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操作将在您下回登录时自动记录您的这次国家选择。如需重新切换,可通过切换国家完成。
楼主: hui2019

生命的意义——作者:蒋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8 12:28: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乡下的娃

                     什么都不怕

                     空手就能走天涯

                     光脚就能闯天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8 12:31:56 | 显示全部楼层
能力的境界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能力,虽然领域大小都不同,但一般都是先天的客观与后天的主观结合所形成的。这样的能力使一个人能够在这个世界里存在,再强一些的就可以做些有益于别人的事。能感受到这个世界美好的人就是幸福的人,如果再能创造一些美好的人无疑就是有贡献的人。

      人生一世,拥有幸福就没有缺憾了,做出贡献更是足可自豪的了。

      那么能力本身是一成不变还是充满变化的呢?如果是变化的又会有什么基本的规律?单从一个个体的能力发展过程来看,大概可以归纳为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就可以看作是能力发展的一般规律。

      如果我们把一个人的能力看成是一把普通的菜刀,那么这三重境界就分别是菜刀的刀尖、刀腹、刀后根。为什么我会这样说呢?我是这样想的:刀尖部分锋芒毕露,银光闪闪,很像一个人年轻时初具一定能力,为增强自信为树立形象而颇为自负,几欲无视其他。青少年的几分狂傲就是刀尖的那点锐利,能真正解决的问题是有限的,只是看起来有些气势而已。刀腹就不同了,到了这一境界就比较扎实了,能解决很多的实际问题。刀腹的锋利不同于刀尖的锐利,显得平稳而含蓄,但很有威力,风雨不惧。这也是社会主流的群体,精力旺盛而坚韧不拔。最高境界则是刀后根,这里已经看不到什么锋刃了,但有点用刀经验的都知道,遇到棘手的难题只有靠这刀后根了,斩点什么硬东西必须用这后根,得力不说,还很顺手!

       换一种说法,能力的第一重境界里是竭力张扬,宣告自己的存在,尽管东西不多也想出出风头;第二重境界里是恩威兼施,平中带险,是实战中的拼搏,是步步坚强的前行;第三重境界则是风雨后的平静,力道内蕴而貌平淡,至此方悟名利为烟云。简洁地说,一个人的能力分三重境界,一为张扬,二为坚持,三为平和。通俗地说,这三重境界就是初时生怕人不知,到处扯牛皮;后来身陷泥中,竭尽所能向前冲;最后风平浪静,才意识到所谓能力不过是自己的一种人生态度与生活方式,与别人无关,无所谓出名也无所谓得利。

      当我们明白个人的能力与所谓的才华不过是自己的生活态度与方式后,我们才能真正品味人生的美好,才能真正体会到美好只是日常的平淡,懂得这一点才不枉我们来这世上一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8 12:40: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封信
作词:游龙

抽屉里藏着一封信
写着情窦初开的曾经
从黑夜写到天明
那时候我还很年轻

记得你围着红围巾
散发青春来临的吸引
从辫子看到眼睛
那时候你还很淳静

那封信其实没有写爱情
但别人却是大吃一惊
爸爸妈妈叨唠个不停
一句话让我反省收心

那情愫其实不算是爱情
但一样让我刻骨铭心
老师校长劝说个不停
一句话让我悔过自新

抽屉里藏着一封信
当年没能寄给你的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9 14:0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咸菜里的母爱
冬天到了,又是腌制咸菜的季节了。

看到桥头上晒满了切好的白菜梗和萝卜干,看着这些熟悉的,干净的,晒得半干的萝卜和白菜,感到亲切又温暖。


我们这代人,好像是吃咸菜长大的。


小时候的记忆里,每到这个季节,妈妈都会砍了许多的白菜,拔了许多的萝卜,要挑到河边去洗。


萝卜要先洗干净了,大的切成萝卜条,放到大大的圆形的竹编的簸箕里晒,好像不叫簸箕,妈妈叫它“考”(谐音),我们家的“竹考”好像比饭桌还大。


长梗的白菜是要先晒软了再拿到河边去洗的,要一片一片地拨开叶子,用手指去掉白菜梗下面的泥土。乡下的霜总是很厚的,田野里白白的一层,看着都觉得很冷,每次洗菜的时候就会觉得手都冻僵了。

妈妈每年都会挑出一部分肥厚的长梗白菜来腌制香菜。我说的香菜不是大家通常说的芫荽菜哦,是五香的,有些类似韩国泡菜味道的腌菜。
洗干净的白菜晾干水,一片一片地斜切成半公分厚的丝,放到竹筛上、竹席上、门板上,有时候也会放到被单上,晾晒到半干,(不能晒太干,太干了咬不动),晚上,一家人都吃过饭,洗过脸,洗过脚了,妈妈就在油灯下,将事前准备好的细盐、五香粉、蒜末(有时候也会用切成条的青蒜)、辣椒粉、炒熟的黑芝麻和晒好的白菜丝一起,放到搪瓷的脸盆里搅拌、揉搓,一直到浸出水来,才一把一把地放进蓄水坛子里压紧。萝卜条也是这样腌制的,我们又叫它“萝卜响”。等腌制的香菜回味了,拿一些放进碗里,浇上烧滚了的菜油,或者直接淋上芝麻油,那个香辣味呀,简直是无法形容的好吃。


因为家里孩子多,香菜和萝卜响,一般是来客人的时候我们才能吃到的。
而更多的白菜,是要放到一个很大的水缸里去腌的。我家的水缸好像能装七担水的,父亲总叫它“七路缸”。很早的时候是爸爸踩,后来哥哥长大了就哥哥踩,一层白菜一层萝卜,妈妈负责在边上撒放盐。

踩白菜是一件很累人的活,光着脚用力地踩在冰冷的白菜和萝卜上面,还有刺痛脚底的盐,很是辛苦的,大半缸菜踩好就会出一身汗。不过,踩完菜会有糖心蛋吃,也是一件让我们羡慕的事。

长梗白菜腌透了有一种特殊的咸菜香味,从缸里拿出黄橙橙的菜梗和水萝卜,看着就会流口水。不用下锅炒,抓起来就可以吃,脆脆的,有时候我们小孩子会偷偷拿一些当零食解馋。

寒冷的冬天,菜地里的不多的几样青菜大多数时候都被积雪覆盖着,腌菜就成了我们下饭的主要菜肴了。


有时候妈妈会将咸菜梗切得细细的,放一点咸肉和辣椒,用来做粑粑馅,好吃得都能把肚皮撑破。

腌菜叶里放点猪油渣和辣椒酱,炒好盛进砂锅,放炭炉子上面炖,再放进一块豆腐,吃饭的时候好像连舌头都要吞下去了,那时候,我们就觉得这是最好吃的人间美味了!

长大以后,漂泊异乡,一直怀念家乡的这些咸菜。这就是“舌尖上的乡愁”了。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多少家庭就是靠这咸菜来维持一家大小的一日三餐,多少妈妈,只能变换着花样,用各种咸菜来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9 16: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小到大。家庭环境的因素。
从来都是被迫长大。
责任这个概念。在我很小的时候就被耳提面命。
这种早熟。令我现在感到万分缺憾。因为代价太昂贵。因为失去太多快乐。
  
这么多年来尝过的谈及不上酸涩与辛辣。至少有的是一点点甘苦与难熬。
我努力克制自己不向同龄人靠拢。我不发疯我不放纵。我不懈怠不自我沉沦。
我始终以一种比自己真实年龄大出三四岁的生活态度加固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我承认我一直都活的严肃紧张。但我也活泼上进。
我从来不说懈怠自我的话。因为我觉得它们会让人无比松懈借此潦草一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4 20:3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农民与土地
刘继智


农民与土地,本来就是一个有机的结合体,与土地打交道,和土地形成相濡以沫的关系,和土地建立起水乳相融的情感,用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换取粮食和报酬。农民,就是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须,离开了土地,农民就意味着离开了赖以生存的基础。

耕者有其田,农民就需要有耕作的土地,这一点无需置疑。有土地而不太愿意耕作,或者干脆抛荒不种,让好端端的耕地长满杂草,这就不得不令人质疑,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农民愿意抛弃自己耕作的土地,让耕者废其田呢?

我常常深思这一问题,企图寻找答案,企图找出其中的所以然,但令我困惑。

七十年前,农民的土地,主要集中在极少数人手中,大部分农民基本没有土地或者有少量的土地,这种土地分配极其不公平的现象后来被打破,“打土豪、斗地主、分田地”之后,农民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那一场运动虽然有一些过激行为,但对于社会的发展无疑是进步的。尽管被剥夺土地者的后代至今依然耿耿于怀,但历史的车轮已去,无法阻止,再怨天尤人已经毫无意义,不可更改的事实已经不可能回到从前的模样,我们只能够面对,只能够学会默默承受。

耕者有其田,那种愿望的实现的确让许多没有土地的人暗自高兴了好一阵子,幸庆了好一阵子,但几年之后,他们分得的土地马上又归为国有、归为集体所有,没有归于国有集体所有的只有房子和少量的菜园子,田地,山场、水产等等,这些土地,私人没有权利买卖交易,一切都是国家和集体的,只有人,只有部分房产,还没有完全归于国有。

于是耕田、于是种地,一切都是以生产队为基础单位进行,上工收工,都要听从队长的安排,粮食分配也要听从队长的安排,上工记工分,分配粮食按工分多少计算,劳动人口多的分配的粮食就多,劳动人口少的分配的粮食就少,没有劳动的力的就意味着你要饿肚皮。按劳取酬似乎是很公平的一种分配方法,事实上是极端不人道的、不科学的。

表面看来,集体劳动是很能够调动人的劳动积极性的。但事与愿违,实际上,集体劳动时的个体也严重存在一种消极怠工的现象,及所谓的磨洋工,偷懒特别严重,也许大家都这么认为:做好做坏都一样,反正熬一天就是一天的工分,于是就磨洋工,于是就磨工分。消极怠工的现象产生的效率特别低,再加之瞎指挥、机械主义和教条主义作梗,生搬硬套,住队干部和生产队长的观念不同程度带有主观色彩,大多数农民是在强迫下进行被动劳动的,劳动的付出和劳动的获得不能够成正比,辛辛苦苦劳动一年时间,到头来依然是饿肚子,依然是难以解决吃饭的问题。

集体劳动,农民个人对于土地没有管理权和支配权,加之劳动又是在被动的状态下进行的,土地不能够取到应有的作用。

但是,那个时候,集体劳动,打出的口号是“人定胜天”,“战天斗地”,大兴水利工程,修水库、修堤坝、修水渠、移河造田运动,千人上马、万人上马过程,肩挑背驮,用木轮车推,用板车拉,工地上红旗飘扬,喇叭喊破天,几千人、上万人,在水利工程上一干就是几个月,甚至一年半载,那是何等的壮举,那个时候,在山区县市,几乎每个县都有几座中型水库,每个区都有几座小一型、小二型水库,每个村都有几座小三型水库或者大的塘堰,专门用于蓄水灌溉之用。

这些水库至今依然在发挥作用,时隔四五十年,人们想起那个时候修水库时候的情景,留在心里的总有太多的惊叹和怀念。

我没有见过修水库时候的动人场景,但参加过造河运动、造梯田运动、植树造林运动、垦荒运动,那都是大集体时,人和自然的斗争,这些斗争有的因为违背自然规律,最后成为泡影,但大部分还是有利的。

但是,任何事总是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尽管与天斗、与地斗,但粮食问题一直是难以解决的大问题,农民依然饿肚子,农民依然贫穷,最主要的原因是大集体完全限制了个人思维,捆住了手脚,粮食歉收,经济也没有真正盘活,耕地面积虽然增加了,但收成减少了,土地发挥不了它应有的价值所在。

印象最深的是大集体栽秧时候的情景,那个时候搞双季稻,早稻收割,正赶上梅雨季节,早稻割在田里,没有晒干,就匆匆捆起,马上又要犁田,没有时间挑草头,就放在田埂上,夜里也是忙忙碌碌扯秧,等把晚稻秧栽下田,在去挑草头,结果,早稻大部分都发芽生秧,收到的谷子其实很少,等晚稻快要成熟时,又遇到冻雨,晚稻其实也是收成了无。

最主要的是当时的住队干部大都很死板,插秧一定要按照尺寸来,不符合规格,一律犁去重新栽,弄得许多农民怨声载道,但又不好反对顶撞。

上世纪六十年代到其实年代末期,农村大集体劳动的基本状况就是农民个人完全失去了自主权,听命于领导,劳动的积极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劳动的效率自然就很低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也就是改革开放初期,田地到户,那个时候叫承包,农民在种田方面开始有了自主权。初次分田到户的时候,许多农民有些茫然而无措,当然更多的是怀疑,怀疑这种政策到底能够持续多久,心理上是担惊受怕的。

怀疑也好,担惊受怕也好,农民必须要吃饭,必须要种田,于是就开始在这种复杂的心理支配下劳动着,如果解决了粮食问题,解决了基本的温饱问题。

最动人的是收割扬场时候的场景,一堆堆新谷垒得山高,木掀铲起新谷,抛向空中,脸上充满喜悦之色,心里乐滋滋。家里大柜小柜装得满满的,连坛坛罐罐也都装满了新谷。

但是,好景不长,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和九十年代初期,农业税、九提留猛涨,农民种田基本上是赔本的,每个人农业税和义务工大都是几百元,遇到一家几口人,一年要上缴的农业税就是上千元或者几千元,而田地的收入根本达不到这个数,也就是说,农民种田一年,不吃不喝,买去所有的粮食,反而不够缴纳农业税,还要倒贴几百元或者上千元。于是就有了“打白条”这样的怪现象。
这样的情景在农村大约持续了近二十年,农民种田出现了新的危机。还在天无绝人之路,一部分年轻人去城市打工、卖苦力,能够挣到一部分钱,除了上缴农业税之外,多少能够补贴一下种田种地所带来的亏欠。

到了二十一世纪初期,农业税寿终正寝,成为历史,农民种田,不但不缴纳税收,还享受国家的多种补贴。多种的惠农政策,恐怕是几千年来,对于以土地为生的农民来说,绝无仅有,开历史之先河。按说,农民自己种田,不但没有税收,反而还享受国家的多种惠农政策,大可以高枕无忧地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了。

可是问题又来了,农民种田,只能够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不能够彻底摆脱贫困,不能够迈向小康之路,说白了,就是难以富裕起来,要想富裕,最好的方法还是去城里卖苦力、打工挣钱。

有人算了一笔账:一亩田的稻谷收入顶多两千多元,除去肥料和人工的投入,折算出来的纯收入也就一千多元,一年的正常开支最起码也要五六万元,最低也要一两万元,这笔钱从哪里来,当然还是靠打工,打工一天最少挣一百元,多的能够挣三四百元,一年下来,好的能够挣到十多万元,少的也能够挣两三万元,除去必要的开支,多少还是有结余的。

每个人都会算这笔账,土地挣不来钱,种庄稼虽然不是赔本的买卖,但它不是走向小康富裕的途径,于是就有了新的抛荒现象。

农民弃田地,任其荒芜,耕地的面积越来越少,乡村凋敝,许多地方成了空村、荒村,变得人烟稀少、杂草丛生,往日繁华热闹的乡村越来越变得孤寂冷落,变得杳无人烟。乡村的概念,农民的概念也变得复杂起来。

乡村的路,农民的路到底向何处去,我们不能够过早的下结论,时间,也许就能够证明一切。但留下的思考,应该让我们觉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4 20:4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妻子没读书

                                      飞翔

        我认识妻子是在24岁那年。
       当时我刚病愈,父母催促我早点完婚,可是熟悉我的有文化的姑娘都不喜欢我,觉得我患过**,那是一种令人人担心的怪病。
       妻子没读书,她被姨表兄冷淡了十几年,摇篮亲,父母作主。姨表兄读过初中,18岁参军,很少给没有文化的表妹写信。1979年底复员回家,到未婚妻家也不买什么礼品。开口要结婚的日子,表妹心里极为不满,当机立断,提出二人分手。
       妻子不喜欢这个表兄,主要是表兄家的土地离家远,上工还要带上午餐。妻子7岁参加生产队的劳动,14岁上水利工地,20岁到城里菜农建筑工地当小工。她被干活干怕了,一心想找个条件好点的地方和家庭。
      我地土地少,村里有一个机砖厂,青年人可以到砖厂干活,每月可拿工分和一点现金补助。再说我的父亲是大队干部,我是小学老师,家里只有弟兄3个,长相没什么缺陷,读书程度高过了她的表兄。这门亲事,由我的姑母牵线,妻子于1980年初亲自登门查看,心里没什么踌躇。
     妻子告诉我:“我姊妹多,从小没上学读书。为家里挣工分养活自己,我干活早,有一身力气,吃苦的事我愿意干。我只想找一个喜欢我的人!”
     我看着她圆圆的脸蛋,乌黑的头发,听着她的独白,心里觉得这个姑娘是一个踏实的姑娘。从实际出发,我一个爱读书的男子,找一个爱干农活的女子,性格互补,爱好互补,估计还是合适的。我的出发点是:女方不嫌弃我患过病,身体好,长相合乎心愿,愿意与我过日子就行。
    年头定亲,年尾结婚。结婚后我想辅导妻子识字,摘掉“光眼瞎”那顶帽子。可是妻子没有恒心,开始认了几个字,就没勇气继续学下去了。她觉得干活比学文化轻松,写字比挑担吃亏。所以妻子宁愿干活,也不想读书识字。
     有了孩子以后,家务事妻子一人承包,教育孩子学习的事由我负责。孩子读书以后,辅导子女学习是我下班以后的家务事。挑担加米、施肥、捞猪草是我的家务活。
     小家庭要人肯干活,妻子是我的得力当家人。我爱学习,妻子从不反对。父母说我懒,是个书呆子,妻子从来不这么说我。
     “夫妻就是搭帮过日子”。那时的报纸杂志就是这么谈论婚姻涵义的。
      开始两年,妻子苦于自己不怀孕,我们一起去医院做过一次检查。她因痛经而怀不上孩子,找了一个老中医,开了5副中药,服了以后,果然见效。
     我们结婚时,我还是小学的一名代课教师。结婚一年我才成为民办教师,我想自学成为一名国家教师,妻子极力支持我起早贪黑地自学。她喜欢我谈天说地,喜欢听我读自己写的文章。我在妻子心目中是一个喝了墨水的男人。结婚那年春节,我写春联、制作了几幅中堂,拿到集市叫卖。之后,我们夫妻连续25年做这种小生意,解决了小家庭现金不够开支的问题。
     孩子们长大了,我家有两台电视机。晚上我总陪妻子一起看看电视剧。她看不懂的地方,我给她讲一讲。妻子爱看央视综艺台“向幸福出发”专题节目,还爱看法制频道。妻子跟了一个教师,潜移默化,认识了一些汉字。如今慢慢会使用智能手机了。她还参加了村子里的腰鼓队、军鼓队。
    乡下六十岁左右的妇女,好多不识字。所以妻子从来不感到自卑。她虽然没有读书,但心智优秀,很会做茶饭,踩缝纫机,做农活,做针线活,种蔬菜,喂鸡喂猪等。替我吃苦耐劳地抚养了3个聪明的子女。她是我们家庭的大功臣!
     有了这样贤惠的妻子,退休之后,我可以不干家务,成天看看书,写写文章,拍照风景,去公园散步。
    我这辈子与她磕磕碰碰生活了39年,她感到很幸福,我也感到很幸福。看见自己抚养的3个孩子,我们时刻心花怒放。哪怕我们没有发财,没有买商品房,没有买小车,妻子从来不去与别人比高低。日子过得下去,全家人身体健康,这些摆在眼前,我们满足了。因为我俩都是苦大的,小时候连一颗豌豆糖还要用破布兑换,20多年住土屋,穿土布衣服,吃粗茶淡饭,心里老是向往城里人的优雅生活环境。眼前我们也享受到了城里人的生活,这是我们最大的福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4 20:4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多想,一觉醒来,仍坐在课堂上
昨日种种不过如梦一场
抬起头,永远也擦不干净的黑板在前方
那些温暖的旧模样,都在身旁
我多想,穿过校园里那两排茂密的香樟
初夏的光晕散落在水泥地面上
角落里有湿的泥土,黄的枯叶
你的马尾左右摇晃
抬头微笑的瞬间,眼底有耀眼的光亮
我多想,那些年少时你曾说过的愿望,早已实现
不过如手边的白开水一般真实平常
我多想,你已拥有一所房子,宽敞明亮
阳台角落里四季都有花香
我多想,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都在身旁
那些温暖幸福,细水绵长
我多想,我们如当初不经意间许诺的那样
一年一聚,无论山高水长
我多想,我们从不曾去了解到生活的真相
我多想,光阴似一个回廊,在那些曲折不尽之后,你归来,告诉我
一切不过是虚惊一场
而你仍旧是那个笑起来最最明媚的姑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6 21:28:18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活书

习惯了风吹雨打的日子,就再也
不怕任何风霜雪雨了,所有人世间的
悲欢离合,一切的伟岸与平庸
都将回归于生活

半生荣辱,一生的追求
年少时的轻狂以及人到中年之后的落寞
再也不敢自欺欺人,在尘世中经受过的
煎熬与苦难,我都将视奉为人生珍宝
尽管生活依然窘迫、依然要在
远离故乡的异土过着简陋的生活
但我却依然心如止水,或许
这就是命运的使然,就像某些
生命的涅槃,我不敢自圆其说
怕未来的日子转眼成为忧愁

当时光变得不可逆转,生命的细节
充满各种不确定的因素,仿佛总有一种声音
将我半生的坎坷,分解成不同的故事
说出来让人鼻子发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6 22:3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远的一段路》
很远的一段路,耗尽了青春年华
我知道这路很多人走过、跑过
丢下笑容泪水便不再有牵挂
可是姑娘,我太贪念那微笑

将我的记忆埋下,将我的动作埋下
这冬天会有雪遮掩我的落寞

很久很久以前,我还是曾经的我
很久很久以后,我变成我的现在
在那条草长莺飞的路上
我丢掉了整整一个过往
在熙熙攘攘的生活里
我狂奔在城市的边缘
没有花开,没有喝彩
姑娘,北风凌乱了视线疼在我心上

你我都是过客
姑娘,你的沉默比这冬天还要寂寥
不是我故意让你知道这悲伤
只怪我总喜欢写这无力的句词段落

很远的一段路,我再也看不见归途
时间封住了故事的始末
姑娘,在这段旅途里你会是谁
又会遇见怎样一个我,或是、忘记了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6 22:53:13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遇

这根竹子
收藏过风雨,雷电和鸟鸣
却 仍是满腹空空
直到 开几个小孔
放在唇边轻轻一吻
记忆才
如梦初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6 22:59: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只青蛙的爱情

十年前  查岗
一张标签躺在轰鸣的机头
两行小楷唱着失落:
没有玫瑰
没有巧克力
没有情人的情人节  好悲伤。
她脸颊绯红

白帽子白口罩白围腰
裹着她激扬的青春
如花容颜
三班倒
把外界信息隔断
遗落井底的凤凰
渐变成青蛙
即便是青蛙
也需要爱情

时针指向2月15
此刻 握着先生迟到的
三枝玫瑰
我把一枝
别在胸前
两枝 高举头顶
送给车间的白衣姑娘
却再也寻不到
她的模样。


  2014.2.15.先生回家时,带了三枝艳红玫瑰。突然想起那年在企业搞管理时,在车间巡逻,看见一个女工在机头上用一片黄色标签纸写的几句话,才知道当天是情人节。岁月封尘如许记忆,
青蛙也有属于自己的憧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6 23:05:52 | 显示全部楼层
他用时光的板斧砍去20年的光阴,一个体态丰匀的女孩站在他的面前,用微笑和含情与羞涩注视着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6 23:06:40 | 显示全部楼层
草木在土地上裸长,在雨水中裸花 ,要在阳光下裸果,男女一时之裸,裸天地永恒之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6 23: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你相思长成高大的树,树叶为一些闪灼其词波动,而根深的部分,岁月最懂

我会苍老在时光里。你就是我苍老的回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华人街

法国公司:Sinocom sarl
地址:47 Rue de Turbigo,
75003 Paris,France
联系电话:(0033)-(0)144610523
意大利分公司:Sinocom Italia Srl
地址:Via Niccolini 29,
20154 Milano, Italia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扫描苹果APP

扫描安卓APP

QQ|Archiver|手机版|华人街 huarenjie.com

GMT+1, 2024-11-26 19:30 , Processed in 0.058487 second(s), Total 6, Slave 4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管理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