的。虽然中国自古以来就是“茶叶王国”,茶叶的种类更是十分繁多,大致就可以分成红茶、绿茶、花茶、乌龙茶、白茶、紧压茶和速溶茶等七大茶类,并且各类茶的好坏区分也不尽相同。

  闽南乌龙茶系中的铁观音则有新茶、熟茶与陈茶之分。铁观音中刚采摘下制作的称之为“新茶”,茶形娇好紧凑、色泽嫩绿鲜活,捧而嗅之,清香扑面,冲泡后,观之,茶汤青绿,惹人横生爱怜,品之,如清泉入口,顿感齿颊生香。但饮时难免有些青涩之气且留香不久,使人感觉灵动有余而韵味不足矣,新茶还不耐泡,只要四、五泡过后,就如白水一般经不起慢慢品味。当新茶放置一小段时间使之充分氧化发酵后谓为“熟茶”,此时的铁观音茶形饱满丰润、色泽碧绿诱人,捧在掌中,以手温加热,则一股芬芳悠然而至,令人仿佛置身芝兰之室。将其冲泡后,茶汤则金黄中透着绿意,恰似琼浆一般,细细品之,则温润生香、回味绵长,使人神清气爽,个中韵味无法言表只可意会。

  铁观音中的陈茶,“陈”者在这可以解释为“旧的、老的”,如陈酒、陈醋一般。铁观音如放置久了或是保存不当(未密封冷藏),则过些时日就将沦为陈茶,其价值就远不如陈酒、陈醋吃香啦。但见其茶形松散、色泽枯黄,纵使仍有些残绿,也看不出丝毫光泽与活力,茶香也随着时光的流逝而不复存在。冲泡后茶汤昏黄且碎屑较多,饮之茶香全无且满口苦涩难以下咽。不过,陈茶也并非无一是处,还是有两点好处:一曰,回甘快,正所谓苦尽甘来;二曰,经久耐泡,一般七、八泡之后还能喝出茶味,汤色变化不大,并且后面几泡还能越发鲜亮。

  闽南人喝茶必选铁观音,喝铁观音也必选熟茶。这种对茶叶精品的选择也就必然形成了闽南人喝茶时的种种之讲究。

  闽南的茶好,闽南人喝茶也特别的讲究。自中国的绝大多数地方,人们喝茶就是随手抓一撮茶叶,绿茶也好,红茶也罢,丢在杯中,冲上开水浸泡片刻之后即可开怀畅饮。在此之前我虽然也有喝茶的习惯,但大抵也不过如此,不论品种,不管好坏,抓来即泡,泡来即喝。渴了才想起喝茶,就象饿了才想起吃饭一样,喝茶只为解决生理机能之需要,乱灌一气,其状颇似“牛饮”,哪里谈得上什么艺术,实在是有点不解风情。在闽南待了段时日,才发现自己过去喝茶之种种情态,“俗”不可耐。猜想陆羽老前辈若在天有知,岂不气煞这位“茶圣”了。

  到了闽南后,方才知道喝茶原来是件极为讲究的事,必须有一套泡茶专用的茶具,茶杯、茶壶(或盖碗)、茶海、茶滤等等,不一而足,茶叶也务必选择鲜绿的乌龙茶系中的“铁观音”还须配上一些茶食,如酸梅、蜜饯、糕点等。开始,我还不解喝茶就喝茶为何还要这些吃食。喝过之后才知道原来个中自有奥妙,他们喝铁观音一般都泡的都比较浓。如果空腹喝的话极易“醉”,“醉茶”的滋味有些类似醉酒,头重脚轻不辩方向。只是“醉茶”时不会象醉酒那样胡言乱语、行为失控,这大概就是茶比酒来得“雅”的地方吧。

  事实上,闽南人饭前饭后只要一有空隙就要泡茶,并且持续不断地添水畅饮。在我的印象中,饭后饮茶不利于消化,在“茶乡”闽南安溪官桥我的学生的家里,我终于忍不住向我的学生发出了这样的质疑。他告诉我:铁观音饭前饭后都可以饮用,并且也并非我所耳闻的不利于消化,而且当地出产的铁观音还有助于消化,只是因为我是一个外乡人,一下子不能够适应罢了。

  闽南人在泡茶方面的功夫堪称经典,泡茶的过程更是一丝不苟,此之谓“茶艺”,日本的茶道也基本源于此。就象中国的围棋、剑术、书法一样,跑到东瀛小国,竟然被他们添加了更多繁文缛节的东西,还冠之以更多的美名“茶道”、“棋道”、“剑道”、“书道”,奉为国宝,那种刻意的郑重和粉饰的矫情,感觉多少有些搞笑。

  闽南人泡茶,都是用专用的水壶煮沸滚烫的开水冲泡,泡每道茶都象在进行一场艺术表演,从洗杯、到烫壶、到洗茶、到倒茶,直至请茶,每道工序都配上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如“乌龙入宫”、“内外浇攻”、“关公巡城”、“凤凰三点头”等等,看泡茶人恬淡悠闲的神情,专注的表情、动作娴熟优雅,在观者看来,实在是一种至上的享受。

  听闽南本地人介绍说,闽南人泡茶讲究的是心境。泡茶人的心境恬淡、闲适、愉悦,冲泡出来的茶也就会更加香醇可口,当然,饮茶者的心境也十分重要,要放松,要悠闲愉悦。我不知道这是否与中国气功中的“气”有关,或许根本都没有任何关系,只是泡者和饮者空灵剔透的心境罢了。

  泡茶人的心是真诚的,饮茶人的心是愉悦的,这可能才是闽南人在冲泡茶的方面狠下功夫的真正原因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8 16:52:0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文学的特性





——读元辰的文章《文学是玩的》有感





郭仁发













    元辰的文章写得真是精彩极了,用一个“玩”字对文学进行调侃,充满了幽默感,给人以轻松!

    元辰在《文学是玩的》一文中说:“娱乐,愉悦,审美,是文学抹不掉的特性。责任、道义、良知、教化,倒不是文学所特有”。这种说法符合文学本身的规律。诚然,文学除了思想性,还要有艺术性和观赏性,这艺术性和观赏性,说到底就是一个审美价值的问题。文学如果没有审美价值,也就失去了文学存在的价值。文学正是由于具有娱乐愉悦审美这些特性,才使人们乐于接受它。否则,人们宁愿去阅读其他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书籍,也不会浪费时间来阅读文学作品。

    科学和文学的最大不同之处就是:科学能给人以实实在在而有用的知识,而文学能给人以娱乐、轻松和享受。如果从这个意义上说,说“文学是玩的”确实无可非议。玩,不就是娱乐愉悦审美吗?!

    然而,我们又不能在“玩”和“文学”之间简单地划等号,把纯粹娱乐意义上的“玩”和艺术创作意义上的“文学”
  同等看待,也不能把纯粹娱乐意义上的“玩”和艺术欣赏意义上的“文学鉴赏”
  同等看待。这是因为:“玩”只能单纯地给人以感官上的娱乐愉悦审美享受,而“文学”则除了给人以娱乐愉悦审美享受以外,还要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教育。也就是说,文学要对人民起“教化”的作用。因此,作家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才能使他们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从而推动社会进步。例如: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就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如果从这个意义上说,说“文学是玩的”又是极端错误的,因为这种说法从根本上抹杀了文学的特有社会价值。

    我认为:文学既是玩的,又不是玩的,而且,对这个“玩”字,文学极有讲究。在“玩”这个问题上,文学要“玩”出品位,千万不能使文学堕落成为仅仅供人消遣的“玩物”。如果文学一旦成为这种“玩物”,文学也就和商品甚至和“宠物”没有什么区别了,文学也就走向末路了。

    文学除了能给人以娱乐、轻松和享受以外,还可以为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服务,还要担当起道义上的责任。

    元辰在《文学是玩的》一文中说:“满是革命义务斗争热情的大跃进诗歌、大批判文章,却因方向的错误而扔进了垃圾堆。”这话说得没错,然而,我们不能因此而抹杀“文学是可以为政治而服务的”这一文学的神圣使命。
  例如:我国的“抗战文学”不就很好地服务了当时的抗日战争这个最大的“政治”吗?!进入社会主义新时期以来,一大批“伤痕文学”、“改革文学”和“主旋律文学”不也很好地为政治服务了吗?!在这些文学中不乏政治性和艺术性俱佳的优秀文学!

    当然,我不否认文学因政治方向性的错误而被扔进了垃圾堆,例如:大跃进诗歌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革命大批判文章。然而,这仅仅是政治方向性的错误,同样不能因此而抹杀“文学是可以为政治而服务的”,因为:文学既可以为“正确的政治”服务,又可以为“错误的政治服务”,这同样也是文学的特性!

    元辰又在《文学是玩的》一文中说:“一个作家究竟能担当多少大义,一定有个清新认识。像郭沫若一样,担当那么多政治义务,一个政治家诞生了,一个作家却死了。”这其实是郭沫若的悲剧,因为他过于突出政治义务而在相当程度上忽视了文学的特性,违背了艺术创作规律。可以这样说,“大跃进时期”的大量群众性诗歌和“郭沫若文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而是“玩政治的文学”!正是由于郭沫若“玩政治”,才造成了我国文坛上的一大悲剧:一个政治家诞生了,一个作家却死了!

    刚才我说:文学还要担当起道义上的责任,可能有人会说,作家不是道德家,不必承担道义上的责任。而我要说的是:虽然作家不是道德家,但是,作家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不能丧失最起码的良知、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否则,社会还要作家干吗?!元辰说:“如果说文学创作本身有多么神圣,鬼才知道,比工人做工神圣?比教师育人神圣?比青年谈恋爱神圣?要说神圣都神圣,要说不神圣文学也不神圣。”对这种观点我不敢苟同,因为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的工作是“神圣”的,他们完全可以而且应该为人类提供优秀精美的“精神食粮”!作家不能把自己混同于一个普通的工人、教师(教书匠)或者“只会谈恋爱”的没有出息的青年!

    改革开放以来,有的作家正是由于过分狭隘地“理解”了文学,因此,才会一味地“玩文学”,使自己堕落成为专门暴露自己隐私的“隐私作家”或者津津乐道于下半身的“下本身作家”!他们的文学还能算是文学吗?!

    如果文学只能给人以“感官刺激”,那么,这样的文学我们只能称之为“垃圾文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8 19:01:51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由处处蹑手蹑脚

是获准假释的自由


格律格格不入俗套

是刑满释放的自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8 19: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月何皎敫,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8 19:31:46 | 显示全部楼层
低调做人
当今社会,与人相处,只要稍有点处理不当,就会招致不少麻烦。轻则,工作不愉快;重则,影响职业生涯。因此,与人相处,我认为关键是要学会低调。
    低调做人,是一种品格,一种姿态,一种风度,一种修养,一种胸襟,一种智慧,一种谋略,是做人的最佳姿态。欲成事者必要宽容于人,进而为人们所悦纳、所赞赏、所钦佩,这正是人能立世的根基。根基既固,才有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倘若根基浅薄,便难免枝衰叶弱,不禁风雨。而低调做人就是在社会上加固立世根基的绝好姿态。低调做人,不仅可以保护自己、融入人群,与人们和谐相处,也可以让人暗蓄力量、悄然潜行,在不显山不露水中成就事业。学会低调做人,就要不喧闹、不矫揉、不造作、不故作呻吟、不假惺惺、不卷进是非、不招人嫌、不招人嫉。即使你认为自己满腹才华,能力比别人强,也要学会藏拙。
      抱怨自己怀才不遇,那只是肤浅的行为 低调做人,就是用平和的心态来看待世间的一切,修炼到此种境界,为人便能善始善终,既可以让人在卑微时安贫乐道,豁达大度,也可以让人在显赫时持盈若亏,不骄不燥在对待遇上的任何人,是一世幸福!
      低调做人,符合名人说过的“夹着尾巴做人”的格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8 19:3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我看来,快乐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快乐只是一个角度而已。

       在沙漠中艰行而久渴的人,只要看到一丝绿意,就会感到快乐;在逆境中挣扎而伤痕累累的人,只要听到半句鼓励的言辞,快乐感便油然而生。
   
        开车时撞车,可幸人没受伤,登山时不小心,金项链落下了悬崖,可幸的是没有危及生命……这些不幸中的万幸,只要仔细去品味,就会感觉到它们像拨片一样拨动着你快乐的心弦

很多人对待痛苦用加法,对待快乐却使用减法,其实我们完全可以用乘法来使快乐翻倍,用除法来消除痛苦。生活中常有痛苦的荆棘和不幸的泥潭,快乐只在于一种角度。遇到不幸时,换一个角度看,痛苦的酒糟就可能酿制出快乐的甘醴。用欣喜的心情看,世界风和日丽,若用悲凉的眼睛看,世界可能只剩下愁云惨雾。

      从山上看树,树很小,从地上看树,树就很高。由此可见,快乐只能是一种角度的快乐,不同人的快乐不同。但愿所有的朋友们都能真正找到使自己快乐的方式,而不要拘于形式和表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8 19:45:3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现实与梦幻之间
游离在梦幻与现实之间,我快乐,我飞翔。

现实中的我,辛苦,劳累,烦恼多多;

梦幻中的我,轻松,快乐,幻想多多;

现实中的我,苍白,无力,低调淡出;

梦幻中的我,多彩,多姿,风光无限;

现实中的我,象机器在运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早已忘了生存的价值和意义;

梦幻中的我,象小溪在流淌,自由自在,无虑无忧,始终朝着一个方向追寻……

现实中的我,或寂寞,或悲伤,或恼火,或痛苦……

梦幻中的我,或淡雅,或恬静,或开怀,或放歌……

游离于梦幻与现实之间,工作时,脚踏实地;休息时,纵情欢愉;

不会因失意而影响工作,也不会因劳累而失去快乐……

感谢朋友,感谢亲人,感谢人世间的一切真情……

感谢上帝,感谢神灵,总会让真善美与我并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8 19:54: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样的结局
安徽的凤阳是朱元璋的故乡。站在他出家的龙兴寺,想到这个大下巴的男人也算弄了个奇迹:生活在非主流的社会下层,讨饭嫌掉价,念经吧,没那个心思,社会上能做的位子真不好找,只好做了皇帝。自己做不够还让儿孙接着做。



      可惜他逃不过自然规律,终究还是一堆黄土了事。而且他浴血奋战打下的花花世界也逃不过“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规律。空留遗迹教后世指手画脚。


       这世界倒也公平,管你是什么凡夫俗子,还是什么王侯将相,统统用一个字摆平。于是,来于土的归于土;来于水的归于水······
       文化亦是如此。有人呼吁抢救国学。我却想为什么要抢救?是因为它快被遗忘了。为什么快被遗忘了?社会在发展,总有新的东西出现,也就会有旧的东西被遗忘。这虽然残酷,见多了,也就正常了。





        就像帖子,哪怕写的天花乱坠,顶的人日夜排队,也终有一天会沉下去。不要伤感,这也是规律。
       佛家说,一切都是在成,住,坏,空,谁也逃不掉这个一样的结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8 20:03: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界在眼中
在鱼的眼中,水域就是他全部的世界

在虎的眼中,茂密的森林是他的王国;

他们的世界各不相同,事实却是同一个天空。

悲哀的人,感到世界是烦忧与痛苦;

快乐的人,看到的是欢快与温暖。

我们可曾想过欢快与烦忧的世界一样是同一个天空。

层层设防的人在尘世里体会到的是尔虞我诈;

不谙世事的人会觉得尘世里只有纯良温馨。

我们所生存的实际只有一个世界也只能是一个世界。

可当千万个人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它的时候,它便成了大千世界。

我们对于世事的理解与参悟并不是这个世界带给我们的。

影响我们见解的,是我们的内心情境与我们选择看世界的方式。

如果转换一个思维与理解方式,我们所见所得的情境情绪一样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我们摆脱不了世事对我们的束缚的症结所在,可能是因为我们忘记了转动双眸去欣赏这个大千世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华人街

法国公司:Sinocom sarl
地址:47 Rue de Turbigo,
75003 Paris,France
联系电话:(0033)-(0)144610523
意大利分公司:Sinocom Italia Srl
地址:Via Niccolini 29,
20154 Milano, Italia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扫描苹果APP

扫描安卓APP

QQ|Archiver|手机版|华人街 huarenjie.com

GMT+1, 2024-11-26 19:22 , Processed in 0.077449 second(s), Total 6, Slave 4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管理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