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操作将在您下回登录时自动记录您的这次国家选择。如需重新切换,可通过切换国家完成。
楼主: hui2019

生命的意义——作者:蒋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6 20: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菟丝子,一种寄生的蔓草,藤常缠绕在别的植物上,对农作物有害。
                                                                                 ——题记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夺。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读着元好问这首缠绵凄婉的《迈陂塘》,忆着《神雕侠侣》中赤炼仙子李莫愁身中情花之毒,难逃一死,自投焚烧着的情花丛中,全身着火,但兀立不动,凄然就死、至死犹歌的情景,尽管我并不喜欢这个貌若天仙、毒如蛇蝎的女魔头的所作所为,但不能不被这个悲怆场面所感动。
       许多人说李莫愁不懂爱情,她自始至终爱恋着的是她自己。倾尽全心爱恋着一个男人,没有在意他是不是“高富帅”,李莫愁对陆展元的爱,是为爱而爱。那个男人也曾信誓旦旦地承诺——待禀告父母后与她相厮相守。最终,他还是背弃盟约了。就算他有多么重要的理由,毕竟两人相爱一场,总应该当面告诉她一声:“对不起,我不能娶你了!”可是他走之后,从此杳无音信,留下她以泪洗面,活在怀念里,一生为情所役,最后用自己血淋淋的武功复仇,变成一个罪孽深重的罪人。
       世间自是有情痴,多情总被无情恼!

       真正的爱,最初是以男女之爱为最单纯的价值观,是欢悦,是忠贞,是担当,是坚守,是包容,是成全,是付出。
       不过,爱一个人,而有所希冀,是理所当然的;爱一个人,而有所保留,也是理所当然的;爱一个人,而不勉强,更是理所当然的。只是,如果不是发自内心地去爱一个人和他(她)的家人,仅仅是爱上了他的家庭背景,权力人气,经济基础,而以婚姻的形式套取,则是“菟丝子”的行为了。
       在这熙熙攘攘追名逐利的时代,很多人其实是不配谈爱情的。《围城》的作者钱钟书先生关于爱情婚姻的论断,尽管话糙,可理不糙。越是物质条件贫乏的时代,人们越是坚守情义,越是物质条件丰饶的时代,人们在精神层面上越容易迷失自己,过多地关注对方所拥有的物质条件。君不见“高富帅”、“白美富”成为很多年轻人择偶的重要条件。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爱情婚姻大厦的根基,离不开“砖石、钢筋、水泥”,一重重地建构。坚实的物质基础能提高婚姻的幸福指数,当然也有人持反对意见,认为爱情是超越物质的,是心灵的相惜。没有饭吃,就没有力气;没有力气,就说不出那浪漫的三个字。能羡慕流浪汉们的爱情的人,是不凡的人,真要与他们结婚的人,可能有,但为数甚少。追求“高富帅”的女孩们即使心里再羡慕某位三餐无继的流浪汉,也未必真有下嫁的那份勇气。
       在爱情婚姻的道路上,各取所需,相互利用,总比矫揉造作要来得真切而自然。强者与弱者的关系,有时未必是强者占上风或保持主动,弱者往往会利用自己的倚赖地位,对强者作要挟。看阳光下,那些兔丝草攀着伟岸的树们,蓬蓬勃勃地生长着,谁能说那就不是风景?
       相比而言,那些屌丝们的爱情固然值得赞美,但总归经营惨淡,少数人难以坚持到底,不是被淘汰出局,就是自动放弃。从爱出发,以痛完成,徒留心事如蝶。
       有时,天空也会失明,星子也会垂落。
       聚散本是人生的常态。

       阳光下,有人愿意作伟岸的树,更多人愿意作兔丝草。
       桃花盛故,容易萎落。时间宛如流沙,如果有一天那茂密的树枯萎了呢?是不是就要泯灭在菟丝子们记忆的尘埃里?是的,那曾经的大树,必定要被辜负!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只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惊起却回首,有恨无人醒。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那一首轻柔的爱情晚曲,被夜色笼罩着,听来仿如隔世的恍惚,其美丽的内涵,需要人们用真情挚意去填充。
       祈祷这世间,人们能做物欲之外夜行的智者,携真爱穿越凡尘,照亮人生的灰暗部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6 21: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奶奶这个称呼,是书面语言,在我们家乡,我们管奶奶叫阿婆。
       阿婆离开我们已经好些年了。好些年过去,随着时光的流逝,阿婆的样子已渐渐被人淡忘,仅存于村人的记忆中。
       而我,是永远不会忘记阿婆的。

       因为,阿婆是影响我最深的人之一,启发我最大的人之一。可以说,是阿婆给了我温暖、力量、鼓励、关怀,教会我生存之道,生活之道......  
       阿婆在世时,我每年回家过年,她总要跟我说:你在外面工作,这是光荣的事,但退休了是要回来的啊......
       是的,等退休了我是要回去的。

       虽然我离开家乡已经很长时间了,但我对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纯朴民风,民俗风情等等,我都非常怀念。这也许是阿婆她老人家长期念叨的结果吧。

        我农村的老家,是块风水宝地呢,屋前有个小池塘,再远几步还有条小河;屋后有山坡,还有成片的森林;屋右边有小溪一条,左右均有良田数亩。视野也还算开阔,是个风景不错的地方!然而,就这么个好地方,却是处于大山深处的一个偏僻小山村,虽然不能说是与世隔绝,但祖辈们要走出大山,就是要到码头铺去赶闹子,也必须得在崎岖的山道上摸爬滚打好几个钟头,有时想顺便带点山里的香菇、茶叶等山货到闹子上换点日常生活必需品,也要在路上休息好多次,等赶到集市,又快要到响午了,赶紧买上一些自己的生活必需品,又得急急忙忙往回赶,要是碰到买米的日子,就更加是“两头黑”了,必须得起得更早,还回来得更晚。直到1966年,在解放军的帮助下,离我家一点五公里外才有了一条镇上通往县城的公路经过,这才叫改变了我的家乡不通公路的历史。

        镇上通往县城那条路,长大了才知道是省道。幼时最有故事的是那一点五公里山涧山路,那是在我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印记的,记得我小的时候经常有关节痛的毛病,有时阿婆帮搞点草药煮水洗洗也就好了,有时痛得不得了时,阿婆就急忙叫我爸我妈轮换着背着我往镇上赶。放学路上,幼时同学总是在吵闹中走路,时不时就会有人把带中午饭的口杯之类弄到路底。五年半小学生活,山涧小路无形中就成了我们练脚力的最佳场地。读中学时是一节小路加一段公路,每周回家一次,有时座车,有时走路,因为那时班车很少,才七公里路,也是经常走路的,而大多时候也是为了节省那两角买车票的钱。像现在这样的大热天,走到半路还要洗个冷水澡才回家的。我记得特别清楚,那时的路都是沙子路面,就是在路基上面铺上一层河沙的,放学路上经常能看见养路班的工人一铲一铲地将沙子铺撒在公路上。时不时我们会在沙堆里嘻戏玩耍,蹦呀跳呀;在公路上互相追逐,吵呀闹呀;用沙子打着沙战,在沙石路面上跑步比赛,那份快乐的心境,是现在的人很难体会得到的,但却是我们那个时代的人永生都难以忘怀的。

         虽然我对民俗没有丝毫研究,但我非常喜欢家乡的环境。我的家乡屋前不远,有一处极优美、极神秘的去处。阿婆叫我们别去哪里玩,更不能在哪里尿尿。据说哪里原是一座谢坛,有人说是娘娘庙。反正是一处神秘的地方,几棵高大的古树可以作证,哪里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氛围。冥冥之中,似乎有一种力量,在左右我们的行动。儿时在附近玩耍,即使想小解,也是不敢贸然行事的。直至今日,我也还说不明原因。顾忌什么呢,顾忌无处不在却又根本不存在的神灵吗?其实,神灵的有无,只是我们心中的一种感觉。所谓神灵,也就是一种灵气吧,名山大川,草木顽石,走兽飞禽,都是具有灵气的。灵气无处不在,神灵也就无处不在。所以古人要以诚心祭之。

         阿婆没有文化,但她是相信神灵的。在这方面,她又好象是很有文化。要不,她老人家在我们还很小的时候,就知道教育我们要积德,要修阴功。要求我们吃饭要吃干净,不要踩写了字的纸等等。我不知道她是顾虑神灵生气,还是看重读书人?可能是二者兼而有之吧。她九十岁哪年,我们回老家陪她过年,其实我们是经常回去过年的,只是哪年她的身体已经相当弱了。但她还是知道,要不她还说:我很想你们在家多陪陪我,但我晓得你们不空,你们在外面工作,我也很光荣……

          多好的阿婆呀,今天是七月半,我谨用这些文字来表达我对阿婆的思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6 21:25:01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的详细与简略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语言和文字。世界上,最主要的语言,有汉语、英语、俄语、法语、俄语、日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印第安语等等。世界上的大种语言,数以千种。如果小种语言全算,恐怕数以万中了。别说一个国家有很多种语言,例如中国,有汉语、蒙古语、藏语、维吾尔语、满语、壮语等等许许多多种语言。同时,即使是同一种语言,因为不同的历史环境的变化,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地域性或者地方性方言。世界上的文字,最主要的,有中文、英文、俄文、发文、德文、阿拉伯文、拉丁文。西班牙文、日文等。同一个中国内,往往有多种文字。例如:中国,除了中文之外,还有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等多种文字。
      严格说,语言属于人与人之间口头交流与交往的工具。而文字是属于人与人之间书面交流与交往的工具。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语言和文字,因为环境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语言和文字。语言用于对话,文字用于书写。
      在实际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语言。例如:生活语言、工作语言、官方语言、民间语言、交际语言、外交语言、文学语言、科学语言、医学语言、新闻语言、网络语言等等。
   生活语言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最原始的语言。在实际生活中,生活语言出自于日常生活中。一个人心里怎么想,嘴上就怎么说。
     工作语言是工作中使用的语言。由于不同的工作环境,工作语言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官方语言是官方的政治家、军事家、政客、官员使用的专有语言。高大上是官方语言的特征。
      民间语言是老百姓使用的语言。
      交际语言是人才交往中使用的语言。
      外交语言是外交官使用的官方专有语言。
      文学语言是文学家、作家、诗人从事文学创作时使用的专用语言。文学语言的根本特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韵味、形象与意境。二是旋律、音乐节凑感。
     科学语言是科学家、科技专家从事科学研究著作著述时使用的专用语言。科学语言的特征是:一是准确。二是精炼。
     医学语言是医师使用的专用语言。
新闻语言是官方新闻媒体从业人员使用的专用语言。官方新闻媒体包括官方通讯社、官方报刊、官方电视台、广播电视台、广播电台、官方网络电视台、官方网站。官方新闻从业人员,包括:主播、主持人、记者、编辑、编导、导演。
     文学语言作为文学家、作家、诗人的专用语言,是文学家、作家、诗人专门用于写文章、写书使用的语言。文学语言有详细与简略之分。简称详略之分。
文学语言的详与略,一方面决定于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戏剧、诗歌、报告文学、儿童文学等各种体裁)的篇幅长短与形象和意境。
      例如:这里有一株大树。这是最简略的句子。如果是科学著作或者科普文章,很简洁、很精炼。别人一看就知道这里有一株大树。但是,从文学的角度讲,韵味、形象、意境、旋律、音乐美感非常重要。有人说:“所谓美文,就像一首田园山水歌,就像一幅田园山水画。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因此,对于文学作品,不管详与略,韵味、形象、意境、旋律、音乐美感是前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7 13:2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着窗外朦胧的月,它令我感觉有一点的冰凉,如同世界上有的人,是不怎么在意其他人的需要的,他们表面上是风轻云淡地看透了一切,于是所有的人也就是彼此的过眼风景,不用心来交往,只想享用既得的快感,来完成一生的孤独旅行,他们不付出任何真诚,最后一切也都是虚空。我每天晨起,都会去找太阳,它证明着世界是暖的。日常生活中,我也很感恩,遇见很多不同的人,喜欢微笑的自己,看着人来人走,真正留下来的朋友,都是可以彼此长久温暖对方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7 20:55:16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的输赢,也不在于谁登上了怎样的高位获得了多大的利益,而在于尝遍了人生该有的各种快乐与闲情,坏事做过,好事也做过,傻傻的事也犯过。令人回首蓦望,不枉此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7 21:04:4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婆打来电话
说是陪女儿逛超市
女儿给她老公买了一个剃须刀
随便也给你买了一个
还说应该这两天就会寄到
今天是父亲节

女儿怀孕了
老婆得到消息就飞往天山
阿勒泰很远很远
她母女俩现在很近很近
昨天女儿发了一幅图片给我
图片中是一盘手抓羊排饭
女儿说:你老婆吃不惯新疆美味


女儿要成为母亲了
女婿也快要当爸爸了
而我夫妇是这样急不可待
挤进爷爷奶奶行列
有些事确实使人惊叹
比如时光一去就不复返

剃须刀还在路上
虽然没在父亲节的当天低达
但老婆的电话与女儿随便买的剃须刀
已使我的胡须惶恐不安
我暗然决心不留岁月牵挂
一定会把胡须刮到脚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7 21: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在参加一个活动时,我负责计票。当计票进行到中途时,我旁边的一位叫“八姐”的邻居。情不自禁的夸赞道。你们的眼睛真好。

是啊,我66岁了。不用戴眼镜,细小的字我看得清清楚楚,毫不费力,这对年轻人也许非常正常,但是对一个奔七的人来说,也许不那么简单。因为很多同龄人,都要戴眼镜。

我为什么没有戴眼镜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几十年如一日,我都会坚持。每天做一到几遍眼保健操。我的眼保健操做的很不标准。就是根据上学时候,学习的眼保健操?做几个动作。闲的时候多做几下,忙的时候少做几下。偶尔也有三五天忘记做,但总的来说是一直在做,所以60多啦,我经常看电脑,看手机还写帖发帖。都不用戴眼镜。

如果,如果你也想六七十岁还不戴眼镜,从现在开始,你就开始做眼保健操吧。

其实。我的耳朵牙齿也是挺不错的,因为在做眼保健操的同时,我也做了相应的耳保健操及叩齿等。

长时间的。坚持呵护你自己的身体,你自己的器官。也许你就会收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7 21:57:39 | 显示全部楼层
菜地

我想它们是怀着爱的
和冬天别的事物不一样
它们还要绿下去,绿到最诱人

叶片承接着阳光,拥拥簇簇
它们细语,土地能听见吧
土地的快乐,就是孕育的快乐
有时候也是,倾听的快乐

就象此时,我们站在菜地里
听见这些植物的生长
我们悄悄,拉起了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7 22:0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洪西死了
父亲在电话里告诉我
洪西是小时候救我落水的那个人
头发稀疏
喜欢哼民歌

活着的这么多年
我完全忘了他
他的死
让我记起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8 00: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怀念写字的日子。
    也怀念以前那些不经意间能收到书信的日子。
    怀念人与人之间,真心的温暖的牵挂与问候。
    那些日子,想起来都觉着很温暖。   
    不像现在,对着电脑屏幕敲字,对着电脑屏幕跟一个人聊天,偌大的城市有时竟不知道联系谁,很多东西,越来越快地变幻来去,失了很多温度。
    人生的过程,值得记住的事也许很多。只是当未来已成现在,现在已成过去,当我们的记忆用进废退,一些记忆逐渐被另一些记忆推进并取代,剩下的也就是最初、最深和最近的那些记忆了。当我们不再写字,当我们变得越来越不肯甚至越来越不会表达,保留那么些书信,也许不过是一种累赘,因为最后能存留你心底的,也许也就那么一小撮记忆。有限而又有限。
    人世间什么东西是最值得珍爱的呢?是时光所不能改变的东西,是人内心真正沉淀下来的东西。
    想想看,到最后,谁还陪在你身边?谁又对你真正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8 00:2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文人的那股气

谚曰:鸟争一口食,人争一口气。
问曰:气乃何物?
答曰:气是世界本源之一。天地万物处处都存在着气。
或许:一百个人笔下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
与陈大超愈近,愈感到那股气不可言状。从林林总总的报刊读他的作品或介绍他的文章,似乎早已司空见惯。但假如硬是要寻根究源、将他自己把自己逼上“绝路”而把写作当唯一“职业”的经历梳理一番,就可以解读本文主人公那股“气”的本质。基于这一点,可以肯定地说,不会有第二个“哈姆雷特”。
一个夏日,我们凭着相熟相敬又意气相投的共同志趣,在第一次被婉拒后作了“强迫性”地“采访”,才扣开了他的房门进而扣开他的心扉。在他那小小的斗室,件件凝着他心血、载有他作品的样报样刊掠夺了主人的沙发,侵占了待客的茶几,有的甚至还挤上了全家的餐桌。
屋子里弥漫着一股文化伴着油墨的馨香。

                                     “得奖大腕”原是个“退稿大王”

文坛上,我们不知他能不能算是我国第一位背弃世俗、主动辞官封薪的自由撰稿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我们感知的见闻世界里还是第一个!
身材中等、为人随和干练的陈大超,祖籍湖北南漳县人。虽离别土多年,却一直固守着原籍的乡音,说话如赶集,这大概是他长期对时间吝啬养成的习惯。一头自然微弯的青丝,卷曲着他鲜为人知的人生波折……
这位弛名海内外、发表作品过千件、摘金夺银、完全称得上“得奖专业户”的自由撰稿人,总觉得自己名气不大,曾经倒是“响”有万件作品九千退稿的“声誉”,其中有过连续两年、每年投稿百篇,几乎被全退回而自诩“退稿大王”的经历!
当初,他压根也没想到,此生注定要和文字纠缠下来并一发不可收,真的。
1978年,当20岁的毛头小子陈大超在青海高原当铁道兵时,一位老乡同他说起团部一位老兵收到《人民文学》的退稿,他竟惊讶、羡慕不已,说是退稿,那可是到过祖国心脏的首都北京、经过多少人的手后,再到达高不可攀的《人民文学》大总编的案头。仅凭这点,怎不叫人暗自得意和兴奋!
陈大超的“爬格人生”伴着漫长的“退稿之旅”就这样开始了。
那时刚恢复稿酬制,尽管一年投出几十上百篇、一篇稿子换一元稿酬,一年却只得一元(只有一篇采用),他竟然连续了两年!此后,用他的话说,投出的稿子至少上万件,退稿足有九千──到不兴退稿时,就成了废稿──如此退稿率不知是否创造了吉尼斯纪录,但光说起来就叫人惊讶!但是,那个几乎100%的废稿率早已被他一稿多用颠倒过来,甚至成几倍的命中(被多家报刊转载),迄今笔耕20余年,陈大超投稿之多退稿之巨获奖之丰,他自己也没想到。自1991年他的杂文《肯德基兵败的感想》在湖北省杂文征文获特别奖起,各类获奖共60多篇次。其中颇有影响的微型小说《下毒手》和《贼》分别获“春兰杯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赛”三等奖,天津日报“飞鹰杯”全国微型小说大赛一等奖,短篇小说《街头小店》获“人民文学贝塔斯曼杯”大赛三等奖,诗歌《捕蝶》获“东方杯”全国爱情诗大赛二等奖。
因他的成果引人注目,2000年初,湖北省作协以“直达快车”将申请加入省作协的表格直接给他填写,在单位印章完全空白、也没按规定复印“主要作品”的情况下,破例将他接收到省作家协会,成为正式会员。据说打破惯例、对陈大超实行特殊政策,在湖北省作家协会还是第一次。
                                          注射高产大奖的“针功妙药”

别看当今报刊浩如烟海。但从文学意义上讲还是独木一桥,往上挤的人多乎哉,多多也!翻身落水者更是不计其数。况且像样的报刊,哪家味口不是大得惊人,选稿不是“刁”得出奇?你满以为出手不凡的东西,到了编辑部,在波涛汹涌的来稿中,不知被淹没在哪里,能发表个字角都不错,更别说摘金夺银得大奖。令人叹奇的是,大超,这个小地方的作者,这些年,他的作品不仅在海内外报刊到处发表,而且在多种征文评奖中屡屡高中,成为湖北省孝感市发表、得奖、文摘“三个最多”的作家。就文学作品讲,后两项超过了全市八个县市区作品的总和。真是邪门!
有人猜测:莫非他在那些编辑部里有亲戚?莫非他托熟人走后门搞关系?闲言碎语传到大超耳朵里,好说不好听、好听不好受啊!为了洗清这不白之冤,也是为后来人引路,他专门写了一篇《投稿》的短文。说他的确“亲戚朋友”满世界,遍布海内外200多家,只是这关系,是人家多少年通过他的礼品建立的;这些“礼品”正是他用心血凝聚成的文字,才“另眼看待”!
倒也是,拉关系心思却不用在个人前途、宦海登龙等等之中,反而辞去现成且还有升发的官职不要;为区区稿件发表走后门,除非神经不正常!
这“邪门”究竟在哪!他的独家比喻精彩极了:上稿拿奖一靠药水,二凭针头!他说作品是表达人类欲望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整个人类发展过程就是欲望、追求、向往不断推进的过程。写作就要站在朝代的前沿,反映人们的欲求和向往,这是我的“药水”;对于你的第一个读者──编辑,就是要用这种注满激情和“药水”的“针头”──独特的选题和精彩的语言,扎进他们的思维肌体,给他造成刺激,激活兴奋灶。只有首先打动了编辑,作品才有望发表,发表了才有可能迈向评奖的门槛。愈是这样难发表,才愈能逼出你奋发出精品的那股气。
此话听起来像拿钱买小菜那样容易,但里面浸透的却是他爬涉的辛劳,笔耕的心血!
这就是陈大超用来“注射”高产作品、高产奖金的“针功妙药”!

                                                  令人叹奇的文坛多面手

文如其人。读陈大超的作品,我们非常惊讶,一个个没有生命、普通平常的汉字,一旦被他玩魔术似地揪集到电脑屏幕,立马被组建成富有生命灵气、生龙活虎、具有思想锋芒、富有哲理意味的精兵强将,长驱直入各种载体,能感觉到作者将不可置疑的文人气坚定于笔端,进而能听到语言的呐喊,拧出了人格尊严的真汁。
一位省里党报资深记者采访陈大超,见到他的各类获奖证书,读了他的作品后赞不绝口:真不可想象,在这么一方刚刚建成不久的地级市,竟然能出你这样一位如此有个性的写作人才,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呀!的确,孝感这块地方,虽然算不上一个文化名埠,也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鈡毓多英的地域,这里的确是任他驰骋的用“文”之地。
陈大超创作路子之宽涉猎题材之广体材之全,难寻并列。他的杂文以揭微显隐见功,且风格灵透,妙趣横生,几乎无一不充满哲理风范和思辩情才。全国颇有影响的《羊城晚报》、《杂文月刊》等多家报刊媒体,经常发表他的杂文,而《杂文选刊》则经常转载他的这些作品时,不少杂文编辑和杂文作家,都称赞他的杂文写得棒;他的小说视角独特,立意精当,精品多多。仅今年1至6月,《微型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就转载了他的7篇小小说,其中两篇头条;包括他的诗作多次在征文中获奖,且被《诗歌报十精华》、《全国诗歌报刊集萃》和《中国诗歌选》(台湾版)选载;他的故事类作品多次在发行近400万份的《故事会》刊载;他的散文和随笔,总是拥抱着生命的真诚,张扬着人格的尊严,更是多次被《读者》、《青年文摘》、《青年博览》等刊物转载,并收入多种文集。最近他在网上给笔者发来一篇《另一类为城市争光的人》,那种超前的思维简直令人倾倒。
但也有不少人担心,陈大超老把自己关在窝室小天地,时间一长会写空的。但他说,只要激情不枯竭,创作就不会枯竭。他不相信,墙壁能阻断穿越时空的激情,小屋能箍住飞越宇宙的灵感。

                                                 不凡的“逼”由之路

陈大超是个很富于感情、内心丰富的人。在市图书馆,凭表现和实绩,几乎年年当先进,别说早己是单位的一个副职,就是提拔到上级任领导也有的是可能。但谁也猜不透,50多岁的刘馆长行将退休、上级把他当作接替馆长的苗子时,他说,我不是当官的料,也没那奢望,馆长退下之日,就是我辞职之时!开始,有人以为他是谦虚,或者是随便说说而己,其实他早己心不在“官”,是看老馆长是一位女同志,需要一位年轻的肩膀才甘为副辅。到1997年刘馆长改任书记“半退”之时,组织上给陈大超压担子,他才代理了一年馆长职务。后来老馆长全退时,他却死活也不干这灸手可热的一把手。除了骨子里死恋着爬格子,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他不想多说。
奇怪的是,因为他文才出众,那些吃惯了大锅饭的单位们,遇到急需一个“文曲星”时,就打他主意,经常吃他的“大锅饭”。经常通过他的主管单位,把他作了大卸八块的“安排”,他活像一件公物,今天上级调,明天平级借,后天主管部门用,处处兼顾,面面俱到……人弄得精疲力竭,还创什么作!不堪重负的他,硬是被拖垮了累病了住进了医院。个别人说得“酿”死你:这是看得起!他倒真是一块“看得起”的抹布,拿起来顺手,用完随手一撂,你咋办。挂公职拿公薪被公用,体制使然。这道理如同府河汇入汉水,汉水注入长江,长江终归大海一样顺理成章,你能搬起石头砸破天!?
天砸不破不等于这“规矩”不能破。封薪辞官,不拿公薪不挂公职你就没法“公用”,这道理也坚如磐石硬如钢!于是他横下一条心自己封断薪水卸下乌纱帽,不端你的碗你就没法管。“自由撰稿人”之“自由”在这里赋予它彻里彻外的文化内涵!
主意拿定,回家小心地对妻子讲了这打算。一惯夫唱妇随的妻子没说二话:“你拿定了的事一定有道理,今后我少买点穿戴也就是了,只是别把你的血卖干了!”当时不足10岁的女儿倒来得干脆:“只要爸爸养活我成人,保我上大学,随听么办!”

                                                   全凭文人那股气

1998年元月,为当自由作者的陈大超毅然告别了他赖以活命、被人羡慕而称之为“皇粮”的财政薪水,态度之坚定,思想之决断,连单位领导派人送上门的工资他都婉拒了。
这一不凡举动在他家里显得那么平静,却在他的人际圈内掀起一澜惊涛──敬佩者说他此举卓尓不群,张扬着文人的个性;中立者说他“**”自己,一条路走到黑;惋惜者则认为那么好的“庙”那么丰的薪,怎么说断就断,说辞就辞,说丢就丢,太可惜!时今吃共产党的饭、拿钱不干事的人多的是,况且挂职拿薪搞创作也正当,一年上万元,不要白不要!
一时间,自动断薪辞职有如断了“生命线”的陈大超成了新闻媒体抢手货。
2000年元月,当有读者从《中国人才》杂志看到两年前把自己逼上“绝路”的陈大超还茁壮地活在世上,发的作品更多了,他的病也没有了人也胖了脸色也红润了。尤其看到他《我把自己逼上“绝路”以后》这篇催人泪下又叫人舒口大气的文章,更让媒体热闹了……
一位省报记者采访他见面就说:“前几天在一家报纸上看到你的文章,我的眼睛不由得一亮,心里打了一个惊张:陈大超还活着!?”
一时间“陈大超还活着”成了发烧的焦点话题:他的生活和思维还没有写枯啊?他活得怎么样啊?他在这条路上能走多远啦?接着《稿费滋养着陈大超》的长篇通讯在《湖北日报》刊登后,关注陈大超的范围更大了,是呀,在一方小天地完全靠写作为生,这条路是多么艰难啊!人们都希望他走好!他则是在用文章答谢大家的关心:“谢谢大家的好意,不过请不必为我担心,现在我真的把自己逼上了活路,而不是绝路。
消息传开,人们更加关注他那股不同常人的“气”!
不少人这样比喻陈大超:一匹不驯服的犟马,一条路走到黑的顽人,一块“大锅饭”里食之嫌硬、弃之可惜的骨头。比得好──
比犟马,兴许这就是马到成功的勇气;比顽人,兴许这就是他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豪气;比骨头,兴许显示他自强自立的“骨气”!就凭这三股气,“逼”出了生命的一片晴空!唯此一“逼”,单位们才没法“公借公用”,他的人生价值才有机会体现得更加充分;唯此一“逼”,他的作品才能涌如喷泉,硕果累累。自从获得“自由”后的这几年来,他每年都要在海内外各种报刊杂志发稿几百篇,那源源不断的稿酬汇单如雪片似地飞来。至于他的文章为什么能高频博发,他说,永葆思想鲜活,勃发生命激情,跳出“感情写作”圈子,与市场接轨,就可以广种博收。
逼走“绝路”的陈大超,生命没绝,激情没绝,作品更没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8 00:35:27 | 显示全部楼层
寄居者
文/江兰

    但凡一个不甘于平凡的人,总会想着,我如何能够有所发展,我要如何离开这片荒凉狭小的领地。那么,他首先会想到城市,那片他从没踏过的土地,那些未曾展现的姿势。曾经他会以为,那是他梦寐的。
   
    他是城市的一份子。客观地说,他能在人群里蒙混着成为城市的一份子。靠许多年的打拼,他觉得自己在城市里总算站稳了脚,虽然,脚跟时常要抬起来,仿佛怕惊扰了某些潜伏的秘密和规则。可,有什么关系呢,他了解这座城市最特色的火锅城,去过最地道的足疗馆,有着城市里长大的姑娘做老婆,还给他生了个胖乎乎的儿子。儿子讲最标准的普通话,用纸巾擦掉嘴边一点点的汤汁,极其文雅。
  
      很少有人注意到他,这个平日不发一言的,腼腆的男子。他时常穿着一件温吞的,大方略微时尚的夹克。冬季是同款的棉袄,夏季是带点风尚的棉或丝质短袖。这些堆积起来的装束和略微有着眼尾纹的脸,并不能把他和城市里任何一个有着心事的男人分辨开。
   
    他的朋友不多,时常就那么三五个,也不那么爱聚集,通常是有什么或是遇到什么难解决的麻烦事,那几个哥们还是够朋友意气的,能帮忙的尽量办到。事后,他会在家做几个拿手好菜。当然,他不会让城市里出生的漂亮老婆来做,那会弄脏了她新买的裙子。菜是家常菜,牛肉炖西芹,酸辣土豆丝。那细细的土豆丝,在他指尖跳跃着,他的内心也在跳跃着。多年的拼搏,只为了在拥挤的城市里有一个安静的居所,过着城市人的文明生活。现在这个愿望得以实现,他把欣喜隐藏在每一根跳跃的土豆丝里。

   牛肉快炖好了,他把西芹放入锅里,顺便用余光瞥向客厅:儿子在地板上堆积木,老婆在餐桌上插花。朋友们正在热火朝天地谈论昨晚的一场足球赛,谈到开心处,纷纷击掌跺脚。
   
     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想想他的乡下的伙伴,大凡有点能力的,要么出去打工,靠体力吃饭。要么,呆在地里刨土,终其一生。

   
     搬来这里多久,他似乎想不起来了。隔壁的邻居总是低着头,来去匆匆,碰面了,点点头,算是打个招呼。小区里的人们纷纷小车出入,从开或闭的车窗里,只能看到这是一个几口之家。从装饰在车里的小饰物,能分析出主人有没有孩子,他的性格是安稳还是活泼。小区里交流最多的地方是儿童简易游乐场,孩子们让大人们聚集在了一起。他在这里交到一两个朋友,他们谈孩子入托的不易,物价的飞涨,谈最新的农场游戏。谈得最多的,是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单位里的潜规则。他记下了他们的电话,以便以后有需要的时候,能否请他们帮个小忙。
   
     孩子长大一点,他在单位里也升了个小官职。他们一家,住进了两层的小别墅。从客厅上去的,小小的,弯弯的楼梯,大的露天晒台,都让他心生喜悦。突然,他对她说,想要她做一件长袍的睡衣,而且必须是棉花内胆。她哪会做,到街上找裁缝做了一件,俗艳无比的花色。他却欣喜地穿在了身上。
   
    他以为自己终于混成了城市里的成功者,佼佼者。他欣喜,甚至有些轻狂了。某天照镜子,他竟然看到了一个陌生的自己:头发已经半秃,身体也已发福,走路喘气,心神焦虑。原来,他半生的心血,都是拿健康作为代价:他没有城市背景,没有可以依靠的人,他从底层做起,跑腿,写公文,夹杂着一口乡音和同事讨论问题,在台下默默听着领导的训话;他时常把自己的观点湮没,来赞同对方的观点;他站在多数人一派,批评着少数人的真理;他盘算着,如何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他时而低调,时而鼓足勇气,在重要的时候大胆地表现自己。

    他体力透支,他身心憔悴。
  
    他摇摇头。在梦中,他知道,他仍然会梦见老家那片小河,那座老去的房子。房子是简陋的,但屋子里常年人来人往。
   
     在梦中,他知道,他会说家乡话,他说得畅快无比;在梦中,他会记得,和阿猫阿狗一起用泥巴做“后羿射日”,伙伴间是多么亲密;在梦中,他在娘的带有胎香的衣襟里睡得好香;在梦中,爹教他做人要诚实,不做违心的事。

   
    很多年过去了。他死在了城市。临终前,他胡言乱语,要到老家的小河里去游泳。
   
     他们把他安葬在了家乡的土壤里,这里才是他的家,他灵魂能安息的地方。而城市,始终是他寄居的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8 00:43:56 | 显示全部楼层
走班族(外二首)

作者:木行之

走班族无意用双腿丈量路的长短
平坦也好,坎坷也罢
必须用一生的光阴走完
他不急于抢一个红灯
往往闯过这个
下个路口还有红灯等着他

走班族只有在夏天才意识到
袖口短了,兜不住风声
而冬天他想扎紧衣领
别让北风挤进来
他常常捡到季节的信物
除了燕子的叫声和路边的红枫
他曾经偷偷让一片雪花
化在掌心

走班族有时候起来早了些
太阳还没被大海生出来
而回家稍稍晚一点
天空中皎洁的玉盘
早被一位仙子端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8 00:4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摘自《学会选择,懂得放弃》

人生在世,或多或少会经历一些情感的波折。随着生命中的情感路线越走越远,蓦然回首,往事在印象的记忆里,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那些在生命中涌动过的人,在心灵的深处那片被爱踏足过的芳草地,是否还保留着一分珍贵的情感借以回味逝去的时光,只是我们终将错过一些可以陪伴我们一生的人。总有一些感叹,在我们灵魂的悸动中,如同昙花的闪现,梦境一般摇曳起光阴的故事,当泪水悄然滑落的瞬间,我们才发现,原来我们生命行走的过程中,随时都可以抓住幸福和美丽,只是我们都没有好好去珍惜,再多的回忆也只能付水东流,成为一生的遗憾。


人生漫长,为了生存,我们从一个环境投入到另一个环境,从一种状态投入到另一种状态,随着心灵的不断向往,我们不得不告别一些人,一些时光去追寻理想的光环。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也在跟随着时代的脚步不断的变化,在情感的空间里,我们被新生的观念左右着,从而偏离了最初的信念,誓言与承诺,那只是言情小说里情景的需要。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没有多大的勇气去面对未来的命运,因此,我们往往都在和一些人擦肩而过,直到我们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通过不断的回忆与比较,顿时感悟,原来生命中确确实实错过了一些可以长厢厮守、共度一生的人。黯然神伤,是命运喜欢捉摸人,还是人喜欢捉摸命运?缘份这东西,说有就有,说没就没,当爱情来临的时候,我们都应好好去珍惜,不要错过了随手可得的幸福,一旦失去了,只能任由回忆填充空虚的情怀,为自己错失的时光而终生饮恨。


当遇到合适的人,彼此可以融合生活,不管简单也好,复杂也好,就不要犹豫,犹豫之间,他或她就有可能成为她或他的人。不要贪图物质的享受,也不要贪图精神的高尚,世间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也没有十全十美的生活,贫贱富贵,开心就好。我们往往因为被一些生存的假象所迷惑,因此使得爱情的道路处处泥泞,坎坷连连。爱情是什么?谁都不能给出一个标准的答案,正如我们的人生一样,是没有标准的,而我们唯一可以做到的就是珍惜现有。未来是一个未知数,没有人可以预知它的具体形态,也没有人可能预知自己或者他人的未来,因此不要被假象给迷惑了,以至于“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然而,随着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不断改变,我们的爱情观也随之而改变,我们看一看自己以及周边的人,就会发现很多人在错失爱情的同时,往往错失了自己,从而郁郁寡欢,在人生中迷失了方向。我们每一个人,内心深处都有着美好的初衷,只是随着环境的演变,导致我们偏离了中心的轨道,一个人一旦失去了坚定的信念,那么也就失去了动力和能量,还拿什么去言谈理想,更加没有资本去拥有幸福,爱随时都有可能成为生命中的昙花一现。当有一天我们发现了问题的所在,试着去补救因为自己的过错而造成的流失的时候,却是物是人非,时光不再。


生命中终将会错过一些人,我们应该感谢那些错过的人,他们让我们明白了幸福的珍贵。是该好好反省自我的时候了,不要再去错过合适自己的人了,不要任由往事的缺憾占据痛楚的心扉,时光不等人,只有人去等时光。不要相信该是自己的终该是自己的,不去争取,不去把握的话,永远都不会有机会,幸福全靠自己去争取。天上不会掉下馅饼,天底下也不会有无缘无故的良缘,天赐的更在于人为。我们都应该去争取,去珍惜,不要再错过了能够“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人生忠实伴侣。世事无常,人生反复,我们不管什么时候,处在怎样的环境里,都要坚定自己的信仰,不要让遗憾吞噬了灵魂,不要让生命饮恨在荒废的时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8 13:4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惩罚是金
佛说惩罚就是报应,所以生活中人人怕被惩罚,怕得到报应。惩罚是不是佛说的报应,我不敢苟同,从另一面想想,其实惩罚是金。
      小时候跟随母亲在生产队出工,记得最深的是队里的棉花长出棉枝后,母亲就和队里的人一起将正在茁壮成长的棉花顶端掐掉叫“铸顶”,我不解问母亲为什么要把长的好好的棉花毁掉,母亲说是为了下半年结出更多的棉桃来。再看看果农们对果树的整枝,花农们对花叶的剪叶,都是对它们成长中的一种“惩罚”。世上的万物实在有些奇怪,竞然需要一些“惩罚”获得更好的成长和丰收。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遇到这样的事,不给予惩罚就没有成绩,不给予苦难就不懂甘甜,不送寒冬就不知道温暖。
      惩罚是一种教育,是一种呵护。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千奇百怪,但惩罚是大多数家长常用的一种,有的家长掌握了惩罚的尺度和方法,取得了教育孩子的成功,有的则反之。尤其是当今的孩子们生活在变幻多彩的社会,我们以及大自然都给予孩子们太多的恩赐,在孩子学习成长的过程中偶尔用惩罚的办法,有意让孩子吃点苦、受点寒、经历一些失败其实是对他今后成功的一种鼓励;自古以来溺爱的教训无处不在,在当今“官二代”、“富二代”中有的骄横跋扈,其弱点就是在需要惩罚的时候没有给予惩罚,以至于象没有“铸顶”棉花一样长得大结桃少。
     惩罚是一种警示,是一种告诫。无数个家庭细胞组成了社会这个大家庭,而每个人都要遵守大家庭的规则,这个规则就是哪些事能为之哪些不能为之,违反了这个规则就要得到惩罚,这种惩罚是对事不对人,交警“惩罚”违章的司机,工商的“惩罚”违法经营的、体育竞技场上运动员服兴奋剂被取消比赛资格,就是夫妻之间一方做错了事也会有一些惩罚……这些都是对有错方的一种告诫,对其他人的一种警示,而正是有了这些“惩罚”,我们生活的环境才会和谐有序,人与人之间才能温馨和睦,人与社会才能良性循环。
      惩罚是一种善意,是一种友情。朋友之间聚会来迟的会罚酒一杯,玩游戏时输了的会罚唱一首歌,电视大型娱乐节目中对嘉宾的“惩罚”无处不在...........这些惩罚就是一种友情的释放,一种才艺的展示。有的网友调侃论坛版主,要求禁其言,删其帖,以此来“惩罚”自己,也是虚心学习的一种展示。有时我们是在“惩罚”中成长,在“惩罚”中交知心朋友,在“惩罚”中认识了自己.。
      惩罚是一面镜子,是一种鞭策。各行各业都在竞争中发展和生存,有时在横向比较,纵向排名,这也是对后进者的一种“惩罚”;通过这种“惩罚”就知道自己的工作(产品)哪些不足,团队管理中有哪些问题。如同一面镜子照出了自己的短处,在今后的发展中加以改进和弥补,以赢得不败之地,对自己的工作不是一种很好的鞭策吗?近几年自然界也对人类有所“惩罚”,地震、火山、海啸等自然灾害频发就是人类社会要和谐发展的一面镜子,如果我们破坏性的发展,不与自然相统一最后惩罚真的就是报应。
     生活中还有好多好多有益于我们的惩罚,并不是所有的惩罚都是恶意的,只要我们换个角度去观察“惩罚”,忖量“惩罚”带给我们的益处,掌握好“惩罚”的尺度,我们就不会为一点不顺的事而烦心,就不会抱怨身边的任何人和事,就不会埋怨社会对我们的不公,就会透过浓雾看清这个社会中存在的“惩罚”。因为我们需要这个繁荣的国家,国家的强大也需要我们!惩罚是金,惩罚是你实现人生价值的动力,惩罚是医治自私与懒惰的良药,是自我扬弃的一种本领,自然界尝且如此更何况我们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华人街

法国公司:Sinocom sarl
地址:47 Rue de Turbigo,
75003 Paris,France
联系电话:(0033)-(0)144610523
意大利分公司:Sinocom Italia Srl
地址:Via Niccolini 29,
20154 Milano, Italia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扫描苹果APP

扫描安卓APP

QQ|Archiver|手机版|华人街 huarenjie.com

GMT+1, 2024-11-26 13:24 , Processed in 0.062811 second(s), Total 7, Slave 5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管理COOKIES