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操作将在您下回登录时自动记录您的这次国家选择。如需重新切换,可通过切换国家完成。
楼主: hui2019

生命的意义——作者:蒋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9-9-13 19:5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听说退休的要长钱,

赚得老人空喜欢。

去年长了五角二,

物价涨了一块三。

辛辛苦苦四十年,

退休每月刚两千。

隔壁邻居王大川,

比我晚退三年半。

因为他是公务员,

人家一月六千元。

想来心中好难堪,

当初为啥没当官?

官儿们永远贵,

百姓们永远贱。

给你长俩钱,

硬是吹破了天。

这个恩典比天大,

你要感恩明白吗?

其实什么十二涨哦,

不敌“公仆”涨一年。

心酸之余生一念:

今儿起开始节省钱。

攒到来生买个官,

攒到来生买个官,

到时由我说了算,

——企退员工 拿十万,

官儿们退后拿一千。

谁还拿工人不当人?

也叫他穷得没有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9-13 20:0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宋真宗·鼓励读书·书中自有颜如玉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出自北宋宋真宗赵恒的《劝学诗》。
     宋真宗赵恒968年-1022年,宋朝第三位皇帝,宋太宗第三子,母为元德皇后李氏。初名赵德昌。至道元年即995年,被立为太子,改名恒。 至道三年赵恒即位。乾兴元年(1022年),赵恒驾崩,年五十五,在位二十五年。谥号为文明章圣元孝皇帝,庙号真宗。赵恒好文学,善书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即出自他的《劝学诗》,其目的在于鼓励读书人读书科举,参政治国,以便将来能有颜如玉的美女为妻,能住雕梁画栋般的黄金屋子,还能有宝马香车。使得宋朝能够广招贤士治理好天下。 原诗如下:
                  《劝学诗》  赵恒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无车毋须恨,书中有马多如簇。
          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有女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勤向窗前读六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9-15 13:51:36 | 显示全部楼层
享受用文学点缀的快乐生命

不敢轻谈文学,因为知道那两个字太厚重,但又不能不提及到,因为她象在水一方的情人一样让人迷恋,苦苦寻觅,恰在灯火阑珊处。虽不是朝夕相对甚至只是闲间偶尔一撇,却勾起无名状的惦念而不自拔,那种感觉很珍贵和奇妙——

    历史上诗人的头顶笼罩着炫目神秘的光环,但如果今天有人告诉你,附近就住有一位诗人,你绝对会认为是个笑话。

    现代没有诗歌,诗人就是一个古老而美丽的传说。

    历史上的文学家又是怎样的呢?

    曹雪芹耗竭心血留下传世巨作《红楼梦》,生前却穷困潦倒;蒲松龄一生功名止于秀才,为排解郁闷抒发理想,著《聊斋》于鬼神之中。而司马迁忍辱负重、延留生命,为的就是秉承父志,编修《史记》。

由此可见,文学是贫苦穷困的,文学还是消沉烦恼的,文学甚至弥漫着牢狱、死亡的血腥。

    所以说,文学是不能够用来生活的,它只是可以供你去玩玩。它需要保证有“三闲”的情况下,才有可能玩的爽快!哪“三闲”?一是闲时。工作太忙之人不可介入,不然捡了休闲丢了重用,那可不是好玩的。二是闲钱。经济无着落、忙于生计者不宜介入,否则口中无食、身无完衣,到处都是现代版的孔乙己了。三是闲趣。要有良好心态,做到两眼都是春光,满腹皆是锦绣。以文学固有的魅力,同家人产生共振,一起去享受。

    其实,文学也没有说得、想得那样可怕。它是随长则长、要短可短的一件事情。契科夫说:“大狗叫,小狗也叫。”意思是在生生不息的文学国度里,你可以是伟大的,也可以是稚小的,无限苍穹绝不会因为有耀眼的太阳。而拒绝暗弱的北斗星辰。

    识了几个字就敢枉谈文学,的确惶恐。所以,请允许我来改动一下,就是以后凡遇到文学都改称为文字。

    这时,似乎心底有一个声音告诉我:沉下心来,游玩娱乐于文字之中,享受用文学点缀的快乐生命,在枯燥的键盘上敲击出美妙的人生乐趣。

相信:秋风所掠去的,春风一定会加倍偿还回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9-15 14:35:49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夜是一首诗】(外二首)
文/鄢达惠



那夜,记忆犹新

唇与唇颤巍巍地接触

心与心诚挚地碰撞

镌刻在你我的脑海里

犹如一首动人心弦的爱情诗



那夜是一首诗

青春血液浇灌地躁动

冲破伦理地禁锢

畏葸的心挣脱胆怯地羁绊

丘比特的箭射穿空旷的原野



那夜是一首诗

月夜是美丽的诗笺

闪烁的星星是动人的诗行

你我是诗歌的意境

原野是永恒记忆的读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9-15 18:45:47 | 显示全部楼层
读柳笛散文集《远心疏野》有感--龚伟
   



  

  
只要你热爱生活,处处都是生活——读柳笛散文集《远心疏野》有感
文/龚伟
七月一个悠闲的黄昏,惊喜地收到了柳笛老师送来的赠书——散文集《远心疏野》,内心的愉悦,如莲花般盛开。
清雅素洁的封面,高远旷达的书名。一下子让人爱不释手。这部25万字的散文集,倾注了作者太多的睿智和思考。就像陕西省著名作家高建群老师序中,所彰显的主题一样:“一世难脱三界苦,半生挣的一卷书。”我崇尚那些真正热爱文字的人们,他们用毕生的心血,荟萃和凝练了别人没有思考的人生。
看了标题,我已经感到这本书的厚重和质地。我想到《红楼梦》中的一句话:“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世界大文豪莫泊桑说:“文学是呕心沥血的职业!”自有幸认识刘殿华老师以来,时常翻看他的个人微信空间,文字之间充满了太多的哲思。文笔优雅、隽永、清新、细腻、凝练,处处珠玑……时常把他发上来的感悟,观心自照,引为经典。与智者为伍,你时刻理性地走在阳光的远方,能邂逅这样一位有才气的大哥,人生幸事。
在工作和闲暇的时刻,拿起刘殿华(柳笛)老师赠的散文集,我是由着性子跳着看的,全书共分五个部分,其中第三辑《岁月留痕》中的《山恋》、《读书记忆》、《第一次失眠》、《清子》、《母校的思念》……第四辑《怀人忆旧》中的:《大庙》、《父亲》、《母亲》、《二舅》、《老屋》、《国外的儿子要读“毛选”》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应当全部看完以后谈我的感受,但是当我看到前三篇的时候,我就想提前告诉他,我阅读后的感受。《父亲》、《母亲》看得我潸然泪下,父亲的倔强刚强,一辈子不服输,特别是病了以后,挑战身体极限,使狠挑水情节的描写,一个倔强,不示弱的个性形象生动地跃然纸上。我也想到了自己的父亲,一生刚强,勤劳,永不服输。他们的身上都蕴藏着男性的自尊和担当!特别是《母亲》的这一篇,看到最后的那一刻,我潸然泪下。合上书的那一刻,深思和感叹了许久,真的写得太感人了!有画面,有故事,有情节。充分发掘了散文以情动人的魅力和特点。特别是描写黑土地的文字,很多地方都有诗意的呈现,当然我不否定有沧桑情感的融合和渗入。这是到了一定年龄后,对生活的提纯和结晶。
散文能写到这个境界,我真的很为他的才气和勤奋而骄傲,他笔下的人物和景物,早已是红尘中自然的一部分,信手拈来,都是那样的生动和自然。
从刘老师这里,我开始悟到散文该怎么写?真情就是最好的散文,它像潺潺的小溪,或者是天上忽至而下的雨水,只要到了干枯的沙漠,遍地都是葳蕤的生机……老师的真情激活了文字的世界,所有的故事都有了生动和感人的理由。真情,真事 ,加上细腻优美的文笔,使他的散文,有了厚重的真实和沧桑。
在边看边思考中,我已经深深着迷。在掩卷之后,有深深的沉思,他实际上写出了一代人的心路历程,这就是写作带给人们的享受和启迪。读了散文以后,我觉得散文如果写得好,也可以达到小说不能达到的效果,事半功倍,一小搏大。特别是现在进入电子阅读的时代,人们的时间都很紧,用小篇幅来呈现大世界,完全是有可能的。
好的散文就像浓缩的小说……好的散文,处处都是生活,无处不在的绽放和呈现了这个世界……只要热爱生活,其实处处都是生活。小人物不小,小人物恰恰呈现出来的是大时代的氛围,这就是我读了他散文后的一个强烈感受。有人说读莫言的作品,只能读到故事,但看不到人物。读他的作品,人物是那样的鲜活和生动。
在《平凡的世界》和《人生》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孙少平、孙少安、田晓霞、田润叶、孙玉厚、高加林,刘巧珍等一系列生动鲜活的形象。看到他写的《父亲》、《母亲》。我想到了朱自清的《背影》和史铁生的《我与天坛》。在爱的世界里有共性,在爱的世界里也有缤纷的个性。所以我以为他的创作,实际上是迎来了一个广袤的世界。
写景,写人,写故事都很传神,耐人咀嚼,充满了对人性的深沉思考。因为淋漓尽致的表达了自已的真情实感,所以文章引人入胜,拨动人的心弦,耐人寻味。使人睿智和思考。这是好作品最难能可贵的地方。如果读完了,在内心里没有任何涟漪,那作品是失败的。这样的作品不是用心血浇灌的,起码是技巧的堆砌。所以他的文章有血有肉,充满了对人生的挚爱和的思考。
有书真富贵,无事小神仙。如果你真有幸碰到一本好书,那是你人生阅读后的收获和结晶。《远心疏影》,就是难得的一本好散文集。在闲暇阅读的时候,收获满满。以前写散文不得要领,也总觉得散文功用平常,当你真的迷进去一本书的时候,你才会读懂生活的真正意义。只要你热爱生活,哪里都是生活。如果你不热爱生活,处处也都不是生活。以前我总觉得散文,要有大国情怀,写来写去反而不会写了。看了柳笛老师写的散文,我第一次懂了,小也是大,大也是小。世界其实是统一和谐的。在读了《读书记忆》和《清子》两篇散文之后,感觉尤为强烈!文字清新自然,不做作,不拖泥带水,完全是一种生活化的表达。但小人物的小,丝毫没有影响人们对一个时代的思考。反而是对这种小故事的描写,却呈现出了大时代的芬围,让人在掩卷的那一刻,深思许久……
看得出,作者是一个挚爱生活的人,在他的笔下,大大小小的人物,以各种生活的状态凝聚笔下,读来亲切自然。正是这一个个的平平常常的人物,却丰富和完善了一个时代的主题。从小人物《清子》身上,反而看到了《平凡的世界》里的真善美。从一个个呼之欲出的人物和故事里,逼真而又鲜活的突显了《聊斋》的手法。作者信手拈来,处处都是生活,处处都是掩卷以后的思考。从这本散文集里,我理解了散文的“散”其实是一份自然的写法,阅读是一份恬淡的轻松,读后是一种人生结晶后的超然与隽永,文淡意丰,行文洒脱,处处珠玑。从这里我理解了朱自清的《背影》,是把一个平凡的父亲,写成了永远也翻不过去的深情!感动和融合了天下儿女在懂事后的孝心,体会到了父母的艰难和不易。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的恩情,在你懂的那一刻,年轮早已沧桑。好书总能给人以无尽的精神享受和人生启迪。这是老师在百忙之中,呈现给读者的一部精神盛宴。
散文《大庙》,写的非常有沧桑感。这篇散文里面蕴藏着丰富的历史和红尘沧桑,有着强烈的地域特色和风土人情,绝对是一篇大作,里边蕴含了很多东西。聚焦般的放大了这片土地上,人们对生活追求的无奈和文化的延续性。没有人在毁坏掉的寺庙地基上盖房子,这本身就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和膜拜。不能说它绝对地对,也不能说它就是错,过分武断的东西,往往透着一份浅薄的无知。日本人在庙门口杀人,这是对善极度的残忍和挑衅!带有血腥的残暴和野兽行径。文革拆庙,村长的腿被门砸骨折了,仅就这件事情,就写出了文革的荒诞和失败,真正的文化驻在人们的心里,你是拆不掉的。就像真善美,反复被折腾,但最终百川归海。人类对祥和幸福的追求是永恒的,对假恶丑始终是排斥的。即使在黑暗里暂时可以获得一些利益,但是你的灵魂最终不会敞亮……这篇散文绝对是一篇非常有力度的佳作。可能不超过两千字,但文字里蕴含了一个宏大的世界,就像是一部小说,也好像是一部电影。在《大庙》上,纵横了历史的经纬,写尽了人性,也参透了红尘的悲凉和救赎!
理服千秋,力压一时。靠恐怖和野蛮维持的统治,终归不长久。我想抗联志士留下的血,早已把这帮禽兽不如的嘴脸,照的分外透明和狰狞。当年迎鉴真东渡,崇尚文明和佛法的国度,怎么可以在庙门前杀人?这不是在宣示力量,恰恰是展示野蛮和丑陋。恶的现实告诉经历过那个苦难时代的人们,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来了一群真正的强盗和黑心肠的人,他们用暴力在营造一个地狱的世界……社会是由三个子系统组成的:价值观;法律观;经济观。
书籍是作为社会价值观而体现的,好书传播的广,传承的久,受益者众多,读了这部散文集,我觉得它符合好书的基本标准。从文字和思想上看,充满了质地和力量。在处处跳动的真情里,闪耀着一颗卓尔不群的灵魂!它激活了一段段尘封的历史,打动了红尘中一颗颗浮躁的心。从写作的态度上看,他绝对是一个用真情写作的人。在我和柳笛老师的私下交流里,他坦诚的告诉我:“我们都是对生活包含着激情的人,都想把内心的感情,对人生的感悟,真实而坦诚的写出来,从而无愧于自己,无愧于人生。
爱因斯坦说:“有价值的人生和幸福,不在于你从这个世界索取了什么?而恰恰是你为这个社会奉献了什么?”这个世界,不会偏爱任何一个不劳而获的人,当然也不会辜负任何一个默默努力的人。人生的跑道上,有人用心欣赏风景,而有的人努力让自己成为风景。我想我是那个用心欣赏风景的人,而柳笛老师早已在热爱生活和努力耕耘的路上,成为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在他作品研讨会结束的总结发言中,他豪情满怀的说了这样一句话:“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依然是文学少年”。表达了他对文学的无限憧憬和豪情!他的话赢得了在座老中青,文学执着者热烈的掌声和喝彩!我衷心的祝愿他未来的文学之路硕果累累,鲜花满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9-15 19: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心灵行走,一条鱼,在远古的陶罐上游动,在纸上,向着光明游动

•生活的大树万古常青,我们栖息于它的枝头,情不自禁地为此而歌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9-15 19:50: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谁家今夜扁舟子,遥放歌声于水中:
哥哥你走西口,
小妹妹我实在难留,
有心拉着哥哥的手,
怕你走不过大路口,
哥哥你走西口,
小妹妹我回不了头,
一心拉着哥哥的手,
妹妹我总是要出村口,
哥哥你走西口,
妹妹我心忧愁,
走路你要走大路,
小妹妹我今夜守床头。
这么一种卖窗花的声音,一直围绕了兔兔的一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9-15 20:03: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首小诗
   



  

  

一天很短,
短得来不及拥抱清晨,
就已经手握黄昏。


一年很短,
短得来不及细品初春殷红窦绿,
就要打点素裹秋霜。







一生很短,
短的来不及享用美好年华,
就已经身处迟暮。







总是经过的太快,
领悟的太晚,
我们要学会珍惜。







珍惜人生路上的亲情、友情、
同事情、同学情、朋友情。
一旦擦身而过,
也许永不邂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9-16 13:41:25 | 显示全部楼层
给脚一个方向
   



  

  
阴,一直都在
晴也一直都在
心是起伏的山脉
包裹它的是云烟的开合

走在前边的和落在后边的
都指向太阳
其实掉个头
前后不是前后
左右也不是左右

对你而言
生命没有落幕前
不去计较脚印落在什么地方

鞋帮沾满泥土
可能你已手握了一把麦穗
鞋子沾上黄痰
那也很正常
擦一擦洗一洗的天空
完好如常

总有理由
给脚,一个方向
给屁股一个背影

叶子,不在天上
就在地上
你们应该习以为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9-16 13: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砖 缝 里, 长 出 一 株 小 草


砖缝里,长出一株小草
──绿色的利剑
刺破了冬的严寒
──绿色的旗帜
在春风里轻摇

在压抑和禁锢的
缝隙中
你固执地伸展着憧憬
你艰难地挺起了腰

吮吸着贫瘠
你默默地崛起呵
──向地底深扎
眷念与自信
向蓝天展示
──尊严和微笑

当燕子
又衔回来温馨的时候
你那鼓胀的泪腺却溢成了
露珠
在明媚的春光中
闪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9-16 15: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边城》里爷爷对翠翠说:“做一个大人,不管有什么事,皆不许哭。要硬扎一点,结实一点,方配活到这块土地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9-16 18:3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谈到《一个人的生命体验》时,陈老师说,柳青那一代人是很不幸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的思想界﹑文艺界是很“左”的,把很多有天才的作家抹杀了。今天批这个,明天斗那个,有些观点现在想来是非常可笑的。但当时的政治环境就是那个样子,以至于柳青被折磨得痛不欲生。柳青曾设计过许多死的方式,最后选择了用电击自杀。但三次都没有死成,也是苍天不冺呀。连柳青这样的大作家境况都是如此,可见当时“左”到了何种程度。不要说创作的自由,甚至连正常的表达都是谈不上的。陈老师说,我有幸赶上了新时期,虽然年龄大了点,但还属于从青年到中年过渡的那一茬。当然,现在的大环境好多了,与“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我们过去讲要体验生活,像柳青在皇浦村一住就是十三年,与普通农民在一个锅里吃饭,在一块地里劳动,这都是深入生活、体验生活的好形式。但后来我也思考过,作家要创作出好作品,恐怕仅有生活体验是不够的,还应该有生命体验。现在的作家很多,但能从生活体验上升到生命体验的却是很小一个数字。生活体验也出过很多好作品,但出自生命体验的作品一般来讲都是不朽的。这种生命体验很难用语言说清楚,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精神心理形态,也是一种只属于个人而别人无法复制的心理状态和写作状态。
陈老师接着说,在昆德拉热遍中国文坛的时候,我曾读了他被译成中文的全部作品。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有一个重大启发,就是关于生活体验和生命体验的切实理解。《玩笑》是昆德拉早期的作品,《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是昆德拉较晚期的作品。这两部小说的大旨有类似之处,都是指向某些近乎荒唐的专制事项给人带来的心灵伤害。然而,《玩笑》是生活体验层面的,尽管也写得生动耐读,也很深刻,但不像后者那样让人读来有种不堪承受的心灵之痛。我切实地感觉到,昆德拉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是进入了生命体验的层面,它与《玩笑》相较,呈现出的是截然不同的艺术气象。我在这两本书的阅读中,力求从写作的角度去理解其中的奥秘。这种阅读的启发,是远非文学理论所能代替的。我为这种差别找到一种喻体,生活体验是蚕,而生命体验如同破茧而出的蛾。蛾从蚕之结茧,而成蛹,而破茧,而变成蛾,那是一种已经羽化且获得了飞翔的自由……说到这里的时候, 陈老师把身体转过来,说你们还年轻,路还很长,应该把目光放远些,努力进入生命体验的状态……
在那天的聚会上,兰亭读书会会长让我汇报了创作情况。陈老师从挎包中取出眼镜戴上,翻阅着我的《老家》和《福地》,连说了几声好。他说书出得很大气,里里外外看着很美,很精致,天才的书出得好啊。也是觉得机会难得,我就对陈老师说,前些天,我和西安晚报的贾妍谈到你。她说你曾说过一句话,要用一生来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陈老师说,这句话不是我的发明,是海明威说过的话。但我觉得,这一句话把创作的要害说完了。这里所说的“句子”,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文字词汇,而是作家对历史现实生活的独特发现和体验,是一种独立的个性的艺术表现形式。无论是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昆德拉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还是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在他们呈现给读者的那些迥然而异的艺术景象中,我的那些关于小说的既定意念和戒律被彻底打破了。正是这些作家从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对各自民族生活的独特体验,以及各自所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让我对小说创作有了一种新的理解。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应该是一个作家一生的事情。《白鹿原》之所以大家都比较认可,其从坯胎的渐渐生成,到渐渐发育丰满起来,我感到是一种文学观念上的突破。我在那里的原上原下生活了一辈子,我也是想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而力求寻找那种真正属于自己的句子。从某种程度上讲,只有寻找到了不类同于任何人而只属于自己的句子,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创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9-16 18:4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我的小舟 渐行渐远
你曾留下的那一道刻痕 还在我的船舷


当舟渐靠岸 水已流远
何处去寻你 我的少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9-16 19:0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心安处是吾乡”起初断章取义的以为只有像东坡这样的才俊,谪居之时,才能活出这般磊落跌荡的人生境界来。后来发现此曲《定风波》是东坡送给一位女子的,而此句正是出自这位女子之口。诧异也不免为之感动,在想,有此慧女子,夫复何求。

    她叫宇文柔奴,父亲是当朝的御医,家境殷实。其父看柔奴聪明好学,在古代中医传男不传女社会教化下,父亲毅然教她如何行医。十二岁那年,柔奴出落的亭亭玉立,不仅工诗词,擅音律,而且还是跟父亲学得一手好医术。然而,好景不长,同年父亲受人陷害,冤死狱中;其母闻此噩耗,不堪悲痛一病不起,不日撒手而去,留下柔奴一人。叔叔将其卖于京城行院卖艺为生。

    家破人亡、堕入乐籍,一场人生巨变突如其来。风潇雨晦的日子有多艰难,她的意志就有多坚韧。

    她没有被仇恨蒙蔽双眼,她的医者仁心不适合尔虞我诈的政治阴谋和刀口舐血的复仇游戏。可怜幼小的柔奴,虽然吃尽了苦头,但她从来没有放弃对自由的渴望,对生活的憧憬。她就像一株风雨兰,淡雅娴静,蕙质兰心,渺小却也要努力的向苍天射出锋镝,用微笑抵挡生活中的磨难。

    她的好,行院中的每一个姐妹都知道。她们生病的时候,自顾不暇的她会为她们诊治,照料她们。有一次,她的一个姐妹得了病症,久治不愈,她束手无策。行院请来了一位御医,在柔奴帮陈太医打下手时,陈太医看到柔奴如此娴熟,好像是学过医,遂问道:“姑娘是否学过行医?”

    柔奴先是摇摇头,接又点了点头:“嗯!”然后又将姐妹的病症说了一通。

    还好陈太医不是卫道士,对女子学医并无歧义。陈太医微笑看着柔奴,不解的问道:“姑娘何故摇头又点头?”

    柔奴看着陈太医有着父亲一样和蔼可亲笑容,不像是坏人,说道:“父亲说过女子是不能学医的,父亲教柔奴行医,又不允柔奴告诉别人,怕别人指诟,可现在父亲走了……”说着说着,柔奴的眼泪就掉了下来。

    过了片刻,陈医生同情道“姑娘节哀,不知道令尊是哪位?家中还有何人?”

    “家父复姓宇文,单名一个冲字,生前是太医院御医。母亲不久也随父亲而去。现家中只剩柔奴一人,后来,叔叔将我送至行院,柔奴靠卖艺为生。”柔奴揉揉眼睛道。

    陈太医惊讶的踉跄了几步,打量了一番柔奴:“原来你就是宇文兄的千金啊,好侄女,你受苦啦。生前我和你父亲共事,亲如兄弟,宇文兄医术精湛,为人耿直,也因此受人排挤,冤死狱中,想我和你父亲相交莫逆一场,生死关头却没能帮得上忙,至今愧疚难安。后来,听说宇文兄膝下有一女,我曾多方托人打听无果,没想到竟在这里遇见了你,天意啊。”

    “陈叔叔……”柔奴受了许久的苦和委屈,一把抱住陈太医。

    “真是好侄女啊,小小年纪竟有如此医术和才华了,宇文兄也可以明目了。陈叔叔这就赎你出去,还要将必生所学传授于你。”陈医生激动又欣喜,心想总算可以弥补一点愧疚之情了。

也许是好人有好报,陈太医将柔奴赎了出去,脱离了乐籍,还了她自由身。陈太医视她为己出,免她流离之苦,传她行医之术……

    几年中,柔奴阅览百书,勤学苦练,学识之高,思想之宽,已是普通女子无法比拟。当时王巩(字定国)所著书籍流行于世,连苏东坡这样的大文豪都称赞不已。柔奴读之,深受启发,偶然机缘巧合之下,认识了王定国。他的品格,他的才气深深的吸引着她。王定国对柔奴更是情深意重,怎奈他早有妻室,为了他,她宁愿去他俯上做歌女。

    作为王定国的好友苏东坡,两人同是豪放不羁的名士,时常相约宴饮,填词赋诗。而柔奴也乐意轻歌妙舞助其雅兴。因而苏东坡对柔奴大有赞赏。

    身为文坛领袖的东坡实在才高,在朝堂之上本就让人妒忌,受人排挤。又和改革呼声正高,时任时任宰相的王安石政见不—,加上在上表的奏折中多有牢骚。别有用心之人将东坡的诗词断章取义,曲解一番,并上表**弹劾。东坡因此获罪而被打入大牢。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捕。一场巨大的文字狱将苏东坡的一干好友都席卷进来。作为东坡好友的王定国被贬到岭南宾州(今广西宾阳)去监督盐酒税务。在牵连的二十几人之中,定国被贬的最远、罚的最重。王定国落难,一朝势去,妻妾、家丁,纷纷散作流云。那南蛮之地,路途艰险,多疾易病。定国劝柔奴离去,柔奴死活不允,誓要陪他远赴岭南宾州,陪他走不毛之地,护他安好。患难见真情,王巩感篆五中,他们相互依靠,一起走进人生最凄苦的时光。

    神宗爱才,东坡虽幸免一死,被贬去黄州。对于好友王定国因自己获罪,东坡一直感到莫大的内疚。他在《王定国诗集叙》中说:“今定国以余故得罪,贬海上五年,一子死贬所,一子死于家,定国亦几病死。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

    事实上,王定国不但没有半点责怪东坡的意思,甚至,把贬到宾州任上所写的诗稿寄给东坡,相互交流。柔奴也常常看他们书信来往,书信中东坡对定国多有叮嘱:岭南多有顽疾,定国兄可伴以草药按摩脚心,祛除瘴气;每日饮少酒,调节饮食,可令胃气壮健。

    柔奴学过医,对这些草药再清楚不过了。她亲自为定国上山采药,按东坡信中所说,为定国做足底按摩,在柔奴的调理和照料下,定国身体状况好转,渐渐适应了异乡水土。作为医生的柔奴,从小心地善良,父亲所授医者仁心的道理更是不敢忘怀,她在宾州日子虽然过的清苦,但和定国在一起,她感到开心充实,她还常常上山采药,帮穷苦人家医治疾病。

    这一去,就是五年。五年,让他们的感情越加深厚。五年,柔奴倾其一生医术,救治岭南百姓,在当地受百姓爱戴,被誉为“女神医”。定国在传给东坡的书信中,对柔奴也不吝溢美之词,渐渐柔奴行医之事被文人墨客当中传作美谈。

    1083年,定国奉旨北归。途经黄州去探望好友东坡。东坡接到消息,自是高兴,却又愧疚。心想,受余牵连,经年一别,定国兄不知道要苍老,瘦弱成什么样了。但见到定国之时,令东坡大吃一惊,定国不仅没有久经风霜的模样,还觉得胜似当年。寒暄很久才落定下来。

    席间,东坡疑惑的问道:“兄坐坡累,谪宾州,瘴烟窟里五年,怎面如红玉?”

    定国笑了笑,唤出柔奴,为东坡献歌舞,道:“幸有子不弃,陪余走不毛之地,护余安好。子精医术,擅音律,工诗词,定国即便卒于岭南,也无憾了!”

    对于柔奴,东坡早已不陌生。加上定国的称赞,五年之中不离不弃,东坡如今更是刮目相看,又转而问柔奴:“广南风土应是不好?”

    柔奴答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此言一出,东坡瞠目结舌,愣了一会。他万万没有想到,看似柔弱的一个女子,竟然能说出这般豁达之言。东坡当下便填词一首,以赞之:

【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苏东坡】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9-16 19:2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夜静更深月色侵,丝牵万缕漫追寻。 遥天欲把红笺寄,散落星辰点点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华人街

法国公司:Sinocom sarl
地址:48 Rue de Turbigo,
75003 Paris,France
联系电话:(0033)-(0)144610523
意大利分公司:Sinocom Italia Srl
地址:Via Niccolini 29,
20154 Milano, Italia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扫描苹果APP

扫描安卓APP

QQ|Archiver|手机版|华人街 huarenjie.com

GMT+1, 2025-1-24 19:23 , Processed in 0.118760 second(s), Total 6, Slave 4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管理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